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河东之地该如何布置?”徐邈言道:“刘封用兵,向来诡诈,令人防不胜防,今大将军在并州,若其忽然挥兵南下,丢了河东,恐京师震动,当派重兵把守才是,沿汾水布防,如此非但能保河东不失,亦可从新绛出兵北上,与大将

    军遥相呼应,两路夹击攻取河西,刘封兵力不足,自会撤兵。”

    “唔,如此倒不失为妙计,”钟繇思索片刻,缓缓点头,皱眉道:“只是眼下四处交锋,扬州、南阳、并州各地已然调走诸多大将,曹爽又归家守孝,何人能够担当此任?”

    徐邈言道:“征东将军胡遵甚有勇略,先前随司马仲达征伐公孙渊,颇得信任,如今正好回朝述职,何不启用?”

    钟繇眼中一亮,又道:“胡遵倒不失为一员大将,或可守住河东,只是刘封用兵诡诈,若想出兵北上,恐有不足,当选拔智谋之人随军献策方可,景山可愿同往?”

    “为国效力,我自当全力以赴,河东乃属下管辖之地,不劳太傅吩咐,属下也该前往!”钟繇是三世老臣,又在士林中地位极高,书法造诣首屈一指,无论在哪方面,徐邈都对他发自内心的尊重。

 第382章 讨伐檄文

    钟繇起身来到窗前,一株老树光秃秃地站立后院,孤零萧瑟,不由悲从中来,叹道:“如今国事多端,战事又起,刘封又搅乱北方之局,景山此一去,任重道远!”

    “自当遵从太傅吩咐!”徐邈见钟繇同意他的建议,心中大定,唯有保住河东,才能设法与刘封周旋。犹豫片刻,才说道:“先武帝迁徙胡人入境,匈奴各分南北,南匈奴散布在九原郡、朔方郡一带,如今休养生息十余年,大有不服王化之态,何不命刘豹发兵攻打河西,从东面夹击蜀军,如此不但能合击蜀

    军,也可趁机消减匈奴可战之力,一举两得!”“借用匈奴之力?”钟繇白眉皱在一处,沉思良久,才到:“此事再容老夫思量,但明日早朝,你我联名上奏,胡遵将军能识大体,料也不会拒绝,半月之内,便调司隶精锐前往河东,再抽调河内精兵一万相

    助,你二人要互为臂膀,见机行事!”

    “是!”徐邈知道朝廷刚刚发出檄讨伐刘封,说其勾结外族等等,这时候若魏国连接匈奴,无异于打自己的脸,倒也不敢再劝。“刘封勾结鲜卑,竟助其偷袭雁门,引狼入室,其心可诛,讨伐檄已然发至全国,如此不端,定会丧失民心,军心不稳,”钟繇转过身来,神色又坚定起来,白发苍髯,却又风姿绰绝,“你们与大将军遥相

    呼应,定能铲除此祸国之贼,平定北方!”

    ******

    张苞和徐陵回到上郡之后,刘封命他二人留守上郡,继续训练降兵,防备北方的南匈奴和鲜卑军入侵。

    自己则带着令狐宇等人来到河西郡,此时从西凉和冯飒而来的援军也已经赶到,共有步兵三万,西凉骑兵两万,只等邓艾传回消息,便往平陶城开进,切断并州和河东的联系。

    猜到西河郡,忽然天降大雪,一夜之间便落了尺许,所有道路被封,所幸援军带来不少粮草,要不然这数万兵马麻烦可就大了。

    西凉援军统帅正是一年前刚刚提拔的句扶,冯飒援军则由韩斌带领,刘封命其各领一军,暂时训练兵马,等候消息。

    他们不仅带来了援军,也带来了一则消息,曹魏将鲜卑入关劫掠的罪责全部推到刘封的头上,称刘封勾结外族,拥兵自重,居心叵测,甚至连南蛮、羌族和匈奴评判也被说成别有用心。

    借助此事,不但骂得刘封体无完肤,似乎要把他的名声彻底搞臭,甚至还想借机挑拨蜀国君臣之间的关系,让君臣之间产生猜忌。

    檄中暗指,刘封以一个螟蛉之子的身份成为摄政王,虽然有诸葛亮和关羽支持,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为了给自己留下后路,才如此不顾民族大义,媚颜屈膝与外族联合,简直是十恶不杀的恶人!

    刘封看罢,不由哑然失笑,利用外族,曹魏和东吴也都干过,怎么到了自己头上,反倒成了通敌卖国,别有用心的民族罪人了?

