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6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何不敢?”

    徐陵一瞪眼,微扬着下巴笑道,“听说殿下已经劝降李胜,我带着他出征,别说是豫州了,连徐州也一并拿下。”

    姜维撇嘴一笑,微哼道:“别想了,李胜随我出兵,去取兖州,豫州要靠徐军师的智谋去取了。”

    “呃下手还挺快!”

    徐陵一怔,嘴上埋怨,但他也马上想到兖州的重要性,无奈道,“既然你带走了人,留一个令箭给我,总可以吧?”

    “我意正是如此!”

    刘封点头道,“伯约带李胜取兖州,子琼带上令箭前往豫州,见机行事。”

    “子益,这一回该让我出征了吧?”

    廖化马上上前请命,自从南阳之战以后,他待在洛阳也快两年了,趁着还有气力,想多上阵杀敌。

    刘封看着这个昔年蜀汉后期唯一能上阵的大将,心中一阵唏嘘,笑道:“好,豫州一路兵,就以廖将军为先锋。”

 第1271章 谋定大局

    洛阳计划,只有姜维等少数核心将领才知道详情,句扶这几年崭露头角,也得到了刘封的器重和提拔,成为新一辈年轻斩将的竹竿精英。

    听说魏军进入洛阳,他本来是随徐陵一同商议军情,没想到刘封和姜维已有计划,转眼间几人都有了任务,唯独自己落下了,顿时有些着急:“殿下,我”刘封显然知道他的心思,笑道:“孝兴不必着急,除了中原唾手可得之外,还有几场硬仗要打,何愁没有出兵机会?”

    句扶一怔:“除了荆州之外,殿下还打算在何处用兵?”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刘封扫视众人,笑道,“洛阳屯兵十万,足以东进,但函谷关的长安兵马,却不能白白出动啊,否则岂不白堕士气,让将士们寒了心?”

    姜维眉头微皱,惊问道:“殿下,该不会有意河内吧?”

    “哈哈哈,吾正有此意!”

    刘封一阵大笑,看着徐陵和姜维,“趁此机会一并取了河内,二位意下如何?”

    徐陵用兵和刘封有些相似,喜欢出奇计,攻其不备,略作思索便抚掌笑道:“妙!以外人来看,楚军与魏军联合,且需仰仗魏军鼻息,河内守军定料不到洛阳会突然进攻,其就算有防备,也必定重兵集结在河东交界处。”

    “取河内,当真出其不意!”

    姜维也缓缓点头,“只是河内太守陈泰,也颇通兵法,先前几次交手,被他识破计策,还需小心行事。”

    刘封笑道:“仅陈泰一人谨慎又能如何?

    吾料河内守军于孟津一带防守必定薄弱,就算陈泰有所交代,守军也不以为意。”

    徐陵点头道:“不错,若临孟津北渡大河,可直攻河内腹地,将其一分为二,邓将军再从河东出兵,河内首尾难顾,取之不难!”

    姜维叹道:“兄长在河东经营两年之久,养精蓄锐,整装待发,此番出兵,必定如滔滔大河,一泻千里,无人能挡。”

    刘封大笑道:“士载盘踞河东,早就对河内虎视眈眈,此番将令传下,全军士气可用,再有河西兵力配合,三路出兵,河内可一战而定。”

    句扶在一旁缓缓说道:“取河内,得中原,经此一战,想必天下大势依然明晰了!”

    廖化大笑道:“哈哈哈,但愿俺能等到天下统一的那一天!”

    “廖将军一定能等到那一天!”

    刘封微微点头,正色道,“吾意已决,定中原,平江东,当在两年之内完成,最后扫平河北,剪灭曹贼,五年内天下可定!”

    “好!”

    廖化被刘封的豪气感染,握着拳头挥动,笑道,“俺这把老骨头,再活二十年还绰绰有余,那时候便可将大汉盛世情形告知于关将军了。”

    姜维听出了刘封言中之意,皱眉道:“殿下莫非要同时向江东用兵?”

    “正是!”

    刘封一抿嘴,慨然道,“如今江东人才凋零,兵力大损,仅存的主力随孙权北上,江东必定空虚,荆州、南郡、豫章等地兵马也休养多时,兵精粮足,趁此机会双管齐下,若能扫平江东,则自大河以南,尽归我大汉之手,只剩曹魏在河北苟延残喘,必定人心涣散,破之不难矣。”

    徐陵双目微缩,言道:“天下局势即将明晰,三足鼎立因此一战而不复存在,当此之际,吾等更要小心谨慎,万不可骄纵大义,否则一旦失利,将前功尽弃。”

    “是啊,骄兵必败,务必谨记在心!”

