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笑道:“公许不说,我也正有此意。”
寇威可知道当年刘封正是用这招偷袭南郡,吕蒙后来知晓此事之后,气得吐血而亡,大笑道:“只可惜吕岱不是吕蒙,只怕不好防备。”
“快去准备吧!”刘封摇头失笑,让寇威准备船只,先带三千步兵赶往广信,等确定梁宏诚心归降之后,再让骑兵兼程赶来。
距离天黑还有半日时间,刘封放心不下花鬘,又去找她安顿,还真担心小丫头趁着自己出兵的时候会独自去找赵贞,虽然交趾平定,但兵荒马乱,出了意外可就麻烦了。
到了馆驿,却见花鬘正拿着半截烧焦的木棍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框框和圆圈,密密麻麻排了好几排。
上前问道:“郡主,你这是做什么?”
“记时间呀!”花鬘转过头来,故作老成,“说好了一月时间,我先在这里记好了,如果一月之后白象还不来,就要你好看!”
“喏,已经过去一天了哦!”花鬘指着墙壁上画了十字黑线的圆圈说道。
刘封一怔,苦笑道:“我说一月限期,也不可能如此准确吧?万一她来得早了,或者有事耽搁,晚了几天,也不一定啊!”“那我不管!”花鬘歪着脑袋,背着手来到刘封面前,咬着牙,皱着鼻子,露出一副凶相,“如果这次你失信了,不用你赶,我马上就回银坑洞,告诉父王母后,还有所有的
洞主和族人,燕王刘封是大大的骗子,欺世盗名,欺师灭祖,人面兽心,还有,还有很多很多啦!”“这罪名也太多了些吧?”刘封无奈苦笑,也不和她争论,言道,“我明日便要领兵出征,一月之后再回布山城,你这次可不能乱跑,须知交州未平,你贵为郡主,可千万不
能有什么意外,否则后果很严重。”
“现在知道本郡主的重要性啦?”花鬘傲娇地一仰头,看着刘封,忽然笑道,“殿下放心吧,在没看到白象之前,我哪也不去,就在这里等着。”
“一言为定?”刘封盯着她,举起手掌。
“一言为定!”花鬘郑重点头,歪着头,伸出一根小指,“击掌不好,我们拉钩吧!”刘封骤然脸色大变,惊呼道:“你这是和谁学的?”
第911章 众怒难犯
刘封没有想到,那个在后世小孩之间流行拉钩约定,在这个时代却是蛮人之间的誓言手势,不过蛮族的仪式更为复杂一些,还要刺破大拇指,将两人的大拇指贴在一处,
称为血誓。
这原本是部落首领之间才用的盟誓,拉钩只是平日蛮人之间约定采用,花鬘为了表示真诚,自然也就用这个最简单的方式。安抚好花鬘,一番准备,到了傍晚时分,布山城便浓雾弥漫,兵马分作数队出城,在潭水登舟,每个船队都有本土向导带领,他们从小就在潭水边上长大,即便看不见江
面,也熟悉路线。
布山城距离广信不到二百里地,水路畅通,连夜出发,不到五更便到了广信境内,在城外十里登岸,贾林带着两名士兵前往城下叫门。
半个时辰之后,三百士兵出城来见,领兵的是一位二十五六的年轻人,面圆眼大,狮鼻阔口,腮边留着一部腮胡须,身形高挑,看盔甲装束应该是个偏将军。
刘封之所以注意这人的容貌,是因为看这人竟用双枪,这在三国时代似乎绝无仅有,两条枪抓在手中,四个枪尖寒光闪闪,红色的枪缨有一尺来长,的确与众不同。
不过眼下情况非同寻常,大家也不相熟,短暂交代几句,那人便带着刘封等人从西门进入广信城,薄雾之中,能看到城头上人影攒动,处处警戒。
在岭南这个地方,刘封发现这个季节真是偷袭的好时机,经常大雾弥漫,就算派出斥候,也要到面碰面才能发现敌人,一旦出兵,敌军到了城下都不一定能发觉。
示意贾林和几名副将小心戒备,一行人穿过大街,便来到府衙门前,一路上并没有什么异常动静,府衙大堂内亮着灯光,一群人正焦急等待。
刘封在那人的带路之下进入衙内,一名士快步迎出来,抱拳道:“下官苍梧太守梁宏恭迎将军,敢问阁下可是寇将军?”
