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月英的悲伤、无助和思念,在见到刘封的这一刻才爆发出来,那空荡荡的灵堂如何能够抚慰她的丧夫之痛?

    刘封一句话也不说,就这么抱着黄月英,心中并无半分杂念,对诸葛亮的敬重和愧疚,对黄月英的照顾和抚慰,都不知道从何表达,已经完全无法用言语来安慰了。

    虽然这在汉代很不合时宜,但却是唯一能够安抚人心的方式。

    良久之后,一整冷风卷进来,两人才有所警觉,黄月英急忙推开了刘封,擦着眼泪,整理着乱发,虽然双目通红,却露出了笑容。

    “子益能够平安进城,我便放心了!”发泄情绪之后的黄月英,还如往常一样冷静温娴,丧父之痛,已经过去快一月,她其实早已接受了这个事实。

    “我是连夜从城墙翻越进来,城中之人还不知晓,先来探望岳母,”刘封看看大堂四周,不由皱起了眉头,“将近一月,岳母便是如此度过么?”黄月英擦着泪水,笑道:“傻孩子,孔明他勉强也算老年寿终,而且又是为了救你,我伤心一阵也就过了,看了果儿书信,心中便舒畅许多,今日正好是三七之日,便在此

    处遥祭一番。”

    刘封点头道:“如此就好,果儿挂念岳母,怕你万一生病,身体不好又无人照料”

    “这不还有两个丫头么?”黄月英指了指正蜷缩在一起的婢女,爱怜地皱起了眉头,叹了口气,“她们这半月跟着我,也受了许多罪”说着话,黄月英将那两名婢女叫醒,让她们先回去歇息,那两人看到房中忽然多了一个男子,吃了一惊,带看清是刘封的时候,更是又惊又喜,几乎不敢相信,竟然喜极

    而泣。

    打发走了两人之后,刘封又让黄月英给随他进城的李慕和一名白毦兵安排了住处,两人才在大堂中架起火炉,说起洛阳之事。

    絮絮叨叨,问问聊聊,不知不觉又过了两个时辰,眼看将近五更,黄月英知道刘封连夜赶路,虽然还有许多话要问,但还是强自忍住,叫他先去休息。

    第二日中午时分,刘封才睡醒,还在洗漱的时候,黄月英已经派人端来了粥饭,正是刘封最爱喝的莲子粥,也是黄月英最拿手的一道菜。

    热粥入口,一股一样的感觉涌上心头,不禁想起了当年追诸葛果的时候,黄月英暗中为他行了许多方便,往日许多温馨的场面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更是唏嘘不已。

    看刘封吃得一脸幸福,黄月英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柔声道:“慢慢吃,我熬了一大锅,都给你留着!”

    刘封满足地舔舔嘴唇,笑道:“等成都事了,我们便一同去长安吧,到了长安安顿下来,一家人便可团聚,以后让我来侍奉你,为你养老吧!”

    黄月英一怔,眼角有些湿润,笑道:“子益能有这份孝心,我便知足了!你继承先帝和孔明他们的遗愿,兴汉大业都寄托在你一人身上,岂能因我一人而耽误大事?”

    刘封叹了口气,言道:“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果真如此,若是天下一统,百姓安乐,家家团圆,那才是幸福之事。”

    黄月英微微点头,喟然道:“国将不国,何以为家?你能如此爱民,先帝必定倍感欣慰,你若为君,必定为一代贤明之主。”

    刘封连忙摆手道:“这个苦差事,我也不感兴趣,此番秘密进城,就是为了刘谌而来的。”黄月英对刘封的性情倒也有了解,对这句话似乎没有多少意外,反而蹙眉道:“我听说,永寿宫可是个危险之地!”

 第791章 神秘永寿宫

    中午时分,正在明心殿吃饭的刘敏,被丞相府的护卫忽然叫走,让费祎等人疑惑不解,刘敏算是丞相府左护军,但诸葛亮不在成都,实则掌管的是守卫军,黄月英忽然召

    唤他,的确有些蹊跷。

    但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刘敏便又赶了回来,神色有些古怪,将大殿内所有的侍女和当值卫兵都赶了出去。

    “刘护军,你这是何意?”董允皱着眉头。

    刘敏却不答话,亲自走过去将殿门关上,整个大殿里光线为之一暗,杜琼等人更是大吃一惊,戒备地向后退了几步,厉喝:“刘护军,你意欲何为?”

