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意下如何?”
孙奋一怔:“何为围魏救赵?”诸葛融将陈留的地形图拿出来,指着陈留方向:“今魏军夺取宁陵、睢阳,想必已经识破吾进军路线,此二城非但有重兵把守,沿途要道之上,恐怕也有伏兵,若是强取,
便中其围点打援之计,反被魏军牵制,何不避重就轻,转取陈留?”
“去陈留?”孙奋目光连闪,犹豫道:“若是绕开宁陵取陈留,一旦被魏军断后,岂非孤军深入?”
诸葛融双目微凛,缓缓道:“出奇方能制胜,陈留之战,务必速战速决,若等魏军河北援军赶到,从东郡、山阳几处来攻,吾军便受两面夹击,更难再进半步了。”
“这”孙奋有些犹豫,思索片刻之后,抬头问道,“如此奇险之计,非武俱全之人不能胜任,当派谁为将?”
诸葛融言道:“若取陈留,非朱桓、丁奉二将不可!”
“那睢阳”“围而不攻!”诸葛融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指着南北防线言道,“只要此一条防线不破,魏军便再难深入,只需虞县、谷熟两处兵马牵制睢阳魏军,再伺机断掉宁陵运往睢
阳的粮草辎重,睢阳便不攻自破。”“咦?这倒是妙计!”孙奋的脸色逐渐好转起来,似乎又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冷声道,“夏侯霸若是一心往宁陵和睢阳调兵,后方必定空虚,若是攻占陈留,魏军必定军心大
乱,到那时候,嘿嘿,魏军就是想撤出梁国,也要问问本督答不答应。”
“此乃密计,不可泄露半分,都督再派人暗中向丁将军送信,叫他到了梁国边境之后,便悄然返回拓县听令,与朱桓将军南北两路同时出兵,叫魏军首尾难顾。”
“好,就依此计!”孙奋马上又派人秘密赶往拓县去见丁奉。
诸葛融将地形图重新铺好,二人坐在桌案前分析行军路线,这一次事关中原之战的局势,诸葛融更加谨慎。当天晚上,孙伦赶到谯县,孙奋正为行军之事烦闷,看到孙伦,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孙伦大骂道:“好你个无用之人,青天白日被人偷袭,令天下人耻笑不说,还坏了
本督大事,致使全军受挫,汝既违军令,当按军法斩首!”
孙伦闻言大惊,急忙跪地求饶,前日撤退之时拼死冲杀,回到拓县之后丁奉免了他的军棍,这次调来睢阳,本以为会被调到后方,本来心灰意懒,哪想到却是要杀头。
孙奋叱左右推出去斩首,孙伦吓得体如筛糠,以额触地,苦苦哀求。
诸葛融见状,劝道:“都督,孙伦失职之罪难恕,但念其在徐州有功,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何不先留之,戴罪立功?”
孙奋怒道:“军法不明,何以令众?”执意要将孙伦斩首示众。诸葛融又道:“如今正是三军用命之时,出征斩将为不祥之兆,盛曼已死,都督又何必自损兵力?蜀军麒麟王从不临阵斩将,反而叮嘱属下先求活命,不必死战,都督既与
其齐名,何不饶他性命,留守后方,以示宽仁之心。”
“哼!”提起刘封,孙奋便半晌不语,片刻之后,冷声道,“死罪既免,活罪难饶,责打三百军棍,到后方去守彭城吧!”孙伦磕得头破血流,听说保住一名,赶紧谢罪,心中却更恨丁奉,如果不是丁奉将他留在后方守营,说不定反而立了功劳,怎会遭此大罪?
