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4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祭祀先祖、功臣之后,早朝之上,诏书正式传下:以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加侍中中书监刘放、侍中中书令孙资为左右光禄大夫,以太常高柔为司空,拜长史李胜为领军

    将军。

    因洛阳之战,全军效命,上下一心,安全护送天子撤退河北,大都督夏侯楙及属下将士功过相抵,官复原职,夏侯楙因献玉之功拜镇军将军、领青州刺史。

    参军陈骞,为刺杀刘封舍身取义,慷慨赴死,加封为左将军、长元亭候,追谥烈侯,其余出征将士,各论功行赏,以此晓瑜三军,以正军心。

    圣旨传下,满朝欢欣,纷纷上前对刚接过圣旨的夏侯楙表示祝贺,大将军曹爽更是抚肩以示鼓励,叫夏侯楙到了青州之后,务必励精图治,以报天子厚恩。

    尚书令丁谧这一次力保夏侯楙,三次亲自上书请命,居功至伟,满朝武不知道丁谧是得了曹爽授意还是因为丁尚书这次心情大好之故,往日可从未见他如此认真过。但大都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些,自从三月以来,丁谧参加三次诗会,宴请河北名士,三首咏春子益体,震惊士林,更是获得了“知春尚书”的美誉,最近请求丁尚书办

    事的人大多都得到了应允十分顺利。

    丁谧的名声半月间甚嚣尘上,甚至已经超越了何晏,大家本以为何晏会因此恼怒,作诗反击,却不料何晏竟然毫无反应,除了朝会之外,便闭门不出,谢绝一切外客。连好友夏侯玄和王弼二人,都一连几日不曾与之会面,这让所有人大为惊奇,纷纷猜测,不知道何晏所为何事,而且看他朝会的气色,一日比一日憔悴,时常失神,大将

    军为表关切,命太医前去诊治,却被何晏给轰出了门外。

    侍中邓飏和何晏也颇有相似之处,精神委顿,整日昏昏欲睡,有一次早朝的时候甚至打瞌睡,从台阶上滚落下来,惹得群臣一阵大笑。

    曹爽勃然大怒,若不是与邓飏关系甚密,又有丁谧几人求情,当场就要将他送到午门外斩首。看到曹爽和几名亲信竟然都对夏侯楙十分亲热,这让武百官大吃一惊,虽然台中三狗是曹爽的心腹,但私下里却是各自网罗势力,甚至暗中争斗,从未见过他们同时对

    一人如此亲切。终于意识到夏侯楙身份非同寻常,等这几人都相继离开之后,久经官场的世故者便纷纷上前道贺,想邀请夏侯楙到府上赴宴,一时间夏侯楙身边百官簇拥,如同众星捧月

    一般。

    夏侯楙捧着圣旨,脸色不喜不悲,平静地看着湛蓝的天空中飘过一朵白云,慨然一叹,人情世故,莫不如此:孤身零落,便无人问津,飞黄腾达,可四海皆友。

    漠然推开围拢上来的武,夏侯楙甚至都不看他们一眼,迈着大步离开了皇宫,对于身后的呼唤和称颂充耳不闻,眼神愈发坚定起来。

    青州,才是他真正要崛起之地!

    朝阳初升,清风徐来,漳河两岸柳枝飘动,嫩芽初抽,远远望去,一片新绿,广袤的田地之间,农夫们已经忙着耕作,景明人和。

    漳河东岸的桥头上,几匹马迎风长嘶,鬃毛飞扬,一颗粗壮的柳树之下,李胜代表大将军曹爽为夏侯楙送行。三杯酒置于盘中,李胜慨然一叹,惋惜道:“不料子林兄刚刚官复原职,就要外派州郡,这都是小弟之过,若是将成济之事晚禀告几日,兄长一定会留在朝中,你我每日把

    酒言欢,岂不是好?”夏侯楙笑道:“贤弟切莫自责,消除隐患,乃是国之大事,刻不容缓,吾此番去青州,安民抚政,不必练兵,岂不更是逍遥自在?此处距平原不过两日路程,也不算远,若

    有闲暇,还请多到青州巡检,吾自当尽地主之谊!”

