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佑言道:“丞相,兵力遭损,恐司马懿乘胜来攻,宜早作准备才是。”
诸葛乔言道:“如今城中兵力不足,不如将团山兵马调回,有上庸兵马牵制,筑阳魏军不敢先来樊城。”
团山位于樊城东北方向,诸葛亮在这里安排一军,正是从襄阳派来的援军,安排在此处,就是为了防止筑阳魏军会趁机袭击樊城。
诸葛亮微微摇头,吩咐道:“司马懿要用新野兵马攻我之后,定不会先来攻城,尔等先去小心防守,吾自有对策!”
叫诸葛乔派人打听胡班下落,遣散众人之后,诸葛亮回到书房,眉头紧锁,这一场失败,损伤惨重,还是他领兵以来首次如此狼狈,心中自然忧闷。
一日过去,司马懿果然不来攻城,继续在白水收割粮草,一场大胜,让魏军士气大增,白水河岸虽然浪迹遍地,但那是他们胜利的战果,无不欢欣。
正苦思计策之时,忽然新野有细作前来,正是关羽差遣心腹之人来报信,诸葛亮看到书信,终于转忧为喜,轻轻呷了一口茶水,计上心头来!
关羽成功拿下新野,又派水军往湖阳港来,司马懿显然还不知情,尚在白水周旋,注意力还是在樊城,而且蜀军败了一阵,正好可以将计就计。
思索片刻,诸葛亮心中计议已定,马上写了书信命来人带回,叫关羽依计行事,如果能将司马懿困在此处,整个南阳便唾手可得。
打发走来人,诸葛亮再派人向团山的陈楚传信,命其放弃团山,即刻带兵到樊城来援,随后传令升帐,要再与司马懿一决雌雄。
司马懿破了诸葛亮之计,继续沿白水驻扎,叫人打探消息,他料到诸葛亮定不会甘心认输,要想将自己牵制,还会再次出兵,也是为司马师和司马昭争取机会。
果然三日之后,蜀军再次领兵出城,连团山的守军也一并调回,司马懿知道时机成熟,马上派人向筑阳的贾充报信,叫他依计行事。
吃了败仗之后,诸葛亮亲自领兵出城,将兵马安扎在白水以南,与魏军隔河相望,这样既能阻挡魏军渡河进攻樊城,又能伺机出动,可进可退,不失为万全之策。营寨完成,诸葛亮升帐议事,唤张嶷吩咐道:“命你带八百军,带鼓角到白水上游处,那里有一处土山,可伏于土山之下,观我中军大营,若白日见到黄旗信号,晚上看到火把舞动,便命人擂鼓呐喊一番,
不必出战。”
张嶷领命而去,诸葛亮命人打开旗门,观察魏军动静,司马懿却也不来主动求战,只将阵势摆开,做出防守之势,双方一兵未动,一直到了晚上。
夜静更深,诸葛亮见魏营灯火逐渐减少,料到军士刚刚歇定,马上命士兵在见楼上发出信号,张嶷在远处派人看到,即刻令鼓角齐鸣。
魏军听到动静,顿时惊慌呐喊,号召各部,急忙出营结队,乱糟糟忙乎一阵,以为是蜀军来劫寨,折腾了一阵,再巡查之时,却不见一人出现,只好各自方才回营欲歇。
不到半个时辰,忽然又听到鼓角齐鸣,呐喊声震天,整个白水河谷都有回声,不得不再次结阵地方,如此反复,魏军彻夜不安。第二日天明,司马懿命人到上游查探,却并无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两军对峙一夜,到了晚上,却听到下游西北方向又有鼓声喊杀之声,魏军也不敢掉以轻心,谁也不知道哪一次蜀军会真的来劫营,又是一
夜未曾安睡。
如此一连三夜,魏军接连被鼓声惊动,饶是司马懿沉重冷静,也看不透诸葛亮虚实,他的目的还是想将诸葛亮引在城外,干脆拔寨退后十里,舍了白水,在空阔处重新下寨。
诸葛亮见魏军退后,笑道:“司马懿纵有智计,却也猜不透吾之所图,三军疲惫,不得不退,是想让我过河也!”
诸葛乔言道:“司马懿千般算计,只为樊城,如此示弱,想必是等新野之兵,眼下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笑道:“吾料新野兵马这一两日便能杀到,想必早有细作告知司马懿。”转身看向张嶷,问道,“张将军,魏军营中徐质、牛金皆为勇将,这二人本事如何?”
