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5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哈,无妨无妨,先入城到军营安置,”夏侯霸摆摆手,站在城门边上让虎豹骑进入城中,这也是唯一一支有资格在城内安置的部曲。一阵铿锵之声过后,留下漫天灰尘,夏侯霸带人在一旁等候着,此时后军已在城外准备安营扎寨,等虎豹骑进城之后,又有两员武将随后来向夏侯霸见礼。

 第1153章 筹谋全局

    随后领军来的正是陈泰和卫瓘,这两人和夏侯霸也算是旧识了,先前并州之战的时候,大家同在大将军曹宇帐下效力,陈泰能能武,谙熟兵法,卫瓘奇策善谋,智计百

    出。

    “哈哈哈,二位能来助我,破吴指日可待!”夏侯霸一扫这几日的阴沉之色,心情也舒畅起来,有了这许多武将官和援军,帐下人才济济,不必再捉襟见肘了。“吾二人奉大将军之命前来!”陈泰抱拳笑着,却又叹了口气,“不料东吴故技重施,竟扰乱我中原之地,谯郡一失,朝中百官震动,连陛下和后宫也被惊动,都来催促大将

    军发兵,大将军因病不能远征,便又从各地再调兵力,将我二人也从并州调来协助都督,但愿能尽微薄之力。”

    夏侯霸笑道:“你二人之才,吾岂能不知?如今军中正愁无人可用,兵不在多而在精,这领兵之人,才是眼下最为所需的。”“都督久经阵战,中原一马平川,乃我骑兵纵横之地也!”卫瓘在一旁淡然一笑,还和当年一样自信矜傲,“孙奋并无领兵之能,今吴军威胁中原,不过是阴诈取巧而已,一

    旦两兵相交,迟早必败。”

    卫瓘今年刚过二十,比起当年在并州之时,显得沉稳了一些,面如冠玉,剑眉星目,俨然一位浊世公子的模样,此时身穿薄甲,更显得英武飘逸。

    夏侯霸早已习惯卫瓘这样睥睨傲然的性情,知道他总能出一些奇计,说说大话倒也无妨,反正一切决断都在自己手中,便由他少年心性了。几人说着话走进城中,陈泰说了一些并州的情形,鲜卑军在被刘封拒绝之后,愤而转向与魏军联合,共取西河郡,鲜卑军从雁门关出兵,前军已和蜀军交战了,并州暂时

    防备有余,王昶接到曹爽军令之后,便让他们二人前来助战。

    来到府衙,曹演和曹肇也从军营中赶来,大家各自落座之后,夏侯霸先召集军中武都来会面,将各营情况综合禀告,以便调拨部署。

    陈泰言道:“此次末将带来三万援军,大将军临行前交代,他将从幽州再抽调五万兵力来援,都督一定要尽快夺回谯郡,以安朝堂之心。”

    谯郡之事,也让夏侯霸一筹莫展,孙奋中军就在谯郡驻扎,一旦强攻,其他各处吴军必定会来援助,稳妥之计,应该是逐个攻破其他各处,最后再攻打谯郡。

    攻打谯郡并非朝夕之事,夏侯霸暂时不去想那些,对众将言道:

    “吴军连得四郡,士气正盛,又在收买人心。某领兵回援,当先与之一战,若首战能胜,必定挫败东吴锐气,振吾军心,再徐图良策。”

    陈坦点头道:“都督言之有理,方才我查看地图,东吴布下南北防线,却并非万无一失,我有一计,可叫吴军进退两难。”

    夏侯霸忙问道:“军师有何妙计?”

    刚来的陈泰等人也都看着陈坦,陈泰和陈坦是本家,二人也是堂兄弟,陈坦曾在颍川学习兵法谋略五年有余,这事别人不知道,陈泰却是知情的。

    陈坦虽然还不如其兄长陈佐闻名于世,但才能却超越其兄,陈群当年就评价过,陈坦为奇谋之才,陈佐是辅政之才,在天下纷争之时,轻重立判。

    陈坦言道:“东吴布此防线,纵贯二州,又借住济水、涡水发挥水军之利,不失精妙之策,却有一处漏洞。”陈坦说着话,将手指指在梁国与陈留的边境上:“宁陵县,此处北连济水,东接涡水,水陆两通,东吴却不去占他,反而占据拓县,想必是以拓县位于三郡交叉之地之故,

    以我之见,此一条防线,宁陵重于拓县!”

    夏侯霸皱眉看了一阵,沉吟道:“军师之意,莫非是要取宁陵?”