    “诸位休慌!”刘敏看众人的神情,不由摇头失笑,摆手道,“诸位休慌,且看看这位是谁?”

    看刘敏指着他身后的一名护卫,费祎等人都一脸诧异,区区一名护卫,需要如此隆重介绍?

    但等到那人脱下头盔,露出真容的时候,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

    “殿下?”费祎揉了揉眼睛,趋步向前,到了跟前再看清楚的时候,满脸激动,跪倒在地,“臣费祎拜见殿下。”

    “拜见燕王殿下!”几名老臣同时跪地,语气激动,有人竟忍不住哽咽起来。

    “快起来,都起来!”还不等费祎膝盖落地,刘封已经一步上前将他扶起,笑道,“我此番连夜进城,就是不想惊动其他人,先来了解情况。”

    “殿下,如今天下安危,汉室大业,皆系你一人之身,怎可如此冒险?”

    费祎站起身来,虽然激动,但还是吃了一惊,成都城池高大,刘封以燕王之尊竟然秘密进城,这想想都觉得危险至极。“我受父皇托孤之重,丞相与二叔活命之恩,为国事奔走,这点辛劳算得了什么?”刘封喟然一叹,“如今陛下龙归天葬,实出意料,我已经派人去搜寻骸骨,待此间事了,

    便可举行国丧,只是刘谌还在永寿宫,你们可有什么消息?”

    一说起刘谌,所有人脸上的激动之色马上变成了忧虑,一个个低下头皱眉不语,这半个月时间,就是这件事最让他们困扰。

    董允言道:“北地王自从陛下出巡之后,便再未出过永寿宫,是臣等失职。”

    “这都是难料之事,”刘封叹了口气,挥手示意道,“大家都坐下说话。”等众人落座之后,刘封才道:“城中之事,我不必问,也相信各位已经妥善处置,刘永攻城,不过是是徒劳而已,眼下唯一的难题,就是将北地王接来,先安排继位之事,

    安定民心最为重要。”

    众人见刘封一来便直入主题扶持刘谌,全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已经不止一次讨论过如果刘封自行登基的后果和种种对策,都没有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法。刘封无论在军心和民心方面,已经无人企及,不要说他继位,就是他自立,恐怕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响应,比刘永和刘理的号召力可大多了,如果不是血缘关系,费祎等

    人在内心深处,都更倾向于刘封继位。

    但现在刘封才一见面,便直说出此事,没有丝毫犹豫和迟疑,也没有要商议的意思,说明他早已做好决定,心中坦荡,这反倒让费祎等人心中暗道惭愧。

    谯周叹了口气,言道:“我们已经派了不下十人前去查探,却无一人回还,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刘封皱眉道:“太后手中只有三百护卫,但也并非精锐,偌大的永寿宫,难道还成了铜墙铁壁不成?”

    费祎言道:“算不得铜墙铁壁,却是一个无底深渊,派去查探的士兵,无一不是身手高强之辈,却都是有去无回,实在叫人心忧。”

    刘封微哼一声,沉声道:“太后扣押王储,便有忤逆之罪,何不直接带兵进入永寿宫,将北地王接出来?”“殿下不可鲁莽,”谯周吓了一跳,忙摆手道:“先不说太后乃是先帝敕封,并严令任何人不得靠近永寿宫,否则便是灭族之罪;就是北地王被太后所控,一旦用强,让她有

    了借口,对北地王不利,岂不是”

    “对啊,殿下千万不可动兵!”

    其他人也都纷纷来劝阻,他们可都知道这位燕王看似面相和蔼,但行事作风却是雷厉风行,而且他贵为摄政王,也的确能够直接发兵永寿宫。

    “投鼠忌器么?”刘封低下头来,摸索着下巴。

    永寿宫他去过不止一次,但又谈不上熟悉,都是例行去拜见太后,只走过正门通道,里面究竟是如何布置的,其实也是一无所知。

    而且永寿宫自从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便让刘禅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一来是为了保护太后安全,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太后与群臣来往,暗中拉拢势力。在防止外戚专权方面,诸葛亮可谓做得滴水不漏,太后除了能和刘禅及后宫的人接触之外,甚至连刘永参拜,也规定了最多三月一次,吴懿和吴班更是被外放为将,没有

    留在城中。

    但这样一来,永寿宫也便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这里和外界完全隔离开来,在那一片宫殿之中,究竟有什么布置,里面的人员等等,完全一无所知。

    “永寿宫的地图,是否还能找到?”思索片刻之后,刘封抬头问道。

    谯周见刘封一来就似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不禁眼睛一亮,露出钦佩之色,抱拳道:“永寿宫原本为刺史刘焉的府邸,司空处应该能找到建筑图。”

    “刘焉的府邸?”刘封眉毛微微一挑,忽然笑道,“既然如此,何不将刘循请进宫来询问?”

