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方“嘶”地吸了一口气,沉吟道:“这倒简单,可先在魏军阵营中暗自查访,看是否还有和徐晋一样有刺青之人,便可顺藤摸瓜了。”
“对啊,”正眉头紧锁的甄景恍然大悟,再次拍着桌子,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抱拳道,“此等重要消息,在下必须尽快赶回家中禀告,就此告辞!”
“若能查出线索,还请甄公子派人到洛阳告知,”刘封起身回礼,淡淡说道,“徐晋总归也是归顺我大汉之人,若不给出一个交代,只怕其他降兵心中惶恐。”
“一定,一定!”甄景大喜,能继续和刘封取得联系,正是他迫不及待的,这一次不但先查出了重要线索,还和燕王刘封攀上关系,简直功莫大焉。
一想到老二甄擢还在虎牢关附近苦苦徘徊,甄景的嘴角泛起了得意的笑容,走出府门的时候,只觉得脚下轻快无比,三阶石阶,一步便跨了出去。
“殿下方才之言,有几分是真?”甄景的背影消失之后,荀方才回头问刘封。
“九分!”刘封坐下来,淡淡笑道,“那报信的魏兵,已然投诚,徐晋之事,自然也有一半是假了,世元觉得如何?”
荀方笑道:“若不是殿下说出狼头刺青来,我也会信以为真,不会有丝毫怀疑。”
几次刺杀刘封的刺客,基本都有狼头刺青,这件事,只有和刘封亲近的一些才知道。
暗卫一直都在暗中调查,荀方在长安也会和暗卫的人接触,自然也知道此事,所以刘封一说这几个字,荀方便觉得其中必定有诈,不动声色地配合刘封引导甄景。刘封冷笑道:“正所谓祸福相依,因为此事,我们得到甄家的暗中支持,甄家也需要和我们结好关系,可谓一拍即合,甄景此番回去,必定能在朝堂上搅起一番风云,倒叫
我省了许多麻烦。”
荀方问道:“方才殿下引导甄景,暗指甄家在朝堂之上也可能树敌,又抛出狼头刺青的线索,莫非已经查到了背后之人?”
“正是!”刘封微微点头,脸色微沉,缓缓道,“这群刺客,乃是司马家暗中培养的幕僚,必定是司马懿处心积虑想要置我于死地。”
“竟然是司马家为之?”荀方悚然动容,旋即又疑惑道,“司马懿不惜屡次动用家族之力刺杀殿下,损伤如此惨重,恐怕不会是一心为国吧?”“这就不得而知了!”说实话,刘封也猜不到司马懿为何对自己如此忌惮,叹了口气,冷笑道,“但此事确实是司马懿所作,我就不得不反击,若论下作手段,我自认要比司
马懿多一些。”
荀方看到刘封的诡笑,不由心中凛然,惊问道:“殿下莫非也要派人去刺杀司马懿不成?”
“要是将他暗杀,未免也太过轻松了!”刘封缓缓抬起头来,此时夜幕降临,庭院中光线变暗,他的眼眸更加深邃可怕,沉声道,“我要让他活着,痛苦地活着。”
“痛苦地活着?”荀方念叨着,吃惊地看着刘封,刘封在他心中一向都是和蔼可亲,就算有些手段,也是雷霆之势,这一次好像显得有些阴损了。“当年出征羌族之地,在大草原上,我见过一种鹞鹰,常于天上盘旋,以田鼠为食,但它每次捉到田鼠之后,却不会将其杀死,而是带到天空之上,将其坠下,田鼠坠地不
死,还会继续逃跑,鹞鹰会将它再次抓起,升空后又坠落,如此反复,直到田鼠受尽惊吓,最终被摔死之后,才会撕而食之”
刘封缓缓说完,才看向荀方,淡淡笑道,“对付鼠辈,这个手段再恰当不过了。”
“啊?这”这个平时觉得再平常不过的笑容,此时在荀方眼里,却显得诡异而可怕,不由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咽了口唾沫,苦笑道,“还好我不是殿下的敌人。”刘封端起茶碗,吹着茶叶啜了一口,发出一长串“呼噜噜”的响声,半晌才微眯着眼睛说道:“敌人也分几种,我建立敬贤院,不也是对敌的手段么?什么样的人,就该用什
么样的手段对付,这叫做罪有应得!”