    “哈哈哈,有兄长这一句话,小弟便放心了!”李胜哈哈一笑,和夏侯楙对饮三杯,送他东行。

    ******

    因为玉玺失窃之事,邺城官吏多有变动,尤其是皇宫之内,卫尉、禁卫军等重要官职被曹爽重新任命了一遍,也趁机安插亲信,将皇宫彻底掌控在手中。

    邺城消息传到河内,司马懿面沉似水,看着接连两日送来的七八封书信,眉头紧锁,整整一日不曾开口。

    自从年关之后,司马师脸颊上的肉瘤更加肿大,经常瘙痒胀痛,却又不能用手去碰,司马师也因此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整个司马家中,人人胆战心惊。

    这两日看到司马懿又面色不虞,下人们更是连走路都不敢发出声音,与司马懿最为亲近的司马望、司马昭,也是退避三舍。

    园中梨花正盛,在阳光下泛着润白的光泽,粉白相间,宛若仙境,但这一切却不能让司马懿脸上的阴霾散去,眉头皱成了疙瘩。

    “想不到这青州贫瘠之地,也被曹爽发现”司马懿沉吟着,在几棵梨树间来回踱步,“夏侯楙谋取青州刺史,恐非避战,究竟意图何在?”

    正在此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出现,司马懿回头,正是司马馗,自从狐狼卫重创之后,司马馗又开始忙碌起来,很少见人。

    “二哥,琅琊郡至今没有任何线索,”不等司马懿动问,司马馗便上前开口了,“以我之见,不如加大范围,看看周围的青州和徐州郡县。”“唉,成济被调回邺城,今后行事多有不便,四弟,你要多费心呐!”司马懿眼神微微收缩,叹了口气,背着手仰望树梢,神色中带着几分倦怠。

 第995章 人言可畏

    掌灯时分,邺城的城门缓缓关闭,自从玉玺失窃之后,朝廷便下了命令,日落西山,便要关城,任何人不得进出,亥时便宵禁,擅自出门游走者,严查审问。此时已经过了亥时三刻,但大将军府中,却依然光芒闪烁,墙壁上的蜡烛燃了一大半,曹爽面色阴沉,咀嚼着最后一块甜瓜,嘴里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在寂静的书房里

    显得格外响亮。

    书房里并非无人,除了曹爽之外,丁谧、何晏、邓飏和李胜四人赫然在列,平日里几人都谈笑自若,现在却是低着头正襟危坐,甚至连呼吸都压到了最低。

    咽下最后一块甜瓜,曹爽舔了舔嘴唇,拿过丝帕擦着手,扫视四人,半晌之后才道:“这几日朝中大臣多有议论,对吾等颇为不利,诸位可都听说了?”

    “”

    一片静默,没有人回答曹爽的问话,这一段时间来,大将军专权,何晏、邓飏等肆意妄为,轻易更改法度引起大臣的不满,或明或暗都在指责,不利言论甚嚣尘上。

    啪的一声轻响,曹爽将帕子扔在了案几之上,眉头微皱,看向了李胜:“李将军,将你搜集来的消息再说一遍!”“是,呃”李胜清了清嗓子,看看身旁的三人,低头道:“近日之言,难以弹压,已然惊动三公,太尉蒋济、司农桓范、司空高柔皆已不满,除了蒋太尉上疏奏报之外,

    太常王素将二位尚书大人比作弘恭、石显之属”

    “哼,岂有此理!”丁谧闻言勃然大怒,没想到王素竟把他们与宦官奸臣相提并论,不由作色。“从今之后,吾等都要谨慎一些,众口铄金,不得不防呐!”曹爽脸色不虞,缓缓道,“不止这三公及武大臣,就是舍弟羲也深以为大忧,数此谏止与我,骄淫盈溢必将致

    祸,本将可不想留下万古骂名!”邓飏一到天黑,脑海中就浮现着夏侯楙送来的美姬,这时候已经有些坐立不安了,冷笑道:“其他人倒还罢了,只是蒋太尉乃是四朝老臣,德高望重,百官敬仰,不可忽视

    。”

    “蒋济老儿,直言进谏,秉公无私,若非如此,焉能叫他担当三公之首?”曹爽无奈地叹了口气,“若是没有蒋太尉,只怕朝堂会更乱,不得不倚重于他呀!”何晏一直在闭目养神,这时候睁开眼睛,  言道:“蒋太尉昨日上疏,言吴、蜀未灭,将士征战在外,要臣武将各尽其职,保我大魏太平祥瑞,既然他们不同意吾等修改

    超纲法度,何不用兵在外,收复失地,既可树立威信,又能报效国家,岂不一举两得?”

    “出征?”曹爽眼睛一亮,旋即却又皱起了眉头,“如今并州尚有鲜卑不曾尽除,蜀军屯兵洛阳,随时可能出击中原,我们又与东吴交好,该往何处用兵?”

    邓飏言道:“以属下之间,何尚书之言甚是!公为大将军,掌全国数十万兵马,又是托孤之臣,若不能助陛下以成大业,力挽狂澜,岂不叫朝野失望?”