    董允言道:“因为刘阐之事,刘循也主动辞朝,皇城禁严之后,便一直闭门不出,不与任何人往来,想是为了避嫌。”

    费祎点头道:“昨日接到殿下密信,我又加派人手监视刘循府院,也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叫他来商议此事,只怕不会如实相告。”刘封笑道:“刘循辞官避嫌,倒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我只是问他永寿宫的布置,料想他不敢作假,即刻派人去找永寿宫的地图,将刘循请来殿中议事。”

 第792章 局外之人

    刚刚派人去请刘循前来,有卫兵便报告庞家有人求见,费祎眉头微皱,庞羲已经高老有三年之久,怎会在这种时候突然来朝堂?

    眼下正是最为敏感的时候,大战一触即发,成都城内暗流涌动,云波诡谲,庞義绝不是来喝茶聊天的。

    短暂商议,费祎派人将庞羲请进来,刘封则继续充当护卫站在大殿后方的一根柱子后面,这里背对着殿门,光线不明,不会引人注意。

    殿门打开,不多时,便有两个家丁搀扶着庞羲走进来,庞羲已经年古稀,须发皆白,精神倒还算不错,穿着从羌地而来的貂裘,虽然年迈,却显得雍容华贵。

    “庞司马亲自来朝,有失远迎,快快请坐!”费祎亲自上前迎接庞羲,将他搀扶着坐下来。

    庞羲曾任为左将军府司马,费祎以官职相称,便是提醒庞羲有事直说,这里可不是拉家常叙旧的地方。庞羲环视众人,纷纷拱手行礼,才喟然一叹,缓缓道:“昭烈皇帝得半壁江山,眼看汉室复兴有望,就该同仇敌忾,早日统一天下才是,老朽本以为有生之年能见我大汉江

    山重振,现在看来是无望了!”

    费祎言道:“人心叵测,常为权欲所累,江山之乱,百姓之苦,自古如此,非一人之力能改也!”

    庞羲揪着花白稀疏的胡须,捻弄着,叹道:“老朽此来,是感先帝器重赏识之恩,正有一事要告知费尚书,以老朽之身尽绵薄之力,也是为保家小安全,早日安定朝堂。”

    费祎吃了一惊,忙问道:“庞公有何重要情报相告?”

    庞義却捻须不语,扫视四周,费祎恍然,笑道:“公尽管放心,在这几位都是可信之人。”

    谯周和杜琼也曾和庞羲同殿称臣,此刻却看到他对自己竟然也有戒备之心,顿时面现不虞之色,微微哼了一声。“半月之前,陛下驾崩消息传来,刘循便将妻儿一并送归吾府,不叫归家,”庞羲却视而不见,才缓缓说道,“这几日更见小女心神不问,老朽再三追问,才知道其中还有蹊

    跷。”

    “哦?”费祎等人都吃了一惊,齐刷刷看向了庞羲。

    原先大家就都担心刘循会有问题,暗中派人暗中监视,刘封也曾来信提醒,但刘循一直闭门不出,没有任何异常举动,庞羲这一说,让大家再次猜测起来。

    费祎抱拳问道:“不知明公问到什么消息?”庞羲深深叹了口气,才缓缓说道:“说起来,此事和老朽也有几分关系,就在半月之前,刘朝和刘果二人曾秘密见过刘循,三人秘议到半夜,最终大吵一场,不欢而散,吾

    料此事必定与这二人有关。”

    “刘朝和刘果?”董允在一旁有些疑惑,这两个人他可是从未听说过。

    杜琼在一旁淡淡说道:“这二人乃是刘焉之孙,正是庞司马不惜千金,冒着莫大的危险从长安就回来的。”

    杜琼和谯周都是益州人士,他称呼庞羲官名,语气淡漠,显然是针对他刚才的那一番举动,虽然只是简单两句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