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才在来的路上被蜀军追击,如果晚走一步,很可能会做团山中伏。

    樊城之中兵粮、器械等一应辎重早被搬空,几万人留守空城,不用蜀军攻打,不出三日,必定自乱,实为一处绝境。

    所幸司马懿见机得早,先一步离开樊城这个巨大的陷阱,逃到了筑阳,想想这一日之间发生的事情,都浑身冒汗,也不知道是抬过饥渴身体虚托所致,还是想起诸葛亮诸般布置后怕而起。

    用过饭后,司马懿闭目养神,众人都不敢打扰,各自退去,由贾充安排歇息,城中暂时安定下来,但每个人都心事沉重,如此大好时机,蜀军却不来攻城,总让人提心吊胆。

    不多时,贾充派出去的斥候前来回报,在门外低声禀告筑阳城外的蜀军消息,几人嘀嘀咕咕,商谈半晌。

    “何事议论?”正说着,司马懿在大堂内缓缓开口。

    贾充摆摆手,打发走了报信之人,脸色凝重地走进去,来到司马懿跟前,躬身道:“将军,上庸蜀军今日一早便都退去,方才探马来报,其已退回河西,不知何故!”

    “退兵?”司马懿用手指揉着太阳穴,脸上有痛苦之色,贾充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司马懿如此神态,紧张地看着他。

    “其余各处,可有动静?”片刻之后,司马懿闭目问话。

    “属下派人查探筑阳周围三十里范围,蜀军在团山之中还有兵马,北面于黄龙沟发现旌旗,南面直到汉水,却无发现任何踪迹。”

    贾充小心地回复着,除了南面方向,筑阳城外东、西、北三个方向都有蜀军踪影,遥遥对筑阳形成了合围之势,但都离得太远,只是把守各处要道,仿佛一张大网一般。

    但这张大网张开之后,却不见收缩,明明只有筑阳一城,却还如此小心谨慎,贾充心中一直不解,如果真的重兵围成,筑阳也难坚守。

    等了片刻,抬头看到司马懿依然闭目不语,贾充忍不住问道:“蜀军占据优势,为何不来将筑阳四面围住,却远在数十里之外安扎兵马,不知是何用意?”“此必是诸葛亮之谋!”司马懿缓缓睁开眼睛,却不似往日锋芒毕露,目光中带着些许黯淡,“若蜀军来围筑阳,非五万兵马不能为之,今于各路要道埋伏把守,若其虚设旌旗,吾等不知虚实,只需五千兵足

    矣,此时诸葛亮想必已经去取其他各城了。”

    “啊?这”贾充猛然大悟,眼中露出敬服之色,才知道这远近分兵的精妙之处,蜀军如此布置,非但节省兵力,还免去兵粮运输,士兵疲惫之苦,一紧一松,却是高下立见。

    “若兵临城下,吾军见无去路,必定日夜警惕,有死战之心,可保士气不失,”司马懿又叹了口气,“如今城外不见敌军,兵马疲惫,军士定有懈怠之心,长此下去,消磨锐气,如何再与蜀军一战?”

    贾充闻言,脸色再变,这更深层次的危害,他竟然还是没有想到,诸葛亮这不但是将他们困在筑阳,还故意退兵消磨士气,的确为上上之策。

    “城中还有多少兵粮?”怔然片刻,司马懿重整精神,虽然眼下局面大为不利,但他绝不会就此认输。

    “兵粮本有一月之用,如今大概只能十日了!”贾充暗自握拳,司马懿这次带来的兵马有两万之众,个个都是空手而来,无疑加剧了城中消耗。

    “十日么?”司马懿手指轻敲着桌面,双目微眯,吩咐道,“马上去军中挑选五千精锐,好生歇息,到了晚上,吾自有用处!”

    “是!”陷此绝境,贾充也早已失去方寸,现在全看司马懿如何破局了。

    “派可靠之人前往涅阳查探情况,”司马懿思索着,思路逐渐明晰,继续传令,“再往宛城报信,关羽得了新野,必定会分兵从淯水北上,育阳必然不保,务必守住宛城,与洛阳联络,方能有一战之力。”

    贾充越听心中越是震惊,用心将司马懿所说一一记下,赶忙前去派人,他想不到自从司马懿来到樊城境内之后,境况不见转好,反而全军被动,甚至陷入绝境。

    贾充走后,司马懿呆愣愣地坐在座位上,望着门外透进来的一缕阳光久久不动,一阵微风吹过,卷起几片黄叶打着旋儿飘进了大堂里,落到他的脚下。司马懿被惊动,眼睑连连闪动,抬眼正好看到了桌案上的地图,筑阳以西,丹水之侧,武当山三字映入眼帘,他的瞳孔骤然收缩,但那三个字却越变越大,充斥着他的双目。

