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传令升帐!”挥退来人之后,刘封深吸一口气,既然对方又派援兵,就要重新部署计划了。

    两条肩头出现桌案上简易的沙盘之中,刘封和句扶等人望着三个摆着绿色石头的位置,这是魏军的三个驻军之地。

    除了正前方的胡遵本部之外,一路是从河东而来的虎豹骑,另一路便是从河内赶来的邺城援军。

    虎豹骑向来是皇家之兵,自从曹操死后,已经很少出现在战场上了,胡遵接连失败之后,竟然出动这支精兵,看来洛阳对刘封十分忌惮。“殿下,魏军再派援军,长此以往,于我大为不利,”句扶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西和之地,转运粮草十分不便,听闻曹宇已经调北部匈奴驻守雁门,防备鲜卑,若待其重整兵马,两线作战,西河恐难久守

    。”

    “嗯,持久战于我大为不利,”刘封很清楚自己进攻的一方,粮草要通过上郡转运,路程长,道路难行,光是路上运粮队伍的消耗,就让人吃不消,双目微缩,沉声道,“还是要速战速决。”

    句扶言道:“不如趁胜追击,胡遵新败,士气不振,若能一鼓作气击破魏军大营,则援军自退。”

    “时机还不成熟,”刘封摇摇头,背着手来到帐中,“我兵力本就不足,若强攻,就算能消灭胡遵,损伤必定也有不少,如何再与曹宇交锋,还需等待良机。”

    赵广问道:“打也不是,守也不是,难道还要再调援军来吗?”

    刘封缓缓转过身,再次来到桌案面前,指着东面的那颗石子,将其拿起来捏在手中,轻笑道:“围点打援!”

    “啊?”句扶等人吃了一惊,“我等正全力防守昕水,若是分兵前去,胡遵若再带兵前来,如何是好?”刘封看着众人忽然一阵大笑,笑得几人莫名其妙,才言道:“既然你们都如此作响,想必胡遵也是如此想法,若是援军先来,我也不敢如此冒险,但胡遵刚败了一阵,此次就算探到我分兵,也必定犹豫不决

    ,不敢来攻。”

    句扶略作思索,也明白过来,前几日就是分兵之计让胡遵大败一场,吃了大亏,这次故技重施,胡遵猜不到虚实,定不敢轻举妄动。几人商议已定,刘封留句扶和令狐宇守前营,其余各部守后营,自己则带一路兵马往平周而去。

 第418章 伏击援军

    青龙峡是霍山之间的一个大湖,北岸和东岸有一条狭长的平地夹在湖水和丘陵之间,连同河内、河东两地的官道就是从此而过。

    来到平周之后,休整半日,刘封和赵广连夜率领神箭营进入霍山,平周只是虚张旌旗,每日士兵轮番操练,也看不出究竟有多少兵马。

    细作已经带来详细情报,邺城的援军统帅是步兵校尉段昭,这个名字刘封很陌生,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应该不算什么名将,消灭这股援军,也是为了进一步打击魏军士气。

    第二日兵马到达青龙峡,刘封就地观察地形,找到埋伏之地,将任务分派下去,各自布置停当,就等段昭出现。

    段昭自奉圣旨,便领兵一路急行,赶到青龙峡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山野中更是不辨景物,霍山又极其险峻,点火害怕被蜀军哨马发现。

