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
士兵们依照命令各自部署防守,看押俘虏,魏延走出署衙,看着光滑的石阶,双目微凛,一步步踏上台阶,来到潼关之上。
此时阳光正盛,极远处能隐约看到长安的轮廓,远山连绵起伏,关下一片空地竟然荒草丛生,只有一条两人宽的羊肠小道通往远处。
满宠一心死守,关西之地三年来无人问津,这里又是两国交界之处,寻常百姓更不敢轻易靠近,好端端的一处交通要道,却变得荒草萋萋,怎能不令人感慨?
“哈哈哈,魏叔叔,这番拿下潼关,可算了了你的一个心愿了!”张苞从关头带着士兵巡逻,看到魏延站在关头上发呆,就知道他一定感慨不已。
早在长安的时候,魏延提的最多的便是潼关,就是这座关隘,让他食不知味,睡不能寝,如果不是潼关阻隔,他早就领长安之兵杀到洛阳去了。经过几番商议,强攻潼关的代价实在太大,而且一旦这样开战,魏军必定会在弘农、函谷关布下重兵防守,就算取关,还有更难攻打的函谷关,可谓得不偿失,所以刘封否决了强攻的计划,一直都在长安
养兵。
如今不费吹灰之力,踏足这座关隘之上,魏延心绪怎能平静?
“有子益和丞相统筹全局,又有你们这些后辈之力,区区潼关,又算得了什么?”魏延回过头来,从张苞身上,他又看到了当年自己意气奋发的模样,振兴汉室的希望,可都在他们身上。
“魏叔叔,你这,不会是主动服老了吧?”张苞闻言,略感诧异,摸着脸上的胡茬打量着魏延,故意做出一副才认识他的神色。
“好小子,你敢笑话我?”魏延嗔怒,一拳打在关头的青石之上,“你等着,待此处事了,一定要好好教训你一番!”
“当真?小侄求之不得啊!”张苞可是典型的好战性格,早在长安的时候,就数他和魏延对战最多,一个老成持重,一个年轻气盛,那时候的张苞还不是魏延的对手。
“好,一言为定!”魏延豪兴大发,顺利取下潼关,让他心情大为舒畅,要不是军中戒酒,真想同饮三坛老酒。
说笑一阵,张苞才说起正事:“方才哨马来报,大哥已经到了弘农,魏叔叔安排好守军之后,我们快去弘农会合!”魏延目光熠熠,凝目点头道:“好,兵马休整一日,待长安回信,我们便去弘农!”
第546章 弘农杨氏
弘农是西汉汉武帝时所置,在函谷关边置县,此处地势平坦开阔,又靠近大河,灌溉极为方便,以为农耕之地,故称弘农。
刘封领兵来到城中,杜预和令狐邵迎接进城,按照以往惯例,城中官员部署大都未曾变动,至少该换了兵力部署和防卫,杜预为军司马,负责兵马调度和降兵改编。
三年过去,在军营中历练的杜预已经成熟了许多,隐有大将之风,果然不愧是名垂青史的人物,看到杜预的时候,刘封便颇为满意。
经过一番禀告,弘农郡留下的官员只有三分之二,倒是让刘封颇为意外,取河东之时,就算没有卫家的支持,官吏辞官的也不超过十人,弘农郡才拿下一半,竟有三十多人辞官而去。
看到刘封皱眉,令狐邵无奈答道:“实不相瞒,弘农郡多数官员,都是杨家举荐,殿下在河东之时,杀了杨珧,俘虏杨骏,这”
“原来如此,”刘封微微点头,他其实隐约也猜到了这一点,“这弘农乃是杨氏策源之地,会不会因此人心不稳?”
这个时代,士族的影响力太大,察举制更是讲究门生关系,人大多又重名,刘封杀了杨珧,这些人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要做出姿态,老师被杀,他们要是还留下来为蜀汉效力,只会身败名裂!
