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6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他镇守一座孤城而数年不闻不问。

    “好!”

    孙权狠狠地一拍桌子,颤颤巍巍站了起来,大笑道,“好一个魏长,果然老而弥辣,朕倒要看看,刘封又该如何应对。”

    张休言道:“荆州水军遭创,刘封必定恼羞成怒,全力剿灭楚军,江东暂时无忧,陛下可全力与曹爽一战,若果如丞相所料,魏军一旦生变,便是内忧外患,淮南之地,或可失而复得。”

    “哈哈哈,正合朕意也!”

    孙权恢复了信息,群臣也都暂时松了一口气,东吴虽然接连失败,但大家对水军还是颇有信心,借着巢湖和淮南水上之利,与魏军周旋还是不成问题的。

    “即刻传旨!”

    孙权缓缓坐下,看着桌案上的地图,按照陆凯之计调兵遣将,“命唐咨带领所部兵马守巢县、厉阳二处,加强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许轻敌妄动。

    若魏兵来攻,只需乘高守险,不可轻出,叮嘱将士,广布守御之策,以观其变。”

    “遵旨!”

    “陛下,微臣愿带领水军巡视巢湖,以防魏军!”

    孙权低头一看,正是刚刚来送情报的太史亨,太史亨自从南郡兵败之后,引以为生平之耻,回到秣陵便住在皇宫内苦读兵书,一应书册都由孙权提供。

    苦学兵法之后,又主动请命到吴郡练兵三年,扫灭群盗,以此来历练自己,这一次随驾亲征,自然信心满满,想要为自己正名,原本想为先锋,孙权却执意要让他留在身边。

    这也是因为先前贬斥许多功臣之后,孙权对太史亨更加疼爱,不忍让他离开左右,同时这也是向武百官及百姓的一种昭示,只要忠心耿耿的人,他还是会信任有加,甚至不离左右。

    “哈哈哈,昔日吕子明苦读兵书,三日不见,刮目相看,元复涅盘近五年之久,当一飞冲天矣!”

    孙权一阵大笑,遂拜太史亨为水军都督,统领各路水军,于巢湖防备魏军。

 第1265章 云波诡谲

    吴兵退守巢湖,魏军长驱大进,曹爽进驻合淝,以夏侯威、诸葛诞为左部,夏侯霸为右部,夏侯楙未先锋,对巢湖远远形成合围之势,威逼大江天险。

    东吴朝野震动,还好孙权北上石亭,在巢湖各处水泽关隘布下重兵,亲自坐镇前线,这才勉强稳定军心。

    各路兵马安置已毕,曹爽召集众武议事,这一番中原计划,不但重夺徐州,还攻入淮南,直逼长江天险,眼看东吴垂死挣扎,无力防守,曹爽只觉如同夏日骄阳一般,光芒四射,踌躇满志。

    对众人说道:“孙权老迈,命江东兵马严守险要,不敢出战,看来东吴已经无力再战了。”

    杨综笑道:“东吴此乃怯敌耳,其向者数败,兵力打损,今闻将军之名,如惊弓之鸟,安敢再出?”

    曹爽拍着大肚子仰天笑道:“哈哈哈,击败孙权,吾取江东,易如反掌耳!”

    辛敞却微皱眉头,提醒曹爽:“将军,兵法云:骄兵必败。

    孙权虽老,却久经阵仗,江东不乏智谋之士,昔日赤壁之战犹在眼前,万不可轻敌。”

    “呃,咳咳!”

    曹爽的笑声戛然而止,肥厚的嘴唇张了几下,摆手道,“军师提醒得失,某当谨慎,戒骄戒躁,当晓瑜全军,值此关键之时,万不可轻敌。”

    杨综不满地瞟了一眼辛敞,抱拳道:“遵命!”

    辛敞又道:“将军,自孙奋入侵中原以来,已历冬、春二季,将军远来攻战,虽数战告捷,然将士疲惫,今东吴据险而守,淮南水泽极多,吾水军不利,不如适可而止,暂且罢兵,养兵安民,来年在做打算?”

    “嗳,军师此言大谬!”

    听了辛敞这个建议,曹爽一挥手断然拒绝,挪动着肥硕的身躯,振声道,“今江东兵马如强弩之末,触之即死,正该一鼓作气趁胜而进,何必留其苟延残喘之机?

    迟则生变。”

    辛敞这几日总觉得心中不安,虽然曹爽的话并没有错,如果击败孙权,江东便无力再战,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孙权一生经营江东,历经数十年,要想彻底击垮他,谈何容易?

