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爽并不是真的看重阮籍之名,不过是想借此来嘲讽蒋济一番罢了,对阮籍自然是志在必得,如果阮籍拒绝,只怕曹爽会更为恼怒。

    内心深处,何晏其实不想让阮籍惹上这个大麻烦,想要开口劝阻,却见曹爽眉飞色舞,正在兴头之上,又不敢扫了他的兴,只好默然住口。几人又讨论一阵,临别之时,邓飏对曹爽说道:“吾等行事,自是为国为民,蒋太尉追随武帝,乃是老臣,弹劾将军也就罢了,那太常王素,不过仗着其父王朗之功罢了,

    竟也敢如此嚣张,真是岂有此理。”

    丁谧一想起刚才王素将他们比作奸宦,便觉得心中来气,冷声道:“此等轻浮虚夸之人,焉能担当太常,忝为九卿?该早些除去才是。”

    何晏这一次也少见地和丁谧保持意见统一,言道:“将军,那王素乃是司马昭之岳父,虽然太常之位未有实权,却是九卿之首,为防万一,还是另选其人吧!”

    “非你提醒,我倒还忘了,官之首,竟然也是司马党羽!”曹爽脸色一沉,思索片刻,“此事我自有主张,容后图之!”

    几人离了大将军府,此事已经快到子时,大街上空无一人,不时有巡逻的卫兵走过,但这四人都有大将军手谕,谁也不敢阻拦。

    “大将军!”几人走后,曹爽正准备离开书房,才伸着懒腰,忽然一个陌生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曹爽闻言,浑身一震,失声道:“是谁?嘶哎吆,哎吆吆”

    门口出现一位身形瘦长的黑衣人,让曹爽大吃一惊,腰肢还未舒张开来,顿时岔了气,侧着半个身躯眼睁睁看着那人迈步走了进来。“是你?”看清那人的面貌之后,曹爽面现怒色,虽然半个身躯还疼痛难忍,却怒吼起来,“邺城宵禁,你胆敢私自闯入本将府中,真是好大的胆子喂,你意欲何为?你

    好大的胆子”

    未等曹爽说完,那人已经走到他面前,在肩头和腰肢各自拍了一掌,曹爽便觉得疼痛感瞬间消失,舒服了许多,整个人也站直了。

    虽然吃惊于来人的技艺,但心中还是深感后怕,竟然有人不声不响来到自己身旁,那些护卫们一无所觉。

    不由作色道:“桃五郎侍卫,你不在皇宫看守玉玺,胆敢贸然闯入我府,这是杀头之罪,你可知道?”“我知道!”那黑衣人的名字一听就是倭人,但说话语调却是冀州语调,听不出半分生涩,他平静地看着曹爽,粗重的扫帚眉下一双眼睛闪着寒光,锋芒毕现,“我此来见大

    将军,是来告别的。”

    “告别?”曹爽有些意外,忘了刚才的凶险,“你要去何处?回邪马台国?”

    其实到现在,曹爽还不知道这桃五郎的身份,只知道他是从东瀛而来,那里是倭寇之地,还有许多国家,桃五郎便是邪马台国的人。

    “不是!”桃五郎摇摇头,从怀中拿出一块铜牌,“我要去长安!”

    “去长安?”曹爽吃了一惊,接过铜牌,只见上面刻镂着交叉的刀剑,另一面有三个字,喃喃念道,“江湖令?”

    “不错,这江湖令,大汉朝在长安发出来的,”桃五郎点点头,缓缓说道,“五月十三,华山论剑;号令江湖,九州共图。”“这这是何意?”曹爽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个江湖令为何会惊动深居内宫的桃五郎,此人向来不问外事,连朝堂上的事情都不闻不问,怎会要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关心起长

    安了?

    “这江湖令,是刘封所发!”桃五郎说出刘封的名字,让曹爽一愣,只听他继续说道,“但主持华山论剑的,却是进宝候董平!”

    曹爽脸色微变,问道:“是他?偷走玉玺之人?”

    “不错,就是他!”桃五郎微微咬牙,缓缓说道,“我被董平耍弄了,一定要找他讨个说法!顺便,将传国玉玺带回来!”

    曹爽更惊:“你,你有把握?”

    “没有!”桃五郎摇摇头,语气却很坚定,“但我必须要去,这是我的心魔,否则武道一境界,就无法突破了。”

    曹爽一阵愕然,他可不知道什么武道境界,只是这桃五郎做事向来诡异,除了陛下之外,谁的话也不听,怎会来找自己?

