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预在一旁由衷而言,响起他祖父杜畿经荀彧推荐,也被曹操重用,但到了父辈杜袭,却被曹家猜忌,因为朝堂之斗,几乎下狱致死,更觉明主何其不易。

    荀顗也想起荀家的遭遇和荀方的经历,正色道:“良马千里,也需得遇伯乐,殿下人尽其能,知人善用,吾等此番出征,正是建功立业之之时,万不可辜负丞相及燕王匡扶汉室之心。”

    “哈哈哈,尔等言之有理,”魏延忽然哈哈大笑起来,此次兵出长安,便有种虎入深山,蛟龙入海之感,心中畅快难以言喻。

    荀顗看看地势,言道:“将军,再向前还有三百里便到武关境内,魏军恐早已得到消息,还需小心行军才是。”

    魏延轻抚胡须,大声下令道:“好,马上派出斥候探马,五人一组,前后相接,三十里之内都要探查清楚。”

    杜预领命,按照先前分配派出哨马,不多时便见数十骑绝尘而去,消失在远处的山坳处。

    武关为秦之要塞,数百年前,还为秦楚国界,出入商客、百姓都要在此严密检查。

    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为兵家必争之地。

    武关为关中及东南门户,山水环绕,险阻天成,有“秦关百二”之誉,据此险要之处,能够以二敌百,易守难攻。

    当年蜀军北伐,占领长安之后,魏军仓皇东撤,为防蜀军继续东下,不但阻塞潼关,在武关也派重兵把守,由于南阳还有荆州兵马牵制,刘封并不急于取武关,也不怕南阳魏军会来偷袭。

    弘农会盟之后,蜀、魏重新和好,互通商道,武关也成为长安连接荆襄、吴越的枢纽,从长安到丹水,经郦等地至宛城。

    但随着双方再次爆发战事,武关商路早已被阻断,魏军精兵驻守此处,潼关也被彻底堵死,江东、荆襄乃至中原前往西域的商队,都从南阳绕道汉中而行。

    从长安到武关,同样和蜀道一样,增设驿站,兵马进入上洛境内,各处驿站已经派来向导官接应大军,并将当地地形图献上,随军指引。

    听说长安十五万大军来取武关,司马懿命王基为抚军将军,李丰为随军参赞,领一万精兵驰援武关,加上当地守军,共有兵马两万五,兵力充足。王基为青州东莱曲城人,才高于世,德溥于时,先被王凌举荐征辟为青州别驾,被举孝廉,王凌被俘之后,司马懿征召王基,提拔为中书侍郎,见王基武兼备,对其十分器重,此次出征南阳,带在身边

    以做培养。

    对于武关重地,王基也曾在书上多有了解,临出征前,司马懿叮嘱他只管死守关头,纵使蜀军有百万来,也无可奈何,等魏延兵退,便是大功一件。但来到武关之后,连日亲自观察地形,王基发现武关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倚岩崖,南临绝涧,东西各开一门,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决定在武关以西重新下寨,阻截

    蜀军。

    参军李丰言道:“临行之时,大司马再三嘱咐,叫我等据险而守,带蜀军粮尽,自会退兵,将军何故违令出关,舍本求末?”王基站立关头楼门之下,左右扫视,对李丰言道:“吾数日观察地形,此关乃是先秦所建,关西地势开阔,十分平坦,关东则山道盘旋,蜿蜒南行,正是为防荆楚之敌也,从东攻西,则寸步难行,从西取东

    ,却有地形可用,非久守之计也!”李丰一怔,看看东面蜿蜒不绝的山道,只容一辆马车通行,而西面虽然两旁都是高山绝崖,却有开阔官道,想必是秦国为方便运送兵力和粮草辎重。

 第494章 斩将立威

    “纵使如此,吾军不过三万,而蜀军有十五万精兵,若出关下寨,岂不冒险?”虽然王基说的也有道理,但李丰还是觉得不踏实。王基却笑道:“参军岂不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司马虽临行有令,但为将者,当在变通,蜀军远来,吾以逸待劳,若在关西之地借地形连下三寨,沿途阻拦蜀军,搓其士气,就算魏延能连破吾三寨

    ,到了关下,也三军疲惫,锐气尽失,此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也!”

