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如此,”牛金会意,又道,“既然是大司马之意,参军就该和令狐将军说明,我看他心存芥蒂,只恐”

    “哼,不过一个小小的城守罢了,我奉命行事,何须诸事向他解释清楚?”贾充撇着嘴不屑一笑,淡淡道,“令狐浚自以为是,想要杀敌立功,私欲太重,这也算是对他的惩罚吧!”

    牛金知道贾充向来骄矜自负,眼高于顶,又和司马一家关系匪浅,自然不会对令狐浚假以辞色,当下也不再劝,告辞出了府衙去休息。

    令狐浚怒气冲冲回到军营,草草包扎了手臂上的箭伤,点齐本部兵马,也不用饭,直接离开筑阳城扬长而去。

    下午时分,兵马到了汶水境内,忽然前方有败军出现,看到令狐浚兵马,马上前来会合,看到这些士兵,令狐浚心中一沉,脸色苍白。

    “将军,樊城樊城丢了!”副将问完情况,神色黯然地走过来禀报。

    “怎会如此?”令狐浚在马背上一阵摇晃,停在汶水岸边,望着四野葱郁,粼粼河水,竟有种无处可归的迷茫感。

    “是襄阳来的兵马,关兴趁夜赚开城门,守军抵挡不住”副将咽了口唾沫,神色焦灼。

    他们被贾充从筑阳赶出来,一路愤慨,人人咒骂,中午只是吃了点干粮,本想等着回到樊城好好休整一番,却不想樊城丢失,如今士气低落,饥肠辘辘,眼看天黑,还无处可去,如同孤儿一般。

    “报”

    就在全军上下一片哗然,躁动不安的时候,忽然远处一起哨马疾驰而来,身上拿着的正是令狐家的旗帜。

    令狐浚翻身下马,疾步上前,樊城失守,他还担心的就是守城的兄弟令狐华的安危,看到来人正是家院,心中稍微安定下来。

    “大公子,这是二公子给你的信!”家院上前,拉着令狐浚来到河边,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

    令狐浚见家院神色古怪,皱着眉头拆开书信,只有短短几行字,却看得他眉毛猛跳,手指微颤,转头低声问道:“如此说来,二弟他还在”

    “正是,二公子现在就在樊城,”家院扫了一眼远处的士兵,叹了口气,“那关二公子十分勇猛,三合便将二公子扫落马下,甚有当年关将军之风,若不是他手下留情,只怕”

    “你如何知道我在此处?”令狐浚手指摩挲着书信,沉吟不已。

    “三日前樊城被破,二公子被劝降之后,小的便奉命在此等候大公子。”

    “我令狐一家忠心为曹家卖命,却不想被小人逼迫,”令狐浚望着河水,将书信撕得粉碎,撒入水中,幽幽说道,“如今半壁江山已入刘氏之手,看来真能重振汉室,此莫非天意也?”

    伫立岸边良久之后,落日余辉,夕阳如血,晚霞映在水面之上,令狐宇终于回过神来,大步走向所部兵马

    筑阳大胜的消息传到宛城,司马懿看完书信,脸上却无半分喜悦,反而眉头紧皱,坐在书案后面半晌不语,良久之后才抬起头轻叹一声。

    司马昭正一脸喜色,等着司马懿给贾充封赏,却不想司马懿愁眉苦脸,不禁疑惑:“父帅,此战败蜀军两万余人,夺回南阳失地,振奋士气,为何反而闷闷不乐?”

    “唉,涉都虽然夺回,却丢了樊城,是我太大意了,”司马懿微微摇头,“凡事思谋,就该完全,吾不该心存侥幸,轻视马良之智力。”

    “什么?樊城丢了?”司马昭一脸不可置信,半张着嘴巴愣在原地。

    “吾用贾充用计,若马良在军中,定能识破一半,就算前军中伏,也不会丢了涉都,蜀军毫无防备,而令狐浚又在筑阳,想必马良已经暗中去了樊城。”

    “这该如何是好?”司马昭心中犹疑不定,不知道司马懿所说是真是假,如果樊城失守,比之涉都还要危险,占据樊城,蜀军的水军就能从汉水源源不断前来。

    “马上传令新野,命其在樊城、湖阳及罗川口一带布防,”司马懿神色凛然,站起身来背着手边走边说道,“传令全军集结,半月之后随我出征,但愿字元上庸之行能有所获。”