    “皇宫禁卫,大将军一人说了算!”桃五郎淡淡说道,“我今夜就赶往长安,保护玉玺的事情,请大将军再派人手,我桃五郎,决不能辜负帝的托付!”

    “你”曹爽他说起帝曹丕,正要问问来历,桃五郎已经转身出了房门,快步走过屋檐,等他追出来的时候,已经不见了人影。

    “来人!”曹爽楞了一下,旋即厉声大喝道,“加强警戒,全都是一群废物!”

    霎时间,大将军府中人声嘈杂,鸡飞狗跳。曹爽又看了看手中的铜牌,用力扔进暮色之中,怒骂道:“狗屁的江湖令!”

 第997章 干戈平息

    邺城云波诡谲,曹魏朝堂因为曹爽执政和何晏、邓飏等人的胡作非为,而搞得乌烟瘴气,朝野上下一片哀叹,就连太尉蒋济都屡次劝谏无效,其他人更是只能默默忍受。与长安城的热闹非凡和邺城的风云变幻相比,东吴的建邺便显得冷清萧条了许多,自从孙权处死鲁王,罢免太子孙和,清缴依附两党的官员,大杀功臣之后,东吴州郡人

    心惶惶,人人自危,功臣相继除掉之后,孙权似乎安静了许多,便在永宁宫养病,将朝政大事交给侍中孙峻和大将军诸葛恪。

    大司马吕岱战死合浦,交州被蜀军占据,孙权竟然无动于衷,非但没有像以前那般下旨派人与蜀军交涉,用钱粮换回俘虏的将士,反而传下圣旨,在吴郡开始修建皇陵。诸葛恪收复扬州,奇袭徐州,虽然扩大了东吴版图,但随之而来的兵力、粮草问题,让连年征战的江东也有些捉襟见肘,后继不足,不得不加重赋税和徭役,修建皇陵又

    一次搜刮民脂,征用民夫,整个江东之地怨声载道,已经有百姓开始往荆州迁移。一连串的昏聩举动和狠辣行动,让孙权不但失去了江东士族的支持,连民心也在渐渐消散,反而是汉茗商号和各个前往长安、西域的商队所带来的消息,让江东百姓更加

    期待大汉兵马的到来。

    东吴按兵不动,人心不稳,魏军也需要休养生息,夏侯霸总督中原兵马,一心防备蜀军进攻,根本没想过要攻打虎牢关和洛阳,半年以来,各方暂休干戈,养精蓄锐。

    战火平息之际,天下人的目光还是集中到了长安,自从刘谌在长安登基之后,一连串的消息无不让人震惊,几乎都是在意料之外。

    先是传国玉玺回归大汉,接着又是萨珊国的金毛狮被下了锅,百姓分享,听说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恨不当日在长安。

    紧接着便是刘封的婚事,谁也没想到堂堂大汉麒麟王,竟然会用江湖人的规矩举办婚事,这可是给了崤山孟家莫大的面子。长安城中,一时间江湖豪杰汇聚,随着各国使者相继散去之后,形色各异的江湖人出现在了长安城,不但有德高望重的老拳师,更有从魏国、东吴境内的武林世家派人前

    来庆贺,甚至还出现了几位隐士高手。这让孟家家主孟邈有些出乎意料,他虽然对孟家在江湖上的声望颇为自信,但有些人他却没有把握能够邀请前来长安,到后来,连他自己也分不清,这些人到底是给了孟

    家面子,还是冲着刘封麒麟王这个名号来的。总之这场婚礼可谓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三教九流的人全都出现,右扶风的槐里负责接待来宾,人满为患,比武切磋更是从早到晚,从不间断,一连半月,都在挑灯夜战

    。新婚当日,大侠王越为刘封主持婚礼,王越年近九十,鹤发童颜,满面红光,精神矍铄,非但丝毫不减老态,似乎还有返老还童之象,很多人已经看不出他的境界到底有

    多高了。

    麒麟王与江湖侠女成亲,这本就是一件大事,让许多江湖草莽,尤其是与孟家关系亲近的,都觉得倍有面子:麒麟王名满天下,身份尊贵,但也是江湖人的女婿啊!

