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并无过多描述。

    而在这样一个云波诡谲的乱世之中,他们的作用又不可或缺,刺探情报、卧底暗杀,却是由这些人来完成的。

    正如历代朝廷对于侠客的态度一样,都被称之为鸡鸣狗盗之徒,遭到士大夫的轻视,王越一心想求出仕,也正是因为汉代士族至上,追名逐利的缘故。

    在察举制的时代,你没有被名士赏识,没有人举荐,便注定默默无闻,甚至一不值。

    王越武功再高又如何,也不过一名武夫而已,谁又欣赏他十八岁匹马入贺兰山,只身取羌族首领首级的豪情?

    又有多少人羡慕他周游各州,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巅峰寂寞?

    但在门阀观念根深蒂固的汉代,最终也只能回到洛阳以武谋生,终生不得仕,一代大侠,郁郁而终。崔钦和杨嚣见刘封心意已决,彻底傻了眼,暗自后悔告诉刘封这些消息,如果真的出了什么意外,他们两个便有挑拨怂恿之嫌,而事关家族兴衰,他们也不希望刘封涉险

    。

    “你们放心,我岂能拿性命当儿戏?”刘封知道二人的担心,笑道,“你们只管照我吩咐行事,我自会向长安抽调人来,一同前去,就算无果,也能安然归来。”

    两人这才稍稍放心,何况此事他们也做不了主,只能从命,暗中祈祷刘封不要出什么意外才好。三日之后,宜阳兵马调动,兵分两路,一路在北面要道驻守,防止阳谷县兵马来偷袭,另一路往陆浑山方向缓缓而进,到了长乐亭安扎,并未进入陆浑县境内,似乎是在

    等待弘农的援军。

    就在大军开拔之前,刘封已经和关索带人暗中出发了,这一次几人轻装简从,只带了专轲和两名贴身护卫,从伏牛山方向向东前进。

    此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官兵身上,谁也料不到刘封以燕王之尊,竟会化作江湖毫客仗剑江湖,只身前往陆浑山中。

    经过一番改扮,刘封的须眉更浓,倒与关索有几分相似,面膛用特殊的药水涂成了古铜色,半敞着胸口,一看就是个直爽豪迈之人。

    对于此次出行,张苞颇多微词,但他不但要领兵,还要掩护刘封的身份,也是责任重大,再加上徐陵在一旁协助,刘封才敢放心出行。

    身穿便装,仗剑纵马,凉风吹拂面颊,奔驰在官道上,两旁树林茂密,秋日的野外色彩绚烂,落叶缤纷,让人觉得快意无比。对于江湖事,这几人之中,以关索和专轲最为熟悉,但专轲从小都在荆州长大,对于中原的势力并不熟悉,倒是关索对于司隶一带的绿林势力有所了解,不过已经过去将

    近十年,世事变迁,也不一定准确。

    虽然一时兴起,但刘封却不想太过冒险,两世为人,他比任何人更加珍惜生命,而且好不容易来到乱世,如果不能一统天下,让中原鼎盛,他也觉得是白活了。所以在决定之后,他已经派暗卫的人向长安传信,叫他们派来几位可靠之人暗中协助,面对身怀绝技的游侠,谁也不知道对方会有什么奇怪的招式,多几个江湖上的人相

    助,便能减少许多意外。

    几人行走在山路上,正过了一片树林,前面便是熊耳山境内,关索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忽然间听到一声暴喝:“何处狂徒,敢冲撞我家小姐车辆?”

    这人声音粗犷厚重,中气十足,如同滚雷一般,在山谷中回荡着。

    希律律刘封随后出了树林,便看到关索的坐骑人立而起,前蹄在空中不住摆动,在他面前,一辆马车正从前面的道路上经过,几个扈从死力地控制着受惊的坐骑。

 第565章 啸聚山林

    “山路陡转,多有冒犯!”关索控制住坐骑,在马上抱拳答话。

    这一次出来,他们不可能都骑着自己的战马,尤其是刘封和关索,都是训练有素的上等汗血宝马,很容易被人识破,所以每个人的坐骑都不如原本的战马那般得心应手。

    “没看到我们青冈峰的旗号吗?瞎了你的狗啊”

    一名扈从叫嚣着走过来,正扯胳膊,卷袖子,话还未说完,就听啪的一声响,咋呼变成了凄厉的惨叫,捂着脸滚倒在地上,尘土飞扬。

    “你再说一遍?”关索甩了甩手中的马鞭,语气微寒,冷冷地看着地上翻滚的家伙。

    虽然平日里在军营中嘻嘻哈哈,不拘小节,但关索是何等人物?