    “这个”李丰虽然还想求稳妥,但也觉得王基所言有理,一时间竟找不出反驳之词来。

    “参军只管不知关防,吾自领兵马寻找下寨之处,派可靠之人驻守即可!”王基却不管他心中如何作想,径自点了一万兵马出关往西而去。

    李丰无奈,只好继续安排城防,更何况王基并非鲁莽行事,以攻为守,如果真能在关外阻挡蜀军,自然更是求之不得。

    魏延领大军来到上洛边境,哨马来报,魏军在武关以西依山立下三座大营,分别在四皓、青云、桃花三处险地下寨,依次向东,要去武关,这三座营寨必须要拿下。

    魏延闻报,傲然笑道:“区区武关不过两万多兵马,还敢分兵在外,也未免太小巧魏某了,且看某出战立威!”

    魏荣在一旁忙说道:“父帅,魏军先锋,必为小将,不如让我等先去试探虚实!”

    “不然!”魏延却摇头道,“魏军既然分兵在外,必有大将把守,吾军初战,胜败影响三军士气,此一战某必要亲自前去方可!”

    杜预也道:“将军言之有理,首战若能斩将,于军大为有利,以将军之勇武,魏营中能与将军一战者,屈指可数,此去必定旗开得胜。”

    “哈哈哈,整合吾意!”魏延闻言,再次仰头大笑,这几年在长安练兵,已经快要淡忘疆场上嗜血厮杀的味道了,大声道,“儿郎们,随某前去,叫尔等看看阵前厮杀,与营中训练如何不同!”

    一众年轻小将轰然允诺,魏延意气风发,命杜预和荀顗统领中军,点了三千精兵先往魏军四皓大寨而来,急行军三十里,远远便看到一座营寨立于道路中央,依照山势,箭楼、鹿角十分整齐。

    魏军也探知蜀军前来,早已敲响金谷,山谷之中钟鼓声回荡,惊飞宿鸟无数,一阵阵呐喊声中,魏军也有一队兵马出营而来。

    魏延打马而上,见营门前是一员黑脸小将,料知不是魏军大将,颇觉扫兴,但还是沉声大喝道:“尔等逆贼,见某天兵到此,还不速速受降?”

    “嘿嘿,好大的口气,来者何人?”那人倒也不惧,手持一柄大刀,轻提丝缰瞪着魏延问道。

    “某乃汉镇军将军魏延是也,汝是何人?”魏延斜睥着那人,将手中大刀斜指对面,“某倒下不杀无名之辈!”

    “呸,原来是个只知守城的老匹夫,”那人见魏延报名,十分不屑,大笑道,“某乃陈留第一勇将赵欢是也,速来领死!”

    魏延早年随刘备南征北战,因有关羽、张飞之流,再加上刘备封五虎上将,他的勇力被大大掩盖,加之连年镇守汉中、长安,鲜少冲锋陷阵,本就心中憋闷,如今听这无名之辈奚落顿时大怒。

    马忠早就跟随诸葛亮参加过北伐,此次出兵,也是立功心切,言道:“将军,此等无名之辈,看末将将其斩首!”

    “慢着!”魏延瞪了一眼马忠,沉声道,“先前便说过,首战由我出手,此僚目中无人,竟敢妄称陈留第一勇将,倒叫他知道我的厉害!”

    魏延抬刀横于胸前,对面的赵欢也冷哼一声,将大刀提在手中,朝后微微摆手,便见魏军开始擂鼓呐喊助威,声震山野。

    魏延却不为所动,此时的神色变得冷峻下来,对旁边的几位小将低声吩咐道:“尔等准备,看某斩了此子,魏军定然不备,便就势杀入寨中,夺取营寨,立下头功!”

    魏荣和马忠等人闻言大喜,各自悄然退后,将兵马分作三队,假装呐喊助威,却不动声色地形成阵势,魏军果然毫无所觉。

    此时魏延早已拍马而出,那赵欢大声怪叫着冲杀过来,大刀高高举起,一上来便是力劈华山,看来是为力大之人。

    魏延嘴角抹过一丝嘲弄的冷笑,如此刀法也敢在他面前卖弄,只见他大刀平举,似乎对迎面而来的刀刃视而不见,依旧纵马直冲。

    赵欢见魏延反应如此之慢,心中狂喜,一刀狠狠斩下:“老匹夫,受死吧!”