    按照檄的说法,他成了先朝王莽和后世吴三桂的结合体,罪责罄竹难书,倒和先前官渡之战,陈琳唾骂曹操有得一比。

    “殿下,曹魏一派胡言,极尽挑拨之能,我想陛下宽宏有度,蒋尚书明察秋毫,定不会”

    句扶还是第一次和刘封真正共事,先前的那些事迹都是听别人所说,见刘封看檄的时候,眉头越皱越紧,赶紧在一旁相劝。

    “呵呵,一纸檄,能奈我何?”刘封囫囵看完檄,淡然一笑,随意地仍在桌子上,刚才皱眉,是因为章中引经据典,言辞晦涩,他大多都没有听说过,章看得吃力而已。

    “我对南蛮、羌人和匈奴如何,天下共知,最起码我大汉境内,百姓皆有耳闻,凉州、南中百姓更是亲眼所言,又何惧此等无聊之言?”

    刘封看向句扶,愈发觉得满意,这人面相看起来很老实,算得上沉默寡言,但处事沉稳,英勇果敢,果然不愧是和王平并驾齐驱的蜀汉后期将领。

    “殿下度量非同凡人,末将今日亲眼,着实钦佩!”句扶见刘封云淡风轻,心中大定。

    “嗯,在我这里,拍马屁的话尽量少说!”刘封背着手走回帅位,向愕然怔住的句扶和韩斌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来。

    房间里的火炉小火炉烧得正旺,大冬天调兵出征,着实不易,不过这次东渡黄河倒是方便了许多,河面封冻,出兵和运粮都十分便捷。

    大雪封山,出兵援助邓艾是不现实了,以邓艾的能力,拿下平陶城应该不会有问题,刘封担心的是一旦走漏消息,魏军肯定大举来攻,虽然是无当飞军,但四千兵力,能坚守多久?

    邓艾擅长以奇险之地跋涉偷袭,但在防守方面,刘封还真不知道他的本事究竟如何,人算不如天算,一场大雪,居然打乱了全盘计划,实在让人忧心。

    “孝兴在西凉一年有余,对于西域之地,可有看法?”

    西河战事陷入僵局,刘封也暂时不去多想,倒是将来的西征,是他的愿往,只是不知道平定中原还要多久,他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出航东海、深入大漠、平定西域都需要时间,还任重道远。

    这两年的时间,马超也没闲着,凭借他的威信和西凉铁骑,重新平定西凉全境,成为真正的西凉王。

    武威、酒泉诸郡皆已安定,羌人慑服,又迁徙了五万匈奴人,以养马耕种为主,一片欣欣向荣,民生安泰。马超以马岱为护羌都尉,在金城、湟中一带慑服羌族,又以玉门关、阳关为隘口,扼守住西域丝绸之路的门户,每日进出的商队络绎不绝,这几年西凉之地贫瘠无人,田地荒芜,光是从这里抽取的关税,

    就抵得上西凉一年的税收。对于西征,刘封其实早就有了准备,早在糜竺经营商队的时候,邓崴等人深入西域,已经着手调查西域的地形和各族势力,如今慕容鼎的商队,更是以搜集消息为主要目的,成了游走西域的间谍组织了。

 第383章 经略西域

    句扶听刘封问起西域之事,倒是有些意外,想不到如今国内战事未定,还挂念着国外之事,沉吟半晌,好处刘封自然清楚,便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回殿下,马将军在西凉威信素著,外族慑服,民心稳定,治内虽无大碍,但若想出兵西域,实力尚且不足,若为长久计,殿下该早选征西之人,早作准备!”“征西之人?”刘封皱起了眉头,句扶一句话倒是提醒了他,西域基本囊括了整个新疆,甚至还要往西的地区,地形复杂,局势更是难以捉摸,的确需要一个武双全的大将经略西域,才能以最短的时间将

    其平定。

    “但如今国内战事未平,魏、吴国力尚存,中原亟待统一,若早留西凉,则徒损一员大将”

    句扶的担心也正在于此,如果等中原平定,临时再组建人马,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两者之间实在不好平衡。

    整个西凉之地,马超和马岱都不能调离,这是为了保住西凉的稳定,只有这马家兄弟的震慑,才能让羌人有所畏惧,不敢生出异心,想要劳师远征,必须要保住后方稳定。

    而且马超年纪也大了,统一中原任重道远,刘封自己都不知道需要多久,若是让马超再分出精力去管理西域之事,也是白白浪费精力。

    “看来是时候重设西域都护了,”刘封靠在躺椅之中,双手交叉抱着后脑勺,心中却有了计较,笑道:“汉中敬贤院那三位,宁死不降,想必也呆得烦了,白吃白喝了两年之久,该让他们活动活动了!”

