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言道:“待歇息片刻,便派人带先生去看看军营,若有不妥之处,尽管指出,郁洲岛当全力配合。”

 第1126章 面目皆非

    中原烽火将起,厉兵秣马,百姓惶恐,但在西北之地,却是一片歌舞升平,欢乐祥和。

    原本荒芜几近废弃的河西两关,曾经是盗贼流寇的巢穴,自从汉军驻扎之后,又一次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关头之上,整齐雄伟的士兵,迎风招展的大汉旗帜,不但没有让过往的客商百姓紧张畏惧,反而从老远看到便感觉到踏实亲切:

    两关境内,凡旌旗所示之处,尽受大汉庇护,无分外族贵贱。

    河西两关,自然便是大汉与西域交界的枢纽之地玉门关和阳关。

    武帝时期,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列四郡、据两关”,河西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也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和商路要道,两关均设置都尉管理军务,玉门关为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而阳关则是南道关隘,均为兵家必争之

    地。

    如今的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外客往来,自从开通西域商路以来,已然恢复昔日繁荣景象。

    这一日的玉门关张灯结彩,彩旗飘扬,士兵百姓载歌载舞,一个个精神焕发,喜笑颜开,让新入关的商队莫名其妙,纷纷四处打听情况。

    其实消息早已在两日前便传来,麒麟王来到西凉之后,即将巡视两关关隘,能够看一眼久负盛名,又为这荒芜废弃之地带来生机的麒麟王,是每个百姓的荣耀。

    此时的刘封正站在这座闻名遐迩的黄土关隘之上,身旁陪同的有西域都护府都督郭淮、长史程武和阳关都尉王凌等重要武及一众河西名流。

    站在关城之上,望着漠漠平林,那里有驼队正在缓缓而行,关城内外人声鼎沸,货架地摊琳琅满目,卖艺杂耍比比皆是,恍惚有一种在长安西市的错觉。

    听着郭淮几人的介绍,刘封负手立于城楼最高处,心中感慨万千,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千多年之后的漫漫黄沙之地,在这个时代竟是一大片绿洲盆地。

    在兰州上学期间,他曾和同学慕名去过河西走廊,特地去参观玉门关和阳关遗迹,这两座历代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让后人总是充满了仰慕和向往。

    当时的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的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的戈壁滩狭长地带中,四周到处都是砂石黄土,一片空旷荒芜景象。

    登上古关,举目远眺,远处沼泽遍布,沟壑纵横,能看到长城蜿蜒,烽燧兀立,植树造林的胡杨树挺拔而立,抵御着漫天风沙。

    而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名,虽然它因为阳关三叠而更富艺气息,却只剩下一块后人立下的岩石碑作为纪念,关隘早已埋没在黄沙之下。

    遗迹只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当时正好一场大风刮来,大家躲避车中,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只剩下沟壑纵横,正如人们心中那般凄凉悲惋,寂寥荒芜。

    大漠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让人心驰神往,百感交集,只觉得天阔地远,人生苍茫,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但眼前这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绿地,虽然到了秋天蒙上一层金黄之色,但绝不是他以前看到的那副荒凉景象,简直是面目皆非。

    放眼望去,只见泉水湖泊随处可见,红柳白杨,芦苇摇曳,随处可见绿洲盆地,竟比后世的内蒙古大草原还要丰茂。

    历史变迁,岁月流逝,后世人对自然的破坏,在这两处亲眼所见的对比之下,让刘封的感触尤甚。

    仅仅只是两关之地变化便如此之大,可想而知大工业时代的地球,是怎样的千疮百孔?

    这一刻,刘封心中涌起无限思绪,人类的进步,如果是以自然的退化为代价,那千年后的明,真的是明么?

    “岁月是把杀猪刀啊!”心潮起伏,刘封不禁慨然长叹,这句话何尝是对人,对物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什么?殿下要杀猪刀作甚?”一旁的程武伸长了脖子,竖着耳朵诧异地看着刘封。

    “咳咳,不不不,不必要!”刘封干咳一声,白了一眼程武,踩了踩城墙问道:“这城墙黄土新旧不一,想必是又增筑了吧?”