张嶷脸色羞愧,低头道:“牛金尚可一战,但那徐质实在力大,开山斧又沉重无比,实难抵挡。”
诸葛亮微微点头,没有再多问,吩咐道:“吾命你带一万精兵渡河,背水下寨,去往魏寨下战书,以决死战,你可敢去?”
张嶷一怔,但看到众人都注视着他,一咬牙,抱拳道:“末将愿往!”
虽然明知不是徐质对手,但要让他临阵怯战,却是无论如何也拉不下这个脸来,只好硬着头皮领命。
“嗯,很好!”诸葛亮点头道,“吾命陈楚与你同行,有白毦兵从旁策应,保你无虞,过河之后,听我号令行事。”
张嶷听说有陈楚通往,心中大定,白毦兵可是军中精锐,步战强悍,有他们在,至少能保全身而退,二将领了将令,渡过白水,背水结营。
陈楚年轻气盛,知道张嶷曾败于徐质之手,便道:“那徐质不过匹夫之勇耳,将军且在此安营,我先去搦战,探探虚实。”张嶷心想让陈楚去打头阵也好,再探探魏军虚实,如果抵挡不住,自己也好接应,便让陈楚率一千军前去。
第557章 各生心机
陈楚来到魏军阵前,见其营寨整齐,鹿角狰狞,区区一千兵马倒也不敢冲阵,还不等他角马,早有人闻报,一阵鼓响,一人领兵冲杀出来。
陈楚见那人并不用斧,喝问道:“来者何人?可叫徐质前来受死!”
“哈哈哈,小娃儿好大的口气,先试试某的大刀锋利否?”来将正是牛金,见陈楚面白稚嫩,颇有轻视之心。
陈楚微哼一声呢,拍马而上,枪影绰绰,一照面便杀得牛金手忙脚乱,节节败退,气得怒喝连连,却始终缓不过这一口气来,一旦被动,被其枪招压制,便险象环生。
牛金哪里知道,陈楚的枪法早已尽得陈到真传,作为先前白毦兵的统帅,陈到的武艺其实与赵云不遑多让,只是一直作为亲卫追随刘备左右,鲜少领兵,不为外人所知。
十合过去,牛金的头盔被陈楚挑落,更是吓得心惊肉跳,便有退意,正在惊乱之际,又有一人前来厮杀,正是徐质。
“贼将休要逞强!”徐质炸雷般的声音暴喝着,加入战圈,替下牛金,二人在阵前厮杀起来。
陈楚枪法精妙,徐质勇力过人,两人战了十余合,陈楚便力有不逮,毕竟刚才和牛金交手,已经损失了许多气力,哪里再能和徐质拼力?
勉强过了二十合,陈楚终于抵挡不住,拨马便走,徐质不肯放手,紧追不舍,后面的牛金见陈楚败走,一口恶气出了一半,马上也领兵追杀,要一雪前耻。
陈楚仓皇败回本阵,此时张嶷还在指挥士兵安营,听到杀声震天,却是陈楚被魏军追来,不由大惊,还来不及结阵,就被徐质一马当先杀到。
魏军在徐质的带领下十分勇猛,喊杀入阵中,张嶷也抵挡不住徐质,蜀兵大乱,纷纷跳入白水逃命,立了一半的营寨也顾不上了。
司马懿在中军闻报,也领兵来到岸边,见蜀军马匹军器都弃之不顾,丢满河岸,士兵们大部分竞相争取,都顾不上杀敌了。
司马懿脸色一沉,马上命人鸣金收军。
王基不解道:“蜀军仓皇败退,正该趁机追杀,将军为何此时收兵?”
司马懿双目微眯,看着已经逃过河去的蜀军,言道:“蜀兵背水安营,却不死战,反而留下许多马匹军器,其中恐有诈也!马上传令退军,不得拾取物资。”
王基疑惑道:“方才蜀将来战,不敌而退,蜀军来不及安营,冲破阵型,属下观其不似诈败之象。”
司马懿冷笑道:“渡河蜀军或许是真败,但也难料不是诸葛亮有意为之!”
此刻他只是心中猜测,并没有真凭实据,也不再做解释,沉声传令道:“速速退回,胆敢再妄取一物者立斩!”
