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6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嗟尔无学之人,穷兵黩武;违背兄命,屡用万人,侵扰扩土,不爱其民,昏虐之甚!走残兵于合淝,遭屠戮于逍遥;水陆困乏,人马折损;抛盈郊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君候心崩而胆裂,将军鼠窜而狼亡,无面见江东之父老,何颜入父兄之厅堂?

    国无政令,玩戎黩武,民劳卒弊,竞於外利,不脩守备,兵折于外,既归而不能自克,将复求和于大汉,肆志于僚友,苟延以残躯,为匹夫所不耻!如此朝三暮四,皮厚腹黑,反复小人,何以称为英雄?

    先起而后亡,绝孙氏三世之统,陷吴、越万民于烽火,皆尔之过也。

    公为主无道,为将无谋;为子不孝,为弟不忠;为友无义,为霸无能,妄称英雄,可笑可叹!尔曹悖逆无道,朽枯骨而留骂名,有何颜苟存于世间?

    吾军兵强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骧,扫江东为平壤,匡汉室兴大业,荡吴国作丘荒!”

    “啊”孙权的脸色已经完全发黑,双目赤红,肌肉抽搐,须发皆张,浑身颤栗如同厉鬼一般,将书信抓起来撕成数块,扶着桌案厉喝道:“刘封小儿,欺吾太甚,九泉之下,朕也不会放过你。”

    “噗”群臣大惊,正要上前劝慰,却见孙权喷出一口老血,轰然跌倒在案几上,人事不省。

 第1316章 死不瞑目

    写给孙权的书信是陈寿执笔,但陈寿毕竟还太过单纯,不像陈琳那般经历过朝堂盛衰起伏,阅历浅了一些,刘封便做了一些调整。

    引经据典非刘封所长,但要说骂人直指心窝,还是比陈寿强了无数倍,虽然有些言语太过直白,但效果却也是立竿见影的。

    当年曹操因为陈琳一道檄治好了头疼,那是因为曹操是枭雄,心中自有一杆秤,根本不在乎他人评价。

    但这一封书信,刘封却觉得能成为孙权的催命符,因为孙权狭隘敏感,睚眦必报,不但将他的短处揭发,连老伤疤都给血淋淋的撕开,岂能容忍?

    看完书信,孙权气愤填膺,血溅三尺,昏死在案几之上,吓坏群臣,战舰上一片慌乱。

    直到黎明时分,阳光照着江面,晨风轻拂,孙权才悠悠醒转,双目无神,气若游丝。

    朱据等人闻报,急忙来至舱内,听受遗命,见孙权病危,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

    孙权幽幽说道:“朕自领江东,继父兄之力,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忠臣之言,穷兵黩武,自取其败。

    悔恨成疾,死在旦夕。

    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朱据急忙抬头,见孙权眼角有泪留下,大吃一惊,也不知道是他病危有感,还是被刘封骂醒了,竟然当着群臣之面承认错误。

    忙泣声道:“中午舟船便至建邺,请陛下善保龙体,回宫调养,以副江东之望!”

    孙权微微侧头,看到几位大臣都在,轻叹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挡刘封,以成大吴基业,奈何年岁已迈,气血早衰,烦丞相丞相将诏书付与太子”孙权说着话,颤颤巍巍将手伸到枕头底下,却几次未能如愿,吕壹急忙上前帮他从枕下取出一物来,却是在濡须早就写好的诏书。

    吕据跪行上前,双手捧过,大声道:“陛下请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誓保江东基业!”

    孙权叫吕壹传诏众人退下,留丞相朱据、陆凯,羽林都尉孙峻,太常滕胤、将军吕据几人嘱托后事。

    孙权执朱据之手,垂泪道:“今朕病已沉重,不能复生。

    太子年幼,太傅远征,卿等六人可善辅之,勿负朕心。”

    众人都劝慰孙权,陆凯言道:“陛下何出此言?

    请暂且休息,回宫中静养,待龙体康复,再建业未迟。”

    孙权无力摇头,连连喘息,目视几人,言道:“卿等皆国家柱石之臣也,若能同心辅朕之子,朕死亦瞑目矣!”

