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5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释放,重新表为辽东太守。

    司马懿对公孙恭有救命之恩,而且一举击溃当时在辽东实力鼎盛的公孙渊,威震辽东,公孙恭对其定然敬畏有加,难道在朝中失势之后,司马懿想在辽东重新发展?

    “在下在辽东认识一些同道中人,也是听他说起,司马懿父子是从海上来,司马昭得了冻疮,请他前去医治,并叮嘱其要严格保密,”吴普的神色有些为难,叹道:

    “我若不说,怕此事有蹊跷,一旦不慎,又是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性命难保;若说了,愧对好友一番信任,况在下不过是个局外之人,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刘封安慰道:“先生之言,并无不妥,司马懿城府极深,狼子野心,此番去辽东,必有图谋,若能及早防备,先生便是那数万将士和无辜百姓的救命恩人。大丈夫有所为,

    有所不为,先生不必愧疚。”

    吴普点头道:“如此在下便心安了。”说完正事之后,刘封又和吴普讨论了一些五禽戏和九鹤吟的练习之法,彼此都受益匪浅。

 第1180章 西河局势

    刘封在长安遥控全局,洛阳百姓人心惶惶,大骂魏延无耻背叛,中原魏军和吴军在兖州焦灼对峙,互有胜负,而徐州早已暗流涌动,改天换日。与此同时,鲜卑军也已经从并州北部进入西河郡,从雁门到西河,需要翻越陡峭绵延的吕梁山,这对以骑兵为主的鲜卑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光是粮草转运,就足

    足用了一月时间。

    而此时的汉军,才在离石缓缓集结,一直驻扎在圜阳的匈奴兵马同时出动,共有二十多万大军,向北来到皋狼御敌。

    光武帝刘秀称帝之后,改隶并州,西河郡移治离石,仅辖十三县,置南匈奴单于庭于美稷,献帝之时天下大乱,匈奴侵边,西河百姓南奔,其郡遂废。

    直到曹操平定北方,又割太原郡四县兹氏、中阳、谷远、等置西河郡,领汉西河郡南部故地,安置南匈奴人马,北部依然废弃。

    刘封和荀方正是见此薄弱之地,派邓艾乘虚从西河郡入侵河东,震动京畿,与南阳兵马南北呼应,夺取洛阳,曹魏不得不迁都河北。

    汉军取得西河郡之后,将南匈奴一举消灭,西河郡更加荒芜,除了离石和中阳有部分百姓之外,其余的都自主迁入到河东去了。北匈奴的十余万兵马从长安来到西河郡助战,战事结束之后并未返回长安,刘封拜田茂为西河郡太守及护匈奴中郎将,命北匈奴人就地放牧屯田,训练兵马,防备九原郡

    和并州的敌军。

    田茂和哈彦骨等匈奴将领巡视西河郡,发现北部大片荒芜,但沿吕梁山山麓,有大河支流无数,从谷远、鹄泽、奇岚、武车、平陆等地,荒山草坡极多。

    两年时间,他们选出了八处牧场,最大的一处长达四十里,开辟三处屯田之所,还发现了一座盐池,西河郡的兵马粮草至少能实现自给自足了。秋季过后,战马膘肥体壮,士兵们也都屯田结束,就在此时,听说鲜卑军要出兵,全军士气大振,纷纷期待这一战,尤其是哈彦骨等匈奴人,他们早先被鲜卑人驱赶出草

    原,本就有深仇大恨,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兵马在皋狼集合,此时刘封委派的大将关兴和杜预以及军师诸葛乔也正好赶到,关兴即刻召集众将议事,田茂早已对西河郡的地势了如指掌,先对众人分析了一遍形势:

    鲜卑军翻越吕梁山,必从吕梁北段的云顶山而来,云顶山分为前云顶和后云顶,前云顶位于楼烦,后云顶位于离石,几乎贯穿整个西河郡。前云顶的楼烦关位于白虎岭中,向南还有金锁关和三岔堡,三岔堡直通太原、兹氏和河内,地势及其重要,魏军早有重兵把守,鲜卑军必定选择距离雁门郡最近的白虎岭

    出兵。

    湫水发源于白虎岭,自北向南流入汾水,武车、谷远和皋狼三县依次位于湫水之畔,鲜卑军想要进入西河郡,湫水南北为必经之地。

    一番商议之后,关兴以哈彦骨的匈奴兵为先锋到武车御敌,田茂负责镇守皋狼后方调度粮草辎重,中军以谷远为据点,迎接鲜卑大军。刘封之所以不让他们主动出击,主要目的是为了练兵,听到杜预带来的命令,哈彦骨等人都疑惑不解,匈奴兵马早就训练成型,而且在几次改编装备之后,比之原先更加

