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楚微哼一声,抱拳道:“马太守为巫县父母官,本该为民着想,朝堂之事,届时自会有诏令传下,不必分心。”

    “是,是是!”马欣连连答应,似乎有许多问题,却又欲言又止,只能劝吃劝喝,一场接风宴草草而散。

    “殿下,那马县令言辞闪烁,不会有什么异心吧?”回到馆驿之后,陈楚有些担忧。

    刘封笑道:“谅他不过一名小小的县令,最多也就是和永安城有些关联,方才在席间,不过是试探而已,按下群龙无首,郡守官员心神不定,实属正常。”

    陈楚皱眉道:“方才末将言明进城勤王,不知是否妥当?”“并无不妥!”刘封背着手来到窗前,此时夜幕降临,大街上一片黑暗,偶尔有淡淡的鱼腥味传来,言道,“如果马欣和永安城有联络,正好可叫他报信,我倒要看看,这吴

    班究竟意欲何为。”

    陈楚问道:“可要派人监视马县令?”

    “不用了!”刘封摇摇头,吩咐道,“传令下去,今夜务必好好休息,明日赶路,或有危险,养足精神才好应对。”

    “是!”陈楚答应一声,退出去掩上房门。

    距离酒宴过了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之后,巫县北面的甬道悄然打开,一骑马奔腾而出,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之中,天空繁星点点,映出远山漆黑的轮廓。

    “吴将军,在下不过一名小小县令,所能为者,也是仅此而已,至于如何定夺,全在你一念之间,好自为之吧!”马欣矗立在城头角楼下的阴影之中,在夜风中站了许久,才轻叹一声,转身回衙。

 第770章 巧合重病

    从巫县出发,到达永安城,又是大半日的时间,夕照之下的永安城,横亘在巫峡要道之上,为入川的咽喉要地,易守难攻。

    关门之下,得到消息的守军早已经列阵等候,两军靠近,陈楚打马上前,却见前来迎接的是一员年轻将领,面色微黑,冷峻地扫视着白毦兵的阵容,目光有几分沉重。

    “在下永安守将吴厚,恭迎陈将军及白毦兵入川,请陈将军到城中暂做休整,明日再赶路吧!”那人扫视一眼,拍马向前,在马上到抱拳答话。

    陈楚眉头暗皱,抱拳道:“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圣驾危急,吾等国事为重,还要兼程赶往成都!”

    吴厚笑道:“陈将军此言差矣,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永安往江州方向,道路曲折,处处山崖绝涧,夜路更是难行,陛下正是因路途不便才遇难,陈将军切莫重蹈覆辙。”

    陈楚略作沉吟,问道:“不知吴太守可在城中?”

    吴厚忽然叹了口气,皱眉道:“家父病重,正在府中养病,不能亲自来迎,还望陈将军赎罪。”

    “吴将军生病了?”陈楚吃了一惊,抱拳道,“吴将军乃是皇亲国戚,前辈大将,在下如何能让吴将军来迎,既然如此,在下倒是该进城探望才是。”

    吴厚面露喜色,纵马让开一旁,抬手道:“吾已命人在城中摆下酒宴,犒劳陈将军一行,请!”陈楚微微点头,当先策马而行,与吴厚并肩进入永安城的关隘,在他身后,刘封和李慕也带着兵马鱼贯而入,经过关门的时候,看到一员武将面沉似水,刘封不禁心中一

    动。

    轰隆隆

    厚重的城门在身后关闭,关内的光线为之一黯,刘封的心头也弥漫起了一层阴云,吴班病重,先前在江陵并没有消息传来,如果是在这段时间生病,也太过巧合了一些。

    “李将军,你负责照顾白毦兵的兄弟,他们可都是皇家羽林军,万万不可懈怠!”

    进城之后,吴厚将白毦兵安排在城南的军营旁边,这里有一个极大的练兵场,军营也已经准备好了。

    “遵命!”一名武将从旁边出列,低头行礼,似乎不愿多看一眼吴厚。

    吴厚撇着嘴扫了一眼那名武将,对陈楚笑道:“吾已在府中设宴,请陈将军挑选几人前往,白毦兵久经沙场,威名赫赫,在下正好请教你一二。”

    陈楚抱拳道:“既然吴老将军病重,在下应该先去探望才是,否则太过失礼了。”

    “这个”吴厚脸上露出为难之色,悲戚道,“实不相瞒,家父病重,至今昏迷不醒,又不能受到惊吓,否则便会全身战栗不止,确实不方便探望,还请将军体谅。”