    算算还有半日路程就能进入河东,段昭放下心来,便下令全军在湖水边上安营扎寨,准备明日赶往河东,兵马休息完毕,也正好可以投入战斗之中。

    为了防止蜀军阵来偷袭,段昭特意派出十余名哨探在山谷口把守,若有动静,也好及时发现,但一夜过去,相安无事,段昭暗笑自己太过谨慎。

    拂晓之时,全军在湖边用过饭食,便继续上路,清晨的山谷中雾气缭绕,鸟雀之声嘹亮,却看不清在何处,周围的树木都在朦胧之中,倒是一片诗情画意。

    若是换做往日,段昭必然会停下来观赏一番,他在河北,经常喜欢游山玩水,甚至吟诗作赋,尤其是刘封开创的五言和七言诗,如今已经在士林中盛行,人人争相效仿。

    忽然想起刘封,段昭自己都忍不住摇头失笑起来,若不是各为其主,这刘封倒是值得结交,用兵出神入化,却又采斐然,简直是不出示武双全全才。

    段昭在马上思索着心事,全军将士分作前中后三部,排着队伍,一条长龙般的顺着山路而行,绕过青龙峡,便是霍山以西,就到了河东境内。。

    晨青龙峡的湖水中雾气升腾,宛如仙境,山路上的景色却越来模糊,魏军不知何时,已经首尾不能相望,走在湖边狭长的官道上。

    正在山谷中埋伏的刘封忽然一个哆嗦,就有打喷嚏的冲动,急忙用手捂住鼻子,只憋得两脸通红,涕泪交流,好一阵才算忍住,狼狈不堪。

    “嫂夫人想念大哥,还真会挑时候!”赵广在一旁也憋着笑看着刘封,他还真从未见刘封如此失态过,不觉打趣起来。

    刘封擦了擦鼻涕,瞪了赵广一眼,心中咒骂着,却又无可奈何,也不知道是真有人想他,还是山中着凉了,但这个喷嚏却是万万不能打出来,如此静寂的山岭,恐怕还会引起回声。

    “殿下,他们已经来了。”正在此时,负责警戒的胡坤悄然前来报告。

    “传令下去,等魏军走过一半,便发出信号出击。”

    刘封打起精神,迷雾中朦朦胧胧只看到模糊的人影,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从这里经过。

    “唉,可惜有大雾,否则这段昭便是我的物了。”赵广把玩着手里的射日神弓,十分遗憾,大雾遮挡视线,再优秀的弓箭手也只能无奈了。

    未过多久,忽然山谷中响起急促的公鸡打鸣声,如此嘹亮的鸡脚声在山野中骤然响起,实在显得诡异古怪无比。

    魏军在听到着怪异的声音的时候全都愣住了,荒山野岭之中,怎会有公鸡打鸣?

    就在他们愣神的功夫,神箭营埋伏在山林之中的弓箭手已经开始行动,早已将羽箭对准了自己的目标,霎时间万箭齐发。

    嗖嗖嗖嗖

    尖锐的破空之声同时出现,转瞬间,无数的羽箭如同被惹怒的蜂群,,呼啸着冲破迷雾,扑向不明所以的魏军。

    段昭军的前部、中心、后尾,三段都在同一时间遭到了刘封军的全力攻击。

    段昭率领的这五千人虽然都是精锐,可骤然间遭受如此打击,也不禁自乱了阵脚,全军瞬时陷入了混乱。

    在鸡鸣声响起的刹那间,段昭的思绪被收回,心中猛的一颤,浑身上下被一种冰冷刺骨的寒意所包围,他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伏兵了。

    但四周只听到箭雨之声,却无士兵呐喊,隐藏在树林中的弓箭手默不作声,只顾放箭,他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敌军,也看不见敌军的具体位置,更不知该如何防备。

    在这样的地形中伏,段昭懊悔不迭,前后观察,却看不到首尾的士兵,一咬牙,招呼着身边的亲兵咬牙继续向前冲杀,组织沿途的士兵抵抗。

    魏军看到段昭前冲,都慌乱地遮挡着箭雨,玩命向前狂奔,只要能逃脱箭雨的覆盖范围,便还能有生还之机。

    此时朝阳初升,水面朦胧如同在薄纱中沐浴的女子,阳光透进薄雾,高处的弓手可以辨认出魏军的身影轮廓。

    而身在薄雾中的魏军抬头望去,却只能看见薄薄的雾气,阳光洒落在树梢之中,十分晃眼,根本无法辨认敌军藏身之地。

    段昭咬牙切齿,至今他还没看到一名敌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一路狂奔,身上已经中了数箭,但他不敢停下,听着身边的士兵不断惨叫哀嚎,不断有人倒下,声音越来越远。

    没有队形,没有编制,混乱万分的魏军,上到军司马下到士兵只能埋头逃命,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

    这根本不算是战斗,而是一种单方面的屠杀,让段昭想起了被围杀的物,狂奔的了鹿群似乎就是如此。

    就在他感觉身边箭矢渐渐减少的时候,忽然脚下一空,战马嘶鸣着翻滚在地,自己也跌入一个大坑之中,身后的士兵一阵慌乱,迎接他们的又是一蓬箭雨。一阵惨叫声之后,周围再次陷入死寂,漫山遍野竟是惨叫之声,在神箭营射手的监视之下,没有一名魏军还敢  站起来走动,聪明的已经趴在山路上瑟瑟发抖了。

