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乐方领命,与吃饱喝足的李斌二人点齐兵马冲出关来,却见来的乃是前日所败的一员胡人将领。
“你们在这等着!”李斌吐出钻在牙缝里的肉渣,对乐方等人挥挥手,扛着钉耙便走了过去。
乐方此番出关本想立功,自然多带了兵马,将部众列好阵型,只等李斌得手,便上前杀敌立功。
果然不出几合对方便拨马而逃,李斌见对方有弓箭射来,倒也不敢再追,就算要追,他也追不上,回转身却见乐方带领兵马杀了过来,嘿嘿一笑退到一旁。这次抓到阄的鲜卑将领是厥机,硬着头皮来到关下,应付几下,也算勉强完成任务,他可不想自己心爱的坐骑一不小心便被那个胖子干掉,撤退之时回头一看,魏军居然有大量骑兵杀来,顿时大惊,呵斥
兵马加速逃走。
兵败如山倒,鲜卑军见魏军追得紧,慌乱之下知道抵挡不住,一个个施展本领策马狂奔。
鲜卑军原本杀得魏军不敢出关,大营离雁门关本不远,加上未曾设防,就在鲜卑军嘻嘻哈哈指着那些逃回的士兵大笑之时。
突然看到后面又有一队兵马冲来,看装束分明就是魏军,大笑变成了惊疑,接着变成一片混乱,谁都没有想到魏军居然一路追杀至此。
乐方趁势冲进鲜卑大营之中,这让魏军士气大增,龟缩了数月,终于扬眉吐气了一番。
只可惜他率领的兵力不足,鲜卑军在短暂的混乱之后便组织起了有效的防守,只得拆了几座大帐带兵撤退。
不过此番能够直入鲜卑大营,乐方心中十分高兴,这样的战绩只怕只有卫青、霍去病之流方能完成。
在关头翘首以待的张特见乐方带兵而回,方才松了口气,他在关上见兵马直追鲜卑而去,不由大骂乐方糊涂,恐他中计,捏了把汗,此时能顺利回来,倒是虚惊一场。
乐方进城,还未等张特来问,便将方才一战急匆匆的说了一遍,听得张特也高兴不已,乐方不仅杀到敌军大营,还带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消息,鲜卑军粮草不足。
乐方适才冲杀之间,分明看到鲜卑军正宰杀战马,在视坐骑如第二生命的胡人来说,发生这种情况便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粮草不济。
“不好!”欣喜之中的张特突然大叫道。
“何事?”乐方见张特突然变了脸色,不由问道。
“这几日天气放晴,鲜卑军明知不敌却还来搦战,”张特皱着眉头分析道:“极有可能是他们想要撤离此地,搦战只是以进为退之计。”
“啊?”乐方也愣住了,他刚尝到了一点甜头,鲜卑大军若就此撤离,他的功名可就没有着落了,不由急道:“将军,吾等全仗此时立功,待开春升任便可返回中原,若鲜卑兵撤走,这功劳从何而来?”此时两人都将鲜卑军当成了获取军功的肥肉,全然忘了半月之前还被对方杀得不敢出关。
第374章 智取雁门
“从今夜起,马上派遣细作往鲜卑大营查探,若有异动及时回来禀报,不得有失!”张特沉吟了一下,让乐方派人前去监视,等待时机。
果然不出张特所料,第二天鲜卑军并未派人再来,到了半夜时分,天气虽然寒冷,鲜卑军大营却开始有了反应,一队队兵马集结往塞外而去,魏军哨探悄悄的钻出一个山洞,带着被褥在夜色中离开。
乐方得到消息,即刻带领兵马出关而去,张特则在关上等候消息,未到一个时辰便见远处火势冲天,在夜空中看得十分明显,隐隐有喊杀声传来。
张特正自犹豫,只见关下来了一队人马大喊道:“将军速速派兵相助,鲜卑大部人马已然撤离,仅剩一些老弱残兵在后,乐将军令吾等前来传信。”
张特闻言不由发急,若是这场功劳让乐方独占,只怕这以后的官位便要颠倒过来,急切之下令一旁的李斌代为看守城楼,自带兵马出关而去。
李斌不会骑马,跟着去只会拖累行军速度,留在关中以待后用。
张特兵马刚走不久,李斌又见一部兵马返回,身后拖着许多东西,一员年轻士兵抬头对着城楼上喊道:“速速开门,吾等先将抢回的物资送进城去”
“可有肉?”李斌在城头上往下看了一眼,见带回来的东西还真不少,便问了一句。
那人愣了一下,随即答道:“有了,除了马肉,还有牛羊肉。”
“快快开门!”李斌憨笑着让守关士兵打开关门,要是有这么多肉都拉进城来,自己以后再也不用愁饿肚子了。
张特二将领兵在鲜卑大营中冲杀了一番,仅有不到一千鲜卑士兵殊死抵抗,二人率军将残兵击败,烧了鲜卑大营,虽仅有几百匹战马缴获,但也得了不少功劳,收军大胜而回。
等二人回到关下喊人开门之时,只听城楼上一阵鼓声响过,几百只火把将城头照得一片明亮,一员年轻将领站立垛口大笑道:“吾等已取关多时矣!”