    “正是!”程武不好追问,答道:“故城是以黄土混合熟米浆、麦草秸秆碎叶修筑,外围又增加了三尺厚的黄胶土夯筑,更能防风雨侵蚀。”

    “黄胶土?”刘封微微皱眉,他知道西凉之地石块不多,建筑大多都是黄土和土坯构成,但黄胶土却是第一次听。程武答道:“哦,这是郭都督所发现的,郭都督巡察各县之时,看到几处民房历经数十年依然坚固,故而询问当地土人,方知黄胶土比之青砖更为坚固柔韧,便下令在两关

    外围增筑三尺,加固城池。”

    “很好!”刘封满意点头,郭淮可是三国后期的名将,能征惯战,看来在布防方面的能力也不弱。

    脚下的玉门关与后世留存的遗迹相差无多,关城呈方形,俗称小方盘城,四周城垣各有角楼作为了望台。

    城墙高三丈余,只开了西、北两道门,城堡中有东西走向的一条大车道,是整座关隘的唯一通道,其余各处都修建箭楼、堡垒等防御工事。

    关下的欢呼声越来越多,许多人都仰着脖子看着昂然而立的刘封,举手呼唤,甚至还有几队人簇拥在一起就在关门前的空地上载歌载舞,尽兴表演起来。

    刘封颔首示意,指着蜿蜒向南的城墙,“这长城想必便是通往阳关的,共有多少里?”

    程武答道:“关城共有一百四十八里,每隔十余里便设有烽火台,烽燧墩台修建于山丘之上,远近百里尽收眼底,一旦发现敌情,便可及时支援。”

    烽火台是古代传递军事情报的重要工具,狼烟燃起,便意味着战争来临,这些烽燧在广阔的大漠之上,作用尤为明显。

    “殿下,有人求见!”正当他和程武讨论两关军事的时候,却见郭淮带着七八个穿着儒衫,一脸清高的士走过来。

 第1127章 凉州七子

    走来的这几人看似神态恭敬,但眼神中的不逊却出卖了他们,刘封看到郭淮无奈的神情,心中一阵冷笑,已经大概猜到了他们的来意。

    郭淮当先走过来,嘴角微不可查地撇了一下,抱拳道:“殿下,这几位乃是河西四郡的名士,这两位是从西域而来”

    郭淮微微侧身,一一介绍着前来的七人,这几人胖瘦不已,年纪大的五十多岁,小的也有三十余岁,西域的两人分别来自车师和焉耆。

    刘封微微颔首,微笑示意,表面上温和有礼,这几人的名字却一个都没有记住,尤其是西域那两人的名字有五个字之多,更加拗口。

    倒是这七人的名号颇为好记,也不知道是自封的还是别人送的,叫凉州七子,倒是听起来不错,但有剽窃建安七子名号的嫌疑。

    一番介绍施礼之后,当先一位年长的老者抱拳道:“殿下能到这边塞之地,乃我西凉百姓之幸,西域诸国之幸,草木不才,受四郡百姓推举,特来拜见殿下,以示谢意。”刘封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原与边塞,在本王心中一视同仁,只因先前军务繁忙,不得脱身,幸有西凉王镇守此地,保住一方百姓安宁,如今见两关恢复生机,

    百姓安乐,本王也就放心了。”“殿下仁心宅厚,可比伊尹,军国之事,吾等草芥之民不敢妄言,”老者下颌的山羊须抖动着,看了一眼周围的同伴,“吾等拜见殿下,别无长物,听闻殿下擅长断句,风靡

    中原,连西域诸国,也有传唱,吾等慕名而来,欲请殿下指教一二。”

    “指教倒也谈不上,切磋一下却也无妨。”刘封眉毛微不可查地挑动了一下,要说作赋他可能不擅长,但来对对短句,这不是来送人头的么?老者抱拳道:“殿下韬武略,皆为当今翘楚,当真世所罕见,开创子益体,掀起闻风之先河,实乃士林之幸事。草民年初听过往商客谈论,殿下在长安正式声明:将子益

    体改为唐宋体。赎吾等愚钝,不知这唐宋为何物?”

    “并无他意,周起于宋,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等皆出于宋,此为化之源,礼仪之邦,故而有此意也!”