    精良,何须训练?这个说法其实连杜预本人也难以理解,不过大将军的将令,他们只能遵从,而且诸葛乔和田茂也认为逸待劳为上计,西河郡以北一片荒芜,无惧鲜卑军入侵,而鲜卑军越

    过险峻的吕梁山,要耗费大量粮草不说,士气也被消磨了许多。一旦两军进入对峙时期,鲜卑军要长途运输粮草,消耗必定数倍于己,这是为消磨鲜卑的实力,虽然眼下并不是反击进入并州的最佳时机,但对将来作战也有极大的好处

    。

    哈彦骨领着气势汹汹的三万匈奴先锋兵直奔武车县,这里只剩下残垣断壁,废弃的房屋里长着杂草,甚至还有野兔和筑巢的鸟雀。

    等了五年之后,再次与鲜卑人开战,每一个匈奴士兵心中都燃烧着腾腾怒火!

    数年来良苦奔波,忍饥挨饿,从三十万人马到现在的十余万,除了老弱被安置的族人,不要说战争,就是沿途迁徙死去的族人就不下五万,这不但是仇恨,更是耻辱。

    草原上的勇士,他们甘愿在战争中光荣死去,也不想因为迁徙而丧命,那是最懦弱和无奈的死法,到了长生天,也只能成为软弱的天神奴隶。

    首战由哈彦骨亲自统领,追随他左右的是巴根、哈森、阿尔木,这一次匈奴精锐尽出,就是要出一口恶气。虽然在长安他们学习了许多兵法,诸如行军、布阵和防守乃至攻城,但来到武车以后,哈彦骨对眼前现成的防御工事视若无睹,径直领兵越过了残破却仍可利用的县城,

    在湫水岸边列阵以待。骄阳炽热,秋风瑟瑟,将热气送走,河岸边草木枯黄,在风中摇摆着,每一个匈奴兵端坐马上,穿戴着整齐的铠甲,身背弓箭,弯刀跨在腰间,手中拿着一张长长的木枪

    ,静静地看着远处的山坳出口。

    不多时,便看到河岸边尘土飞扬,一面青色的狼头旗帜飘展着,一彪人马从山谷内疾驰而出,携裹着奔雷之势,马蹄声在山谷中回荡。

    匈奴兵出现了短暂的骚动,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摸向了刀柄,甚至能听到有人将刀刃抽出来的铿锵声,仇恨如同利刃上的锋芒一般,按捺不住。哈彦骨的狼牙棒斜斜举起,匈奴兵们也都取下了背上的弓箭,双方都是草原上的兵马,熟知彼此的战斗方法,每一个草原男儿都能在奔驰的战马上放箭,骑兵不曾相遇,

    便先以弓箭射击。

    鲜卑军也看到了河岸边的匈奴兵,他们的探马早有禀告,双方远远看到彼此,根本无需招呼,鲜卑军冲击速度丝毫不减,匈奴兵也开始结阵冲击。

    “锋矢”哈彦骨面沉似水,一声沉喝,将头盔上的护额拉下来,只露出两只寒芒闪烁的眼睛,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第1181章 阵型威力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双方都是骑兵,一旦冲锋起来,便是万马奔腾,卷起铺天盖地的烟尘,湫水也为之颤抖起来。

    鲜卑军先锋只有五千人,哈彦骨也只是带着自己的本部五千人马出战,其余的匈奴兵虽然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但他们并不想以少胜多,都在后面呐喊助战!

    匈奴兵军阵呈三角形,而哈彦骨便是这个三角形的最尖端,也是最强的锋尖。

    锋矢阵,是最强的骑兵进攻阵形之一,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如同箭矢一般从中央突破,发挥骑兵强大的冲击力,可将地方彻底冲散。

    而冲来鲜卑军则呈方形,这是典型的草原士兵作战方式,基本不成阵型,一旦遇敌,每个士兵都是凭借自己精湛的骑术各自为战,或围杀,或偷袭,无所不用其极。鲜卑军的先锋统帅正是轲比能的侄子哈儿鲁,昨日鲜卑军到达白虎岭之后,听说汉军也出发北上,以匈奴为先锋,轲比能马上派哈儿鲁先兵出白虎岭,占据开阔的有利地

    形,以防被汉军偷袭伏击。

    哈儿鲁兵马行进到一半,便有喽罗回报前方有匈奴人出现,不禁冷笑连连,马不停蹄地追杀而来,当年被他们追得到处逃窜的匈奴人又来送死了。

    双方即将进入弓箭射程范围之内,鲜卑军已经兴奋地大叫起来,每个人眼中露出凶狠嗜血的光芒,这些苟延残喘的匈奴人,不过是他们的手下败将而已。

    反观匈奴人,却沉默不语,只顾着纵马狂奔,哈儿鲁见到匈奴人就要逼近己方阵型,便将手中的大槊高高举起:“儿郎们,放箭放箭,先让匈奴人尝尝我们飞羽的厉害。”