对于此事,荀方倒是不做评价,轻咳一声问道:“只是这司马家的刺客隐藏极深,我们也是调查半年之久毫无线索,就算甄景带回消息,恐怕也难以查到。”“此事我早已有了安排,”刘封划拉着茶碗盖,单调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不出三月,司马懿必将身败名裂,如今连司马家,也要遭受牵连。”
第760章 顽疾早除
荀方倒是没有追问刘封如何对付司马懿,想到国中之事,也叹了口气:“如能将司马懿逼出朝堂,魏国上下必定动乱,中原之患暂可缓解。只是属下担心,这益州之事,恐
怕也会牵涉众多,引发朝堂震动。”“不错,此事我也想到一二!”听了荀方之言,刘封脸上的狠厉之色瞬间消失,变成了愠怒,手里的盖子咣当一声放在了茶碗上,冷声道,“刘永、刘理皆是无谋之人,他二
人趁此机会忽然起兵作乱,背后必定有人暗中指使,这才是真正的祸端。”
荀方见刘封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松了一口气:“不想天下未统,前方将士还在用命征战,朝堂之上,已然有了心怀叵测之人,当真其心可诛!”
“哼,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刘封冷哼一声,“借此机会,我正好可一举肃清朝堂,重整朝纲,以后自当上下一心,振兴汉室。”
“痼疾早除,防患于未然,倒也有利!”荀方微微点头,“益州之地,势力本就错综复杂,人心不齐,这一次动乱,有心之人必定尽数浮出水面,可一网打尽。”
益州的问题,刘封何尝不知,这早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已经矛盾重重了,刘备带去的荆州势力和当地士族本就不和,暗中较量。再加上刘焉当年在益州打压当地大族留下的诸多隐患和矛盾,让益州的情况变得错综复杂,不比东吴如今爆发的矛盾小多少,甚至牵涉还要更多,刘封一直还在担心此事
。
本来想局势稳定,等经过两三代人的转变,矛盾会逐渐消失,现在看来,这些人已经按捺不住,想要在老死之前垂死挣扎,索性就快刀斩乱麻了。刘封点头冷笑道:“是该下一剂猛药了!益州之事,如同如今东吴之乱一般,我早有隐忧,只是当初粮草兵力皆出益州,不敢下重手;如今我军拥有半壁江山,各州渐入正
规,荆州、雍州钱粮充足,民心稳定,就算将益州之地重新洗牌,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荀方疑惑问道:“何为洗牌?”“这个就相当于对弈之人,重来一局!”刘封摸了摸鼻子,转移话题言道,“我先前便建议丞相重新制定人才选拔之事,将我军中武大比和曹魏九品制相互结合,已经
有了初步纲要,此为长久大计,我欲在新皇登基之后全面颁布执行,世元可要多费些心思,新政刻不容缓。”
“遵命!”荀方当然知道此事的重要性,起身领命。当年以陈群为首制定的九品官人法,让陈氏一族名声大噪,反观荀家一族,自从荀彧劝谏曹操进位魏王,两人关系破裂之后,家族之力便一落千丈,荀家之人东奔西走,
近乎破败。
当年在颍川之时,荀家的实力甚至比之陈家还要强大,陈家有陈寔,创办太丘书院,门徒无数。
荀家也有与陈寔并称为颍川四长的荀淑,更有八子秉承了乃父风范,时人称之为"荀氏八龙",名望如同噪物。再到后辈的荀彧、荀攸等人,也都是一时俊杰。再看看如今,荀家人被曹魏打压,几乎不见于朝堂之上,唯有自己被刘封信任提拔,才算有了出头之地,这一次刘封让他主持新政修改,荀方便知道是重振家族声望的绝
佳机会,自然十分重视。
“刘永和刘理之事,我自会让费祎和暗卫调查,你无需操心,朝堂之事,却要多与众人商议。”一想到朝中的事情,刘封就觉得头疼无比。他深知每一条政策制定,都会影响成千上万人的命运,而居于庙堂之上,必定就不能体会民间之苦,总会有所偏颇,就算发现问题及时矫正,那些受了影响的人,却成了
一些制度的试验品,在历史的车轮下化为齑粉。“殿下打算如何去成都?”归根结底,荀方还是关心刘封的安危,现在整个汉军的命运,都寄托在刘封一人身上,如果刘封再出了什么意外,刚刚有所起色的局面势必就会
崩塌,前功尽弃。
“蜀道一途,显然是走不通了!”刘封叹了口气,以手扶额,“我打算绕道荆州,从巫峡经永安先到江州,待探清局势之后,再做定夺。”
“这倒不失为一条安全之路!”荀方微微点头,又皱眉道,“只是如此一来,又要拖延时日,不知能否及时赶到!”
