“所以说将军你是当局者迷呀!”
沐风忍不住再次大笑起来,眯缝着眼睛缓缓道,“铸铁链当然是要铸在两岸上,但谁说熔断它也必须要从两头去放火?”
第1320章 群策群力
沐风见王濬还有些迷茫,知道他是钻入牛角尖了,无奈叹气,左右看看,从旁边拿起一根筷子,一折为二,在王濬面前晃了晃。
“哎呀,哎呀,哎呀呀呀”王濬恍然大悟,一拍脑门,以手扶额,自己也忍不住嘿嘿笑了起来。
二人对视大笑,王濬更笑得眼泪直流,听得门外的侍卫频频偸觑,不知道这二人忽然发了什么神经,竟会如此失态。
好一阵之后,王濬才收住了笑声,喝了几口茶平复心绪,唏嘘不已,一来确是因为太过执拗,二来也是许久不曾如此酣畅淋漓的放肆大笑,若眼前的不是沐风,恐怕也笑不出来。
沐风由衷感慨道:“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诚不欺我呀!”
王濬深以为然,先前他领三十万水军,又得刘封器重,众将拥戴,此番顺江直下取江东,难免得意之情,踌躇满志。
经此一事,有所触动,才冷静下来,喟然道:“集众人之智,方能万无一失。”
沐风忽然目光一闪,问道:“将军可听过先前的燕王金句?”
王濬一怔:“这倒是听过不少,但不知军师指的哪一句?”
沐风摇头诵道:“三个丑裨将,赛过诸葛亮。”
王濬失笑道:“这倒真是听过,听说这不过是谣言罢了,是有人故意借此来挑拨大将军和诸葛丞相的关系,如何当真?”
“嘿嘿,实不相瞒,这还真是出自大将军之口!”
沐风嘿嘿怪笑起来,“当初军制改革,千人以上部曲需配置军师、参军,至少有一一武,大将军便说过此话,意指一人难敌三人之智,倒并非是故意贬低丞相。”
“哦?”
王濬吃了一惊,忙问道,“记得当初诸葛丞相尚在成都,直呼名讳,与副将相比,莫非他不以为忤?”
“将军呐,你这就太小看丞相的气度了!”
沐风摇摇头,慨然道,“听说丞相得知此事,反倒哈哈大笑,认为比喻恰当,还叫军中广为流传,那些裨将顿时精神一振,以此为荣,丞相反倒更得将士爱戴了。”
王濬倒是有些意外,揪着胡须喃喃道:“竟真有此事,圣贤气度,果然非同一般”沐风笑道:“听说当初丞相只身前往江东,与周瑜斗智,草船借箭之时有了疏漏,正是裨将及时补漏,才瞒过曹操,故而丞相也是有感而发。”
王濬也忍不住好奇起来,问道:“草船借箭实为惊天妙计,不知有何错处?”
沐风奇怪道:“此事军中人人皆知,你却不知?”
王濬愈发好奇,失笑道:“人人皆知,便都道吾已知,反而无人告知此事了。”
沐风喝了口茶,才道:“当初丞相与周公瑾打赌,三日造齐十万支狼牙,实则早已暗中算准时机,知道江上有大雾出现,便命部下在船上扎束草靶,再以布幔掩盖,趁大雾去曹营。”
王濬微微点头,此事天下尽知,传为美谈,等待着沐风继续解释。
沐风又道:“丞相之计的确精妙,但舟船用布幔遮盖,难免让曹军看出破绽,两名裨将私下商议,心有一计,在船只外又竖立两三个稻草人,套上皮衣、盔甲,雾中看去,便和军士一般。
丞相见后,方知百密一疏,差点贻误大事,后来曹军果然中计,便重赏二人。”
王濬听罢,半晌不语,叹道:“以丞相之智,也有疏漏,况吾等凡夫乎?”
沐风点头笑道:“所以大将军提出军制改革,说出这等话,丞相非但不以为忤,还能叫全军传播,以此来警示各将校,行军布阵要谨慎再三,群策群力。”
“丞相有圣人之量,吾辈不如也!”
王濬再次感叹,却又道,“不过大将军当时在成都还未举足轻重,这样行事,也未免大胆了些。”
“王将军,你还是太过迂腐,不了解大将军为人呀!”
沐风为王濬倒上一杯茶,又笑道,“再说了,大将军彼时已是丞相东床快婿,就算有些许冒犯,作为老丈人,又能奈何得了爱婿?”
