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昌听得一阵迷糊,看着魏延:“我扮作父亲的模样,那你”
“哈哈哈,傻小子,我自有去处!”魏延拍着魏昌的肩膀,笑道,“此处一切都有军师安排,你听他调度就好,取了析县之后,尽量按兵不动,威慑宛城即可,别让人看出端倪来,否则老子回来唯你是问。”
“父帅,”魏昌似懂非懂,但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委屈道:“原来你将我留在身边,只是因为我形貌更像你吧?”
“傻小子,这还跟老子争风吃醋的,谁让你兄长个头不如你高?”魏延笑骂一阵,才从衣袖中拿出一个白色的瓷瓶递过去,“这是华青堂专门配的朱砂,你涂到脸上,半月不会褪色。”
“呃”魏昌呆愣愣地结果瓷瓶,实在有些错愕,看出来魏延是有备而来,还要再问的时候,魏延已经和杜预去点兵了。“小将军,我们去了析县,也是大功一件呐!”荀顗却淡淡一笑,招呼着呆愣的魏昌。
第504章 无人可用
阴云密布,雷声滚滚,一场暴雨从弘农席卷而来,压在洛阳上空,狂风骤雨,肆虐无度,巍峨磅礴的帝都,在浩浩天威面前也显得渺小无助。
雨声如注,黑云压顶,即便是早朝,明光殿中也掌了灯,龙柱上的巨大油灯在一阵阵冷风中摇晃,金碧辉煌的宫殿反而显得阴影幢幢。
大殿之中,武微躬着身躯一语不发,一个个面容凝重,眉头紧皱,有相熟的低头互相交换着眼神,都看到彼此眼中的震惊和无奈。
龙椅之上,年仅十二岁的曹芳面沉似水,苍白的脸上挂着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失望和愤怒,眼睛望向大殿外的雨帘,深吸一口气。
轻轻握拳,曹芳轻抿嘴唇,缓缓开口道:“众爱卿,如今大司马、大将军出征在外,老太傅一病不起,徐州之变,可有良策应对?”
仅仅数日时间,曹芳先后接到司马懿的加急密信,还不等派兵,徐州刺史已经派人来求援,东吴水军从海上偷袭射阳,并内外夹击攻占广陵,水路一旦打开,东吴便可长驱直入。
与此同时,曹宇的三十万大军在并州半年征战无果,却在司水被刘封大败,退往界休,而鲜卑军也击败匈奴兵,往晋阳开进,消息传来,朝野震动。
不过曹宇毕竟手中还有精兵强将,就算不能扫平外寇,至少也能保住并州不失,但徐州一旦丢失,便危及兖州、豫州,扬州淮南之地自然也不保,如此一来,东吴便能踏足中原,成为劲敌。
“陛下,徐州告急,当先调兵扼守要道,以防东吴西进,可调青州之兵,命刺史胡质死守下邳,阻断泗水水路,东吴水军强势,要防其自淮水而来。”
片刻的沉默之后,大中大夫韩暨先站了出来,面临三路大军进攻,即便魏国兵多将广,也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曹宇出征时之时,更是调走了许多武和精兵。
曹芳微微点头,问道:“青州能调多少兵马?”
车骑将军蒋济闻言出列答道:“青州可调五万精兵。”
顿了一下又道:“陛下,如今中原局势危急,诸葛亮在南阳调集数十万大军北上,纵使有大司马镇守,也恐兵力不足,唯有从北方调兵,防患于未然,方为长久之计。”
朝堂之上,原本武之事都是钟繇和司马懿来决断,如今两人都不在朝,武将之中只有车骑将军最大,蒋济不得不全盘考虑。
“朕也有此意,”曹芳眉头紧皱,又问道,“只是鲜卑入侵、乌丸蠢蠢欲动,外族不可不防啊!”
蒋济奏道:“陛下,乌丸先前被鲜卑轲比能打击,尚未成气候,幽州兵马足以防御,可调冀州兵马渡河南下充备中原兵力,除去大将军调用河间等地兵马,冀州还可抽调十万精兵,如此防备中原足矣!”