    “哦嚯嚯”

    马背上的鲜卑军怪叫着,前军已经开始弯弓搭箭,后军还在吹着口哨,将马鞭在空中挥舞着,为前军鼓劲加油,即便远处还有一大片匈奴人观战,他们却丝毫不惧。

    “放”久经训练的匈奴军士早已与往昔大不相同,他们不但大多久经战火考验,老兵占了绝大部分,而且加强了军纪,面对如狼似虎地鲜卑骑兵,没有丝毫的慌乱,都是整齐划

    一地冷漠和沉静。每个人都抓着弓箭,弓弦拉成了满月,却没有一人急于放箭,直到哈彦骨一声令下,才猛然放手,数千羽箭霎时间形成一片弧形的黑幕,升腾半空的密集箭雨,将奔来的

    鲜卑军笼罩其中。

    两军的箭矢在空中交织碰撞,双方兵力虽然相近,但是鲜卑军的射箭完全出自本能,没有统一指挥,很快便被淹没,似乎被那一道黑幕阻隔了一般。

    叮叮叮

    鲜卑人稀疏的箭矢落在匈奴士兵的身上,撞到铠甲之后便无力地坠落地上,除了部分士兵腿部受伤之外,弓箭基本没有任何威胁,而腿部受伤暂时不会影响骑兵作战。

    反观鲜卑军,弓箭在空中形成一张大网般急剧下落,冲锋在前面的鲜卑军便传来一阵阵惨叫之声,前排的士兵如同滚葫芦一般不断地从马上跌落,只剩战马在嘶鸣。

    落马的士兵基本上没有活命希望,随后而上的马队将他们狠狠地踏在了地面上。

    所幸鲜卑军本来就没有阵型可言,这对他们影响不算大,被箭射死的人,只能说明骑术不够精湛,弱者不值得同情。哈儿鲁用大槊拨开羽箭,左右一看,身后倒下一片,气得直咬牙,但他却不在乎,骑兵速度极快,弓箭只能使用一次,接下来短兵相接,才是展示真正实力的时候,匈奴

    人看起来装备都不错,将他们都杀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此时双方已经短兵相接,哈儿鲁双目怒睁,大槊和哈彦骨的狼牙棒狠狠地撞在了一起,双方都被震得一阵摇晃,一触即分,彼此杀向了对方阵中。

    轰

    两股骑兵犹如两股钢铁洪流,狠狠地撞在一起,带起一阵阵血花,伴随着战马撞击痛苦的嘶鸣,马上便是漫天的断臂残肢飞舞。

    只见两军接触的地方,烟尘翻滚着,升腾上天,形成一团蘑菇状的烟雾。

    短兵相接,便是生死决战,没有什么花哨可讲,拼的便是实力和勇气。但装备精良和结成阵型的匈奴兵已经和往昔大不相同了,他们的长枪占了极大的便宜,一队队骑兵长枪如林,齐齐向前对着敌人,借着双方马匹的冲击力,轻易便刺破了

    鲜卑军的轻甲。

    而此时鲜卑军手中的弯刀还没有够到对方,就被纷纷被挑落马下,但后军继续在冲击,此刻根本容不得丝毫喘息和后退。

    刺中鲜卑军之后,匈奴兵没有丝毫犹豫,马上把长枪当成标枪扔出去,然后也抽出弯刀,与鲜卑军对砍,来不及抽出来的所幸就放弃了。战场设在湫水河岸,西面正好宽阔,是一大片荒芜的草地,哈彦骨给了双方足够的厮杀空间,鲜卑军各自为战,挡不住整齐阵型的冲杀,一次冲锋后,便被完全穿透了整

    个队伍,中间的道路上,只剩下一片模糊的血肉。

    哈儿鲁冲入匈奴阵中,才发现受到了巨大的阻力,每一个匈奴人都不和他正面一战,一触即走,和数十人对战之后,饶是哈儿鲁自诩力大,也震得双臂发麻。

    而在冲杀之中,还被半空中落下地一支的长箭射中大腿,哈儿鲁暴跳如雷,带着满腔怒火砍杀了两名匈奴兵之后,发现眼前一空,匈奴人已经完全冲过去了。回头看到满地死伤的大多都是鲜卑人,哈儿鲁双目充血,鲜卑人的叫喊声也消失了,匈奴人的战法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似乎和魏军的战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