刘封看梁宏双目明亮,方面浓眉,不似那种奸佞之人,而且举止之间也儒雅有度,放心大半,抱拳笑道:“在下姓刘!”
“哦?刘将军,请进!”梁宏眉头一皱,似乎有些不满,他本以为寇威闻讯会亲自前来,没想到派遣一命副将,看来对自己还是不够信任。
刘封看出梁宏的神色,走了几步来到堂下,转身对众人说道:“在下刘封!”
“刘啊?殿下,”梁宏正低头思索,忽然听到刘封自报家门,怔了一下脸色大变,赶紧跪倒在地,“参见燕王殿下!”
“参见殿下!”身后众人也都大吃一惊,先来的不是寇威,竟然是燕王本人。
“好了,都起来吧!”刘封缓缓点头,也不客气,径直走上台阶,坐到了大堂之上。
梁宏等人纷纷起身,抱拳道:“都说殿下治武功,威震中原,不想竟先来广信,殿下虎胆雄威,名不虚传也!”
刘封眼皮微抬,见梁宏神色平静,也看不出他是拍马屁还是真的发自内心,摆手笑道:“梁太守诚心归降,广信又是交州要地,本王亲来,以防万一,大军随后就到。”
梁宏言道:“有殿下亲自坐镇,下官便放心了。”
刘封问道:“城中还有多少兵马?”
梁宏苦笑道:“实不相瞒,两次调兵,城中仅有精兵一千,其余三千皆是新兵,其中还有官差衙役三百人。”
“哦?”刘封微微皱眉,问道,“既然城中无兵,吕岱又从何集合三万兵力?”
梁宏答道:“吕岱有三万兵马,却只有一万算是精兵,乃是从南海郡和合浦郡带来,其余皆为新兵甚至民役,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为了搅乱交州,吕岱还真是不遗余力!”刘封脸色微沉,又问了一下城中粮草等情况,基本上都还充足。
听完梁宏的报告,刘封言道:“吕岱已经派人两次来催,梁太守既不发兵,也未运粮,我料吕岱早已生疑,还需早做防备才是。”
梁宏深以为然,抱拳道:“还请殿下保全城中百姓,本打算明日还不见援军来,下官只好送些粮草去,如今可算放心了。”
刘封言道:“从高要到郁林郡,广信乃是必经之地,吕岱却在高要集合兵力,看来对梁太守还是颇有疑心啊!”梁宏苦笑道:“非是下官让吕岱忌惮,而是这苍梧郡中,大多人受过先师恩惠,先前公子士徽及其一脉被吕岱诓杀,苍梧人人痛恨,吕岱撤兵之时,沿途有诸多百姓埋伏袭
之,故而有此防范。”
“这是犯了众怒呀!”刘封不禁慨然一叹,吕岱手段狠辣,但也可见士燮在交州深得人心。
梁宏也叹道:“当年吕岱退兵之后,接连两任苍梧太守都在短短半年内暴毙而亡,以致无人敢来,孙权这才不得不用下官,吕岱此番召下官援兵资粮,也有试探之意。”刘封看看天色将明,吕岱暂时应该不会发兵来,让梁宏派人小心防守,向寇威传令,叫他即刻带领大军前来广信会合,听说南海郡也没有多少骑兵,贺冲带领的三千精骑
将会成为一把利器。
不过让刘封没有想到的是,吕岱如今已经年过花甲,竟然还能挂帅出征,倒与蜀汉的老将黄忠有一拼。
吕岱在东吴将领中也算是佼佼者,而且还是一位资格极老的大将,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平定交州便是其辉煌战绩之一。
刘封也知道吕岱本就长寿,当年孙权继位之后,吕岱便已经仕吴,深受孙权赏识,屡立战功,直到孙亮登基,吕岱也位极人臣,被任命为大司马。
如果说程普、黄盖等人是历经孙坚、孙策和孙权的三世老臣,吕岱则是经孙权之后的三世老臣,只是在刘封的意识中,还未曾想过他已经近八十岁的白发老者了。
而且吕岱的风评还颇为不错,清明守正,廉洁奉公,家无余财,但如今各为其主,敬佩归敬佩,也只能以成败论英雄。以吕岱的为人和资历,劝降是绝无可能的,此番强行出头,刘封只想送给他一句话: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第912章 老骥伏枥
高安,位于郁水之东,苍梧与南海的交界之处,镇南将军吕岱传令吴军在此集合,半月以来,车马滚滚,旌旗招展,各个方向的官道上尘土飞扬,人马纷纷来聚。
百姓躲在家中不敢出门,城内城外皆是官兵,巡逻训练,每日都能听到鼓声隆隆,号角悠扬,喊声震天,杀气腾腾。
高安县衙变成了临时帅府,府中卫士层叠,刀枪森然,大堂之内,一众吴将正簇拥着一位白发老者议事,外面的吵闹声似乎对他们毫无影响。
吕岱今年七十有六,鹤发红颜,三绺白须有一尺来长,面目虽然皱纹层叠,但双目炯炯有神,腰背挺直,丝毫不见老态。
“报”
就在此时,一名小校持令旗飞奔而进,大声道:“将军,合浦六千援军已到。”
吕岱微微点头,问道:“何人领兵?”