    从整条防线的布置上来看,宁陵位于拓县和薄县中间,如果能占据此县,就算没有陈坦说的地理优势,也能将东吴的防线掐断。“宁陵自然要取,但位于南北防线之上,一旦发兵,薄县、拓县必会接应,不能直接去取,若被东吴看破,再分兵把守,这一条防线便再难攻破了,”陈坦摇摇头,却将手

    指向另一个方向,

    “宁陵西北的鄢县,为济水河岸,此地有渡口无数,若在此引水南流,令济水搁浅断流,则济阴的吴军便失去水军之利,都督可先派兵把守此处,挖渠引水。”

    刚才说宁陵,忽然又说鄢县的重要性,夏侯霸等人一脸疑惑,陈泰和卫瓘则皱眉思索着,这两个地方究竟有什么关系?

    陈坦又道:“吴军见都督截断济水,必会发兵来攻,其休整半月,正好借机趁势西进,攻打陈留,如此便可将计就计。”

    陈泰言道:“如此说来,鄢县不过是诱饵?”

    “正是!”陈坦点头道,“吴军来取鄢县,必从薄县发兵,水陆并进,志在必得,待吴军到半途,都督便放弃鄢县,转攻宁陵,大事可成。”

    曹泰皱眉道:“如此一来,岂不是将鄢县拱手让与东吴?且宁陵还有拓县吴军能够支援,又能从睢阳调兵,若是援军来得及时,一旦宁陵久攻不下,岂不是进退两难?”陈坦笑道:“之所以要以鄢县引开薄县吴军,因其能从水路直达宁陵,速度较快,我军又无舟船与之抗衡之故;而拓县赶奔宁陵,却只能从陆路走,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从

    长计议,只对付拓县吴军便可。”

    “嗯,这倒也有理!”夏侯霸皱眉沉思片刻,忽然明白了一些关窍,指着宁陵方向,“若宁陵被我所占,鄢县便成了孤城,吴军怕被断后,恐怕只能撤退了。”

    陈坦笑道:“正是如此,鄢县吴军,定从水路退走,或许还能沿途拦截,只是不知济水沿岸,可有步兵伏击之处。”

    曹泰眼睛一亮,搓着手催促道:“军师,先前我就说过,你一定要想个痛打落水狗的计策,拦截鄢县吴兵,我一定要去。”夏侯霸抬起眼皮瞟了一眼曹泰,曹泰嘿嘿一笑,摸了摸耳朵:“都督,这等机会,你不会想轻易放过吧?”

 第1154章 意外之变

    犒赏三军,加官进爵,让吴军上下士气高昂,休整半月之后,个个摩拳擦掌,都等着再次出征,立功领赏,这样随手就来的功劳实在太诱人了。

    谯县大营中,孙奋也接连收到朱桓、骆统等几位驻防大将的请令,他们各守一城,兵马重新编制完成,民心也基本安定,请求出战。

    终于等到扬州援军赶到,孙宇领兵在宋县摆开阵势,分兵城父、苦县,与北面防线连成一体,保证不会被魏军强行攻破。

    这一日孙奋正和诸葛融商议出兵之事,忽然细作前来报告,魏延在洛阳起兵造反,与魏国结盟,震得孙奋错愕半晌,没有反应过来。

    东吴消息之所以来得如此迟缓,是因为他们的细作和探马都在兖州、青州和豫州境内,远在虎牢关以西的洛阳,对他们影响不大,无需知道那里的情报。

    但谁又能知道,偏偏就是洛阳的变故,让整个战局发生了变化,若不是从荥阳来的百姓传言,他们至今还不知情,还在猜测魏军为何敢如此大胆派兵回援。

    “原来是魏延造反,难怪夏侯霸亲自领兵到了陈留!”诸葛融眉头紧皱,没想到奇袭之后,形势便与他先前预料的不一样了。

    如果蜀军继续和魏军在虎牢关一带僵持,夏侯霸的主力就会被拖住,即便夏侯霸敢分兵来阻挡,也会背腹受敌,魏延绝不会放过这个进兵中原的机会。

    诸葛融并不贪心,他为孙奋谋划的中原大计之中,并不包括荥阳乃至官渡在内的区域,甚至整个河南尹乃至豫州的许昌、颍川都打算让蜀军去捡便宜。

    但眼下的形势,与当初预料完全不同,魏延自立为王,和魏军联合,非但让夏侯霸没有了后顾之后,必定还会吸引蜀军主力去攻打洛阳。无论任何一国,出现反叛者,这是谁也无法容忍的,务必以雷霆之势将其消灭,而且洛阳对于蜀军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蜀军正值实力大涨之时,魏延此举,无疑为他

    们泼了一盆冷水。

    刘封为人一向从不吃亏,何曾遭受过这等重创?接下来蜀军的形势,谁也都能想到,必定是长安、荆州、河东三路兵马齐出,将洛阳团团围住,如果刘封亲自赶回长安,就算魏延有天大的本事,恐怕也抵挡不住,最坏

    的结果,便是和洛阳一起灰飞烟灭。

    “魏延这个混蛋,好端端地为何要造反?”半晌之后,孙奋气得猛拍桌子,“此等背主之人,必当五雷轰顶,不得好死!”

