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霍戈虽有不舍,但也不得不暂时向赵云告别,郑重约定他日到府中拜访,才跟随刘璿而去。
赵云看到一众年轻人纵马而去,尘土飞扬,嘴角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后辈如此,就算陛下无为,重振汉室也同样有望。
涪县城外,无数百姓人山人海,从城外的官道一直排到春耕之地,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在涪县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天子驾临,那是何等稀有之事,普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天子长什么样。
以孟光、郤正、李福三人为首,带领梓潼及涪县大小官员在三里外迎接天子车驾,这一日风和日丽,天高云淡,还有三天便是立春之日,正好可以从容安排。
涪县百姓张灯结彩,载歌载舞,箪食壶浆夹道相迎,虽然刘禅对于百姓来说有些陌生,但这几年不断减轻赋税,开发水利良田,百姓们都还是感激天子隆恩浩荡。
立春之日,由霍戈和向宠沿途带兵维持秩序,赵云亲自仗剑守卫刘禅,身后跟着太子刘璿和皇后张星彩,随后则是安平王刘理、甘陵王刘永以及朝中大小官员,黄罗伞盖徐徐往耕地蜿蜒而行。
辰时来至在耕地之中,此处地势平坦,远远望去,北面山上梯田遍布,层层叠叠,已经一片绿意盎然,无数水渠碧波荡漾,田间的水车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孟光选好的耕地之中,五头白色耕牛整齐而立,选好的老农肃整而立,黝黑皱着的脸上溢散着激动的光芒,有几个人已经忍不住老泪纵横。
一个普通百姓有生之年能和天子同行,夫复何求?
刘禅在孟光的带领之下来到祭坛之上,先是举行祭天和祭农仪式,长长的祷和祭拜大礼之后,刘禅和太子以及安平王刘理、甘陵王刘永、大司农孟光各自来到一头耕牛之后,准备亲耕。
皇后张星彩则带着许多宫女站立其后,手提竹篮,里面装着粮食种子,在十几个农妇的搀扶下准备播种,其他民众则手执农具排列两侧,他们才是真正的耕种者。
教坊司的优人早已准备多时,扮成风、雷、雨、土地诸位神仙,另有儿童装扮成农夫农妇模样,高唱颂歌,庆祝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歌舞之后,有两名老农作为上前“导驾官”牵牛,两名老农协助扶犁,刘禅左手执黄龙绒鞭,右手执金龙犁,在一声兴奋的吆喝中,开始耕田。
或许是初次尝试耕种,刘禅初时还兴奋莫名,学着老农吆喝耕牛有模有样,却不想才走了一半,便气喘吁吁,汗如雨下,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陛下,万千百姓都在观摩,你可要坚持下去啊!”黄皓看到刘禅的神情,就知道他想放弃,赶忙上前劝说,这时候要是中断亲耕,那可就是不顾民生的昏君了。
“累太累了朕”刘禅擦着汗珠,双脚陷在虚土之中,只觉得双腿有千斤重,再也抬不起来。
“陛下,事已至此,万不可半途而废,先帝创业何其艰辛,不也坚持下来了?”黄皓低声再胖劝说,“我们定好的秋收巡视各州,若是陛下不完成亲耕大典,恐到时候难以说服其他人,无法再去长安了!”刘禅的耕牛走在最前面,他一停下来,后面的几头耕牛也不得不减慢速度,谁也不敢超过天子的耕牛,黄皓更是焦急,连连劝说。
第414章 人事各异
“巡视各州?”刘禅擦着汗的手微微停顿了一下,一摔衣袖,“对,朕要去长安,长安!”