    那可是关二爷的公子,名震天下的襄阳王后人,平日里好歹也是人人尊敬,前呼后拥,骄傲之甚。

    对于同伴他自然没有什么架子,但一个小小的狗腿子,也敢对他大呼小叫,关索自然也不能容忍。

    “放肆!”

    “大胆!”

    “兄弟们,抄家伙!”

    一马鞭抽的所有人都愣了一下,旋即那些护轿骑马的大汉们便炸开了锅,一阵嘈乱的兵器摩擦之声,全都刀剑出鞘,纷纷围了过来。

    关索微哼一声,连背后的铁鞭都没有动,只是淡淡地看着围过来的众人,见惯了千军万马的阵势,这十几人倒真的不放在他眼里。

    “住手!”就在刘封和专轲两人也来到关索身边的时候,轿子里发出一声娇咤,声音清脆却又带着一丝威严。

    所有人都停了下来,看向那一定青色马车,为首的大汉上前抱拳道:“小姐,此人欺人太甚,我们青冈峰岂能”

    “是陈保先出言不逊,就当给他个教训吧!”轿中女子语气淡漠,但根本不容辩驳。

    “小姐,他们”

    “莫忘了此次下山的目的,蜀军正来,还不速速离开这是非之地?”

    “是!”那人暗自咬牙,低下了头,转身的时候,狠狠地瞪了一眼关索几人,显然十分不甘,沉声道:“兄弟哪条道上的?可敢留下个名号?”

    “在下姓索,若是不服,以后可以到洛阳索家找我!”关索撇撇嘴,不得已改名,让他觉得颇为不爽,但他从小就在索家长大,倒也不算骗人。

    那人哼了一声,冷着脸转过身,对身后的众人一挥手:“出发!”

    地上的那人也被人搀扶着站起来,一张脸从左颌下一直到由额角,留下一道紫色的鞭痕,已经渗出了血丝,看起来十分狰狞。

    一众人护着马车,在蜿蜒的山道上继续前行,每一个人都恶毒地看着站在道旁的刘封等人,恨不得见他们生死活剥。车轮声骨碌碌地经过,一阵风吹来,轿帘被掀开一角,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刘封便看到里面正坐着一位身穿翠绿色衣衫的女子,皮肤白皙,面带轻纱,一双眸子如同深潭

    ,也正扭头看过来。

    漫天的尘土之中,飘来若有若无的栀子花香,刘封抽了抽鼻子,对关索无奈地摇摇头,失笑不已。

    “大哥,是他先骂我的!”关索有些委屈。

    “行了,我又没怪你,先去陆浑山吧!”刘封笑笑,示意专轲几人在前带路,他和关索并辔前进。

    “你可知道青冈峰?”刘封问道。“青冈峰就在崤山之内,其中山势险峻,深涧绝谷无数,道路迂回曲折,不熟悉的人进入之后极易迷路,”关索回答着,浓眉却微微皱起,“我先前在洛阳的时候,并未听说

    过青冈峰有什么门派,难道是这几年新立的?”

    “生逢乱世,躲避深山者大有人在,倒也不足为奇!”见关索并不知情,刘封也不再追问。

    一路向东,又见到好几批人向着熊耳山的方向而去,这些人或独行、或三五结伴,虽然行色各异,但也能看出个个都是绿林中人。

    “怎会有如此多人前往熊耳山?”刘封越走越觉得不对劲,皱起了眉头,“刚才那个女子也不想节外生枝,莫非是黄巾军又在图谋什么大事?”

    关索眼珠一转,指着前面的一片柳林说道:“前面树林中有个酒馆,我们去那休息一阵,看看能不能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还说你江湖经验老道!”刘封经此提醒,也恍然大悟,枉费自己看了许多武侠,却忘了茶肆酒馆、赌场客栈,都是江湖人聚集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打听消息之处