    朱据等人见孙权嗔目等待,只好纳头拜地,齐声道:“臣等愿竭力以事陛下,至千秋万岁。”

    孙权这才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忽然间剧烈咳嗽起来,整个人在床上颤抖着,猛然又睁开眼睛,手指西南方向,大叫道:“刘封小贼,坏吾大事,化作厉鬼,朕也要与你索命”朱据等人吃了一惊,赶忙劝慰时,却见孙权直挺挺躺在了床上,双目圆睁,神色狰狞,已经气绝。

    几人嚎啕大哭,吕据起身为孙权合上眼睑,见他面容兀自扭曲,可见对刘封的怨恨有多深,无奈叹息,将枕边的黄绫取过来盖上。

    如此死不瞑目,还是不要让其他人看到为好。

    大汉中兴二年,吴龙飞二年,吴大帝孙权驾崩与江中船上,武官僚,无不哀痛。

    此时正好哨船来报,夏侯楙全军覆没于巢湖之水,魏军无力南下,北面的威胁暂时解除。

    朱据和陆凯等人商议一番,为怕影响军心,决定还是秘不发丧,等车驾回到建邺城中再举哀传诏,反正下午就能到江东,也不必急于这半日时间。

    几人擦干泪水,只说孙权病危,需要赶回建邺休养,叫水军加快速度,赶奔回都。

    到了岸边,准备马车銮驾,吕壹和孙峻二人搀扶孙权进入龙辇,一路疾行回到建邺,此时天色已黑,太子孙亮出城迎接圣驾,朱据才宣告陛下驾崩,群臣跪地大哭,传遍皇宫内外,天地为之失色。

    朱据传令连夜举行哀礼,孙权灵柩安于长平正殿之内,举哀之后开读遗诏。

    尊奉遗诏,群臣立孙亮即皇帝位,改元建兴,谥父孙权为大皇帝,尊皇后潘淑为为皇太后,立丽居为皇后。

    孙亮在朱据、孙峻等人的举荐之下,封谢慈为太傅,诸葛恪为大将军,吕据为大司马,张承为骠骑大将军、水军都督,其余武官僚,各有升迁,大赦天下。

    虽说百官各有封赠,即便大赦天下,但东吴上到丞相吕据、下到普通百姓,却没有一个人高兴得起来,相反因为孙权驾崩,东吴内忧外患,人心更加惶恐。

    全城戴孝,将孙权葬于蒋陵之后,朱据即刻上书请求出征,蜀军已经进入江东境内,局势刻不容缓。

    孙亮尚不满十岁,诸事都由几位托孤大臣商议决定,诸葛恪远征在外,圣旨已经发出,只求他能挡住会稽这一路蜀军。

    三日之后,老将朱据亲自挂帅出征,领兵二十万赶奔乌程,张承早已领水军去虎林援助,朝中由陆凯和孙峻留守二人辅政。

    朱据此时已经年过五十,也曾卷入鲁王党之争,因劝谏废太子之事而获罪,杖刑后贬为新都郡丞,随后遭到中书令孙弘进言诬害,幸得陆凯全力作保,又恰逢孙奋攻入中原,孙权龙颜大悦,改元大赦天下才被赦免重新起用。

    这次身担托孤重任,朱据深感责任重大,遍观朝中无人可用,只好亲自挂帅出征,并将因鲁王党之事牵涉免官的几人提拔任用,如大将朱然之子施绩、故大司马吕岱之子吕凯等。

    兵至丹阳,朱据之侄朱异赶来从征,朱桓战死之后,朱异回家服丧,听闻江东危急,便告慰家中族老,以国为重,戴孝出征。

    朱据大喜,即表朱异为镇南将军随军,这个侄子年幼便有才名,前番跟随朱桓征讨中原,立下许多战功,升为扬武将军,能能武,曾得孙权赞誉。

 第1317章 渔翁之利

    江东因为吴大帝孙权驾崩,汉军大军逼近而人心惶惶,无人可用,兵力不足。

    形势比之当年的赤壁之战还要危急。

    而此时的中原,在经历了又一次风雨飘摇之后,百姓们已经彻底懵了,濮阳、陈留、许昌、汝南、济阴、谯郡等兖州、豫州二地郡县一夜之间变换城头旗帜,汉军仿佛从天而降,守卫在城头之上。

    百姓们以为白日做梦,有人互相打了两个耳光,眼冒金星,还见巡逻的士兵是汉军,直到四处街道及城门处的榜发出,才确认这绝非虚幻,而是实实在在地变天了。

    不到一年时间,中原腹地三次易主,不止是百姓,那些官员和差役也都痛苦不堪,应接不暇,转眼之间就变成了贰臣乃至三臣之辈,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污点。

    曹爽听闻魏延在庐江出现,大败孙权中军,便意识到情况不妙,恰在此时,派出去催赶杨综的士兵带回来惊天消息:李胜叛变投汉,兖州郡县都被他借着自己的名义换防调兵,尽数被汉军控制,而豫州则由自己赐予李胜的兵符赚开城门,二州沿线城池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汉军占领。