    廖化也在一旁慨然而叹,经历荆州之败的他,对此感触尤为深刻。

    刘封言道:“此番可是全国兵马调动,奠定全局之战,只许胜,不许败!”

    “遵命!”

    姜维几人都敛容答应,谁都知道这一次出兵的重要性,以后再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洛阳计划也不可能再现,错过良机,他们都将是大汉的罪臣。

    诸事已经商讨完毕,刘封马上开始传令:“马上派人到长安报信,命张苞、关索等到函谷关领兵,句将军为军师,马忠为参军,带洛阳兵马出动之后,马上从孟津出发,北渡大河,攻取河内!”

    “是!”

    徐陵马上派人连夜去传令。

    姜维言道:“洛阳兵马明日准备,后日出发,函谷关兵马可三日后出动,孝兴自派人与河东兵马联络,一旦攻入河内,魏军大乱,邓将军便可出兵了。”

    句扶抱拳道:“遵命!”

    有姜维、邓艾、张苞和徐陵等人在,刘封可以完全放心,言道:“明日一早,我便赶往荆州,北方诸事,就交给诸位了。”

    姜维抱拳道:“殿下尽管放心,吾等必当全力以赴,不负众望。”

    徐陵言道:“我等取中原,倒是简单,只是孙家经营江东数十年,今虽实力大损,恐也不好对付,倒是殿下你要多费心了。”

    刘封笑道:“孙权早年在江东,治武功,励精图治,不失为明君,但晚年昏聩,早已大失人心,江东大族被其尽数得罪,敢怒而不敢言,早思明主了,此番前去,必定有人暗中相助。”

    “哦?”

    徐陵眉毛一挑,似乎明白了什么,“原来江东早有人愿为内应,看来真是内忧外患,败亡在即呀!”

    刘封言道:“若非如此,我还要三思而行,如今孙权自取败亡,各路人马蓄锐多时,天时、地利、人和皆为我所有,此时不出兵,岂非辜负江东豪杰一片美意?”

    “原来如此,嘶”姜维摩挲着下巴言,“照此看来,中原和江东,哪一路能先取胜,还是未料之数呀!”

    徐陵笑道:“不如我们打个赌,算上徐州在内,看哪一路先取胜。”

    刘封也来了兴致:“以何物为赌注?”

    徐陵瞟了一眼姜维,目光忽然怪异,嘿嘿笑道:“输了的,陪我同塌抵足而眠!”

    “啊?

    你”姜维大吃一惊,指着徐陵愕然不语。

    徐陵却臊眉耷眼,伸出三根手指头在姜维眼前晃动:“要三日吆!”

    “哈哈哈,好!”

    刘封拍手大笑,首先赞成,姜维自然也无法拒绝了。

    “伯约兄,”徐陵奸计得逞,靠近姜维凑过脸去,舔了舔嘴唇怪笑道,“若想取胜,今夜便要和我共商进兵之计,若你故意想败么,嘿嘿嘿”“告辞!”

    姜维打了个寒噤,抱拳狂奔而去,身后传来放肆的大笑之声。

 第1272章 暗流涌动

    扬州大战、荆州之变,一年之内的变化,让天下人目不暇接,整个中原大地烽火四起,江东更是人心惶惶,谣言不断,会稽等地贼患再起。

    就在众人关注扬州和荆州战事的时候,又一大惊天消息传来:楚军为与蜀军全力周旋,竟将洛阳拱手让于魏军。

    数日之间,洛阳百姓亲眼见到李胜带领大军从虎牢关浩浩荡荡进入洛阳城,两日之后,魏延之子魏昌和魏荣只领三千轻骑离开虎牢关,直奔南阳而去。

    洛阳和虎牢关都换上了魏军旗帜,天下哗然,议论纷纷,有说魏延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也有赞扬楚军信守承诺者,各执一词。

    而在邺城,因为洛阳的回归,一股暗流暂时被压制下来,先前曹爽征扬州,力排众议支持楚军,先后两次运送军器粮草多达百万石,遭到群臣激烈反对。

    只有少数人认同曹爽,支持楚军实则就是保护西路防线,如此才能夺回中原,与吴军交手,但更多的人认为此举无异于养虎为患,自损实力。

    至于魏延所承诺的以洛阳置换这些辎重,群臣更是嗤之以鼻,冷笑连连,魏延连效忠数十年的大汉都背叛了,哪里还有半分忠信可言?

