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4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史!”

    “是!”刘阐一阵激动,他先前就被刘封慑服,知道刘封的身份之后,更是钦佩不已,能得到刘封的认可,心中才踏实下来。

    “说说士匡的情况!”刘封拍拍刘阐的肩膀,示意二人坐下,“既然士匡身份被拆穿,越人必定会引发骚乱,交州内部不稳,此事还需早做防备。”费恭言道:“九真婆王被殿下骗走之后,贼军被困城中,外无援军,军心骚乱,而赵国达更是放心不下,几次想要出城,都被士匡拦阻,恰好被刘慈和贾林利用,几人暗中

    联合,将实情告知几位越人首领,一同拆穿士匡。随后越人反叛,赵国达打开城门,兵马入城,取龙编不费吹灰之力。”

    刘封微微点头,士匡迟早要事败,这在他的预料之中,问道:“士匡现在何处?”

    刘阐撇撇嘴,不屑道:“士匡此贼,畏罪逃跑,却不料失足落水,溺亡了。”

    刘封皱眉道:“可见到尸首?”

    费恭明白刘封的意思,点头道:“已经确认过了,并无差错。”

    刘阐问道:“那士业该如何处置?”

    刘封思索片刻,言道:“将其送回苍梧老家,由士家人抚养成人,若是将来愿意为国出力,照常录用,若是再和士匡一般死性不改,就只好斩草除根了。”

    费恭点头道:“殿下如此决策,仁至义尽,越人虽然对士匡痛恨,但毕竟士燮对越人有大恩,放了士业,越人知道我大汉宽仁,自会归心。”

    刘阐不解道:“只是眼下我们还是用东吴旗号,何时才能昭示天下?”

    刘封笑道:“稍安勿躁,时间不远了,我料就在这几日时间了!”

    费恭言道:“士匡如今失势,百越之族群龙无首,几名部落头领还滞留城中,尚有刘慈等人,殿下准备何时召见他们?”

    刘封摆手道:“暂时时机还不成熟,将他们暂且留下,其余越人各回各部,先将袁林和甘俞二人带来吧!”

    刘阐知道有些事情还不能细问,只好憋在心中,派人去带袁林、甘俞前来。

    不多时,二人就被士兵押送到了大堂,刘阐知道吴兵在一旁,问话多有不便,将他们都赶走,将门口的士兵换成了广郁县的汉军。

    刘封平静地看着二人,问道:“你二人可愿降?”

    甘俞也已经知道了士匡之事,虽然痛心,但对东吴之恨却丝毫不减,怒声道:“哼,东吴害了士大人一门,我与吕岱有不共戴天之仇,要杀便杀,绝不降吴!”

    刘封淡然一笑,看向了袁林:“袁先生,你也是此意?”

    袁林长叹一口气,苦笑道:“在下精心策划,设下此局,本欲为进身之功,谁料功亏一篑,今已然叛吴,将军若是杀意已决,又何必惺惺作态,故意戏弄在下?”

    “哦?倒也有几分骨气!”刘封有些意外,袁林的心机其实也不算差,只是缺少一些火候,也不是蝇营狗苟之辈,刚才不过是试探而已。

    袁林微哼一声,转过头去,他虽然不甘心就此一死,但为了袁家的颜面,加之人自有的傲骨,却也不愿意苦苦求饶。“若是降汉,不知二位意下如何?”就在此时,刘封却轻飘飘地笑问了一句。

 第903章 设宴款待

    刘封一句降汉,让袁林和甘俞二人一脸茫然,完全不知所云,交州是东吴之地,如今兵败被俘,和降汉有什么关系?

    刘封看二人神色,知道这其中要解释的东西太多,笑道:“袁家四世三公,世食汉禄,皆为汉臣,你既为袁家之后,自当降汉。”

    又对瞪着眼睛的甘俞说道:“孙权前几日就有圣旨传下,复命吕岱为镇南将军前来平乱,此时想必已经到了南海郡,你若是想报仇,唯有借汉!”

    不等二人有所反应,刘封对费恭吩咐道:“公许,你带他二人到偏室,将其中情由解释清楚,去留凭他们自选吧!”

