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这个年纪,丞相也该儿孙满堂了!”关羽知道诸葛亮老来得子,再过二十年,也和他年纪相仿,到颇有种身同感受的慨然。
“大汉盛世,人人都该儿孙满堂,或能四世同堂,不远矣!”诸葛亮也从先前凝重的神色中缓过来,想起家中之事,二人都变得柔情起来。
就在此时,关平已经命人布置好了酒宴,请关羽和诸葛亮前去,襄阳城重要的武官员也都应邀而来。
******
雨过天晴,碧空如洗,樊城的兵马又开始训练,整日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令狐浚兄弟也被拜为大将,这一段看到蜀军将领的表现,十分羡慕,加之姜维用人有方,二人已经彻底融入军营之中。
“大哥,今日我终于得了一把陌刀,嘿嘿,”午休之际,令狐华美滋滋地跑过来,拿出一柄弯月形的腰刀,“今早挑翻了三名千夫长,差点把我骨头都给打散架了。”
“你能打败三名千夫长?”令狐浚吃了一惊,但看到令狐华手中陌刀,却知道他不会说谎,这是军中训练的奖励,凭借其它手段是得不到的。“大哥,你这就小看我了不是?”令狐华闻言不悦,哼了一声,坐在蜀军大营中特有的长条凳上,一条腿搭上来,抱着膝盖不说话。
第502章 诸葛风度
“哈哈哈,贤弟莫要生气,”令狐浚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如今见你每日刻苦训练,为兄也就放心了,你可知舅父还在汉中敬贤院虚度日月?看来他是不知道蜀军之强盛啊!”“唉,你说这舅父,也真是,”令狐华一听此言,很快就被转移了注意力,为他鸣不平,“我看曹家这帮人,国事未平,就先内乱起来,互相倾轧,如何能成大事?想当年外祖父冒着诛族之危,铲除董卓恶贼
,不就是要扶保汉室江山?如今他还想着曹魏之情,岂不是不忠不孝?”
他二人口中的舅父正是王凌,先前诸葛亮和刘封北伐之时,中计被俘,到现在还被关在汉中敬贤院,不肯归顺,可谓固执至极,而他们的外祖父便是当年巧设连环计诛杀董卓的王允。
“小心说话!”令狐浚沉喝一声打断了他,言道,“如今天下三分,各为其主,成王败寇,谁得了天下,才能知道谁的选择正确,此言万不可让舅父听到。”
“哦,知道了!”令狐华却不以为意,短短一月时间,他已经意识到了如今的蜀军有多么强悍,而且军中各种训练制度,他更是闻所未闻,也叹为观止。
就在二人说话之际,忽然听到城中鼓乐响起,竟是迎接贵宾的声音,绵长的号角也吹得颇有节奏,十分欢快。
霎时间,整个军用中都骚动起来,有的士兵已经忍不住向外跑去,个个面带喜色,眼中冒光,充满了期待。
“喂喂,何事如此着急?”令狐华拦住一人,“城中来了何人?”
“你还不知道?诸葛丞相来了,快快快,别拦着我”那人一把甩开令狐华,白了二人一眼,快步而去。
“诸葛孔明,竟然是他!”令狐华愣住了,这个在如今蜀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智计百出,算无遗策的顶级军师,终于到了樊城了。
如果说关羽在蜀军中是军神的化身,诸葛亮便是蜀军上下的智慧化身!
有其他二人这半年奉命守樊城,在南阳之地,关于诸葛亮的传说都是神乎其神,虽然是魏国境内,但说起诸葛亮,南阳百姓却无不交口称颂。
“走啊,快去看看!”令狐浚反应过来,整理着衣甲,拉着愣神的令狐华,“我们去一睹汉丞相风采!”
