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杜预闻言,眼睛一亮,和荀顗相视一眼,两人都轻笑起来。

    “喂喂,你二人又有什么妙计?快讲出来!”魏荣刚安排完巡逻之事,才进帐就看到杜预二人怪笑,便知道已经有了计议。

    杜预抬头笑道:“安营扎寨,首防何事?”

    “敌军偷营啊,怎么了?”魏荣顺口就说了出来,这都是在军营中每天要提及的常识,谁人不知?如今蜀军的训练,可不是简单的操练阵型、锻炼武力这么简单,还要学习兵法要略,为了普及传播,这些都被变成了顺口溜,一段段分开来,隔半月检查一次,尤其是千夫长以上的将领,都必须熟记于心

    。

    “哈哈哈,我知道了!”一旁的傅佥忽然面露喜色,大笑道,“我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布置了。”

    “你你知道什么?”魏荣反而一脸懵懂。

    “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魏昌忽然摇头晃脑地叹了口气,上前轻拍魏荣的肩膀,以兄长的口吻老气横秋地说道,“兵法可不是死记硬背的,要活学活用才行。”

    “嗯,定不能纸上谈兵,像赵奢那样!”傅佥也连连点头。

    “什么赵奢,你可别污蔑了老将军一世英名,”马忠在一旁狠狠地敲了傅佥一个爆栗,“那是明明是赵括啊!”

    “呃”傅佥摸着脑袋,一阵尴尬,兀自强行辩解道,“难道不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吗?”

    “嘿嘿,若有一日回到成都,我定将此事告知傅叔叔!”魏荣被众人一阵奚落,正自难堪,见傅佥和他半斤八两,直接将矛头指向了他,傅彤如今年迈,在成都养病。

    连日交战,众人心弦紧绷,好不容易放松下来,见几人互相打闹,却都是意气相投,杜预和荀顗不禁会心一笑,他二人都从中原而来,似乎还从未见过魏国将领如此和谐过。

    魏延直到此刻还领大军在后,姗姗来迟,显然是将前军交给杜预等人,区区三座营寨,自然不放在他的眼中,这一次出征,是绝佳的练兵机会。

    魏延虽然也多年未曾出征,心潮澎湃,但这样小规模的战斗,他真提不起多大兴趣,此次出兵还有重任在身,为了最终一战,他还需要再忍耐一段时间,正所谓厚积薄发。桃花寨本为桃花驿,因此处向北三里处有桃花谷而得名,第三道营寨的守将是王基副将黄颂,此人有勇有谋,见王端败回,两人重新整顿兵马,收拾残军,聚起守军八千余人。

 第498章 二将争功

    二人正在布置城防,探马来报:蜀军前军已经来到寨前,大军还有百余里,由魏延亲自统率。

    王端言道:“大军辎重较多,人马结阵,迤逦而行,行军缓慢,恐明日才能到达。”

    黄颂笑道:“纵使蜀军十五万大军尽到此处,也无济于事,如此狭窄的道路,营寨也要连接二十里,又能奈我何?”

    王端本来有一场胜利,还想着此战立下功劳,却不料报捷的士兵还未返回,就被蜀军夜袭,丢了营寨,懊悔恼恨不已,这是最后的机会,他必须要再胜一仗,才能挽回颜面。

    思索片刻,对黄颂言道:“蜀军劫营,我们为何不能劫营?”

    黄颂微微一怔,皱眉道:“劫营?”

    “正是,”王端微微点头,言道,“蜀军兵远来,接连几日厮杀,必然困乏,如今连夺两寨,必定心骄,何不乘其初至,先去劫寨?”

    “唔此策倒也颇中兵法,”黄颂摸着下巴一阵沉吟,王端的本事他也清楚,皱眉言道,“蜀军屡战屡胜,定以为我不敢再出战,正是出其不意之时。”

    王端见黄颂同意,不由一阵高兴:“今夜便由我亲自领兵去劫寨,若能得手,将军再来厮杀,叫这蜀军先部片甲不留。”

    “嗳,将军弱,如何能够冲阵杀敌?”黄颂却摇头道,“陷阵破营,还是交给我等粗人来做吧!”

    王端目光微动,知道是黄颂怕他抢了功劳,但这桃花寨是黄颂为主将,也不好和他争执,便道:“反正今夜蜀军定然不备,不如将就为前军,我为后军,你我协力共同杀敌,得了功劳,全算你一人便是!”

    黄颂和王基、王端也算相熟,见他识破心事,不由一阵赧然,自然不好拒绝:“如此也好!”