    “对了,带上这个!”刘阐眼疾手快,将孙权派人送来的圣旨也一并给了费恭。

    费恭答应一声,带着袁林和甘俞二人到朝阳殿左边的房间去。

    刘封伸了个懒腰,正准备去休息,忽然顾黎喜冲冲地走进来,笑道:“将军,郁林郡来信了。”

    刘封展开一看,正是寇威派人送来的书信,已经顺利拿下郁林郡,攻下郡治布山之后,其余各县都望风而降,牂牁郡也派出五千精兵援助寇威。

    “嘿嘿,这小子,”刘封一阵高兴,笑道,“一日之间连取三城,三日平定郁林郡,果然不亏是二叔培养的弟子,颇有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气度。”

    顾黎也笑道:“如今郁林拿下,交趾也平定,和南中之地连成一片,就算东吴来攻,也不用怕他了。”刘封微微点头,对刘阐言道:“如今时机已经成熟,你即刻传令下去,今晚就在宫中设宴庆功,吴军营中所有校尉以上的武官全部叫来,还有那些越人部落首领,我自有安

    排。”

    刘阐早就迫不及待,知道即将要公布身份,赶紧去传令准备酒宴。

    刘封将顾黎叫到跟前,低声吩咐道:“今夜在殿外多埋伏亲信刀斧手,听我号令行事”

    龙编城内,随着士匡身败名裂,吴军进城,百姓们心中五味杂陈,本来仅有的一丝希望,被彻底破灭,纷纷躲在家中,闭门不出。

    而那些被暂时软禁起来的百越头领,也都心中七上八下,虽然恼恨士匡设欺骗他们,怒而反叛,但让吴军进城,也非他们所愿,如今又被困在城中,也是忧心忡忡。唯独高兴的,便是雒越族的首领赵国达,自从接到妹妹九真婆王归来之后,嘴巴便一直合拢不上,不时嘿嘿傻笑,别人问他,也只是笑而不语,这让其他各族的首领颇为

    不满。

    听说晚上刘阐还要设宴,众人更是心中打鼓,常言道:筵无好筵,会无好会,只怕这庆功宴,有人要被拿来开刀了,都各自在心中盘算起来。好不容易熬到天黑,掌灯时分,有士兵前来带路,共有十六名部落首领被带往朝阳殿,交州虽然号称百越,但真正强大的部落也就这十几家而已,他们基本代表了所有越

    人的意见。

    等到了大殿之中,只见闹哄哄一片,竟有近百名东吴将士在此,有几人已经吓得脸色惨白,两股战战,看来这真是一场“鸿门宴”。

    越人首领到了之后,席位基本都被坐满,不多时便听到鼓乐之声响起,嘈杂之声渐弱,刘阐带领着几人从内堂走出来,朝着所有人抱拳拱手。

    “嘿嘿,来了!”赵国达一声傻笑。

    旁边的两名长老扭头看去,见他双目放光,竟有几分痴呆,不禁暗自皱眉,这家伙一下午都是如此,也不知道着了什么魔怔。

    刘阐走到正席之上,环视众人,抱拳道:“诸位,此番能够顺利入城,本将重返龙编,全是诸位之功,略备薄酒,不成敬意,请!”

    众人都纷纷应和,几家欢喜几家愁,东吴将士这边开怀畅饮,越人部落这边却心不在焉,举杯踟蹰,时不时地偷眼看着刘阐。

    酒过三巡,刘阐再次站了起来,越人首领都面露紧张之色,知道马上进入正题,一个个正襟危坐,有人甚至微闭双目,等着最后的结果。“诸位,本将刘阐,乃是鲁恭王之后,汉室宗亲,”刘阐环视众人,一句话,就让场上的嘈杂声完全消失,诧异地看着刘阐,只见他淡然一笑,缓缓道,“汉祚传承至今,已

    有四百余年,只因十常侍作乱,黄巾贼起义,才致使天下分崩,汉室陵迟,诸侯各为其政,人人都道汉其亡矣,果真如此么?”

    说到后来,刘阐已经声色俱厉,大义凛然,但在场诸人都面面相觑,汉室在他们心中似乎早已远去,刘阐忽然慷慨陈词,所为何事?

    刘阐扫视众人,笑道:“今日设宴,本将要向诸位介绍几位贵客,还请仔细听好。”

    首先指向了顾黎:“这位乃是广郁县令顾黎,现已因功升任汉讨逆将军!”

    顾黎起身向众人抱拳行礼,整个大殿之中却是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愣住了。

    “刘将军,俺等都是东吴将士,为何在此频频称汉?”一名都尉终于按捺不住,大声道,“区区一个汉军县令,何须鼓吹他?”“王都尉稍安勿躁!”刘阐不以为忤,压压手势示意那人坐下,看向了刘循,沉声道,“这一位,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他便是,在下兄长,汉奉车都尉,安国将军刘循

    !”