    丁谧也道:“不错,为今之计,当先收复失地,效高祖武帝之壮,以振三军士气,再,再收复河山,定鼎中原。”

    “若说失地,蜀军夺我南阳、司隶、凉州、雍州,实为可恨,然为今之计,除了夏侯霸为中原都督之外,又有何人能领兵与蜀军相抗?”曹爽一句话,让几人再次低头不语,如今蜀军骁锐,又乘利而进,士气极盛,除了刘封之外,还有老将魏延,姜维、关平之流,似乎都不好对付,一时间还真找不到合适

    的人选。沉默片刻之后,何晏再次说道:“时局之变,如风云难测,如今国家失利,更该早做准备。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如先征辟贤良,操练兵马,只待时机成熟,便

    以雷霆之势出动,此所谓有备无患耳!”“嗯,这倒不错!”曹爽缓缓点头,言道:“从明日起,朝堂政令之事,都遵照旧制,不能再让百官议论,朝野上下,若有才学者,拔擢录用,让他们也看看,吾等治军之能

    !”

    说到搜罗人才,何晏最有发言权,当先开口道:“散骑常侍应璩,博学好属,善为书记,曾以诗以暗讽将军,可拜为长史。”

    曹爽闻言一瞪眼,不悦道:“这应璩胆敢讽刺本将,如非但不加以阻拦,反而举荐于他,是何意也?”何晏笑道:“应璩其言虽有讽刺之意,却词句谐合,并无谩骂之词,世共传之,吾料他不过是博个名声罢了。若将其擢用,便显将军之宽仁,秉公忘私,如此天下有识之士

    ,岂不慕名来投?”

    “哈哈哈,还是平叔智计高明,”曹爽听得一阵舒爽,方才的气氛也随他的一笑而变得轻松了许多,摆手道,“好,明日就将应璩调来大将军府,以为长史。”

    见曹爽终于露出了笑容,李胜胆子也大了些,笑道:“说起征辟之事,属下却想起一人来,此人竟敢耍弄蒋太尉,成为一时之笑谈。”

    何晏一听便知道李胜说的是谁,叹道:“阮嗣宗生性高傲,志向清远,乐天安贫,岂能是这些俗吏能让其动心的?”

    能让一向眼高于顶的何晏叹服之人,曹爽也来了兴趣,追问道:“发生何事?”李胜言道:“此人名叫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人言其俊而淑悦,蒋太尉便命王默征辟阮籍为掾属。阮籍写奏记送至邺城南门外,将书信交于守卫。蒋太尉得书,

    却以为阮籍不过谦恭之词,反派人出城去迎,却不料阮籍早已回乡,太尉大人因此勃然大怒,也成为一时之笑谈。”“哈哈哈,人人都道这蒋济老儿才策谋略之甚,却不料竟被区区一名儒子所骗,真是痛快。”曹爽闻言,不由拍着大腿一阵大笑,一想起蒋济那张古板深沉的老脸气急败坏,就觉得爽快至极,指着李胜说道,“此等妙事,怎不告知于我,后来如何了?”

 第996章 江湖令

    李胜哪里料到曹爽会因此事而大笑,一怔之后继续答道:“太尉震怒,迁怒于王默,王默畏惧,只好写信劝说阮籍,听说乃是其乡党亲属劝喻,才勉强就任,不过半月便告

    病辞归了。”

    “告病辞归?”邓飏在一旁挑眉冷笑道,“我看此人只是不愿为太尉所用罢了。”

    丁谧忽然有所感触,慨然道:“由此也可见蒋太尉爱才心切呐!”曹爽笑罢之后,却若有所思,嘴角亲着一丝笑意:“这阮籍不管才学如何,倒真是个有趣之人,既然他蒋太尉不能征辟,不如就召来我大将军府,同样辟为掾属,岂不妙哉

    ?”

    丁谧马上会意,马上赞道:“将军妙计!他太尉不能征辟之人,却被将军召来府中,如此足见将军之威望,哈哈哈!”

    曹爽得意一笑,对李胜吩咐道:“公昭明日便派人去找这阮籍,务必将他带来邺城。”

    “遵命!”李胜也笑道,“属下听说此人正屏于田里,如今正值春根时期,料想不难找到。”

    何晏听说曹爽又要去找阮籍,猜测此事只怕难以成功,阮籍的名声他也有耳闻,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只是一个在朝,一个在野,素未谋面。

    曹爽并不是真的看重阮籍之名,不过是想借此来嘲讽蒋济一番罢了,对阮籍自然是志在必得,如果阮籍拒绝,只怕曹爽会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