第1168章 进取之心
绵延雨季结束,红叶遍地,江南烟雨散尽,碧空如洗,江东的百姓也长出一口气,非但阴云消散,心头的重压也不见了。
随着中原消息不断传来,孙奋领兵长驱大进,连夺四郡,扫荡中原,官拜骠骑将军、麒麟王,孙权的心情也好转起来。
经营半生,守住父兄继业,终于能够入主中原,开疆扩土,超越兄长孙策的功绩,摆脱守成之主的名号,孙权心头最后的一点芥蒂也随之消除了。
更让孙权欣慰,东吴朝野上下欣喜的是,在惩处陆逊等一干老臣之后,东吴内耗甚大,本以为无人可用,孙奋的横空出现,弥补了这个巨大的空缺。孙奋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成为东吴炙手可热的人物,一时间风头超过年前袭取徐州的诸葛恪,甚至有人将之比作大都督周公瑾,赞其韬
武略,直追乃祖孙武。
吴大帝孙权龙颜大悦,久治不愈的重病半月间竟自痊愈,不用使者搀扶便能下地行走,食量见长,每隔三日便能上朝理事。
吴赤乌九年冬十月下旬,大帝孙权改年号龙飞,建邺城中太初宫改为承乾宫,设建章、长平、长寿三座大殿,并将原本的鲁王府邸改为麒麟王府,等待孙奋凯旋回朝。
年末之际,大赦天下,普天同庆,担惊受怕的群臣和屡次加重赋税的百姓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似乎江东的平和安乐又来了。
建邺城沐浴着朝阳的金光,皇宫显得巍峨磅礴,此时的朝堂之上,金碧辉煌,人人建言献策,整个朝中武被孙权清洗一遍之后,信任官员无不争相表现自己的能力。坐在龙椅之中,环顾一众武,虽然陆逊、顾谭等等都已经不再,但东吴形势反而比以前更好,心中暗自冷笑,这些人自恃功劳,经常违背圣意,如今不用这些人,大吴
比往昔更胜,当初的抉择,真是英明至极。
“众爱卿,如今麒麟王横扫中原,已得其二,料想不出半年,中原必为我大吴所据,魏延又在洛阳反叛,若能劝其归降,岂非一举平定中原乎?”
畅想着接下来的局势,孙权顾盼生威,又恢复了当年扫平江东的雄姿,英雄迟暮,对他来说,还为时尚早。
“回陛下,魏延本为长沙人氏,乃是我吴楚之人,自古吴楚虽有争执,却本为一家,其自立楚王,便是念及出身之地,待取了中原,封南郡之地于魏延,必能劝降于他。”
第一个站出来的正是丞相朱据,改元之时,孙权以丞相步骘年迈,准其告老回乡,以朱据为丞相,其骠骑将军之职也封于孙奋。
虽然步骘年过六十,但身体康健,其为人恭敬,性情宽弘,通达治体,深得人心,自从接替陆逊成为丞相之后,以德度规检为政,内外肃然。
这两年时间,如果不是步骘勉强维系朝堂,只怕大吴朝纲早已崩散,其女步练师又为皇后,虽然已经去世,但步骘颇受孙权倚重。
改元前夕,步骘忽然上奏告老还乡,主动辞去丞相一职,孙权也准奏,群臣皆知他是因为北伐之事,触怒了孙权。
当日吕壹从谯郡回来之后,大肆宣扬孙奋治武功,吴军气势如虹,所向披靡,横扫中原,群臣无不称贺。
孙权圣心大悦,当堂便决意调濡须坞兵力北上支援孙奋,拜宋谦为征北将军,领精兵八万,战将十余名出征。丞相步骘却在这个当口劝阻孙权,认为魏军精锐未归,孙奋只是趁虚而入,万不可轻敌,长驱直入极有可能成为孤军,而此时豫章、南郡蜀军不见动静,意向难测,屡次
抽调留守后方的兵力,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闻言大怒,当场叱责步骘自堕士气,扰乱军心,一向内敛少语的步骘与孙权在朝上争执起来,最终不欢而散。
三日之后,步骘以老迈抱病为由,主动辞去丞相一职,同时濡须的兵力也挥师北上,赶往兖州去了。东吴上下皆知孙权依然还有进取之心,一心想着踏足中原,不再只是偏安于江东,先前诸葛恪得徐州,便官封太傅、大将军,这次孙奋又进入兖州腹地,这样的机会,孙
权怎会轻易便放弃?虽然步骘是为稳重考虑,但细作早已回报,蜀军因为魏延造反,措手不及,全盘大乱,长安和荆州都在大肆调兵围攻洛阳,关平已经调荆襄之兵从南阳出征,哪里还有精
力来顾江东?
也有人念步骘这两年保举之情,此时却无人敢谏言,这时候劝谏孙权,无疑是触其逆鳞,只能顺承圣意,尽全力完成己任。朱据为人谦逊,多交士人,乐于施舍,也曾陷于太子和鲁王之争中,但因公主孙鲁班的保全而免祸,两党之争结束,事后孙权或许也有悔恨之意,命朱据官复原职,这次
步骘告老,更封其为丞相。
朱据虽结好士人,却本为武将出身,武兼备,也主张一举扫平中原,当年孙权以朱据武兼备,可继任吕蒙、张温之事,拔擢重用,如今终于成为股肱之臣。
此时听朱据之言有理,孙权点头道:“如今中原虽未平,亦可先派人与魏延联络,以备将来之需,何人可为信使?”