    拜堂之后,正当大家嬉闹着入洞房的时候,刘封却当场宣布,一月之后,在华山召开武林大会,召集天下英雄,各大门派华山论剑,并发出江湖令。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所有人震惊莫名,更不明白刘封此举有什么意义,待要细问的时候,刘封却已经带着两位新娘去了喜堂,留下进宝候董平和王越负责接待宾客。经过初步打听和了解,才知道华山论剑,是召集天下名门和各路高手,选举武林盟主,号令江湖,处理江湖纠纷,品评各门派和江湖之人的实力,并且还会得到大汉官府

    的认可,似乎还有许多闻所未闻的新政为各门派和江湖豪杰谋利。虽然还不甚明了,但大家都知道刘封的本事,尤其是乱世之中,也有许多人心怀大志,只是出身草莽,甚至因为各种原因,有的人还被官府通缉,虽然济贫扶弱,行侠仗

    义,但终究还会被天下人骂一声贼寇。

    忽然间能有一个正名的机会,更能在武林大会上扬名立万,许多人都怦然心动,江湖令一发出,便惊动整个江湖。江湖上的消息传得更快,不到半月时间,包括河北、中原、江东之地,都能见到形形色色江湖豪杰纷纷赶往长安,或许他们还不能得到大汉朝廷的支持,但去看看热闹也

    是不错,毕竟官府组织这样的聚会还真是史无前例。汉大将军府,长宁殿中,刘封正和姜维、马谡等人商议长安城即将面临的最严峻的治安问题,三教九流的人齐聚长安,这些江湖草莽桀骜不驯,脾气乖戾,动辄便是打打

    杀杀,甚至还可能有仇敌相见,马上就要拔刀相见。

    姜维作为司隶校尉,总管京畿治安,颇感责任重大,抱怨道:“我这新婚还未过三日,便要劳心劳力,子益发的这江湖令,分明就是针对我!”

    “伯约此言差矣,我不也是与你同一日大喜?”刘封白了姜维一眼,咕哝道,“接下来还有祭告祖庙、军事整顿、巡查河西,哪一样不等着我去做?我向谁去诉苦?”

    马谡看着二人相互抱怨,不禁摇头失笑:“二位也不必如此,我看这两月来最忙的还是胡将军,作为京兆尹,他常常接连日彻夜不眠呐!”

    刘封闻言大笑道:“哈哈哈,这差事可是他自己选的,怪不了别人。”

    正说笑之时,却见荀方一连严肃地走了进来,缓缓道:“方才早朝传来消息,杨御史弹劾尚书令,费尚书引咎辞官了,陛下急召殿下面圣。”

    “什么?”刘封怪叫一声,手中的茶碗当啷一声掉在桌子上,姜维和马谡也都目瞪口呆。谁又能想得到,正当大汉中兴有望的时候,御史台杨仪竟然把尚书令费祎给当堂搞下台了!

 第998章 公泄私愤

    荀方带来的消息,让刘封刚才的兴致全无,脸色也沉了下来,杨仪这家伙是诚心想找茬啊,还真和历史评价相差无几。

    “杨御史如此咄咄逼人,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了吧?”姜维眉头紧皱,也觉得杨仪这一段时间做得有些过分了。

    马谡摇头失笑:“自新君登基以来,才过去一月,御史台便弹劾大小官员二十余人,我看杨御史搜集情报的能力,比之云羽卫还要强许多。”

    严格算起来,从刘谌登基到现在,其实还不足一月时间,除去官员休沐和刘谌偷懒的几天,御史台几乎以每天弹劾一名官员的速度在朝堂上发光发热。

    而且御史台每次提出来的罪证,都让被弹劾的官员无言以对,虽然不至于免官入狱,但也足以让他无法胜任当前的职位,基本都被降级或者打入备选官员之列。

    接连几日之后,每次早朝,武百官都胆战心惊,根本不敢看御史台的官员,对杨仪更是退避三舍,生怕一个眼神对上,发现了对的人,可就遭殃了。

    面对九卿百官,丢官事小,面子难堪事大,汉朝时期,一个人的名声和面子,才是最为重要的。

    “费尚书因为何事被弹劾?”刘封暗自叹息,杨仪在一番试探之后,终于把矛头伸向了朝中重臣,而且一出手,便对准了费祎,可谓不动则已,一动便直击要害。荀方似乎也有些无奈,摇头道:“尚书令大概因为最近国事繁忙,连日操劳,昨夜在府中多饮了几杯酒,早朝的时候状态不佳,忽然跌倒,有失礼仪,乃是欺君之罪,而且

    宿酒面圣,也是大不敬之罪,所以”“就算饮酒,也不至于一夜不曾酒醒,”刘封微哼一声,“我料必定是费尚书一夜未睡,便以酒提神。群臣都在为国事日夜操劳,废寝忘食,御史台却还在从中作梗,真是好

    样的。”“恕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