    魏延看鼻孔里发出微哼,平举的大刀猛然挥出,只听当的一声巨响,赵欢的怒吼变成惊呼,手中的兵器竟被震飞出去,而且整个人也在马背上一阵摇晃,几乎坐立不稳。

    但不等他反应过来,魏延的刀刃已经随后跟上,只看一道寒光闪过,赵欢的头颅便斜飞上高空,一蓬绚烂的血花喷洒而出。

    “冲啊!”一合斩杀敌将,魏延却没有丝毫成就感,这种级别的武将他根本看不在眼里,几乎是顺势斩了赵欢,便直冲魏军营寨而去。

    魏军上下士兵还在奋力擂鼓,哪曾想被王基挑中的第一座营寨守将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根本没有防备,魏延已经一马当先冲入营门口。

    看着这个如同一尊杀神般的大将纵马冲来,魏军早就胆寒,连最勇猛的赵欢都死了,其他人谁还敢上前阻拦?

    主将转眼间身首异处,魏军惊惶无措,等反应过来的时候,魏荣、马忠等人已经领兵马冲入营寨之中,一番厮杀,魏军无人指挥,自相奔逃,前后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被夺了四皓大寨。

    等杜预领大军到来的时候,魏延已经派人打扫完战场,押解着几十名俘虏审问,此处往前五十里便是第二座营寨,安扎在青云镇,守将名叫王端,是王基的同族。此时已经到了傍晚,夜间不利于行军,魏延传令全军就地休整,魏军的营寨倒成了最好的防守之处,命人小心巡逻看守,待明日去攻青云寨。

 第495章 冒进中伏

    青云寨守将王端虽不如王基那般受司马懿重用,这几年也只得了个杂号将军,但两人本是同族,又从小一起长大,师承所学也都相同,自认本事不在王基之下,此次主动请令镇守二营,也是想证明自己的

    本事。

    才探到蜀军来至上洛,转眼间四皓营就被攻破,王端收集残兵两千余众,仔细问过之后,才知道是守将赵欢自恃本领,被魏延临阵斩杀。

    “赵欢不过一勇夫耳,少谋好动,竟敢与魏延搦战,自取其败!”问罢之后,王端冷然一笑,赵欢在军中恃勇好斗,他早就看不顺眼了。

    “将军,蜀军有十五万之众,魏延又如此勇猛,我们仅有五千兵马,如何抵挡?”一旁的副将都已经脸色阴郁,听说前军失败,他们不如前几日安营扎寨时的稳定了。

    王端嘴唇微抿,冷笑道:“魏延也不过莽夫而已,吾当用计除之,魏延一死,蜀军群龙无首,必将大败,再据此险地防守,撑过半月,便是大功一件。”

    那副将久随王端,也知道王端熟读兵法,颇能用计,忙问道:“将军有何妙计?”

    王端似乎智珠在握,眼眸一阵收缩,缓缓道:“营寨往东有一处绝地,名叫天井峡,谷如深井,易进难出,便是魏延葬身之地。”

    第二日一早,魏延将兵马分作三队,亲自统领先锋,杜预依然押后,进入武关境内,自然更要小心,虽然他们此次大肆出兵的目标并非武关,根本用不着十五万兵马,但也不能太过大意。

    一个时辰之后,来到青云寨,只见此寨也是依山而建,正在一处陡坡之上,据守险要,挖了沟壕,寨前道路狭窄,兵多的优势并不能发挥出来,可见也是懂得兵法之人所布。

    “魏军布下此寨,倒也颇得章法,”魏延淡然一笑,横刀立马,看着魏军营中人头攒动,鼓声大作,“只可惜比起当年进军益州之地,却是小巫见大巫!”

    “将军,这一阵该我上了吧?”马忠等人早就求战心切,见到魏军出营,他第一个马上请令。

    “唔,也好!”魏延虽然意犹未尽,但自己总归是主将,若事事当先,便有抢功的嫌疑,微微策马道一旁,笑道:“该到你们上场了,历练多年,可不要让我失望了。”

    “遵命!”马忠闻言大喜,当下打马而出。

    身后的傅佥、魏荣等人都焦急而又悔恨,只怪马忠反应太快,叫他抢了头功,一个个卯足精神,只等着马忠取胜,便第二个出场。

    思索之间,只听场中传来兵器撞击之声,马忠已经和敌将开始交手,那魏将也用长枪,但招式远不如马忠,勉强撑过五合,便左支右绌,险象环生。

    眼看敌将不支,对方营门中又冲出一员将领来,魏荣看到,也不请令,大喝道:“尔等反贼,还想以少胜多不成?”

    其他人才发愣,魏荣却已经拍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