    “是!”司马昭还在思索,但司马懿的命令,他却毫不犹豫的去执行,领命而去。出门之后还是不敢相信,但转念一想,如果司马师离间之计成功,上庸发生叛乱,便无法派出援军,筑阳再无威胁,就可以全力对付樊城的蜀军,南阳之危不日便解了。

 第452章 言语蛊惑

    上庸西南西南七百余里之外,穿越群山崇岭,有一处宽阔之地,靠近大巴山,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党项羌族南迁之后,在此地落脚,经过数百年繁衍生息,成为当地最大的部落。

    党项部落的首领摩西纳在南羌一带拥有极高的威信,成为南羌事实上的统治者,由于诸葛亮的安抚政策,摩西纳与蜀汉之间关系异常亲密。

    两月前,听说汉帝刘禅要在梓潼举行春耕,摩西纳便决定带领使团前往观摩学习,一来是为了增加双方的亲密度,如今汉军越来越强势,连西羌都彻底收服,他们就更要搞好关系了。

    其次摩西纳还想从汉军处换一些粮食种子,这几十年定居在上庸境内,他们的生活早已从游牧变成了耕种,需要更多种类的食物让族人生活下去。

    摩西纳走后,将族中大事交给女儿美思打理,他只有这一个后代,选女子为族长,也是无奈之举,同时也让表兄玛西从旁协助。

    三月时间过去,眼看耕种的时机要错过了,还没有父亲的音讯,美思不禁担忧起来,每日都派人到山外的路上打听观望,却杳无音讯。

    这一日,美思正想着如何开辟东面山脚的土地,忽然玛西派人来请,称有重要的事情相告,美思猜到可能是父亲有了消息,急忙随来人去见玛西。

    来到寨中,还不等她问话,却看到玛西满脸愁容,唉声叹气,不由心中一沉,迫不及待地问道:“玛西叔叔,可是父王有了消息?”

    玛西为难地看看美思,缓缓道:“这事还是不要说的好。”

    美思见他欲言又止,急得快哭出来,追问道:“玛西叔叔你快告诉我!父王是不是出意外?”

    玛西怜惜地看着他,神情难过,但还是微微点了点头。

    美思眼眶微红,强忍着泪水,上前拉住玛西的胳膊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玛西叔叔你快告诉我!”

    玛西语气沉重,言道:“从成都回来的商队传来消息,大王在回来的路上被一群黑衣人袭击,族中弟兄全部战死,大王生死未卜。”

    美思听罢玛西之言,脸色惨白,如同晴天霹雳,震得娇躯颤抖,呆住许久方才缓过神来,喃喃说道:“这怎会这样?”

    玛西叹了口气,咬牙道:“根据传言,有人在梓潼污蔑大王想要派遣刺客暗杀刘禅,因此被蜀军怀疑,还捉了一些弟兄严刑拷打”

    美思还未听完,便悲愤不已,怒道:“父王对蜀汉忠心耿耿,竟然还会遭此污蔑,简直岂有此理!”玛西忙劝道:“公主息怒!听说西羌连年上贡,都有良马献上,而我们却所以有人想向大王索取马匹,我们自己的战马尚且不足,所以大王没有答应,所以他们便怀恨在心,想找陷害大王,此事还需从

    长计议”

    “从长计议?父生死不明,只怕凶多吉少,美思向他们讨一个说法,为父王报仇!”美思勃然大怒,握着粉拳跑了出去。

    “美思,美思,你不要冲动”玛西吃了一惊,急忙追了出去来,“此事需要族中”

    但此时美思已经走远,早已听不见他的声音,玛西脸上悲愤的表情也瞬间烟消云散,如同刀割一般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冷笑,背着手转身进了房间。

    内室之中,却还有一人在窃听着他与美思的对话,此人眼角狭长,面目深沉,嘴角带着满意的笑意,正是司马师。

    来到内堂中,玛西躬身抱拳道:“美思挟怒而去,肯定会向上庸发兵,玛西已替司马公子将这把火点起来了”

    司马师点头笑道:“玛西大人,此事若成功,父亲那边必会禀明陛下,你功不可没,不仅党项族,以后整个羌族部落,都交给你来管理。”

    玛西大喜,忙道:“愿替司马将军效力!”顿了一下又问道:“只是不知那摩西纳老家伙现在如何了?”