太常高柔闻言奏道:“陛下,自大将军与大司马走后,朝中武能领兵者皆以出征在外,中原地区若无大将统领调度,恐有百万兵马,也难抵挡东吴入侵。”
“蒋爱卿,可还有人能统领中原大军?”曹芳眉头再次拧成了疙瘩,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军中如今都为年轻将领,并无领兵经验,”蒋济微微摇头,犹豫片刻才道,“陛下,不如便答应刘封的要求,将胡遵一家人送往长安,换回夏侯将军,由其前往徐州领兵,定能抵挡东吴兵马。”
“刘封?哼,欺人太甚!”提起刘封,曹芳也显得愠怒起来。
夏侯霸被擒,他也曾让河东太守赵俨前去交涉,希望能用钱粮换回夏侯霸,但刘封的回信却让人目瞪口呆,他要用夏侯霸加上秦朗二人,换取胡遵上下一家人三百余口。刘封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劝降夏侯霸显然是没有可能的,但把胡遵父子三人关在长安的敬贤院,其意再明显不过,如果能用夏侯霸和秦朗换回胡家三百多口人,胡遵父子恐怕也只能死心塌地地跟着蜀军了
。
双方已经互遣使者三次,刘封最后不闻不问,若是魏国不同意,反正胡遵父子和夏侯霸都不会放人,曹芳更不敢把胡家人如何,反正他也不吃亏,倒让魏国上下束手无策。
眼下形势紧急,正是用人之时,以现在朝堂上的评价来说,夏侯霸的作用显然要超过胡遵,而且夏侯霸还是皇室宗族,开国功臣夏侯渊的长子,身份也比胡遵要尊贵得多。
“陛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先换回夏侯将军,再命大将军派遣几员大将来中原主持大局,或可从长计议。”
御史大夫郑冲也适时地站出来,他本就是夏侯渊推举的官员,夏侯霸被俘,他也想尽快营救回来,而且夏侯霸武艺高强,又能冲锋陷阵,的确要比吃了败仗的胡遵重要得多。“唉,眼下国难当头,也只好如此了,”曹芳无奈摆摆手,虽然他在置气,心中不忿,但眼下已经无法拖延,只能忍了这口气,吩咐道,“传旨下去,将胡遵一家男女老少尽皆用车辆送往长安,由潼关守将满
宠交接。”
“遵旨!”有黄门在一旁记下。
“对了,再赏赐胡家三百金以为安置之用吧,”顿了一下,曹芳又补充道,“胡将军也南征北战,为国效命,纵使被刘封诓骗,也不能叫他心中失望,接送家属之人要以礼相待,不得怠慢。”
“遵旨!”
众武听到曹芳如此思虑周去,都不禁暗自点头,虽然这些赏赐可有可无,但却让臣子们心中宽慰不少,就算胡遵将来真的刀兵相见,也会念及圣恩,不至于因此而怀恨在心,反而报复魏国。
“陛下,武安侯于宫门外求见!”正讨论之时,忽然小黄门匆忙进殿禀奏。
“哦?”曹芳微微一怔,旋即面露喜色,忙道,“快宣!”小黄门领命而去,朝中武大臣都面面相觑,武安侯正是曹爽,自从扬州之战归来,曹真病逝之后,曹爽便守孝在家,再不过问朝事,怎会忽然来早朝?
第505章 主动请缨
一时间金殿之上鸦雀无声,司马懿和曹宇出征在外,钟繇卧床不起,托孤大臣便只剩曹爽一人,虽然他暂时不理朝政,但也是朝中众人的主心骨。
不多时,便见曹爽身穿一身紫色长袍迈步而进,他现在并无官职,只为侯爵,并未穿戴朝服。
“臣曹爽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进入大殿之后,曹爽十分规矩,目不斜视,先行了大礼。
“快快请起!”曹芳急忙虚扶着,“不知爱卿来朝,有何事上奏?”
“启禀陛下,臣闻东吴大军进犯扬州,徐州也被徐州水军偷袭,中原震动,臣居安思危,寝食难安,特来请命出征!”
“出征?”曹芳惊呼一声,激动地站了起来,盯着躬身的曹爽问道,“爱卿孝期未满,这该如何是好?”曹爽抱拳道:“陛下,自古忠孝难两全!臣父为国家征战一生,才有大魏江山,如今国土侵凌,百姓惶恐,臣以为,先父九泉之下,也不愿只让臣守孝在家,臣为国请命,以社稷为重,先父泉下有知,定然
嘉许!”