    到了晚上,月色微明,魏军早就准备停当,过了三更之后,偷偷出了营寨,王端在后,黄颂在前,分兵两队进发,只留副将守桃花寨。

    黄颂引兵潜行,到了蜀军营寨,见火光并不多,稀稀落落,偶有一队士兵巡逻而过,自以为得计,便领轻骑在前,突入敌寨。

    其余兵马紧随其后,都冲入营门,撞开鹿角障碍,却见营中零零落落,只有数名蜀军惊呼逃窜,营帐中并无人马,不由心中疑惑。

    就在此时,忽然靠山崖一侧火光大起,喊声齐举,无数火箭飞窜而出,铺天盖地,黄颂大惊,知道中计,急忙转身往寨外撤退。

    而此刻王端也紧随其后,怕黄颂独得了功劳,跟得很近,黄颂后退,王端却正领兵冲杀,两部兵马合到一起,反而自相冲撞,自乱阵型。

    魏军混乱之际,马忠、傅佥等埋伏在靠山营寨后的兵马冲杀出来,黄颂左冲右突,正迎上魏荣,被其拦住,厮杀一阵,又往后逃走,又被傅佥阻拦,二人合力,将黄松斩杀。王端领兵才到营寨边缘,见势不妙,早已撤退,单被营门外等候多时的魏昌截住,王端哪里是魏昌的对手,数合便被击飞兵器,抱头鼠窜,亲兵死力阻拦,魏昌大怒,从背后拿出铁胎弓,弯弓搭箭,一箭

    射中了王端后心。

    王端坐骑被惊,猛跳乱窜,主人被射杀,更是胡乱冲撞,黑夜中竟直冲着悬崖狂奔而去,落入山涧之中,只传来一阵长长的嘶鸣声。

    主将死于乱军之中,魏军更是大乱,自相逃散,有的甚至也被挤落悬崖,魏昌和傅佥当先领兵追到桃花寨,守军根本反应不过来,还夹杂着许多逃兵,早已军心涣散,往武关逃走了。

    第二天日上三竿,魏延才带大军来到桃花寨,此处距离武关不过百里,蜀军士气大盛,众将被魏延夸赞一番,都十分满足,期待着下一场大战。

    王基连设三寨抵挡蜀军,本以为至少能坚守一月,却不料每日被蜀军攻下一寨,并未影响其行军进程,反而损兵折将,三千多兵马不见回归。

    谋算虽好,奈何并无大将指挥,屡战屡败,损失兵马不说,还影响士气,倒让蜀军一路高歌猛进,气势如虹。

    等蜀军到了关下,只见沿途尽是兵马蜿蜒开去,旌旗一望无际,人头攒多,刀枪寒光闪闪,望之令人心悸,加之魏延的威名,更没有人敢请战出关,都做好了死守的准备。

    李丰望着关外士气正盛的蜀军,皱眉道:“观敌军气势如虹,兵强马壮,纵使武关天险,若从东来攻,倒还能坚守,但从西来攻,恐难守住。”

    王基叹了一口气,言道:“魏延在长安留守三年,如今奉命出征,必定对武关志在必得,司马命你我坚守一月,只是吾计被气轻易所破,为今之计,只好严防死守了。”

    李丰微微点头:“司马只派两万多人守关,若蜀军轮番来攻,士兵必定疲惫不堪,定难久守,还需派人求援才是。”

    “如此也好!”王基目光闪烁,眼眸深处也有无奈之色,对李丰言道,“你速派人到宛城送信,说明此处情形,若丢了武关,长安兵马再进南阳,宛城危矣!”

    李丰领命而去,王基也老老实实地遵从司马懿的嘱咐,下令紧闭关门,将士兵分成数队,关内的灰瓶、檑木、弓箭早已准备充足,堆积在关内城墙之下,只等敌军来攻。

    魏延接连派出马忠等人到关下搦战,回答他们的只是无情的箭矢,看来魏军一心龟缩关中,先前屡次诱敌,现在看来不会再轻易上当了。

    知道武关必须要强攻,随即下令后军退后十里,安营扎寨,调来井阑、冲车和投石车,准备强攻武关。

    由于地势阻隔,关前的位置有限,兵力优势根本无法发挥出来,魏延听从杜预之计,选出十万兵马分作二十队,每队五千人,每个时辰轮换一批,日夜不停轮番攻击关头,不给守军喘息的机会。如今蜀军中的攻城器械也都十分完备,就连井阑之上也配了连弩,而且三座井阑搭建起来,还能彼此相连通,成为一道简易廊桥,增加了弓箭手的射击范围,再加上投石车的改进和装了钢锥的投石车,破关也是指日可待。