    自从曹爽出兵之后,朝堂上便暗流涌动,弹劾曹爽的奏章每日不下十篇,对何晏等人的罪状,更是罗列其上,枚不胜举。

    两月前魏帝曹芳震怒,差点将何晏等人免官下狱,就是因为这些奏章源源不断,曹芳看了那些罪状,已经忍无可忍。

    幸好此事被蒋济及时制止,此时曹爽正在前线与东吴对峙,一旦对何晏等人下手,曹爽必定返回邺城,势必影响军心,若让东吴有机可乘,反攻而来,魏国可就危险了。

    但正如堵塞洪流一般,越是阻塞,其危机也就越大,蒋济虽然解决了一时之急,但群臣的态度却愈发激烈,甚至有人到后宫去告状。

    而蒋济对曹爽本就不满,更痛恨台中三狗,只要不威胁到皇室安危,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保护许多被何晏、邓飏等陷害的大臣,权衡着朝中的两股势力。

    正当大家对曹爽及台中三狗口诛笔伐,人人唾骂的时候,忽然李胜收回了洛阳,仿佛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了那些平日上蹿下跳的大臣脸上。

    楚军交出洛阳,这让他们先前的论据完全崩塌,如此一来,曹爽非但没有任何过失,而且因为收回中原、重取洛阳,攻入淮南而功勋卓著,甚至超过了当年大将军曹真的功绩。

    这一记耳光不但打得极重,而且十分响亮,第二日早朝,朝堂之上一片静默,连平时弹劾何晏等人的官也都低头不语。

    曹芳龙颜大悦,蒋济等人也都欣喜不已,洛阳回归,意义重大,这可是国运昌盛的征兆,看来魏国真要在曹爽的辅佐之下重返荣光了。

    当日圣旨传下,封曹爽为寿春候,前线各部将领均有升赏,魏军士气空前高涨,朝堂上下也暂时和谐起来,众人开始议论接下来孙权兵败之后直取江东的可能性。

    洛阳消息传开,楚军兵马调动,最先得到消息的是颍川郡,离开虎牢关之后,楚军借道颍川,从许昌直奔新野,沿途郡县都有凭放行,未加阻拦。

    一日之后,魏昌兄弟领兵来到许昌,看着这座高大的城池,竟不亚于南阳宛城,巍峨雄壮,许昌境内更是良田遍地,葱葱绿绿,一片丰收祥和之景。

    “果然不愧为曹氏崛起之地呀!”

    魏昌策马行走在官道上,看着四野分割整齐的田地,麦浪起伏,金黄的油菜花一望无际,一时间竟忘了自己是在征途之上。

    魏荣嘿嘿笑道:“嘿嘿,不日之后,许昌将为我大汉所有,这个昌字,也该取消了。”

    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黄初二年,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与谯县、洛阳、邺城、长安同为陪都。

    魏昌一阵大笑,马鞭遥指前方的都城:“前面便是许昌城,我们再好好吃喝一顿,便要赶回南阳了。”

    魏荣叹道:“唉,中原风云将起,我们却就此离开,错过了许多精彩呐!”

    “二弟此言差矣!”

    魏昌遥视前方,缓缓道,“此次前往荆州,也有一场大战,殿下已经秘密赶奔江陵去了,你难道以为大将军会轻易离开战场?”

    魏荣皱眉道:“荆州之战,我倒也能料到一二,只是将我们二人调到江夏去,岂不是错过两处战争?”

    魏昌也是眉头轻皱,旋即笑道:“殿下将我父子都调往江夏,必有所为,大将军向来奇计百出,又岂能是你我能够料到?

    到了江夏自然就知道了。”

    “这倒也是!”

    魏荣摇头失笑,“若是你我猜到了殿下计策,只怕此事早就被东吴之人看破了。”

    二人正讨论着,忽然看到许昌城中涌出一队人马,五百骑兵卷着烟尘向着他们疾驰而来,赶紧下令全军停止前进。

    马蹄声骤至,这五百骑兵来势极快,片刻之间便到了眼前,动作整齐划一,倒看得魏昌二人心中一凛,想不到曹爽几次抽调兵力,李胜又从豫州调走了预备役,许昌城中竟还有如此精锐,可见魏军对许昌的重视。

    “来者可是楚军魏将军二人?”

    思忖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