“这倒也是!”
王濬似乎觉得这个理由更容易接受一些,点了点头,又皱眉问道,“那为何又是丑裨将?
莫非当初那两位副将相貌丑陋?”
“哈哈哈,王将军,你今日为何屡屡执拗不悟,”沐风大笑道,“此丑,非指相貌,而是指平凡之人。
即便才能平庸者,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丞相思虑周到,此乃鼓励三军将士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之意也!”
“唉呀,我今日莫非撞了邪不成?”
王濬又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这么浅显的道理,自己竟然也能误会。
沐风却又叹道:“唉,不过说起来,与丞相玉树风貌,天人之姿比起来,吾等还真是相形见绌,就算是真丑,也是无可厚非。”
王濬听罢,脸上不无遗憾之色,摇头道:“只恨未能一睹丞相风姿。”
他当初在河东兵败被俘,被送到长安敬贤院的时候,诸葛亮恰好去了南阳主持战事,与司马懿交手。
等他决意归汉之时,诸葛亮已经为救刘封而殒命,虽然来到汉军阵营,却没能见到见到诸葛亮和关羽一一武两大庭柱的风姿,王濬常以此为平生憾事之一。
“咳咳,将军看我如何?”
正慨叹的时候,却听沐风说话,抬头一看,这家伙正摆正了姿势,做出一副飘然姿态,轻摇着芭蕉扇,双目侧视远方,撇着嘴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王濬不由失笑道:“若丞相当年是你这副模样,恐怕昭烈帝便不愿三顾茅庐了。”
“呃”沐风的芭蕉扇僵在半空,顿了一下将其抛在桌上,瞪眼看向王濬,“嗳,我说,我真有这么差?”
王濬莞尔一笑,低头喝茶:“还算好!”
沐风拦住了他的手:“还算好是多好?”
“就是不算差!”
“那有多差?”
“唔与本将毫厘之差!”
“切”沐风挥着衣袖,想要取笑王濬几句,却听他将二人比作同等水平,反倒不好笑他,正在此时,却见舱门口弯腰走进来一人,拍手大笑道:“哈哈哈,快来快来,看我们三个丑裨将,能否胜过诸葛丞相。”
第1321章 最后防线
进来的正是别督赵融,见二人大笑,怔了一下,沐风将刚才之事说与他听,赵融失笑道:“想不到王濬沉稳睿智,也有转不过弯的时候。”
王濬笑道:“这也是一人智短,赵将军,铁椎一日可能清除?”
赵融摇头道:“此处江面宽阔,不知究竟有多少铁椎,至少要将江内六成以上的区域清理彻查一遍,估计要到明日了。”
“嗯,也不必急于一时!”
王濬此时冷静下来,吩咐道,“马上从军中再抽调两千人,与鲍宇部下轮替,争取早日清扫障碍,进入西陵。”
沐风目视东方,慨然道:“过了西陵峡,便可直逼石头城,不知孙权在江北战事如何了。”
王濬笑道:“孙权若不知魏将军之叛,吾料他必会大败。”
赵融皱眉道:“何以见得?”
王濬言道:“大将军命魏将军在庐江从容行事,魏将军自洛阳反叛以来,背负骂名,忍辱负重,若见魏、吴在前交锋,必定忍耐不住,从背后攻击吴兵,或可重创东吴,一战震惊寰宇。”
赵融也知道魏延的秉性,想到这个计策,也是由衷赞叹,他还是这几日传到江上才知道军情,到目前为止,还是只有核心的一些将领才知道这个计划。
沐风言道:“魏将军若出兵,一切计划都将昭然天下,孙权无论胜败,必会退兵防守江东,我们也要加快速度,最好能在孙权退兵之前,乘虚攻入石城。”
“正是!”
王濬言道,“东吴安置铁锁铁椎,虽阻碍吾军前行,却也是自断手臂,失去了对大江的控制,东吴不借水军之利,实在是大为失策。”
赵融言道:“吾已命人将火炬准备完毕,灌入麻油、硫磺,等明日便可晒干使用。”
“好!”