朱据奏道:“昭武将军果敢练达,颇有辩才,有乃父遗风,足以担当此任!”孙权听朱据举荐的是鲁肃之子鲁淑,不禁想起当年鲁肃为了吴蜀联盟奔走之事,慨然道:“当年子敬为我东吴立下大功,今其子有大器,子敬可安心矣,就让鲁淑去走一趟
吧!”
“遵旨!”
“对了,”孙权想了一下,又道,“命胡综从解烦军中抽调十名精锐护送前往,不得有误。”
“是!”
孙权这才满意点头,言道:“诸位爱卿,如今中原战事正酣,各位务必各尽其责,筹备粮草辎重,朕料年底还需百万石粮草拨运,万不可误了大事。”群臣一起出列答应,个个都信心十足,眼看着东吴基业又上一步,等中原平定,他们都是有功之臣,堪比先前的开国功勋了。
第1169章 粮草不足
已到晚秋,草木枯黄,丰收之后的百姓们准备享受冬日的安乐,但在徐州,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战事而变得人心惶惶,尤其是吴魏交界的东海郡一带。
青州五万大军到了即丘,三次强渡武水失败,吴军沿河驻守,还有水军巡视,魏军对于水军无计可施,驻扎在北岸隔河对峙。许珉原本不过一名小小的家臣,在孙奋不得志时期更是受尽冷落,但孙奋毕竟是王爵,温饱食足倒是不必担心,本以为就此碌碌一生,甚至还可能在以后的王储之争中成
为牺牲品。
在孙和、孙霸二宫事件之后,理应由孙奋继任太子之位,齐王宫上下暗自高兴,自己的主人终于要成为太子了,许珉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但孙权偏偏选了最年幼的孙亮,非但不符合礼仪,等太子继位,第一个被猜忌的便可能是兄长孙奋,许珉甚至做好了准备,一旦孙奋将来被太子猜忌,就先溜之大吉,早
已派人在江夏暗中购置了几处田产。
谁料事情又一次发生转机,孙奋来到徐州之后,与东吴交战中几次得利,军心大振,甚至进入中原,封拜麒麟王,如今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而许珉作为孙奋的心腹,也如愿当上了东海郡守、平贼将军,从家臣一跃成为一方之主,许珉多少有些忐忑,但当他三次击退魏军之后,信心大增,甚至觉得自己先前如
明珠蒙尘,是被埋没了。
“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孙奋斜靠在府衙的椅子之中,摩挲着郡守印信喃喃自语,第一次,他觉得蜀军中流传的“燕王金句”是如此精辟。
想着将来得了中原,他能否因功封个刺史,封候拜将,光耀门楣,虽然他连自己的祖籍都不知道在何处。
正臆想连连的时候,主簿一脸愁容地走进来,禀道:
“将军,我们的冬衣和粮草已经耽搁半月了,还不见送来,这该如何是好?”
“嗯?”许珉坐起身,将印信小心放好,脸色微沉。
手指轻敲着桌子沉声道:“这广陵太守意欲何为?难道不知道吾等戍边之苦?粮草是三军命脉,拖延半月,那是杀头之罪,没有冬衣,难道叫将士们赤膊上阵厮杀不成?”
自从孙奋大军出征之后,前军的粮草都从下邳和徐州转运,而徐州驻军的粮草,从扬州转运广陵调度,由水路直接送到郯县来,半月不见粮草,那还了得?
主簿叹了口气,无奈道:“属下已经派人去催了数次,但始终不见回信,只说马上就到。”
“混账!”许珉勃然大怒,拍着桌子站起身来,“你马上派人再往广陵交涉,若是三日内粮草还不运到郯县,本将将亲自禀告大都督,看他能否吃罪得起。”
“遵命!”
“对了,我们的粮草还充足么?”
“禀将军,这几日正从东海其他郡县抽调,按照数量,暂时还够半月之用。”
“嗯,很好!”许珉微微点头,摆摆手,“粮草事大,不得有误,你快去筹备催促吧!”
主簿走后,许珉背着手走下书案,冷声道:“这广陵太守真是好大的胆子,连前线大军的粮草都敢拖延,活得不耐烦了么?”
“报”就在此时,一名士兵急匆匆走进来,“将军从利城和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