令狐浚兄弟二人来到城门口的时候,正好看到姜维和关兴等将快不而出,就在城门外,二十余人正在等候,当先一人青色袍服,内衬银灰色的儒生衣衫,穿着虽然不是很华丽,给人一种超尘脱俗之感。
再看那人须发有些灰白,但眼神明亮,三缕胡须衬得他更加睿智深沉,手持一柄新作的绣翠羽扇,正含笑看着出城的几人,不从不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诸葛孔明么?”令狐华微微张开嘴巴,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看到诸葛亮的感觉,乍看觉得此人只是略显儒雅而已,细看的时候却又觉得与众不同,全身似乎蒙上了一层光晕,根本看不透他的面
目。
“果然是司马仲达气度不同!”令狐浚微微点头,那柄鹅毛羽扇彰显着来人的身份,绝不会有错。
司马懿给人一种威严沉郁之感,加之他的面貌狼视鹰顾,更显得老谋深算,而诸葛亮却给人一种谦和睿智之感,一人如深冬圆月,光华清冷,一人却似春日暖阳,如沐和风。
二人心中震动,感慨之间,却见诸葛亮已经迈步走进城门,姜维和关兴紧随其后,其他跟随的亲兵也都相继入城。
“丞相,这二人便是樊城守将令狐将军,”进入城门,姜维看到令狐浚兄弟,站住了脚步,指着二人言道,“若非二位将军声明大义,弃暗投明,樊城也难轻易拿下。”
“哦?”诸葛亮轻挥羽扇,上前两步,对呆愣的令狐浚二人颔首示意,笑道,“太原王氏、令狐氏,亮早有耳闻,二位将军能不忘根本,振兴汉室,乃天下之幸也。”
“呃不敢不敢!”令狐华吃了一惊,连连摆手。
靠近了才发现,诸葛亮的眼眸竟如星辰一般,虽然看起来明澈,但又深不见底,竟让一时忘了自己身处何地。
“末将令狐浚拜见诸葛丞相!”一旁的令狐浚倒是先反应过来,马上单膝跪地,一边说话,一边用力拉扯着令狐浚的裤脚。
“末将令狐华,参见丞相!”令狐浚也慌忙拜倒,第一次见面,就如此失礼,不禁背后出了一身冷汗。
“免礼!”诸葛亮笑着,用羽扇虚扶二人,“诸位随我入城议事。”
进入府衙之中,众将重新见礼,诸葛亮坐在帅位之上,扫视左右,见眼前都是年轻之辈,个个英武非凡,不由满意点头。
“南阳形势若何?”顿了一下,他才缓缓开口。
“禀丞相,樊城现有三万兵马。王平将军退守涉都,有精兵八万,”姜维迈步上前,抱拳答道,“魏军沿丹水布防,贾充和钦各领一军盘踞上下游,新野、穰县、涅阳三处,都有重兵把守。”
“嗯!”诸葛亮微微点头,言道,“司马懿早来宛城,却按兵不动,便是兵力不足,若等兖州援军赶至,定会发兵前来,樊城乃是南阳要地,诸位要小心防守。”
姜维答道:“末将已派兵在围头、四冢、偃城三处分兵把守,与樊城互为犄角。”
樊城在汉水沿岸,如果只是孤城,必定难受,但左右有围头和四冢,北方还有偃城,这都是当年曹仁和关羽在樊城交战时布好的军事壁垒,只需要稍加修葺,便可利用。
“如此布置,倒也稳妥!”诸葛亮微微闭目,便想到了各处的情形,他久在南阳,根本不用看地图,便熟知当地各处地形。
片刻之后,他睁开眼睛:“武关可有消息送到?”
“还不曾”姜维话未说完,便听门口哨马来报,转身问道,“何事?”“报!魏延将军已经攻下武关,正在博山整顿兵马,从丹水向东而来,宛城十万援军赶到,魏军先锋部曲已经到了涅阳。”
第503章 五路进军
姜维挥退来人,抱拳道:“丞相,如今又有长安十五万精兵,可从南、西、东北三面对南阳形成合围之势,取宛城北上洛阳,定能挫动曹魏军心。”
“嗯,此事吾早有计议,”诸葛亮微微点头,“魏军援军赶到,司马懿必亲自领兵前来,涅阳为南阳中枢之地,与新野遥相呼应,要守樊城,还需于郏县再设一兵,谁能担当此任?”
“末将愿往!”
诸葛亮话音才落,包括姜维在内,关兴、令狐浚兄弟都纷纷出列请命。
“军心可用,”诸葛亮赞许地点点头,略作沉吟,将令箭指向护军胡班,“以胡班为先部兵马,先到郏县布防,吾自派兵随后接应。”
胡班想不到第一个点将的便是他,不由大喜,急忙上前领命,自从他到成都之后,一直未受重用,现在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
“郏县西北方向有一处险地,名曰阴陵坡,可为屯粮之地,命王佑领精兵三千去往此处守护粮草。”
“遵命!”王佑是老臣王甫之子,三年在军中历练,终于也能领兵作战,欣然而去。
吩咐完毕,诸葛亮似乎有些疲惫,神色不如刚才轻松,缓缓道:“其余诸将,各自操练兵马,听吾号令,等司马兵到,再作计议!”