    “不想吴将军竟得如此怪病!”陈楚大吃一惊,旋即又摇头叹气,言道,“既然如此,我们便先去府中吧,这位是我部下”陈楚转过身,正准备向吴厚介绍刘封的时候,却发现刘封不见了踪影,心中一阵诧异,却不动声色,继续说道:“行军司马李慕,这位是左右虎贲朴巴、鄂杜,都有万夫不

    当之勇。”

    “哈哈,白毦兵久负盛名,只看这三位将军,便可见一斑,请!”吴厚打了个哈哈,当先带着陈楚几人往府衙而去。陈楚眉头微皱,趁着转身的机会扫视了一眼,却发现刘封不知何时混到了白毦兵军中去了,不知道他为何不去参加酒宴,但必有他的目的,看来只能自己随机应变了,先

    看看这吴厚打的什么主意。吴厚一行走后,军营中便只剩下白毦兵的士兵,那名武将将人按照二十人一组分开,每组分派五名守军作陪,饭菜早就准备完毕,分坐之后,开始端菜端饭,校场上很快

    便热闹起来。

    那武将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却眉头紧皱,面色阴沉,无声地叹了口气,摇摇头独自走到一旁的上马石上坐下,似乎心事重重。

    “李将军为何不与我们一同吃饭,独自在此闷闷不乐,莫非有什么心事不成?”

    正当他闷坐的时候,忽然身旁传来一个声音,抬头一看,却是一名白毦兵的士兵,头盔之下看不清他的面容,只觉得一双眼睛漆黑透亮,竟有几分熟悉的感觉。

    心中泛起莫名的好感,苦笑道:“唉,诸事繁多,国无君主,如何能够安心?”

    那人笑道:“不想李将军竟也是忧国忧民之人,只是我看那吴将军并无担忧之意,想必早有谕令,恐怕李将军多虑了。”李将军闻言,面色微变,目露寒光,沉声道:“吴厚此人,他意图唉,算了算了,此事还是不说为好,诸位既然要去皇城,就该兼程赶路,不该在城中耽搁,岂不知救

    兵如救火之理?”“救兵如救火,确实如此,但也该先保全自身才是!”那人微微点头,也坐在李将军身旁,忽然又说道,“否则救火不成,身后反起火,岂不是陷身火海,自救不暇,还何谈

    救人?”

    “嗯?阁下此言何意?”李将军浑身一震,瞪大了眼睛审视着眼前的士兵,充满警惕。

    那人却是淡淡一笑,问道:“眼下益州大乱,二王作乱,成都被围,消息不明,不知李将军所指的火,是那一团火?”

    “当然是”李将军扫视周围,才低声道,“当然是皇宫内院了,我知道你们白毦兵也是内宫禁卫军,此番进宫,应该是保护北地王才是,吴将军这是故意拖延你等。”

    “哦?如此说来,吴将军是不愿我们进宫了?”“何止是不愿?”李将军拉了拉那人的衣甲,凑近前说道,“兄弟,眼下行事紧急,我与陈将军素不相识,又被吴将军暗中堤防,唯有请你速去告知陈将军,马上结束酒宴,

    速速前往成都才是,在此耽搁一日,恐怕成都就有大变,悔之无及呀!”

    那人双目微凛,沉声道:“可否借一步说话?”

    李将军微微一怔,看看四周,众人吃喝正酣,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二人,马上起身道:“随我来!”那人随之起身,二人一前一后,悄然离开了练武场,往营房后面走去。

 第771章 父子之争

    永安后营的一间营房中,李将军目光呆滞地看着眼前缓缓摘下头盔的白毦兵士兵,瞳孔不断放大,嘴巴微张,满脸的震惊和不可置信。

    “李将军,数年不见,莫非不认识本王了么?”刘封淡然一笑,自顾坐在了一旁的凳子上。

    “殿下,竟是燕王殿下你可算来了,呜呜”李将军一阵错愕,忽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竟然低声呜咽起来。

    刘封本来还很欣赏他一脸错愕的表情,却想不到一个大男人在他面前哭泣,像是受尽了无数委屈的新媳妇见到了娘家人一般,总算有了倾诉之地。

    赶紧上前将他扶了起来,笑骂道:“我先前便说过,非在军令之时,不必动不动就下跪,你莫非忘了不成。”