提起长安,刘禅的目光忽然变得坚定起来,一咬牙,继续跟在耕牛后面缓缓而行,望着耕地尽头,只觉得越来越远。
那两个协助扶犁的老农虽然激动,但毕竟也是久经人事的,感觉手中越来越重,刘禅几乎是趴在木犁之上,两人也暗自咬牙,拼尽全力扶着木犁近乎是抬着刘禅向前缓步而行。
长九百宽五十尺的距离是孟光按照古礼准确量定的,预示着九五至尊,一分一毫也不能减少,即便是这点距离,一趟下来,刘禅已经双腿打颤,汗出如浆。
终于完成亲耕大礼,霍戈急忙指挥几名羽林卫抬轿将刘禅接到望耕台上,坐观大臣们耕作,由官员们播撒种子,老农随后牵牛覆土,所有的这片耕地播种完,圣驾躬耕便算是真正完成。
这一天的涪县鼓乐声震天,处处都是欢呼之声,比之过年还要热闹万分,百姓们奔走相告,亲眼见到天子移驾更是无比骄傲。
比如在场的民众每人都会得到皇帝赏赐的两个馒头和二斤肉,荣幸协助皇帝完成亲耕工作的老农和小孩等,每人还可得两匹布,酒一坛,十分荣耀。尽管这个仪式只是象征意义,但对于刘禅来说,也不容易,平日里在皇宫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过得挺惬意,这次行走在松软的耕地之中,亲自拿着锄头,耕田犁地,汗如雨下,个中滋味,实在不
好受。
回宫之后,刘禅可是真正体会到了民间疾苦,他其实仅仅只是在地里走了一趟,已经气喘如牛,腿如灌铅,而天下的百姓,每天都处在这样的辛劳中,是何等艰苦?
休息了整整三天,浑身酸痛还未完全减去,刘禅破天荒的主动上朝,并宣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除去已经免赋税三年的郡县,其余各州郡减去三分之一赋税。此消息一传出,蜀汉之地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梓潼有人还亲自画了一副皇帝耕田图,画中一位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耙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
一位身穿长袍的官员,远处则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
虽然此画和当初的情景略有不同,但颇得士林士的赞赏,而在从自从也流传出了一首童谣: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
刘封领大军来到中阳,一路山路崎岖,崇山峻岭,西河以吕梁山为界分为两半,中阳就在吕梁山中段较为开阔的山谷之中。
并州多山,以太行最为险峻,太行八径历来为军事重地,而吕梁山贯穿西河,也有许多险绝之地,过了汾水到了河东之地,地势才开阔平坦。
河东富庶,西河贫瘠,甚至在匈奴内迁之后人烟稀少,也是曹魏放弃此地的一大原因,这里属于后世的陕北一带,虽然这个时候植被茂密,没有干旱,但地势限制了此地的发展。
曹魏占据并州之后,屯田之地都在河东、河内,太行以西的西河和上郡基本放弃,至于长城之外的五原郡、云中郡等等,更是无力管辖。
刘封虽然知道河套平原的地理优势,但在这个阶段也只能望而兴叹,被鲜卑军占领的河套平原恐怕没有一片良田可供耕种,要想开发这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阳城以南,便是贯穿并州的汾水,在这个时代水势十分迅猛,许多木材都是通过水运从北方运送到洛阳。
匈奴左部有张苞和徐陵牵制,刘封并不担心东面的威胁,在东门和河内相接的地方,还有霍山相隔,可谓一道天堑。
中阳面对的敌人只有两处,分别是蒲子的南部匈奴和来自河东的曹魏大军,据哨马来报,洛阳已经派出精锐驰援河东,这一路威胁必须要尽快消除。
整顿兵马,刘封派出斥候打探河东消息,当初奇袭西河志在并州,但来到西河之后才发现地势险要,要想从西河进入并州,翻山越岭,不利于行军,又有曹宇领重兵驻防,刘封便将目光看向了河东。
如果能取下河东,临河直指洛阳,震动京畿,那才是对曹魏的打击,如果能够借助水军优势,渡河直取洛阳,潼关的死结便能打开了。
刘禅春耕的消息传来,全军上下无不振奋,陛下能够重视朝政,这对所有人来说,无疑打了一针强心剂,加上连战告捷,军马士气鼎盛。
刘封得此消息,却觉得怪异无比,无论是从历史上的表现还是现实中的了解,刘禅都并非喜欢亲政之人,更不要说下地耕作这样的劳苦之事了。
不过作为一国之主,能够如此表率,对整个蜀汉上下来说,都是好事,无论是朝中大臣的努力,还是刘禅本人的改变,刘封心中都觉得欣慰。
“我已然改变了这个乱世,刘禅的改变,又算得了什么?”
怔然片刻,刘封不禁失笑摇头,因为自己的到来,这个世界的许多事件都被改变,人也或许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些人了。
每个人都跳脱了历史轨迹,有的人继续活了下来,有的人却早死在战火之中,名将名士如此,普通百姓和士兵就更不用说了。
生死都已改变,更何况人性?