 第561章 破局之策

    穰县,三日前全城上下轰动,百姓奔走相告,箪食壶浆,夹道而立,无论男女老少,都击鼓鸣锣,一片欢腾。

    他们迎来了南阳人的骄傲,汉丞相诸葛亮,作为从隆中走出的智者,如今三分天下,占据半壁江山之后,凯旋归来,穰县百姓无不脸上放光,兴奋莫名。

    数日前,姜维领大军出城而去,留下关凤守卫城池,一名女将守城,百姓们议论纷纷,要不是关凤的身份和那头神奇的白虎,恐怕民心不稳。

    不料姜维前脚刚走,诸葛亮便领兵到来,看到关凤等人出城相迎,消息灵通的百姓们奔走相告,都来迎接,好不热闹。

    自从美思来到穰县之后,和关凤二人简直形影不离,甚至连霍戈都被冷落,两人每日带着白虎在穰县巡逻,身后跟着三百女兵,飒爽英姿,威武非凡。

    巡视一阵之后,便去军营训练,巾帼营和其他军营都相隔较远,但整个穰县还是能听到女兵的娇喝之声,令人遐想不已。

    府衙之中,诸葛亮和诸葛乔相对而坐,案几上摆着一盘棋,棋子白多黑少,黑色棋子被割裂开来,虽然集中,但互相之间已经被白棋切断。

    右下角的位置,许多白棋星罗棋布,对此地形成了包围之势,但就差最后一颗棋便能将其合围的时候,黑旗却先落子,又向左延伸,一直到靠近边缘的地方,黑子增多。

    诸葛乔手执白子,望着左方那一片空白的地域,久久却无法落下,沉吟好一阵,颓然放手,笑道,“黑子虽入绝境,但要将其蚕食,却余力不足,只恐有反击之势。”

    诸葛亮轻轻挥动着羽扇,扫了一眼黑子的位置,笑道:“既知此处黑子不可动,何不先取他处?”

    诸葛乔目光微动,这才看向被星罗棋布散落各处的白子隔开的许多黑子,那些地方都势单力薄,下子之处倒有不少。

    “我懂了!”诸葛乔点点头,有了明悟之色,将一颗白子落在了右上角的位置,重新布局。

    “世事如棋局!”诸葛亮拂须而笑,看着棋盘,慨然道,“然棋局可料,人心难料,司马懿困于筑阳,吾却不知他会如何脱困。”

    诸葛乔想起刚才诸葛亮说过的话,言道:“筑阳现有近六万精兵,强攻必定损兵折将,但城中粮草不足,各处要道已经被切断,不出半月,其兵自乱。”“以司马懿之智,绝不会束手就擒,”诸葛亮目光精亮,清澈如水,眉头却微微蹙起,“当机立断离开樊城,便出吾意料之外,若非王平围攻筑阳,几乎叫其逃脱,如今虽困城中,却无把握一举拿下,半月时

    间,世事难料啊!”诸葛乔知道诸葛亮将司马懿视为平生大敌,到了南阳之后,每次布局更是比先前谨慎许多,出兵前后都要再三思索衡量,如果能将其抓住,除掉这个劲敌,也是为振兴汉室铲平道路,看似毫不在意,实则

    一直在苦思良策。

    “伯约和关将军合取涅阳,料想无碍,又有长安兵马从顺阳、析县去取宛城,到时候四路兵马会合,就算宛城坚固,料也抵挡不住,”

    诸葛乔想着这几日各路兵马的调动,分析着眼下的局势,抬头说道:“若宛城能半月之内拿下,筑阳便军心瓦解,司马懿总有通天之能,也难逃脱了。”

    诸葛亮微微点头,吩咐道:“马上派人告知王平将军和季常,叫他们小心关注筑阳动静,切莫轻举妄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防中计。”

    “是!”诸葛乔答应着,收了棋局,转身离去。

    “美思郡主!”诸葛乔出门的时候,看到美思快步走进来,躬身行礼。

    “伯松哥哥好!”美思笑着,眉眼弯成了月牙,“丞相可在?”

