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妪见到诸葛果和关凤,二人一一武,一静一动,也是深为感慨,才知道刘封为何那般痴情,堂堂燕王,身边也只有两个女人。
最让诸葛果欣喜的是,刘伶在昆仑山完成拜师入门之后,便安排在终南山随葛玄一同修行,母子二人每个月便可以见上一面,让她心中宽慰不少。
随着几个人女人和白象的到来,燕王府彻底热闹起来,就连黄月英,脸上也多了笑容,抱着诸葛瞻看着几个女子在院中莺莺燕燕,好不欢欣。
“呕”就在几人欢笑之时,忽然赵妪脸色一边,捂着嘴急匆匆跑向茅厕。
“哎呀,她自从过了长江之后,就一直这样,是不是水土不服呀?”花鬘一声惊呼,赶紧跟了过去,边跑边大声问道。
诸葛果和关凤哪里能看不明白,两人相视一眼,抿嘴而笑,看来刘封和赵妪在南越的那一段时间,可是没有白白荒废。
“奉子成婚,这个子益呀!”黄月英也无奈地摇摇头,抚摸着昏昏欲睡的诸葛瞻,哭笑不得。
“姥姥,什么是奉子成婚?”一旁的刘伶抬头问道。
“这都是你父王的本事!”黄月英摸摸刘伶的脑袋,一脸慈爱,笑道,“你父王南征百战,成亲近十年,仅有你一子,却又入了玄门,现在总算又有了子嗣了。”
刘伶似乎明白了什么,看着正捂嘴走出来的赵妪,问道:“我要有弟弟了吗?”
“是呀!”黄月英打量着赵妪高大的身形,喟然道,“应该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小刘伶不服气,跳下亭台的栏杆,站起来听着胸膛,正色道:“我以后也能顶天立地!”
黄月英笑道:“我伶儿可是要得道的高人,你最厉害了!”
花鬘还不知情,关切地为赵妪揉肩捶背,言道:“两位姐姐,听说长安城的大夫都很厉害,那个华青堂更是神医传授,要不我们去那里开点药吧!”“赵姑娘的病,倒也不是水土不服所致,”关凤有些羡慕地看着赵妪,捂嘴轻笑道,“不过到华青堂开药,确实该去一趟了。”
第961章 未央朝会
翌日五更,更鼓敲过,朝鞭响彻宫殿,旋即便听到金钟玉鼓之声,早已等候在未央宫外的武大臣从东华门和西华门依次进入宫内。
左班臣以费祎为首,右班武将以张苞为首,浩浩荡荡拾级而上,天色还未打量,宫灯照亮白玉石的台阶,映照得柱子上的金龙浮雕更加威严。
金甲卫士和羽林军守卫殿门口,大殿内灯火辉煌,一片肃静,硕大的龙椅和龙书案矗立在上首,背后是双龙戏珠的浮雕,在烛火下光辉熠熠。
龙书案右手的第二层台阶上,摆着一张檀木桌,雕刻麒麟踏云图,桌上铺着紫红色绒布幔,金色流苏垂落,上面绣着张牙舞爪的银蟒。
众臣鱼贯入殿的同时,刘封也从内宫中走出来,来到麒麟桌前,依旧身穿紫色蟒袍,腰横玉带,足踏白色厚底朝靴,腰悬宝剑,显得威严从容,器宇不凡。
“陛下驾到!”司礼太监见众臣到齐,高声大喊,有司仪也同时敲响了金钟。
随着九声钟鼓响动,刘谌在两名太监和宫女的搀扶下缓步而出,来到龙书案跟前,那里有为他特意准备的木凳台阶,站上去才能看到下面的大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武跪拜于地,山呼万岁。
听着浩大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包括刘封在内,每个人都心潮澎湃,激动难以自制,多少年来,他们所期盼的早朝,终于在今日有模有样的实现了。
长安和未央宫,绝不是益州的成都宫殿所能比的,不说建筑的宏大,就是象征意义也有不同,这里可是真正的帝都,王气所在,睥睨天下。
刘谌示意大家平身之后,刘封也在麒麟桌前坐下,经过改造之后,再也不用跪坐了,否则刘封宁可站着,也不愿享受这个赐座的待遇。一番称颂之后,先是谯周称颂刘禅时期的治武功,虽然刘禅并没有做什么,但毕竟开疆扩土,得了荆州、凉州、雍州和司隶大部,甚至还夺取部分江东州郡,可谓功绩
卓著。
随后便是第一道圣旨降下,追谥刘阐为仁乐帝、关羽为武圣王、诸葛亮为智诚王、赵云为常胜王、向宠为淑候。