如此严厉的军令传下,魏军才稍有收敛,先听到军令的急忙将手中物品丢弃,返回岸边,其他人还在混乱之中,由各部将领喝斥阻止。
就在此时,忽然上游传来闷响之声,司马懿抬头看时,不由脸色大变,原来不知何时,白水上游竟有洪流滚滚而来,霎时间便到了面前,将魏军卷入洪水之中。
“哎呀,终究还是上了当!”司马懿气得直拍大腿,千防万防,最终还是叫诸葛亮给淹了一会,虽然损失不算大,但传出去,自己在白水被淹,恐被天下人耻笑!魏军一片大乱,司马懿正回头之时,忽然听到左右鼓声响起,有蜀军从上游冲杀而来,下游方向,也有一部兵马杀到,此时徐质和牛金还在水中挣扎,无人领兵,魏军大溃而逃,王基保护着司马懿仓皇撤
退。
蜀军度过白水,趁势占了魏军营寨,全军重拾信心,个高兴,唯有张嶷和陈楚垂头丧气,两人失了阵脚,丢失辎重,折损兵马,只等着受罚。
“二位将军非但无过,反而有功!”诸葛亮笑着,示意二人不必愧疚,言道,“若非二位将军败退,又怎能水淹魏军,得此大胜?”
胡班似有所悟,问道:“莫非丞相料到二将军必败,故而叫他们过河求战?”
诸葛亮看向陈楚,点头道:“陈将军年轻气盛,吾料他急于求战,一旦败退,被魏军追杀,便难抵挡,果然如此!”
“丞相料事如神,是末将鲁莽了!”陈楚白面发红,内心羞愧的同时,也对诸葛亮更加佩服,这一次却是得了深刻教训,以后再也不会轻敌了。
不多时斥候来报,魏军退后三十里,在一处山脚安营扎寨,收拾残兵,似乎并不想退回偃城,还要重振旗鼓再战。
诸葛亮笑道:“看魏军阵势,今夜新野兵马必来攻樊城,可传令王佑依计行事,吾等就在此处安排完备,等司马懿前来。”
魏军再次后撤,收拢残兵,徐质和牛金从白水下游被士兵所救,喝了一肚子泥水,狼狈逃回本部,满面羞愧,自缚于帐下,等候发落。
不料司马懿却大笑不止,亲自上前为二人解绑,扶起二将,笑道:“此番兵败,多亏了二位将军,若非如此,吾倒还不知该如何让蜀军尽数过河,真是错有错着,真乃天意也!”
“将军,你这是何意?”徐质一脸错愕,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司马懿扫视众人,讳莫如深,笑道:“昨日子上派人前来报信,新野兵马已到樊城境内埋伏,今夜便是攻城之时,如今诸葛亮亲自领兵渡河来追我,樊城必定空虚,岂非天助我也?”
“原来如此!”王基大悟,终于明白过来,徐质和牛金中计兵败,正好吸引蜀军渡过白水,反而不用在费心设计吸引了。
司马懿一声冷哼,背着手转过身,沉声道:“哼,如此一来,今夜子上攻城,就算诸葛亮得到消息,想要渡河去救,也是鞭长莫及,吾等正好反败为胜,一举击败蜀军,解除南阳之危!”
“愿听将军号令!”王基等人眼看胜券在握,个个目光熠熠,求战心切。
司马懿言道:“马上向偃城报信,只留一千军守城,其余兵马都来此处集合,今夜若能活捉孔明,便能彻底抹杀蜀军士气,挽回我朝中上下一片悲观之声!”“遵命!”一听到能抓住诸葛亮,所有人的心脏都忍不住狠狠跳动了一下,暗自握紧了拳头,这可是千古难逢的成名之机啊!
第558章 扳回一城
似乎是到了关键之时,天公也想亲眼见证这惊险一战,是夜晴空万里,繁星点点,下玄月高悬在西南天空之上,光晕朦胧,静静地俯瞰大地。
未到三更时分,蜀军大营中忽然发出嘈杂之声,士兵们骚动着,很快便看到火光亮起,将整座大营照得通明,所有的兵马都在暗中调动。
数万人马突然集结,即便是尽量减少动静,也难掩形迹,没有鼓声,但马蹄声和铠甲兵器碰撞的声音也老远便清晰可闻,黯淡的月色之下,已经看到几队人马相继离开营寨,往白水方向而去。
远处早就安排好的斥候探到消息,接着密林掩映,悄然离开,不多时便来到魏军营寨,径直来到中军中大帐。
只有一盏微弱的烛光在摇曳,司马懿静坐案几之后,正伏案查看书,听到亲兵报告,将斥候带进来,仔细问了一遍,缓缓站起身来。
“传令下去,三军马上开动,听到白水河岸有喊杀之声,便冲入蜀军营寨,放手厮杀!”望着帐帘外面的星光,司马懿神色冷峻,缓缓开口。
“遵命!”亲兵出帐去传令。
司马懿衣不解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