    “啊?刘循?”

    “他不是在成都么?”

    一瞬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谁能想到,整日跟随刘阐左右,被他视为心腹的人,原来就是亲兄弟,怪不得看起来十分亲密。

    “在下刘循!”刘循也站起身来,向众人行礼。

    “刘将军,你这是何意?”

    “刘将军,令兄乃是汉将,为何会在军中?”

    看着接连站起来的几名都尉,刘阐眼角含煞,却并不发怒,指向了费恭:“这一位,便是大汉尚书令费伟之子费恭,现任汉城门校尉一职。”

    “费祎?”几名吴将脸色大变,诸葛亮死后,费祎可是大汉朝中第一把手,他的儿子出现在这里,说明什么?

    “哈哈哈,妹夫,你还不亮出燕王身份,更待何时?”就在大家齐齐震惊的时候,忽然一道突兀的破锣嗓子吼叫起来,吓得在座诸位一个激灵。

 第904章 有惊无险

    赵国达这一声喊,不仅是因为他沙哑的嗓音,更是因为他说出的话,不仅越人和吴军不可置信,就是连刘阐,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艰难地转过脑袋,看着刘封。

    面对众人的目光,刘封无奈站起身来,本来苦心策划让刘阐营造气氛,就这么被满面红光的赵国达给搅乱了,看来这个大舅子比自己还高兴。

    “在下刘封!”刘封环视众人,笑容可掬,“汉燕王、骠骑将军便是在下。”

    大殿中一片静默,虽然赵国达的大叫破坏了气氛,但刘封的名字,还是成功地镇住了每一个人。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封的燕王身份,更因为刘封的名声,谁能想到威震天下的燕王刘封,会出现在这偏远小地?

    “你,你真是汉燕王刘封?”过了许久之后,一名越人头领忍不住开口了。

    赵国达站起来,手插在腰中,不满道:“莫头领,他都是我妹夫了,还能有假吗?”

    那人一怔,旋即摇头苦笑道:“若真是燕王殿下,我那些粮草,也丢的不算冤。”

    这人正是先前士匡派出来向左闾运粮的莫谷铎,他也是百越的部落头领之一。

    “果真是刘封?”

    “燕王怎会来交趾?”

    “匪夷所思,怪不得吴军接连取胜,原来是刘封在暗中指挥。”

    一时间,大堂内议论纷纷,人人面色不一,这一次紧张的便是吴兵那一侧了,有人低头不语,有人咬牙怒目,有人左顾右盼。

    刘封在这里出现,毫无疑问,便是刘阐也投靠了大汉,他们这些吴将,必定面临抉择,或降或死。

    刘封冷眼扫过那些吴将,见竟没有一人站起来,暂时放心,这些人职位最高不过是都尉,连个偏将军都没有,并不见得对东吴有多忠心,生死抉择,谁也不敢贸然出头。

    “诸位请听我一言!”刘封展开双臂,轻咳一声言道,“本王不惜千里赶奔交州,就是不忍让士太守一片苦心付诸东流。交州之地,自伏波将军平定以来,数百余年,未曾遭受战火,士公为保一方平安,不得已委身东吴,与孙权周旋,岂料士公保全百越之族,却不能保住子孙后辈,思想起

    来,岂不令人可恨?”

    百越首领想起士徽被吕岱所杀,士燮一脉就此决断,无不咬牙切齿,纷纷点头。刘封又道:“幸天不绝炎汉,有昭烈皇帝为国事奔走,创下继业,今有半壁江山,汉室中兴有望,九州必将一统,本王此来,使诸位免受杀戮,远离烽火,当如南中一般,

    同等对待,不知各位,可愿归汉?”

    “末将愿意追随燕王,请燕王为士太守报仇,为死去的越人报仇!”

    刘封话音才落,坐在角落里的甘俞便第一个走出来,跪倒在堂下。

    “算我一个,我雒越族愿意归汉!”赵国达迈着大步走过来,也向刘封跪倒。

    “我等愿意归顺大汉!”

    其他几位首领左右看看,好像也别无选择,而且甘俞是越人第一勇士,连他都作出选择,还等什么?

    刘封微微抬手,笑道:“本王绝不强人所难,诸位不必今日就答应,明日便可各回部落,给你们半月的时间与族人商议,再来答复未迟。”

    这句话倒是出人所料,有几位头领迫于形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