“这倒也未必!”令狐邵显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抱拳道,“殿下有所不知,弘农虽为杨氏兴亡之地,但数代繁衍,早已派系林立,各支勾心斗角,并非铁板一块。”
“哦?”刘封眉毛一挑,不禁想起了被曹操搞死的杨修,摩挲着下巴的胡茬,“不知如今的杨氏,境况如何?”“回殿下,杨氏自丞相杨敞始,至玄孙杨震起其族便大兴,杨公人称关西孔子,穷究学典,设馆授徒,此一脉最为兴旺,其三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继承杨公遗风,均官至太尉,人称四世三公,比
之汝南袁家不遑多让。”
“嗯!”刘封凝目点头,微微思索一阵,言道:“先公之子杨修因太子之争被曹操所杀,先公也忠于汉室,与曹操多有不睦,杨骏、杨珧恐非这一脉吧?”“殿下英明!”令狐邵眼中闪过敬佩之色,答道,“杨震共有五子,杨修这一脉乃是三子之后,而杨骏、杨珧则是五子杨奉之后,杨骏如今共有兄弟五人。其次还有长子杨牧这一脉人丁倒也多,只是并无能人
出现,故而一直低调,其他二子都是人丁凋零,数代传下,便只有这三脉了。”
“想不到家族之事,竟也如此繁杂!”刘封慨然一叹,才明白为何自己在河东之时提起杨彪,想要刺激一下杨骏的爱国之心,却见效甚微,原来是他们虽然同姓杨,却并不彼此团结。思索至此,忽然想起西晋三杨来,这杨骏和已经杀死的杨珧就是司马家的皇家外戚,还有一人是杨济,这一脉在西晋权倾朝野,但高回报也意味着高风险,杨骏一族在司马家的政变中被诛灭,死伤人数近
数千人,震慑全国上下,这也是历史上一起特大的政变惨案。。
不过对于杨氏一族,刘封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隋朝开国皇帝隋帝杨坚,隋炀帝杨广以及,越国公杨素,另外的便是宋朝忠烈满门的杨家将了。
隋朝距离汉代并不遥远,按照历史发展,杨彪和杨骏这两脉都逐渐凋零,看来隋帝杨坚应该就是长子杨牧这一脉之后,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其他各脉都是位极人臣,杨牧这一脉干脆改朝换代,当起了一国之君,也不知道是不是吸取了先人的教训,不愿再为人臣子了。
令狐邵见刘封愁眉不展,也叹了口气:“殿下,如今曹家提携重用杨骏这一脉,杨骏兄弟三人皆在朝为官,又死了杨珧,恐难再说服他们了!”
刘封想到历史上着兄弟仨人都不过是因国戚而壮大,不由冷笑道:“我看那杨骏也不过优柔寡断之人,若不是先公忠于汉帝,与曹家结下仇隙,也轮不到他这一脉兴起。”
“殿下所言有理,只是眼下”令狐邵不敢妄自评断,但眼下弘农郡人心不稳,杨家的影响力太大,也是不容忽视的。“殿下,此事倒也不算难解!”一旁静听的杜预忽然说道,“杨太尉一脉虽然凋零,但杨修尚有后人留存,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自曹丕篡位之后,也有许多退隐归田之人,只要殿下提携太尉之后
,定有人感激慕名而来,比之杨骏这一脉更有影响力。”
“不错,这倒是个好主意!”刘封眼睛一亮,拍了一下大腿,看向令狐邵,“我听说杨太尉仅有杨修一子,不知可还有什么后人?”
令狐邵达到:“杨修尚有一子,赋闲在家,至于本事如何”“且先不管他本事如何了!”刘封摆摆手,对令狐邵吩咐道,“太守大人即可命人去不,你亲自到府中去请此人来府衙,顺便邀请杨牧这一脉之人,本王亲自设宴款待,也算是为先公忠义之心聊表敬意
!”
“遵命!”令狐邵心头微震,他与刘封接触时间并不长,但从这件事中就能看出刘封肯定是一位杀伐果断之人,一旦作出决定,便毫不犹豫。
转身出门的时候,也在为杨骏这一脉叹息,他们眼看刚刚有了兴旺的机会,而且背后似乎还与司马家关系不错,却不想遇到了刘封,还结下了私仇,看来真是时运不济。
令狐邵走后,刘封将杜预叫道跟前,小声吩咐道:“元凯,弘农失守,就算消息再封锁,此刻想必已然传了出去,不知道士载是否到了函谷关,你马上派人前去联络!”
“是!”杜预抱拳,稍微迟疑了一下,又道,“殿下,兵贵神速,为何不马上出兵先去函谷关西口?”