    杨综赶到小沛质问李胜,被其斩杀,姜维带兵占领沛城,北指东郡,东慑徐州,南面与汝南的徐陵部对彭城形成了夹击之势。

    中原之地基本全部沦陷,各城本就兵力不足,一日变换旗帜,其余附近郡县望风而降,自泰山、泗水以西,尽归大汉所有。

    桌案上情报堆积如山,还有哨马不断地送来情报,各地求援,乱成一团,这其中还有三分之一是来自邺城的讨伐和问罪书信。

    朝中武对曹爽及台中三狗本就愤恨已久,先前因为魏军进入淮南,曹爽武功卓著,掩盖了他的诸多缺点,这一下全线溃败,领土丧失,群臣墙倒众人推,对曹爽的口诛笔伐更是不留余地。

    形势急转直下,局面的变化让曹爽措手不及,甚至毫无反应,呆了一上午之后才召集郭奕、陈佐等议论军情,风口浪尖之下,众人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报”就在曹爽等人一夜不曾合眼,将各地情报和中原形势渐渐理出一些思路的时候,都督令史张静又送来了消息。

    “放着吧!”

    曹爽已经近乎麻木了,揉了揉发涩的眼睛。

    当所有的情报都是急报的时候,便没有了急报!“将军,是河内急报!”

    张静却没有停下来,快步来到曹爽面前。

    “什么?”

    曹爽身躯微微一颤,一把将书信抓过来,抖抖索索地拆开。

    快速扫过两眼,脸色大变,颓然跌坐在椅子上,浑身的肥肉无力地颤抖起来。

    辛敞忙道:“将军,该不会是河内也被”“河内失守”曹爽的神情有些呆滞,舔了舔干涩起皮的嘴唇,无力道,“邓艾、张苞、杜预三路出兵,自修武以西,尽数丢失。”

    夏侯玄早已不复当初的从容,喉咙发干,手心冒汗,艰难地咽了口唾沫,问道:“河内失守,将威胁魏郡、邺城,这该如何是好?”

    “刘封狗贼,阴险歹毒,魏延这个老不死的,毫不知耻,还有阮籍,阮嗣宗,背国之贼,李胜,李胜”曹爽忽然拍着桌子大骂起来,当所有的胜利被戳破的时候,他才猛然醒悟,原来自己也是被人利用了,但这几个人的罪孽,他觉得任何言语的辱骂都不足以解恨。

    刘封和魏延他无可奈何,李胜是自己心腹,但他从小便是孤儿,自己连身份都没有调查清楚,无从治罪,唯有阮籍家在陈留,却已被汉军占去,也是鞭长莫及,只气得浑身颤抖,几乎吐血。

    辛敞言道:“将军,蜀军早有预谋,蓄锐多时,趁我两国交战之时全线压境,以得渔翁之利,眼下唯有收缩布防,伺机反击。”

    “收缩?”

    曹爽缓缓抬头,无力笑道,“中原已失,淮南未得,收往何处?”

    辛敞略作犹豫,还是说道:“弃徐州,守河北!”

    “还要放弃徐州?”

    曹爽瞪大了眼睛,指着辛敞厉喝道,“退回河北,叫淮南将士何去何从?

    汝不以反败为胜出谋划策,反叫某将偌大领地拱手让人,是何居心焉?”

    辛敞后退一步,只好闭口不言,郭奕等人也都愁眉不展,无计可施,魏国虽说实力雄厚,但这几年屡次抽调兵力,后方已经空虚无力了。

    从曹真守长安开始,便从河北开始调兵,司马懿在南阳与诸葛亮对战,又两次抽调兵马,结果全军覆没,这一次为了进攻淮南,不仅中原兵力被调空,连幽州的人马都抽调过来,魏国如今也是外强中干了。

    三十万兵马尽在淮南,加上收降的东吴士兵,合计四十余万,如果不早些赶回河北驻防,河内蜀军继续东进,最先受到威胁的便是邺城了,皇城不保,魏国何存?

    “报淮南急报!”

    曹爽闻言精神一振,站起身来期待问道:“可是夏侯楙攻下了濡须?

    可否抓到孙权?”

    郭奕等人也都纷纷上前,注目来人,如果这时候攻下濡须,抓住或者杀死孙权,还能提升士气,全面反击。

    “大将军”信使脸色安然,垂首答道:“吴军掘开巢湖,夏侯将军人马尽数被淹”“啊?”

    曹爽一声惊呼,指着士兵张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