“合浦司马随春!”
“是他?”吕岱白眉微蹙,“将他带来见我。”
“是!”小校领命而去。
“不想数年过去,随春已升任司马了。”
传令兵走后,左边的一员武将笑着感慨,语气中颇有唏嘘。
另一名武将笑道:“二位将军当年征讨庐陵、南海,保住一方安宁,此番领兵再来,定能大获全胜。”吕岱此番出征,共带了四员副将,分别是吕据、留赞、唐咨和钟离斐,吕据、留赞都是老将,唐咨是当年诸葛恪北伐时候俘虏的魏将,这几年也屡立战功,钟离婓却是新
提拔的武将,崭露头角。刚才说话的正是唐咨,昔年庐陵李桓、路合、东冶随春、南海罗厉同时起兵发动叛乱,唐咨作为副将曾随吕岱前往平叛,其后随春投降,李桓、罗厉被斩,这一次吕岱将
唐咨带在身边,也算是对他的认可。
“数年光阴,弹指之间!”听吕据和唐咨的谈论,吕岱却幽然一叹,语气看似平淡,但深邃的眼神之中,却藏着挥之不去的忧虑,这一次奉旨出征,其实并非吕岱所愿,甚至他怀疑孙权这是借刀杀
人之计。当年平定交州,又讨平庐陵、会稽等地廖式作乱,大小贼寇皆被震慑,从此之后,东吴再无南顾之忧,其后诸葛恪进取扬州、得徐州,军心大振,吕岱接管扬州书公务
,都督庐江、濡须水陆两军。
因他躬亲王事,劳不言倦,练武不辍,纵马如飞,七十岁尚能平定廖式,朝中上下誉其超过廉颇老将,自从陆逊远征之后,朝中威望,便只有吕岱一人高山仰止。吕岱从孙权继位便追随左右,对孙权了解甚深,尤其称帝之后,更是小心翼翼,不敢有半分违礼之处,太子和鲁王党之争,吕岱更是独善其身,年过花甲,依然主动请命
出征讨伐廖式叛乱,正是为了不卷入这场争斗之中。
虽然如此谨小慎微,但他却忽略了功高震主,即便他主动外放,督军庐江,孙权在大杀群臣、打压四大家族之后,最终还是将矛头对准了自己。太子和鲁王党之争,牵涉多是臣,但也有武将在外上书,以陆逊为首,其余诸将也书,其中有数位都是吕岱培养的武将,虽然并无师徒名分,但多年领兵,追随左右
,都知道是他曾经的部下。
孙权自从病愈之后,更加偏执多疑,打压臣之后,武将也频繁调动换防,拜亲信孙宇为扬州刺史,都督北面军事,换回了吕岱。自从柴桑、豫章、庐陵三军被诸葛亮谋取之后,东吴对交州的管控大大降低,孙权这一次看似大张旗鼓拜将出征,却不发一兵一卒,叫吕岱全权行事,实则就是为了搅乱
交州的平静。
初来南海,吕岱尚自以为是孙权对他倚重,意气风发,整顿军事,晓瑜各个郡县调兵,即便知道这次有超过一半的是新兵,但他依然自信满满,志在必得。
能平定一次交州,就能平定两次,扫平南海,南宣国化。
正当他准备往合浦进发的时候,忽然交趾传来消息:燕王刘封出现在龙编城,麾下吴军尽数叛变,两万多兵马一夜之间成为了蜀军。
饶是吕岱一生阅历无数,见过诸多大风大浪,闻报此信,也是大吃一惊,谁曾想到,刘封竟敢在国君新丧、新君年幼之际,还能秘密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关之地。
至此忽然想起出征之时大司马吕范之言,隐约觉得的孙权此举,颇有深意。
当日在城外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