刘封言道:“我让继业到汉中领五千精兵往葭菛关,威慑牵制梓潼的刘理兵马,暂时安定民心,轻装简从直奔永安,反倒要比走蜀道来得快些。”
荀方忧心道:“殿下又要独自行动,可千万要注意安全!”
刘封笑道:“你只管放心,司马懿屡次动用那些刺客,想必也已经耗尽积蓄,加之接下来的变化,他也无暇顾及到我了!我自知身担重任,自会倍加小心。”
“如此最好不过!”荀方面色凝重地点头,还是说道,“丞相和关将军将大汉振兴之望寄托于殿下一人身上,不惜以命相易,殿下万金之躯,万不可草率行事。”刘封伸手拍了拍荀方的手臂,笑道:“你尽管放心,我比你们任何人珍惜这条命!只要你将书信及时送到各郡,他们必定不会尽数听从二人号令,此二人手下又无大将领兵
,人心不齐,军心不稳,成都自能保住,都还来得及。”
荀方也知道此事必须要刘封亲自去才能处理,便问道:“殿下打算何时动身?”“明日一早我便赶往武关,”刘封看了一眼天色,外面已经掌灯,摇头笑道,“继业看来是被二位夫人留住了,便叫他们欢聚几日,五日之后动身前往汉中,叫他依计行事,
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妄动刀兵,自相残杀。”
“是!”荀方听到此处,想起刘封和两位夫人也何尝不是如此,不由心中感慨。“唉,看来唯有我才是真正的苦命之人呐!”刘封长叹一声,站起身来走向门口,摆摆手道,“明日不必派人来送,城中诸事繁多,你自去处理,我的行踪,要暂时保密。”
第761章 陈罪三条
深冬将至,大地一片萧索,寒风料峭,士兵们都换上了棉衣,虽然有些臃肿,却显得更加高大威猛。
汝南城,一批五千人的新兵正在加紧训练,牛金亲自在一旁监督,地面上还落着一层白霜,枯叶之上凌霜点点,牛金的额头上却已经汗珠滚滚南阳一战,司马懿败逃汝南,却发现豫州和兖州的兵力几乎被抽调一空,先是大将军曹宇征调兵力往河北与刘封交战,紧接着东吴偷袭徐州,曹爽又从中原调兵,洛阳之
战,夏侯楙又调走了十万兵力。就算中原已经几十年不曾征战,钱粮充足,也经不起一年内三次调兵的重任,各郡县的赋税已经提高了三成,刚刚秋收的粮草只能用来应急,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苦不
堪言。这一次征兵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整个汝南城才有三千新兵入伍,加上先前的预备守军,勉强凑齐五千人,其他各郡县更不如汝南,民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魏军屡战屡
败,节节败退,这让百姓对蜀军充满了忌惮。
以往魏军最为强盛,入伍当兵,还能升官发财,建功立业,甚至光耀门楣,但现在接连失利,再去当兵,不是白白送死么?虽然数月以来各郡县都发来征兵不利,收粮遇阻的事情,但最近司马懿的心情却很不错,看到这些书,都只是静静放在一旁,既不催促,也不做评价,若是在以往,肯
定早已勃然大怒,抓几名县令斩首以示告诫。
自从得到刘封遇刺,诸葛亮和关羽双双丧命的消息,司马懿的确很是开怀了一阵,仿佛压在头顶的乌云一散而去,整个人都清爽了许多。
冬日暖阳,从窗外照进来,洒落在书案之上,温和而又懒散,司马懿拿着一本兵书正在观看,忽然一片枯叶从窗棂中飘落进来,掉在了他的手背上。
司马懿微微一怔,拿起枯叶看了半晌,凛然笑道:“孔明啊孔明,不想你竟有如此逆天之术,但你救活了刘封又如何?谅此小儿,能弥补得了你二人的损失么?”
手里搓动着枯叶杆,转了几下,叶杆便断裂,树叶掉落在脚下,司马懿扫了一眼,冷笑道:“一叶之枯,焉能使满树生芽?”
“父亲,好消息,好消息”正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