“殿下,曹魏三万精兵已经到了绛县,河内还有一万兵到,当先拒河而守。”
正思索之际,一位身形高大,四十上下,满面胡须的将领走进来,此人说话中气十足,身形威猛高大,神色中却透着睿智沉稳,从他身上刘封总觉得能看到老将黄忠的影子。
此人正是蜀中名士,句扶的师父柳隐,字休然,成都人,与益州名士杜祯、柳伸并知名。句扶年纪虽轻,却处事沉稳,关键是他的许多观点深得刘封之心,闲聊之下,才知道他还有一位师傅,正是柳隐。
第415章 沿河据守
提起此人,刘封才猛然记起,自己差点让一位武双全的大将蒙尘,柳隐对刘封印象深刻,是因为蜀汉后期,钟会带兵攻入汉中,沿途戍守堡垒多被攻克,只有柳隐能够坚守。
钟会派偏将前来攻打,不能取胜,后刘禅投降后,用手令叫他归顺,才到钟会军前投降,其忠勇如此,晋帝司马昭对其也十分赏识。
而柳隐也曾数从姜维征伐,临事设计,当敌陷阵,勇略冠军,刘封北伐还未曾想起此人,只担任过牙门将、巴郡太守,现为骑都尉。
句扶见刘封问起,崇拜之词溢于言表,言柳隐为人正直诚恳,高风亮节,交友众多,直诚笃亮,交友居厚,达于从政。
担任郡守则达于从政,担任大将则勇略冠三军,博闻多识,智计过人,才兼武,如此老将岂容埋没?
刘封深感痛惜的同时,也暗自庆幸,马上派人将柳隐从梓潼调来西河,直接升任其为治军从事,武卫将军,参录燕王府事。
刘封正在查看地图,闻言点头道:“柳将军所言甚是,兵过中阳便是昕水,当在此处临河下寨,以挡魏军。”
柳隐道:“中阳西南有通天山,可在此准备一支兵马,以防蒲子匈奴之兵,再以昕水为界,方位万全之策。”
刘封笑道:“将军之言与我不谋而合,只是眼下兵力不足,仅能分出三千人兵马,需大将方能镇守,还要劳烦将军亲自前去,我才放心!”
“殿下差遣,末将万死不辞,此处地势险要,匈奴不善攻城,某自当尽力!”柳隐年过半百,被刘封赏识,心生报效之情,自从来到西河之后,万事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好,”刘封对柳隐的表现也十分满意,有这样一位能能武的老将,让他省了一半的心力,“就分三千兵马供将军调用,阻击匈奴所部,就要将军多费心思了。”
柳隐抱拳道:“殿下放心,只要末将还在通天山,保证匈奴兵寸步难行。”
这一段时间治军和练兵都是交给柳隐和令狐宇两人,对于练兵柳隐的确有独到之处,现在就是看他的统兵能力了,看他是不是真如历史上说,能攻善守。
“若事不可为,还请将军以安全为重,体恤三军将士,撤出通天山,我也能赶来救援。”刘封还真怕柳隐死战,如果真有什么意外,那可真是亏大了。
“是!”柳隐正准备离去,听刘封如此嘱咐,心中涌过一道暖流,暗自握拳走了出去。
刘封知道柳隐不仅武双全,中庸可嘉,而且还是一位长寿老将,这样的人物值得重点培养,将来必定能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
柳隐带兵走后,哨马也传来消息,魏军已经在霍县会合,刘封马上传令三军往昕水进发,先占领有利地形。
昕水是汾水支流,流经吕梁山后又南流向河东,蜀军来到昕水北岸安营扎寨。
刘封观察地形,分拨五千军,于昕水上搭起浮桥,令先锋令狐宇过昕水安营,形成犄角之势,又命赵广在大营之侧筑起高楼,弓箭手既可以支援令狐宇,也能防守桥梁。
句扶言道:“魏军若来,力求速战速决,昕水以东有平周,可绕道前往兹氏,倘若魏军从此渡河,接连匈奴,阻绝后方,与我大大不利,当分兵把守。”
刘封扶额笑道:“若非孝兴提起,差点疏忽,就命胡忠领三千军沿河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