    “没忘,末将怎敢忘了殿下教诲?”李将军抹着眼泪,想要笑,却嘴唇颤抖着忍不住憋了起来,泪流不止。

    “行了行了,看你这模样,还是当年自称要成为龙城飞将的李强么?”刘封重重拍着他的肩膀,也有些哭笑不得,“你看看,这天,不是没有塌下来么?”这李将军正是当年武大比中脱颖而出的李强,也是李严的族侄,刘封奇袭南郡之时,李强也被调到了荆州,随同吴懿镇守江陵,吴懿调到永安之后,他也一直追随左右

    ,直到现在。“殿下,你怎会来了永安?”李强稍微稳定心绪,急切道,“那吴厚意图支持甘陵王谋反,你要赶快阻止,吴太后也在宫中威逼皇后及北地王,只等兵马进城,刻不容缓呐!

    还有吴将军他这病,也来得太过蹊跷,只不过是吵了一架而已,却”

    见到刘封之后,李强似乎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一口气将心中的疑问尽数说了出来,甚至前后颠倒,不分轻重,听得刘封稀里糊涂。刘封打断了李强,安抚他道:“李将军莫急,我既然要到了永安城,城中之事就必须要打理清楚,永安兵马确实是益州之乱的关键,我来问你,你将所知情形,悉数告知于

    我。”

    “是是!”李强也意识到自己太过激动,咽了口唾沫,在刘封的示意下坐在一旁。

    刘封闭上眼睛略作沉思,问道:“你先说说,吴老将军因何生病,如今病情如何?”“唉,此事说来便气人!”李强叹了口气,愤恨道,“陛下遇难的消息先在成都传开,甘陵王随后起兵,便有人将消息送到了永安,吴将军以为眼下局势不明,还有燕王殿下

    在洛阳主持大事,不可自乱阵脚,只要按兵不动,听候命令即可。”

    刘封点头道:“吴将军老成持重,此举并无不妥。”

    李强咬牙道:“但吴厚却不认同,认为皇城有难,就该起兵勤王,又有太后旨意,并非师出无名,甘陵王该当继承大统,执意要遵从诏令前往成都。”

    刘封微微侧头,皱眉道:“太后真有旨意送到?”

    李强摇头道:“这些属下倒是未曾见到,是吴厚咬定有太后口谕,叫吴将军即刻领兵前往成都。”

    刘封双目微缩,言道:“吴厚从小就在宫中长大,与太后十分亲近,此番陛下遇难,想要拥立甘陵王,立下大功,一举成名,只是太过急躁了些。”吴班共有二子,长子吴忠,次子吴厚,吴厚与太子刘睿年龄相仿,又得吴太后偏爱,十岁便一直留在宫中,虽然比刘睿大了一辈,但还是被封为太子伴读,直到刘禅北巡

    的时候,才回到永安吴班身边。

    七八年的光景,吴厚显然更亲近、信任带他度过少年的吴太后,加之吴太后和刘理也都是名正言顺的皇室之人,他一心支持吴太后,倒也无可厚非。

    但正如刘封所说,吴厚太过急躁,久在深宫之中,在政治方面太过稚嫩,以为只凭借一个区区名分和几万兵力,就能让刘永登上皇位?

    正如吴班所言,刘封还在洛阳,军心民心还不至于完全涣散,所有的决策,都在刘封身上,等待刘封的消息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姜还是老的辣!刘封心中感慨着,却听李强言道:“因为此时,吴将军和吴厚在府衙大堂上一番争执,吴将军年迈气衰,竟被气得昏死过去,从此便不省人事,不见外人,只由吴忠一人在

    内院照顾,连我等都不许探视。”

    “竟是如此?”刘封吸了一口气,眉头紧皱,问道,“既然老将军昏迷不醒,吴厚为何不带兵赶去援助甘陵王,还在永安滞留?”“哼,他倒想领兵,我等焉能让他如愿?”李强微哼一声,正色道,“吴厚虽是吴将军之子,但并无领兵之权,更不能调动我等,没有吴老将军的手谕,我们几位便咬定不能

    发兵,与之僵持了近半月了。”

    “好!”刘封一拍桌子,赞赏地点点头,笑道,“李将军顾全大局,不为私利,你们几位,都该嘉奖才是。”

    李强却叹了口气,垂首道:“唉,但这几日以来,其他人都被吴厚说动,已经只剩下末将一人,孤木难支,正当无奈之际,幸好殿下你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