 第499章 英雄迟暮

    司马懿从豫州调来十万精兵,以丹水和淯水为防线,布置南阳防线,除了长安的兵马进入武关之外,双方都不约而同的暂时罢兵,为下一场大战酝酿时机。

    盛夏之时,荆州也进入雨季,时常连绵大雨,一下就是半月,阴雨绵绵更是不计其数,对于出兵大为不利。

    襄阳城,蒙蒙细雨已经连下三日,草木苍翠,地面湿滑,城中的青石街道被洗刷得光滑干净,斑驳的路面诉说着这座四战之地老城的沧桑厚重。

    一对二十人左右的兵马从南门进入城中,守军看到当先一人的令牌,面露敬重之色,马上分出一人,亲自带着这一行人往府衙而去。

    郡守府衙之中,关羽正襟危坐,长髯随意地洒落怀中,今日他并未观看春秋,斜倚在太师椅中,望着书房外迷蒙的阴雨发呆,卧蚕眉紧紧皱在一起。

    南阳鏖兵,他也得到诸葛亮的密信,正准备集合水军北上,却不料一场大雨阻断了行程,如今汉水暴涨,水路危急,舟船轻易不敢出行。

    良久之后,关羽忽然轻轻一叹,整个书房似乎都在回荡着他的声音,这一声叹息充满了无奈、不甘和寂寥,还夹杂着几分沉重。微微低头,他轻抚起早已不再浓密的长髯,几乎已经找不到一根黑须,岁月无情地流淌,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迹,自从重夺襄阳之后,似乎苍老来得更快,不过数年时间,竟然须发皆白,怎不令人生出英雄

    迟暮之感?

    “古稀”手指微弹,将手中的长须甩落,关羽喟然一笑,纵使他已经窥破武境,却还是阻挡不了岁月的侵蚀,筋骨日渐僵硬,当年常年征战厮杀落下的病根也愈发凸显。

    尤其是这阴雨天气,当年被华佗刮骨疗伤的左臂更是酸痛难忍,仿佛有千蚁啃噬一般,甚至都抬不起来。“大哥、三弟,待某取了洛阳,便可来见你们了,”望着院中栽种的桃树,正结出累累果实,桃子已有婴儿拳头大小,关羽脸上忽然露出了温和的笑容,缓缓说道,“那边可有桃园,供我三人把酒言欢?

    ”

    “父亲,丞相到了!”正当关羽眼眶微微发红的时候,关平的脚步声出现在走廊上,在书房门口站住了。

    这一年多来,关平发现关羽不似先前那般孔武冷傲,反而多了几分多愁善感,三母胡氏于一年前病逝,关羽更是如此,整日在书房里闷坐,偶尔还能听到他的叹息,似乎念叨着刘备和张飞的名字。

    直到一月前诸葛亮命人送来书信,关羽才重振精神,恢复昔日风采,接连派兵,整顿兵马,甚至亲自去了一趟水寨巡视,只是这几日阴雨绵绵,他又躲在书房里去了。

    “哦?”关羽身躯微微一震,扶着椅子站起身来,“孔明冒雨赶来,也不先知会一声,失礼了。”

    关平看不到关羽眼睛中的变化,赶紧上前为他整理衣衫须发,笑道:“丞相先前便到了江陵,只因大雨阻隔,等了数日,如今雨小,便兼程赶来,不好计算时日,刚刚才到。”

    “嗯,有丞相去南阳,某心安矣。”关羽揉了揉左臂处,微微闭上双目,等他转过头来的时候,整个人气势已然转变,眼中神采熠熠,方才的老态早已不见。

    “正是,有丞相在,纵使司马懿多谋,也能从容应对。”关平取过披风为关羽系,准备扶着他走出房门,却被关羽狠狠一把推开了。

    “某还未老!”关羽瞪了一眼关平,微哼一声,迈开虎步,身躯笔直地出门而去。

    关平退了两步,微微一怔,无奈摇头失笑,快步跟了上去。

    “诸葛叔叔,我什么时候能去长安啊,我可想果儿姐姐了,好多年未见,也不知道小刘伶有多高了。”

    才到门口,就听到关凤的声音叽叽喳喳,这个丫头,已为人妇,还是如此不拘小节,人性地叫人可恨又可爱。

    关羽在门口微微一顿,会心而笑,开口说道:“你还知道刘伶已经长大,怎不为子益诞下子嗣?”

    “爹”关凤听到关羽的声音,顿时娇嗔起来,快步轻巧地来到门口,扶着关羽进了客房,这一次关羽倒是没有推开,任由关凤扶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