 第419章 以少敌多

    “汉燕王刘封在此,降者不杀!”断断续续的惨叫声中,一道清朗的声音在半山中出现,所有的声音随之消失,魏军陷入了一片死寂。

    刘封的大名,在魏军中早已流传,自从他救走关羽,大败曹真、夏侯楙之后,已经声名大噪,这一次千里驰援,也是因为刘封的威胁。

    谁也想不到还未到达河东,便遇到了这个传说中的杀神,段昭在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无力而笑,跌坐在坑中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想不到蜀军的斥候和细作竟然如此强大,消息也太灵通了,更想不到刘封会如此胆大,两军对峙,兵力不如胡遵,还敢分兵到数百里之外来埋伏。

    刘封不杀俘虏,整个中原人尽皆知,这一点魏军感受尤甚,已经无数同乡回到了家乡,托人送来书信,称赞刘封如何仁义,有的人甚至还带着大汉盛世录回去偷偷宣传。

    当薄雾散去后,战斗已经结束,五千河北精兵被杀死大半,仅剩的千余人都在山路上一动不敢动,武器抛在一旁。

    山路上尸首狼籍,血流成河,刘封暗自叹息,让赵广收编俘虏,胡坤则负责掩埋尸体,参加越多的战争,他就越发讨厌杀戮,生命在战场之上,和蝼蚁没有什么区别,生死不过转眼之间的事情。

    就在刘封和胡遵大军对峙的时候,前往通天山的柳隐也没有白等,他等来了匈奴南部的精兵,由左谷蠡王荼靡宝亲自率领,直奔离石而来。

    柳隐带兵来到通天山以南,先巡查一番,此处仅有一个小县名叫长寿,县城依山而建,只有南、北、西三门,东面城墙便是通天山。

    县中百姓见蜀军到来,并未慌乱,老迈的县令甚至出城相迎,几名农夫打扮的衙役略显局促,他们还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军容。

    柳隐虽非初次带兵,但独自决断大权却还是首次,而且感念刘封知遇之恩,担此大任,自然想要大败匈奴,方能服众,日后才能令行如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柳隐的偶像追古便是老将廉颇,论今则是五虎上将黄忠,这两人都是大器晚成,他如今四十多岁,终于被燕王赏识。

    通天山一战,不容有失!

    一日巡视,他早已想好方案,南部匈奴兵力众多,并不比左部刘豹的兵力少,而且处于河东境内,兵精粮足,自己三千兵马,还需小心应付。

    计议已定,柳隐马上按照刘封的安民政策,到县衙各处张榜,告知匈奴兵即将来此,所有百姓全都往离石迁徙,自有蜀军会妥善安置。

    长寿距离蒲子只隔着一条昕水,虽然匈奴内迁之后不再为乱,但小规模的打斗摩擦时常发生,这里的百姓饱受其害,听说匈奴发兵,蜀军还能安置,根本不用动员,纷纷迁往离石。

    榜发出之后,柳隐命监军句安负责疏导百姓迁徙,此人是句扶兄长,句扶拜师期间,句安和随其同住,也算柳隐的半个徒弟。

    百姓问题解决之后,柳隐再无后顾之忧,让李歆严密监视蒲子匈奴动向,孟琰则操练兵马,布置防备事宜。

    李歆是句扶好友,从他入西凉之时便举荐随军,孟琰则是南中朱提人,面貌与蛮人相似,是最新一届武比的透明武将,两人都武艺高强,十分勇猛。

    曹操昔年内迁匈奴,分为五部,为方便管理,五部首领都是匈奴单于王庭的人,蒲子的南部匈奴首领荼蘼宝同样也不例外。

    荼蘼宝是羌渠单于的孙子,于夫罗的侄子,但他自幼丧父,便流落西凉,被贾诩收留,成为贾府的一名护卫。

    贾诩在曹魏得到重用之后,知道了荼蘼宝的真实身份,便让其和自己的孙子贾清、贾约一同习学武,闲暇之时还经常指点。

    曹操南迁匈奴之后,分置五部,贾诩便举荐荼蘼宝为南部蒲子的首领,并让贾清、贾约二人随同前往,担任军司马。

    谁也不知道贾诩此举的意图究竟何在,可能是担心朝堂之争给他的后代带来灭顶之灾,便留了一支在外,仅有其子贾穆还在朝中服侍。

    荼蘼宝虽是匈奴人,但他自幼就在汉人地盘长大,又得贾诩指点,加上本身勇武,可谓武双全,再加上贾清兄弟的辅佐,实力早已超越其北部和中部匈奴,与刘豹、刘去卑左右两部不相上下。

    河东又属司隶校尉部,近水楼台先得月,蒲子的南部匈奴暗中也得了不少好处,至少在兵装和粮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