王濬点头道:“叫后营随时准备,一旦铁椎清除完毕,便连夜熔炼铁锁,用巨石压住铁锁,从中熔断。”
赵融微微一愣,马上便明白王濬的意思,抱拳道:“属下马上派人准备绳索石块。”
赵融走后,沐风正端着茶杯,忽然一阵江风吹来,猛然双目一凛,放下茶杯言道:“将军,吾等在此一心清除障碍,身后也要做些防备,以免被吴军偷袭。”
王濬皱眉道:“这江岸两侧皆是悬崖丛林,人马难行,吴军如何能来?”
西陵峡方圆数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山谷沟壑纵横遍布,莫说是行军,就是樵夫山民,也很少有人能穿越,如果能从陆路走,王濬早就兵分两路了。
沐风笑道:“正是你我如此认定,才要以防万一。
兵者,诡道也,战事之乱,往往都在意料之外,就算吴兵不敢来攻杀我军,却纵火烧船,损失也不可估量。”
王濬略作沉吟,点头道:“军师所言甚是,正所谓有备无患,从今夜起便加强防范,扩大巡逻范围。”
沐风言道:“可先派一些士兵今夜先去西陵峡两岸,分散藏于岩石之间,若吴军真来,也好早做防备。”
王濬依其计,马上召监军王含前来分派任务。
*******从荆州到江东,除赤壁这一处险要之外,还有一处要地便是西陵峡,此处作为江东最后一道屏障,东吴向来都布置重兵防守。
当年孙权掌管豫章之时,以柴桑为水军基地,在赤壁练兵,防备荆州水军,西陵峡东西两个峡口都建立水寨,形成了双重防线。
但自从柴桑丢失之后,从鄱阳湖内陆水路便可直入江东,长江天险不复存在,而荆州水军的强盛,也让东吴上下忌惮不已。
自吕蒙、甘宁先后物故,朱然、周泰等水将也都老死,水军之中再没有可独当一面之人,孙权干脆下令撤掉西陵峡以西的水寨,封锁大江水路。
召集千人工匠,不惜耗费大量铁器,在江中布下铁椎,峡谷中锻造铁锁,除了轻舟渔船能够通过之外,大船便从此在江上断绝。
西陵峡东口左右各有水寨,分派两万水军把守,各有斗舰两只,楼船二十,其余艨艟、龙舟等战船数千,防卫森严。
如果汉军乘小舟进入西陵峡,面对这些庞大的战舰,无论来多少,都如鱼入网口,无从遁逃。
西陵峡守将为留赞次子留平,曾随周泰、韩当训练水军数年,当年陆逊与关羽在赤壁交手,留平还只是一名千夫长,如今拜为平西将军,他深知荆州水军的强盛,镇守西陵峡,向来都是小心谨慎。
这一日斥候来报,蜀军已经出现在西陵峡,留平大吃一惊,不解荆州水军正在攻打江夏,何以会顺江而下来到西陵?
本以为只是一些脱离中军的零散水军,但当蜀军以木筏清除江中铁椎的时候,留平才看清楚,竟是荆州的水军主力杀来,赶忙派人向虎林和石头城报信求援。
这一日正等候前军汇报军情,副将施洪快步走进寨中:“将军,蜀军用木筏带走铁椎,明日便到峡谷西口,还请早做防备。”
“唉!”
留平一声叹息,“铁椎暗置江中,少有人知,为何蜀军早有防备?
非但没有战船受损,还准备了木筏清理,真是岂有此理。”
施洪苦笑道:“如今江东人心不稳,被细作混入也在所难免,蜀军既能清除铁椎,想必也有解开铁锁之法,今陛下御驾亲征,江东兵力不足,援军恐也难到,还要依靠你我自行退敌了。”
施洪是朱然族子,与留平共事多年,也算是行伍之间一同成长起来,彼此之间很有默契,方才番话,其实留平心中也很清楚。
思索片刻,留平言道:“蜀军若想去除铁链,只能从山崖下铸造处将其挖开,或以火烧之,可派士兵到两岸悬崖上防备,但见蜀军来断铁锁,便以岩石巨木攻之,叫他无法得逞。”
“此法或可凑效,但西陵峡有十余里,悬崖峭壁,难以行军,布防并不容易,且有些地方岩石抛之不下,若蜀军紧贴悬崖之下,反倒无可奈何了。”
留平一怔:“铁锁横江,我战船也不能进入,这该如何是好?”
第1322章 抢占先机
施洪言道:“蜀军用木筏带走铁椎,一日难以完成,要来破坏铁锁,也在两日之后,而西陵峡大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