令狐浚等将都各自退下,有姜维、关兴、诸葛乔三人留下作陪。
“丞相,既然要取南阳,为何不以攻为守,先发兵去前往邓县,扼守魏军南下之路,在涅阳与司马交战,岂不更好?”
众将散去之后,姜维眉头紧皱,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刚才他本想当众说出来,但又怕人多口杂,泄露机密,只好暂时忍住。
“伯约能想到进兵邓县,可见深得兵法之要,”诸葛亮缓缓点头,却并不焦急,笑道,“襄阳还有五万援军,不日即到,如今樊城兵力不足,不宜分兵,且等援军到来,再做打算。”
姜维还是觉得不太对劲,但想到诸葛亮用兵一向谨慎,先求稳妥,只好不再固执己见,只是眉头微锁,暗自思量。只听诸葛亮又道:“如今长安十五万大军已过武关,吾已传密信给魏将军,其兵分三路,从北到南,各由析县、顺阳、阴县三处进兵,对宛城形成合围之势,再命王平进逼丹水,司马懿定不敢全力来取樊城
,暂时不必忧心。”
关兴笑道:“先前有上庸八万兵马,便吸引了魏军所有主力,此次再有长安十五万精兵,就算司马懿调来十万援军,也不敢尽数来攻,等襄阳兵到,我们便可北上了。”
“正是如此,”诸葛亮微微点头,看了一眼还在皱眉思索的姜维,心中暗自赞许,言道,“长安自子益调兵前往西河之后,便将领缺乏,此次领兵,唯有魏延一人有统兵之能,其余皆为年轻小将,吾不知虚实,放心不下,伯约星夜前去与长安兵马会合,阴县、顺阳两路兵马由你指挥调用,先取
穰县,便可牵制涅阳兵马。”
听到诸葛亮如此吩咐,姜维才眉头舒展,似乎恍然大悟,抱拳道:“原来丞相是要以长安之兵牵制司马懿,以此保住樊城,倒是学生多虑了。”
诸葛亮淡然一笑:“为将者,不仅要知天地理,也要多做谋算,须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万不可疏忽大意。”
“是!”姜维躬身受教,樊城有诸葛亮亲自坐镇,他也不必操心,知道军情紧急,便马上辞别去准备。
******
武关位于博山之顶,九曲蜿蜒的山道在山岭上盘旋而进,从南向北便从武关而进。魏延攻下武关之后,顺着博山一路南下,才知道这道险关有多险峻,如果从南往北攻,简直比登天还难,辎重和部曲支援艰难缓慢不说,关下的地方也十分险峻下寨,都是依山开凿,没有多余的腾挪之地
。
当年秦国再次筑关,也是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对于武关以北的道路,自然要便捷开阔许多,也幸好自己是从长安南下,占了不少地理优势。
留下一千士兵守关,兵马来到博山脚下,丹水便从博山向南流去,直入汉水之中,顺着丹水便能进入南阳境内,和上庸的兵马会合。大军来到南乡,此处的县城面对浩浩荡荡的十五万大军,县令很明智的选择了开城投降,一日前他看到魏军逃兵从武关逃亡宛城,就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南阳已经开启战端,他不可能再丢弃家人背井离
乡。
魏延将大军驻扎在城外,召集众将议事,先将人马分作三部,由魏荣和傅佥二将领五万精兵南下去取阴县,马忠领霍林、王贤二将带三万兵马留守南乡,伺机向东取顺阳,直逼宛城。
剩余的七万兵马则由魏延亲自统率,向北区析县,从南阳西北方向进逼宛城,与马忠的兵马遥相呼应。
长安兵马兵分三路,也是与上庸在涉都的兵马形成默契,共同以丹水为线,从西向东逐渐攻取南阳地盘,再加上樊城的襄阳兵马,共有五路大军对南阳形成合围之势。
魏延领本部兵马来到析县,离城还有五百多里,将兵马驻扎,召集杜预和魏昌二将前来,言道:“从今日起,本部兵马由荀顗统领,魏昌扮作我的模样还在军中,你二人去取析县,万不可泄露消息。”
魏昌听得一阵迷糊,看着魏延:“我扮作父亲的模样,那你”
“哈哈哈,傻小子,我自有去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