第二道圣旨便是对刘封的任命诏书,诏刘封为大将军,假黄钺、使持节、都督内外诸军事,封麒麟王,辅佐少帝主持国事。
以未央宫北面的桂宫为大将军府,这里既靠近未央宫,又能与北宫的皇帝随时相见,在刘谌还不能完全处理国政的情况下,都禀告刘封暂时定夺。第三道圣旨便是颁布政令,除了大赦天下之外,各官署机构的调整也都一一做了说明,尤其是六部直属尚书台的改变,让所有人吃了一惊,想不到这次的朝堂变化会有如
此之大。一早上的时间,由马良和董允负责讲解六部及新增的二司智能和作用,不仅云羽卫的统领马谡正式走到了殿堂之上,明亮司的邓芝也让百官刮目相看,这可是比御史大夫
还要职权大的人物。
其次便是武科举制度的推行和书院的开设事宜,在长安原本就有太学,除了太书院之外,增加国子监,多设各部博士,将五经六艺全面推广。
除了官署改变之外,在民生之上,也宣召轻徭薄税,除了三年免税地区之外,其余各地赋税再减四分之一,各州郡务必大力屯田,兴修水利,充实仓廪。鉴于先前在河东之时贩卖匈奴奴隶之事,刘封特意再次重申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这项政策是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颁发的,只是数百年后士族发展太过壮大,渐渐被废
止。
这次重新颁布政令,士家不得私自屯兵百姓土地,奴婢下人也有生存之权,即便是一家之主,也无权将其私自处死,若是犯下大错,必须交由官府定罪。光武帝时期,正是这一项政令的颁发,让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
解决,眼下的情况与东汉初期极其相似,刘封让费祎他们多参考光武政令,施行振兴大计。
虽然百官一时还无法彻底理解这些举措,但每个人都明白一个信号,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朝野上下,要进入息民治政时期了,加强内政,再定天下。一番议论,不知不觉中午已过,朝会还未结束,刘谌的天平冠都戴不住了,放在龙书案上,和刘封聊天等候群臣商议,不过这些都是费祎和董允几人共同制定的,倒也没
有不合理之处,大家更多的是询问了解。
就在偏殿吃过午饭之后,朝会继续,接下来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问题,百官的任命,尤其是新增的六部,职权堪比九卿,甚至有的超过了九卿,个个都在期待。
目前大家心中明确的有尚书令,自然非费祎莫属,其次便是中书令和御史大夫,这两个职位至今悬而未决,一个掌管内宫,一个监督百官,职权极大。
另外便是丞相一职,至今不见提起,而最合适的人选刘封却并未担任丞相,这让所有人心中疑惑不已,难道还有比刘封更厉害的人来担当丞相?
就在百官重新归位,中常侍准备宣布官员职位的时候,忽然一名羽林军急匆匆走进来,这人腰中挎着宝刀,全副武装,正是禁卫军统领向丰。
“陛下,宫门外有一人求见,言有大事要见驾,此事关乎国运汉祚,微臣不敢私自做主,请陛下定夺!”
“关乎国运?”刘封眉头暗皱,看了一眼刘谌,微微点头,倒要看看又有什么奇人想要在这个时候出风头,如果故弄玄虚,正好那他来开刀,震慑部分自命清高之辈。
刘谌会意,言道:“宣!”
“遵旨!”向丰领命而去。群臣也在下面交头接耳,低声议论,就是费祎和董允几人,也都面面相觑,不知道来了什么人,竟然口气如此之大。
第962章 传国玉玺
就在大家的猜测和小声议论之中,向丰带着一人走进了金銮殿,来人身形高大,头戴范阳笠,穿着一身粗布青衫,麻绳缠绕绑腿,腰中也挎着一把刀,在门口被侍卫拦下
。
那人略作犹豫,还是将腰刀解下来交过去,又从背后解下包裹,用双手捧着,进入了大殿之中,低头而行。
向丰行礼之后,那人跪拜在地,大声道:“草民董平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刘谌小脸一阵好奇,看着那人捧着的包裹,问道,“你莫非是来献宝的?”