    司马师淡淡说道:“你就放心吧,我们自有安排,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玛西终于放下心来,命人摆下酒席,款待司马师,一切布置妥当,就有心腹前来禀告,美思调集本部两万五千人马离开大寨,往东而去。

    玛西命来人退下,向司马师大笑道:“公子妙计!那丫头果然起兵了。”

    司马师举杯笑道:“美思此番出兵,不管胜败,都将对你再无威胁,等上庸战事一了,我便马上奏报朝廷,对你封赏,我们先满饮此杯!”

    玛西忙站起身来,双手捧着酒杯,重重地碰在一起,内室中便传出一阵得意阴险的笑声。

    ******

    霍戈和张起押送粮草,从汉中一路来到上庸,再也没有出现什么意外,唯独阳平关的黑衣人让人难以猜测,不过此事自有人处理,不用他们操心。

    这一天正在军营观看兵马训练,就在他们到来的前一天,孟达又带领援军去了南阳,上庸城的只剩下新兵和三千守军,还需要加强训练。

    正观战之时,忽然府衙传来急促的钟声,这是战时紧急集合的警报,平时都严禁使用的,否则便以军法论处。

    张起吃惊道:“上庸前后皆是我军地盘,何以会发警报?”

    霍戈已经迈步往府衙赶去:“必有军情,快去看看。”

    两人快步赶往府衙中,只见城中武官吏也都纷纷赶来,个个满面疑惑,显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的甚至还穿着便服,连一向注重仪表的邓芝也仅仅穿了一件素袍。

    “诸位,方才探马来报,大巴山羌人突然起兵猛攻西城,西城太守派人来求援。”

    “巴山羌族一向与我和睦,怎会突然起兵?”一名官吏脸色骤变,西城距离上庸不过两百里,不足一天的路程,一旦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邓芝也皱眉道:“正因如此,西城并不曾留大军驻守,仅有两千守军,如今大军都调往南阳,城中无将无兵,该如何是好?”

 第453章 初次带兵

    霍戈上前问道:“请问太守大人,那大巴山羌族有多少人马,仓促起兵,必有缘由,何不先遣使问明情况?”邓芝知道霍戈久在宫中,处理外族之事见多识广,答道:“据哨马来报,此次领兵之人乃是羌王之女美思,共有两万多羌兵,也不知为了何事,城中派去的使者被其杀了。西城太守正在死守城池,敌军现在

    距成都只有二百余里。”

    霍戈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在一众人纷纷议论之中,抱拳大声道:“太守若能信任,末将愿领兵前往,平息干戈。”

    “霍将军?”邓芝闻言眼前一亮,刚才还愁没人带兵,这霍戈就是现成的人选,只是考虑到他久在宫中,从未带兵,又犹豫起来,“只是羌人勇猛,只怕”

    “大人尽管放心,上兵伐谋,我自会从容应对,既然羌人向来与我和睦,定是有什么误会,此次出兵并不在作战,而在解除误会,此乃末将之长也!”

    霍戈这次运粮出征,就是为了能够领兵出战,并不想就此回到成都去,眼看有这样的机会,怎会轻易放过。邓芝略作沉吟,左右再看看,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而且霍戈所言也正中下怀,言道:然羌人此番来势汹汹,当先挫其锐气,在与之和谈,明情由,解除误会,不可杀戮过多,与羌人结仇,你可能做

    到?”

    “末将定当完成任务!”霍戈见邓芝同意,不由大喜,看了一眼身后焦急的张起,又道:“张校尉甚有勇略,与我同行,定能大获全胜。”

    邓芝点点头,却又皱眉道:“如此也好,只是我城中兵力不足,仅剩三千精兵和五千新兵与你调用,加上将军带来的一千兵马,尚不足一万,不知向汉中求援”

    霍戈抱拳道:“救兵如救火,如果再向汉中求援,只怕西城早已丢失,此次出兵旨在议和,不求兵多,这些兵力足矣!”

    邓芝见霍戈年纪虽轻,却气度非凡,应答得当,不由心中安定下来,也不敢再犹豫,当下马上下令出兵,亲自将霍戈送出上庸城外。

    大军连夜出发,第二天上午进入竹溪境内,此处再往前便是西城,正走之间,忽然试吃后来报,前面出现敌人。

    还不等霍戈下令,率领先锋部曲的张起传来几声大喝,已经下令弓箭手射击,只有几名羌人探马被射杀,其余几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