    。

    “哈哈,我可是老江湖了!”关索骄傲地扬了扬脖子,这还是他第一次比刘封先想到主意,颇有几分自得。

    这片柳林在伏牛山、熊耳山和陆浑山交界处,就在崤山之下,背后是万丈悬崖,悬崖上青松古柏,气势斐然,倒是一处清凉之地。

    南来北往之人大都从此经过,从长安、河东、弘农前往荆州,这里是一处捷径,再加上胡昭在陆浑山开馆,前来此处的人便更多,渐渐地这一片便多了做生意的人。

    这一片柳林背山靠水,中间用鹅卵石铺成弯曲小道,别有一番韵味,一条宽阔的官道通往远处深山之中,应该是通往南阳新城去的。

    好几处茶馆酒肆旗帜飞扬,还有几间客栈檐角在枝叶中若隐若现,不时听到四处传来吆喝声和大笑声,此时将近中午,更显得热闹。几人牵着马走了两处酒馆,都已经人满为患,店小二忙得不亦乐乎,根本没有人招呼他们,一直走到柳林深处,才看到一家茶肆,大概是不提供酒的缘故,这里倒是人少

    ,便走了过去。

    开茶肆的是一对五十上下的老夫妻,还有个憨厚的中年,看来是一家人,那人将他们的坐骑牵了过去,老者带着他们坐在凉亭之下。

    “这里太偏僻,听不到有用的消息,我到别处去看看!”关索四下打量着,这茶肆虽能歇脚,但坐在这里的一看都是普通百姓或者行脚的民夫,肯定听不到江湖消息。刘封微微点头,关索便带着一名护卫往其他地方去了,老者提上来一壶刚煮沸的茶水,一股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倒让刘封倍感亲切,这不是从南中运来的普洱茶特有的香味?

 第566章 六戒和尚

    “老丈,此茶清香醇厚,沉香浓郁,恐非中原之茶吧?”看着从壶嘴里倒出来的亮红色的茶汤,刘封暗自点头,想不到这偏僻之地,竟然也有上好的茶叶。“呵呵,不想壮士竟是懂茶之人,”老者闻言,面现红光,得意笑道,“实不相瞒,老朽一声从不饮酒,唯独对茶十分偏爱,这茶乃是汉茗商号独有的,养胃护肝,比之汤药

    还要神奇,可不比酒便宜。”

    “哦,”刘封点点头,端起杯子,轻啜一口,虽然比不上自己常喝的那些,但也味道醇厚,笑道,“好茶,果然是好茶!”“难得壮士识货!”老者竖起了大拇指,又叹了口气,言道,“只可惜那些粗豪之辈,只知道杯中之物,不识着天地造化之精华,常说品酒如品人生,却不知这茶才是人生滋

    味,有苦有甜呐!”

    “酒中天地,茶中人生!”刘封喝着茶,又让老者准备一些饭菜,等待关索去打听消息。

    “施主,给和尚来碗肉吃,再要一壶凉茶!”正闲坐之时,却见一位膀大腰圆的和尚走了进来。

    这和尚穿着土黄色的僧衣,提着一柄月牙铲,不见佛珠,浑身是肉,圆脸浓眉,络腮胡几乎长到了肩头上,看上去倒真像是庙里的金刚。

    “和尚也吃肉么?”老者怔了一下,嘀咕着低头走进了后厨。

    “和尚怎么不能吃肉?”他声音虽低,那和尚却听见了,瓮声瓮气地坐在旁边的桌上,“俺是六戒,又不是八戒!”

    咚的一声,那和尚把月牙铲靠在亭台上,听声音,至少也要百十来斤,十分沉重,但他拿在手里,却感觉如同一根木棍一般。

    看这人力气极大,说话又有些古怪,刘封不禁好奇,问道:“听说出家人有八戒,师傅却是六戒,不知哪两戒师傅不用遵守?”

    那和尚扭过头来,浓眉下目光犀利,大笑道:“哈哈哈,俺六戒和尚,不戒食,不戒杀生!”

    “不戒杀生?”刘封眉头一皱,“那还算得了出家之人?”

    六戒和尚笑道道:“俺不滥杀无辜,也不平白杀人,若是有人胆敢犯寺,便奉命守护,绝不退后半步!”

    “原来是为保护寺院,倒也不算错!”刘封微微点头,如今正是乱世,就算和尚慈悲为怀,传经布道,但也要安身立命,先保护自己的安危最重要。

    汉代佛教虽有发展,但还是以道教为国本,佛教不如后世那般随处可见,总要先自保,执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倒也没有错。

    佛教在东汉明帝之后才传入中原,白马寺是第一座官家寺庙,还未普遍传道,甚至许多制度可能都不健全,更不要说经戒律等等了。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刘封还从未和和尚接触过,好奇心起,便想多聊几句,问道:“不知师傅在哪里出家?”

    “白马寺!”六戒和尚看刘封谈吐不俗,不似其他人那般对他有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