    刘封笑着摇摇头,他引用的基本都是唐诗宋词,用唐宋体再适合不过,但无法解释给现在的这些人听。

    忽然一位四十上下的中年人迈步走了出来,这人国字脸,却眼睛略小,显得脸盘极大,粗眉阔鼻,一点也不像士,脸上有些自得之色,抱拳道:

    “殿下之意,草民略有所得,请为言之:昔周初之时,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建国于宋,想必殿下是以周公自喻,辅佐天子振兴汉室也!”

    刘封瞟了这人一眼,这家伙倒是真会引经据典,马屁拍得倒是不错,不动声色地问道:“那唐呢?”

    那人见刘封动问,顿时脸上放光,微微摇头晃脑:“唐者,大言大义也!故唐宋体,是为金玉良言,忠心宽仁之词也!”

    刘封闻言心中暗笑,但显然这人的解释更符合眼下的情形,便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这才是深沉的最高境界,反正没有任何标准,任由他们去猜测争论吧。不过其他人见刘封面带笑意,虽未点头,料想此人猜测虽不中,亦不远矣,顿时脸上浮现出妒忌之色,而那人则微微扬起下巴,这一场会面,接下来就算他不发一言,也

    足以成名了。那带头的老者想不到自己提出的问题,反而让别人占了便宜,有些焦躁起来,轻咳一声问道:“殿下既来西凉,想必对凉州风物也有了解,不知殿下可听说过凉州曲?

    ”

    “凉州曲?”刘封微微蹙眉,似乎有些耳熟。老者见刘封没有听过,眼中闪过一丝窃喜,解释道:“西域之地,人皆能歌善舞,而凉州连接西域、中原两地,取二者之长,以中原化之精博,西域百姓之歌舞,渐成凉

    州乐舞,此不仅是西凉之乐舞,更被被尊为国乐。”

    “原来如此!”刘封微微点头,其实他并不知道这些,朝中经常也有歌舞表演,但他哪里听得出区别来,鼓瑟吹笙,敲敲打打,觉得好听的便稀里糊涂听一阵。老者指着身旁的两位西域人说道:“这二位乃是西域首屈一指的大才,非但能作赋成,而且能歌善舞,又名西域双杰,闻听殿下来到西凉,特新作凉州曲献于殿下

    ,请殿下斧正。”

    “尊敬的麒麟王殿下,我们西域各国,都在期待殿下的巡视。”那两人整齐划一地上前一步,交叉着腿,一只手放在胸前,另一只手放在背后,向刘封弯腰行礼,虽然他们可能连自己的国家都代表不了,但这番话,却让刘封颇为受用

    。

    看着二人嘴唇上两道弯曲的胡须,深眼窝高鼻梁,刘封莫名亲切,笑道:“西域各国,也知本王之名么?”

    “麒麟王威震天下,殿下的名号,也随着汉昌号和中原商队的到来像风一样传开了,西域各国的子民,都盼望受到大汉的庇护。”

    刘封双目微凛,笑道:“回去之后告诉他们,本王不会让他们久等的。”

    那老者怕这两个家伙又莫名抢了风头,赶紧上前说道:“殿下,请二位为诸位表演一曲凉州曲吧!”

    刘封微微点头,那两人回身从后面各拿来一个乐器,一人所用的正是琵琶,另一人却是一支短笛,二人各在场中摆好动作,也向着刘封点点头。

    笛声清脆,琵琶略显沉重,但前奏听起来却空旷沉郁,颇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这凉州曲果然有西北之地的慷慨激昂之气。

    “吆喂”就在刘封正暗自点头的时候,却见吹笛子的那人忽然将笛子直指天空,做了个类似弓步的动作,仰头扯着嗓子高唱起来:

    “哗哗啦啦黄河水吆,绵绵延延祁连山嗨”

 第1128章 信手拈来

    那人的嗓音并不算浑厚,但大概是凉州曲的曲风决定要长处苍茫雄壮之色,便显得有些怪异,脖子里青筋冒起,气息不稳。唱了两句之后,那人又闭着眼睛吹了一气笛子,猛然间又站起身来,围着弹琵琶的那人开始跳舞,尤其是灵活的脖子惹人瞩目,动作倒也好看,与后世的新疆舞颇为十分

    相似。

    只是两个大男人跳舞,还频频对视,灵活的眉毛和弯曲的胡须抖动着,甚至还挤眉弄眼地抛着媚眼,让人有些不忍直视。

    这要是男女合作,必定十分美妙,但两个大男人,让人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琵琶嘈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