    想到此处,辛敞不得不再次劝道:“今东吴高磊城池,避战不出,乃欲待我军之变也,将近七月,淮南雨季将至,北军恐难服水土,少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愿将军明察。”

    “某大军趁胜而进,锐气无比,眼看灭孙权于眼前,军师何以屡次乱吾军心?”

    曹爽终于忍耐不住,不耐烦地挥挥手,“此事不必再议,你且退下。”

    辛敞见劝说无功,怏怏而退,内心深处,他其实也支持就此一鼓作气消灭吴军,但淮南之地水路纵横,东吴有水军之利,尤其是巢湖、彭泽之地,东吴经营日久,这看似巴掌大的地盘,恐怕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心中的隐忧和不安让他不得不尽一份军师的职责,至于如何决断,还在曹爽手中,今后的局势,他也无法确切判断。

    走出房门,辛敞仰天吐出一口气,发现天空云雾滚滚,黑云缭绕,阵阵狂风卷走了夏天的燥热,远山如黛,渐渐隐没,似乎要迎来一场大雨了。

    “梅雨将至,如何是好?”

    迎着略带腥气的大风,辛敞心事重重走出府衙,心中却在想:如果此时能有人让曹爽退兵,这个人就是阮籍。

    但他和阮籍向来意见不合,心中暗恨之,再想起阮籍那一副高高在上,翻着白眼的嘴脸神态,辛敞刚刚萌生的一点念头也随风消失了。

    曹爽的一番好兴致被辛敞搅乱,在房中生着闷气,杨综还在一旁劝解,忽然天空传来阵阵闷雷声,风声大作,吹得屋檐上的风铃叮当作响,园中大树剧烈摇晃起来。

    曹爽一拍桌子站起来,怒骂道:“辛敞这个混蛋,果真招来了大雨,气煞我也!”

    “将军,好事,大好事!”

    正当曹爽烦躁的时候,夏侯玄一脸喜色快步而来,手中还拿着一封书信。

    曹爽转身问道:“何事?”

    “魏长派人送来书信,”夏侯玄将书信递给曹爽,笑道,“孙权为保江东,将江夏送与魏延,楚军在汉水大破荆州水军,今楚军主力尽在南阳,无力再守洛阳,派人报知将军,准备交割洛阳。”

    “什么?”

    曹爽一怔,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了,魏延得了江夏,击败荆州水军,又将洛阳拱手相让,这是怎么回事?

    夏侯玄慨然叹道:“荆州毕竟是魏延老巢,如今其在南阳立足,吾料他必有南归之意,洛阳对楚军而言已然无关紧要,将之送与将军,以来兑现前言,而来也是为楚军著信,叫天下人皆知他魏长言出如山。”

    “嗨呀,这个魏长,还真是”曹爽闻言有所明悟,砸了咂嘴,搓着手一时间反倒不知该如何处置了,看着二人言道,“如今我大军皆在淮南,蜀军正急攻函谷关,洛阳若无大将重兵把守,恐难保住,这该如何是好?”

    夏侯玄言道:“来路之上,吾思得一计:今蜀军所恨者,乃是楚军耳,魏延之所以死而复生,全仗将军提供粮草辎重!将军何不先派人到长安与蜀军谈和,就说深恨孙权反复背叛,欲与蜀军共取江东,与魏延断绝同盟,不再支援粮草器械。”

    “嗯?”

    曹爽一怔,“与蜀军谈和?”

    夏侯玄笑道:“此乃缓兵之计也!将军先派人去长安谈判。

    蜀军正全力剿灭楚军,其若无将军背后支持,必将速败,刘谌自无不应;却同时派人前往洛阳交割城池,待蜀军答应联合罢兵之时,将军已经得了洛阳,那时候姜维就算攻下函谷关,也不得不退兵了。”

    “哦?

    哈哈哈”曹爽听懂了其中的奥妙,这是打了一个时间差,忍不住哈哈大笑,拍着夏侯玄的肩膀赞道,“某有诸位武之士,何愁天下不定?”

    杨综在一旁满脸期待地问道:“这交割洛阳之事,可否派属下前去”“不必了,”曹爽一摆手,却不给杨综立功的机会,“此事先由李胜一人周旋,此次还是派他去洛阳交割吧!”