刘封双目忽然一阵收缩,嘿然一笑:“后防不稳,如何敢贸然进军?若是司马懿又分兵从你们的来路之上袭击,岂不功亏一篑?”杜预猛然一震,点头离去。
第547章 再攻樊城
连日降雨,南阳各线暂时罢战,司马懿派人打听魏延消息,细作回报,魏延并不在军中,析县的守军是魏延之子魏昌假扮。
司马懿得到消息,大吃一惊,手中的竹简散落一地,属下众武都脸色微变,从来南阳至此,他们还从未见过司马懿如此失态。
“父帅,那魏延究竟去了何处?”司马昭沉默片刻,忍耐不住,上前问话。
“弘农,定是去了弘农!”司马懿手指微微颤抖着,神色凝重,沉声道,“若是魏延从出武关便分兵去弘农,只怕此时已然不保!”
“啊这?”
司马昭和其他众人也都齐齐变色,面面相觑,谁都知道丢失弘农的危险性。
沉默片刻,司马懿长叹一口气,缓缓说道:“弘农一失,刘封便可从河东渡河南下,与魏延会合,如此一来,洛阳危矣!”
王基站出来言道:“将军,如今陛下迁都往邺城,留夏侯将军镇守洛阳,不知他是否得到消息,该速速派人告知于他,守住函谷关,方能阻挡蜀军东下!”
司马懿点头道:“也只好如此了,只是函谷关数年失修,兵力薄弱,不知还能否来得及。”
虽然心中不安,但司马懿也不敢耽搁,马上派人往洛阳报信,但愿一切还来得及,如果洛阳此时失守,他在南阳便没有了作用。
“诸葛孔明,你诸般安排,四处调兵,目标便是为了洛阳吧?”到了此刻,司马懿心中的迷雾也揭开了许多,各路兵马调动的线路渐渐明晰。
“将军,眼下我们被牵制于南阳,该如何应对?”李丰至今还心有余悸,蜀军三路出兵,如今两路合二为一,图谋中原,对于魏国形势大为不利。
“南阳之战,务必早定!”司马懿一咬牙,双目微微收缩起来,握拳锤在桌面上,“为今之计,必先取樊城,击退诸葛,再扫平南阳,稳住豫州,若夏侯楙守住据险而守,洛阳不失,尚有回寰余地!”
“请将军速速下令,吾等必当誓死守卫南阳,夺回樊城!”令狐浚兄弟第一个站出来请命,至今他们还未得到诸葛亮的指令,樊城本就是丢失在他二人手中,自然也要表个态。
“唔”司马懿沉吟着,先前他已经出兵两次,但都被诸葛亮识破,两人都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善于用兵,除非奇策或者正面交锋,否则实难分出高下。
这几日不曾交战,他也在苦思破城之策,关键是蜀军的兵力比之前几年更加强盛,尤其在器械方面更是超过魏国,光是那连弩,就让司马懿头疼不已,有此利器守城,攻城的难度又增加了不少。
“牛金、徐质听令!”思索片刻,司马懿终于抬起头来,开始下令!
“末将在!”牛金见第一个点将,面露喜色,欣然出列。
“命你二人各带五千精兵,即刻去攻围头、四冢二地!”
“是!”
“令狐浚将军!”
“末将在!”
“命你兄弟二人领三千精兵为先锋,往樊城开进,吾自领大军随后接应,半月之内,务必攻下樊城!”
“遵命!”
“将军,先前如此出兵,诸葛亮已有防备,围头、四冢二地易守难攻,又有白水相隔,恐难奏效,莫非真要强攻樊城?”诸将散去之后,李丰皱着眉头问道。
司马懿背着手站起身来,缓缓说道:“有诸葛亮在樊城,奇谋难用,吾此番做出强攻之势,却暗中派兵去攻湖阳港,先断其后路,再从新野调兵,从后攻打樊城,方能速战速决!”
“将军果然妙计!”李丰闻言,恍然大悟,这才放下心来,如果有新野的兵力前来策应,便能从南北方向对樊城形成夹攻之势,不失为妙策。司马懿对司马昭吩咐道:“吾自领大军往樊城,子元令八千精兵连夜往湖阳港去,马上向子上传信,叫其领一万精兵从罗川口往西而进,待取了湖阳港之后,你二人会合,从南面猛攻樊城,此一战不得有误
!”
“是!”司马昭领命而去。
不多时,偃城内外鼓声震天,人喊马嘶,早有兵马出城而去,其余各部兵马也都披甲上马,列阵以待。
司马懿来到城外之时,令狐浚兄弟已经领兵出发,从偃城到樊城,不过半日距离,沿途地势开阔,倒也不用担心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