    “殿下的意思是?”句扶吃了一惊,想不刘封竟然敢让誓死不降,困在汉中的郭淮等人去主持西域大事,那可是手握兵权,掌管西凉要地的重要职位,非心腹之人不能担当。

    “我这就写信给邓太守,你派人送往汉中!”刘封却不管句扶的吃惊,他们不了解郭淮,但刘封却是知道的,这种人不投降是因为感念曹操知遇之恩,不想和魏国交战而已。

    让他们面对旧主,自然是宁死不从的,但一旦给他更合适的职务,他必定动心,毕竟是一时豪杰,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肯定不想就此蹉跎下去,而经略西域,同样能够青史留名,何乐不为?

    两年多的时间,魏国多次遣使要赎回这几人,都被魏延搪塞过去,甚至几次派出死士到汉中营救,都被全部诛杀,他们也看到刘封是铁了心不会放人,如果不想就此老死,就该做出明智的选择。

    句扶知道刘封善于用人,但如此大胆还真是从未听说,不过这种事不是他能干涉的,也没有多提建议,便和刘封汇报西凉之事。

    ******

    雁门关下,魏军大营在一场大雪中坍塌无数,面对白雪皑皑的雁门关,曹宇只能无奈退兵。

    天寒地冻,十余架井阑和投石车轮番攻击,这座雄关却屹立不倒,鲜卑人将关门从里面堵死之后,便躲在关内监视。

    魏军从远处攻击,便不闻不问,一旦靠近到关下,无数大石、弓箭漫天而降,三天时间,损伤了近五千人,雁门关只能从正面进攻,更本不给他发挥兵力优势的余地。

    这座雄关千百年来挡住了塞外胡人的进攻,现在却成了魏军的噩梦,面对高大巍峨的关隘,即便有攻城器械,也百般无奈,白白损失的兵力,让曹宇心头滴血。

    撤回阴馆之后,曹宇分兵把守各路要道,以防鲜卑军来偷袭,只能等待天晴之后再做打算了。

    王昶言道:“将军,贼军入关,关中粮草、器具皆为其所得,故能坚守,但箭矢、灰瓶终有耗尽之时,那时候再取关,便不费吹灰之力。”“贼军虽然不会制造器械,但仅关中所剩,就耗费我许多健儿性命,这如何忍心?”曹宇深深叹了口气,虽然他也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但这几日在关下督战,还是心有不忍,他真正参与的战斗其实

    并不多。

    郭奕也说道:“慈不掌兵,为了并州长久之计,将军不该瞻前顾后,不将胡虏干出关外,若蜀军再来,背腹受敌,并州危矣!”

    “眼下大雪封山,不能出兵,诸位这几日多谋善策,待”

    “报!”曹宇话还未说完,忽然外面传来急报之声。

    “何事?”曹宇眉头再皱,这时候还有哨马匆忙赶来,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

    “报大将军,蜀军数日前偷袭平陶城,五千守军全局覆没!”

    “什么?”曹宇豁然起身,眼中几欲喷出火来,没想到自己来到并州之后,还是连连受挫,狠狠地一掌拍在案几上,冷声道:“平陶城如此重要,某命毕轨派兵增援,还能酿此大祸,定是用人不当!”

    王昶也面色凝重:“平陶城失守,便与河东失去联络,当速速夺回,将军该同时命人写信送往河东,叫其小心防备,否则危及京师,则天下震动。”

    “哼!”曹宇脸色铁青,重重哼了一声,“传我将领,命毕轨马上出兵,半月之内若是不夺回平陶城,提头来见!”

    “是!”传令兵见曹宇震怒,不敢多言,赶忙退出帅府。

    “郭参军,马上写信送往河东,叫赵俨于汾水一带小心布防,”曹宇焦躁地在房间里来回走动,思索着应对之策,顿了一下脚步,“吾当亲自上书,叫朝廷增兵河东,待夺回雁门关之后,共击河西蜀军!”

    得知平陶城失守的消息,上党太守丘建大吃一惊,急忙向晋阳报信求援,不等将令传来,便和刚刚到来的陈骞领兵赶往平陶。身为上党太守,他自然深知此处的重要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