 第1266章 故地重游

    淮南战事频发,烽火连天,随着进入梅雨季节,魏、吴两军对峙于巢湖,暂时各自罢兵,却不敢放松警惕,各处关隘盘查极严。

    比之扬州的形势,中原暂时安稳下来,楚军在荆州又惹起战端,为了牵制魏延,汉军攻打函谷关甚急,西面关口已经被攻破,楚军全面收缩。

    盛夏刚过,中原之地晴空万里,一眼望去,原本绿油油的麦田地却尽是荒芜,只要少数的土地来得及种植一些庄稼,大多数田地因为错过春耕而导致荒芜。

    沿途之上,百姓们百无聊赖,望着一队正从田野上奔腾而过的官兵,眼睛里流露出不可遏制的延误和痛恨,却又摇头无奈叹息。

    虽然魏军帮他们夺回了家园,赶走了吴兵,但也正是因为曹爽的计策,故意让吴军入侵,才让他们丧失田地,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都因为这莫名其妙的战争。

    官府的抚恤和拨济,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那些粮食还有部分会被官府的差役克扣,到了百姓手中,哪里够一年之用,今年注定要挖野菜、存野果来渡过了。

    旌旗飘展,尘土飞扬,官兵们却不知百姓之苦,前线的胜利让后方的士兵眼热羡慕,这大好的功劳,都与他们无关,每个士兵都在殷切期盼能够调他们上前线,辛苦训练,不就是为了杀敌立功,光耀门楣么?

    马背上尔等士兵们面带喜色,连奔跑的步兵都精气十足,他们即将赶奔前线了,期待已久的战场越来越近,每个人都觉得热血沸腾,充满了期待。

    人马行至一处密林,士兵们偃旗息鼓,各自躲在阴凉中吃着干粮歇息,仅有的一千多老兵将新兵们聚在一处,讲述着战场厮杀的残酷生死和酣畅淋漓,唾沫横飞。

    穿着崭新铠甲的新兵却听得津津有味,半张着嘴巴,时而吃惊,时而欢呼,大多都是憧憬向往,他们不在乎那些残酷和血腥,人命如同草芥一般的冷酷,只期待杀敌的痛快淋漓和领功封赏的荣耀风光。

    靠近西面的一处山坳中,有一队士兵铠甲尤为精良,正簇拥着一名武将而坐,那将领将头盔摘下,身穿软甲,微微泛白的脸上长出发福的一圈肥肉,两撇胡须微微翘着,略显奸诈。

    这人正是魏国领军将军李胜,他靠在一棵老松之下,遥望西方,指着远处朦胧的山脉轮廓问道:“前面那座山脉,便是崤山了吧?”

    “将军,不错,那正是崤山!”

    一名校尉赔笑答道,“再有半日时间,便可到崤山脚下,今夜就能赶到虎牢关内了。”

    “哦,传令下去,一刻钟之后出发!”

    李胜微微点头,以往他都是从官渡前往洛阳,这一次却是从汝南和许昌抽调兵力赶奔虎牢关,这条路他还不曾走过。

    “是!”

    士兵前去传令。

    李胜整理着自己的衣衫,想着还有两日时间便能接管洛阳,忍不住嘴角露出了笑容,没想到稀里糊涂的,自己就成为第一个重夺洛阳的大将。

    洛阳可是皇城,此番接管洛阳,担当洛阳令,虽说职位不高,但将来再迁都洛阳的时候,可就能直接提拔京兆尹甚至司隶校尉,这可是一步登天的好事。

    临行之际,曹爽已经暗中交代过他了,派往长安的使者早就出发了,接管洛阳之后,魏、蜀两国谈和,只要管理好治安,安抚民心便是,这可是白得的功劳,真不枉费平日讨好曹爽一番苦心。

    不多时,士兵们纷纷打旗上马,李胜也带着亲兵出发,派快马前往虎牢关报信,这一路奔波,今夜赶到虎牢关,终于能够好好歇息一番了。

    一路上想着当上洛阳令之后该如何安抚民心,趁着那些皇亲国戚、王公大臣还未搬迁回来的时候,先圈一些私宅土地留给自己,甚至将来还可以转卖那些大官,狠赚一笔,整个洛阳之地都任他分配。

    走走停停,终于来到崤山境内,此时日已偏西,炎热渐退,山风吹来,令人精神一振,李胜催促士兵加快形成,兼程赶往虎牢关。

    才到关门十里之外,便见远处有一队人马列阵等候,看旗号正是楚军的颜色,李胜急忙命人上前接洽。

    “哈哈哈,李将军,别来无恙乎?”

    片刻之后,亲兵带着一员年轻将领打马而来。

    李胜注目一看,正是魏延次子魏荣,有些意外,忙抱拳道:“哎呀,想不到魏将军竟出关来迎,惭愧惭愧。”

    魏荣笑道:“吾父子三人身处绝境,若非将军周旋相助,早已不复生矣,将军与我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