    “正在里面!”诸葛乔点点头,示意美思进门,先行告退。

    “丞相,哦,诸葛叔叔,”美思走进来,看到诸葛亮正颔首而笑,急忙改了口,这是前几日诸葛亮特别要求的,要她和关凤一般,不在军中的时候,便以叔父相称,更显亲切。

    “兵马训练完了?”诸葛亮笑着,眼眸里全是亲切和羡慕之色,这些年轻人,总给他一直充满活力的感觉,不自觉会使人精神爽朗。

    “嗯,”美思点点头,“凤姐今天说要练枪,便由她训练,我来学习兵法!”

    “也好,我正有空闲!”诸葛亮爽朗一笑,羽扇点了点美思,示意她坐下,问道,“前几日伯约教你行军之法,可曾记熟了?”

    “嗯,都记住了!”美思螓首连点,微微扬起白皙的下巴,又自得之意,她的武艺不如关凤,但在兵法方面,却要比关凤进步快得多,所以也就在这方面更下功夫。

    “好,你且说来听听!”诸葛亮微微颔首,闭上了眼睛,“先从丘陵山地行军开始吧!”

    自从魏军退守筑阳,毁掉浮桥之后,王平便奉命继续在涉都驻兵,临河与魏军对峙,上一次吃了败仗之后,更不敢轻举妄动,不过马良重回军中,倒让他放心不少。

    这几日监视筑阳动静,但司马懿来到城中之后,一不见发兵,而不见调将,实在让人难以猜测,就连马良,也不知道司马懿意欲何为,派往丹水的斥候,达到了三百多人,上下游三十里外都在严密监视。

    一连五日过去,忽然探马来报,筑阳魏军兵分三路,一路往涅阳而去,一路沿丹水驻防,另一路顺丹水往北,应该是去攻打阴县。

    阴县和距离穰县并不远,先前姜维便是从阴县取了穰县,看魏军动向,应该是想冲破这一道防线,与北方宛城兵马连接一处。

    王平和马良计议一番,都觉得事不宜迟,不能让魏军如此轻松就撤兵,正该尾随追击,也马上连夜发兵,等到了筑阳,才发现是一座空城。王平再派兵打探消息,却发现前往阴县的这一路兵马失去了踪迹,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心中惊疑不定,命赵统领兵继续追击前往涅阳的魏军,赶紧派人向诸葛亮报信,以求应对之策。

 第562章 陆浑隐士

    南阳战火四起,司马懿与诸葛亮在樊城对峙月余,因为关羽的出现,打破了僵局,局势急转直下,魏军全面溃败,蜀军形势一片大好。

    相比于南阳的水深火热,烽火连天,弘农的战事却如深海激流,暗中涌动,表面看似平静,实则凶险重重。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关乎一个州郡,即便刘封保密做的再好,洛阳还是知道了弘农失守的消息,所幸杜预已经和邓艾取得联络,占据了函谷关地利优势。

    消息传出,整个弘农郡一片震动,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北有黄河天险,西有潼关重地,蜀军还是不声不响地出现在了弘农,仿佛从地下凭空冒出来的一般,毫无征兆。

    刘封在弘农重新整顿兵马,也有周围的县令闻风来降,但都是无关紧要的小县,兵力不足,又距离弘农过近,为求自保,不得不主动示好。

    等魏延从潼关归来之后,刘封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以最快的速度打通前往函谷关的道路,支援邓艾,只要函谷关不失,洛阳便无险可守。

    另一路则从南面沿崤山方向,平定整个弘农郡,安稳后方,而且在崤山以南的新城,便是与南阳交界之处,只要诸葛亮和关羽北上获胜,整个战线便可连成一片。

    一番商议之后,魏延领长安兵马前往函谷关,取茅津、渑池,从黄河沿线直取新安,攻占函谷关西口,与邓艾合兵。

    刘封则南下宜阳,从洛水上游方向东进,扫平弘农南部,连通宛城,如果诸葛亮和司马懿还僵持不下,也可从北面攻打南阳,背腹受敌,不信司马懿还能有通天本事,死守南阳。

    人马分拨已定,令狐宇等人都分派给魏延,弘农境内其他各处并无多少守军,刘封只带着张苞领兵,关索随行保护,重组了新的“刘关张”阵容,往洛水而行。

    三日后兵马来到宜阳,宜阳太守崔钦和杨修之子杨嚣亲自迎出城外,刘封将兵马驻扎城外,和张苞等人进城。

    崔钦本是清河崔氏崔琰之子,崔琰同样也是被曹操所杀,但因崔林在朝中任职,崔钦也算讨得一官半职,在宜阳担任县令,也算有个安身之地。

    因为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