董平起身,答道:“正是!”
刘封初时便看着人身形有些熟悉,等他报名之后,才想起来此人竟然是在太平谷碰到的那名刀客,董平正是董卓之后,当时匆匆一面,短暂交谈,此人倒真是侠肝义胆。
魏国的黑风营统领史阿应该就是被董平所灭,从此曹魏的情报系统近乎瘫痪,虽说他是为了报仇,但对大汉来说,无疑也间接帮了大忙。
当时董平也曾说起,董卓当年犯下大错,导致天下大乱,他想为祖辈赎罪,为董家正名,刘封还想劝他入朝,却因时机不对,一别数年,不想他竟然也来到了长安。
刚刚听向丰禀告,董平面圣,有一件关乎国运的大事,刘封不禁期待起来,此人绝不会信口开河,不知道他包裹中所献究竟是何物?
“呈上来!”想到此处,刘封也点头开口。
侍卫上前将包裹接过,有人端上盘子,将其放在盘中,依然远离龙书案,生怕董平心怀叵测,小心翼翼地打开,却见是一枚碗口大小的方印。
再看那印玺之上有纽交五龙,色绿如蓝,温润而泽,通体剔透,气度至尊,一个角上用黄金包裹,所有人的目光顿时一阵发直。
刘封更是豁然起身,指着盘中之物失声道:“此物莫非便是传国玉玺不成?”
董平这时候才抬头看着刘封,淡然而笑,抱拳道:“正是!”
“啊?真是玉玺?”
“当真是传国玉玺?”
一时间,整个大殿中仿佛炸开了锅一般,纷纷攘攘,费祎和董允、马良几人更是忍不住凑到了跟前,谯周颤颤巍巍地用双手捧了起来,几人仔细辨认。自秦之后,历代帝
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玉玺可谓国之重器。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传国玉玺自从袁术之后便归于曹操,后来曹丕篡位,天下人皆知玉玺自然归入曹魏之手,刘备在成都称帝,虽然自号刘氏正统,但伪造的玉玺总比不上这传国玉玺,多少
有些底气不足。这一次刘谌在长安登基,还于旧都,可谓众望所归,人心所向,但百官上下,谁都知道真正的玉玺并不在长安,这是唯一的一点遗憾,却也是谁也无法弥补的,所以人人
都心知肚明,却没有人敢提出此事。
谁曾想到,就在新帝登基之时,传国玉玺就这么出现在未央宫中,简直令人有些难以置信,就是刘封,也从未见过这传说中的宝物。
谯周等人还在商议辨认,但刘封却已经确认了十之八九,董平既然不会信口开河,他又是励志弥补当年董卓犯下的错误,这第一件大事,便是找回当年失落的玉玺。看董平的神色,忽然想到洛阳之时那些追杀鸠摩多什的黑衣人,都是魏国宫中高手,刘封似乎有些明白了,那些人追查的,极有可能便是这玉玺,所以他既不能向鸠摩多
什说明,又不能轻易放走鸠摩多什。
想到此处,刘封心中豁然开朗,也觉得舒畅了许多,得到传国玉玺,消息传出去,便是气数重归大汉,振兴汉室就更加为人所信任,也会更得民心。
迈步走下台阶,来到董平面前,抱拳笑道:“不想阁下竟敢只身闯入邺城,将此圣物取出,真可谓侠肝义胆,功莫大焉,汉室中兴,也有阁下一份功劳!”
董平眼中光芒一阵闪烁,显然也有些激动,但他尽量保持镇定,抱拳道:“承蒙殿下之福,草民此次冒险入城,也正是趁着曹魏迁都之机,否则实难得手,幸不辱命!”“哈哈哈,阁下此举,不失为侠义之举,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刘封哈哈一笑,看着董平,正色道:“此事一旦传出,阁下必将名满天下,吾朝中正有一职,需要
德高望重之江湖人担当,正逢阁下进宝,既来之,何妨安之?”
董平岂能不明白刘封的意思,而且当年吐露心声,也无需再多做解释,马上躬身行礼道:“承蒙殿下器重,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