    “都督,为今之计,当立即出兵,以定陶数县为据点,进攻陈留!”诸葛融心中也没来由地一阵慌乱,本以为要攻下陈留之后才会与魏军正面交战,现在却提前了。

    “唉,我早就说该提早出兵的,现在可好”

    孙奋双手一摊,悔恨不已,如果这段时间继续进兵,没有停留,按照先前的进度,早就拿下整个中原了,说不定那时候魏延会来和他结盟,共同对付蜀军。

    诸葛融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先前人心不稳,若贸然进兵,后方有乱,只会前功尽弃,既然魏军回援,更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可轻率。”

    “军师之言倒也有理,接下来该如何用兵?几路齐发,还是集中兵力?”

    孙奋也只是埋怨几句,倒不会真的责怪诸葛融,没有诸葛融,他现在还在下邳守城呢,只是个被调离中枢的戍边大将而已。

    诸葛融略作沉吟:“都督马上派人向孙将军传令,与其约定两路同时出兵,孙将军去取汝南,我们攻打陈留,以一月为限,先取城者得头功。”

    “好,浩然叔父总埋怨我独占功劳,这次就给他一展其能的机会!”

    他如今是整个中原的大都督,不再和先前一样只想着徐州的好处了,孙宇能早日攻下汝南,对他也同样也是极大的助力。

    诸葛融道:“孙将军出兵汝南,便无惧魏军两路夹击,都督可命梁国兵马先出,以睢阳为据,兵出陈留。”

    孙奋眉头微皱,言道:“济阴兵马不敢擅自调动,是为了防止东郡曹兵,但薄县和拓县两处都有重兵,为何不从这两处出兵,两路齐出夹击陈留,岂不更快?”

    诸葛融微微摇头:“都督莫忘了,魏军之中人才济济,他们必能看出我们布下的这条防线,若是这两处兵马出动,魏军反来攻城,防线岂不崩溃,前功尽弃?”

    “嗯,倒也有理!”孙奋微微点头,虽然对魏军武的能力嗤之以鼻,但不好此时说出来。诸葛融又解释道:“都督以睢阳为进军路线,一来可直取陈留,谯郡援兵能够源源不断输送,二来不用破坏防线,拓县和薄县对睢阳形成拱卫之势,遥相呼应,稳步而进。

    ”

    “好,就以军师之计,马上出兵!”孙奋已经急不可耐,粗略商议之后,便马上传令升帐,命盛曼领一万兵马先往睢阳进发。

    “报”人马才出城,就有流星探马来报,“禀大都督,魏军在鄢县开渠引水,又有三万援军赶到酸枣会合。”

    “这是何意?”孙奋闻报,疑惑道,“夏侯霸不来进兵,却开渠引水,难道要屯田不成?”

    “不好!”诸葛融略作思索,便反应过来,“魏军挖开济水河道,这是要将济水从上游截断,如此一来,我们在济阴的水军便无用武之地了。”

    “嘿,真是好狠毒的计划!”孙奋一拍手,站起身来,“济水是西进之路,一定不能让魏军得逞。”济水在眼下是运送兵粮和辎重,但也是一条重要的进兵路线,向西直通荥阳,通往濮阳的濮渠也是从济水分流出去,如果这条路被切断,水军受阻,几乎削弱了东吴一半

    的力量。

    “看来夏侯霸也是畏惧我东吴水军呐!”诸葛融冷然一笑,言道,“既然魏军对水军有所忌惮,可命薄县兵马水陆并进,先取鄢县,朱桓将军再往薄县增派兵力便是。”

    “很好!”孙奋眼睛一亮,大声道,“等拿下鄢县,便可和睢阳两路出兵,直逼陈留城下了。”诸葛融颔首而笑,这一段时间,孙奋似乎也学会一些用兵之法了。

 第1155章 胜负之手

    薄县位于济水下游,是济阴郡和梁国的交界之处,骆统领三万兵马在这里守卫,其中有一万便是水军。

    取济阴之后,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