太常华表闻言出列奏道:“陛下,武安侯以国为先,乃禀武帝之雄风,如今朝中正无领兵之人,有武安侯主动请缨,定能保住中原,克复徐州。”
郑冲也奏道:“武安侯先前在扬州大败吴军,夺取寿春,扼守中原要道,屡建奇功,今能戴孝出征,实为国之大幸,奉大将军之余烈,可保徐州。”
随着这两人赞同,一时间许多武都出列举荐曹爽,且不论曹爽先前在朝中的威望,就是眼下军中缺人,也的确唯有曹爽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先前他领兵夺回寿春,对东吴也有震慑之力。
“如此说来,爱卿心意已决,要为国出征?”曹芳心中暗喜,却还是不得不面色沉静的问话。
毕竟曹真是三朝老臣,又是先前大将军,统管各路兵马,在朝中和军中都有威望,要是外面谣传他征调服丧的曹爽,对他的名声和军心都有影响,所以必须要曹爽亲自请命方可。“回陛下,那诸葛瑾新丧不过半年,诸葛恪便能领兵出征,东吴尚且如此,吾为上国,焉能不知变通?”曹爽自然知道曹芳的疑虑,大声答道,“臣为国效命,家事在后,且家中还有舍弟守孝,领兵出征,乃
臣自愿,绝无怨言!”
“嗯!”曹芳微微点头,略作思索,马上传旨道:“来人,加封武安侯为骠骑将军,假节督豫州、徐州、兖州诸军事,即日起前往徐州镇守,朝中武,尽听调用!”
“遵旨!”曹爽依然谦逊躬身,大声领旨,却没人看到他眼神中的激动和得意。
自从扬州归来之后,他便守孝在家,按照礼仪服丧三年,但听到司马懿和曹宇先后领兵出征,心中却焦急难耐,同为托孤之臣,他知道现在正是培养亲信的时候,自己却偏偏没有机会,整日里坐卧不宁。
知道听说诸葛恪偷袭徐州,曹爽才猛然大悟,为将者就该杀伐果断,以大局为重,诸葛恪为了东吴进军中原大计,服丧不到半年就悄然领兵出征,自己是太过重名了,反而束手束脚。
懊悔一番之后,曹爽马上离家来到洛阳,请命出征,在此时刻,也唯有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曹宇在北,司马懿在南阳,自己领兵往徐州,三人各守一方,结果如何,就看各人本事了。
从小黄门手中接过节钺和大将军印,曹爽深吸一口气息,尽量控制着颤抖的手臂,谢恩之后离朝便直奔军营,提拔原先留下的亲信。站在武将之首的蒋济,见到曹爽到来便眉头暗皱,他本是司马懿的心腹,也是司马懿留在朝中的眼线,他知道以眼下的局势,已经无法阻止挂帅出征,等三朝之后,马上找来心腹之人,写信将今日之事送
到宛城。
三日之后,曹爽在洛阳军营中登台拜将,以杨伟和夏侯玄为参军,何晏、邓飏、李胜、丁谧四人为军师,殿中校尉尹大目为先锋大都督,领河南五万兵马先支援徐州。
另拜夏侯霸为征东将军,等人质交换完毕直接到徐州听令,其余青州、冀州各路兵马都听从曹爽调度,稳固中原,驱逐吴兵的重任都在曹爽一人身上。
出征之日,曹芳领朝中武亲自送出东门以外,新雨之后碧空如洗,艳阳高照,草色新绿,泥土的气息沁人心肺。
曹爽一身戎装,意气奋发,在旌旗中跨马出征,环视左右,武大将至少也有十名以上,等他到徐州,夏侯霸应该也能赶到,比之先前攻寿春的将士又精良了许多,不禁心潮澎湃,暗自满意。
洛阳北城东面的一条街,青石板铺就的接到宽阔而又平整,两旁竟是朱墙碧瓦,高大森严,有古树伸出墙外,更显得这些府邸威武不凡。
这条街在洛阳人眼中视为禁地,暗中称之为王侯府,住在这里的人,无不是王公大臣,个个权倾朝野,器重威严。
大司马府位于洛水之流的河畔,此时正值盛夏,两岸垂柳丝绦,阳光正盛,放眼望去,一片翠绿景色,偶尔已有柳絮飞扬,飘飘洒洒,十分清幽。
大司马府如今正是司马家的盘踞之地,这里不仅有司马懿一家人,连同他兄弟子侄也有人住在府邸之中,东北角院落便是分给司马馗所住。
司马馗也是司马八达之一,司马防的四子,司马懿四弟,他虽名列八达,但并不被人所熟知,甚至有人会经常淡忘他,但司马馗一向深居简出,不以为意,反以为喜。
因为他奉司马懿之命,秘密经营司马家的私兵,而狐狼卫的真正幕后操控者,便是司马馗!
日当正午,天气炎热,蝉鸣阵阵,但在这后院之中,却十分清幽,甚至还有几分清冷,独坐书房的司马馗正凝目而坐,手指间夹着一张杏黄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