张特大惊,还未反应过来,关上箭如雨下,士兵死伤无数,急忙带兵后撤。
魏军还在惊惶无措之中,猛听得身后一阵呐喊,无数鲜卑骑兵去而复返,层层叠叠将他们围在当中,张特进退无路,惊得坠下马来,兀自不知道如何中计的。
“魏狗,前几日让你等占了不少便宜,你难道没听说过引蛇出洞吗?哈哈哈!”
一位头戴高顶毡帽,身披红色大氅的鲜卑将领指着他大笑道,正是鲜卑头领轲比能。
鲜卑军昨日被魏军突然袭击,手下将士差点发生兵变,要不是徐陵保证三日内拿下雁门关,他只能将徐陵和张苞二人遣送回去了。
此时他却庆幸自己坚持己见,看见站立在关上的徐陵,轲比能只觉得热血沸腾,百年来他将是第一个登上雁门关的草原大头领,这是何等的荣耀?
“尔等进退无路,与其殊死抵抗,不如缴械投降,吾当留尔等性命。”正在剑拔弩张之时,关上的徐陵突然大喝,他看到张特等人犹豫不定,便开口劝降。“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我也不想血流成河,让如此多兄弟们白白送死”张特犹豫着,扫视着火光下影影绰绰的鲜卑骑兵,忽然又一咬牙,大喝道:“只是向胡人卑躬屈膝,这千古骂名我张特承担不起,不
如殊死一战以报国恩!”
他这一声大喊,不仅对城上的人答话,也是想借此鼓舞士气,要是投降了鲜卑,只怕祖孙后代都永世无法翻身了。“将军差矣!”徐陵见张特担心叛族大罪,赶紧便开口劝道:“吾乃汉燕王帐下军师徐陵是也,将军若降,乃体恤将士性命,我自向鲜卑头领交涉,不使将军流落塞外!如今逆曹叛汉,天下分崩,将军何不与
我等一同振兴汉室,成就完事功业?万勿一错再错,助纣为虐!”
张特闻言大吃一惊,没想到鲜卑居然是和蜀军勾结,怪不得今年如此反常。
只是事已至此,丢了关隘,就算他能侥幸逃脱,回去也是一项死罪,何况冲杀出去面对茫茫塞外,冰天雪地,一旦迷失路途,只会被冻饿而死。
冷风呼啸中,张特沉吟半晌,走过去暗自和乐方商议一番,二人计较得失,便缴械投降。
徐陵让轲比能暂且将士兵驻扎城外,看守张特部曲,鲜卑一众将领万分期待爬上雁门关,对着关外茫茫夜空大喊大叫,如同狼嗥。
茫茫雪原,狂风怒啸,似乎是在应和着这些被千百年来拒之门外的勇士之心。
关隘之中,轲比能将徐陵着实夸赞了一番,徐陵只是再三告诫轲比能不可忘了与刘封之约,定要严明军纪,不得肆意破坏关中民宅,不得纵兵惊扰百姓。
轲比能自然满口答应,命其子修武卢即刻下城传达军令,约法三章,但凡有劫掠百姓,滥杀无辜者,杀无赦!“雁门关既破,魏军定会大举来攻,大头领要小心防守,就算出关也要留可信之人坐镇,时值深冬,不利攻城,头领能战则战,不能战便只管防守,吾授汝一计,若魏军攻城紧急,头领尽管照吾计策去办,
雁门关可保无碍。”
徐陵知道雁门关的重要性,这个消息传到并州,只怕等待来年再战的魏军也坐不住了。
雁门关作为塞外门户,被鲜卑人占领,并州便像一块放在狼嘴下的肥肉一样,鲜卑军自然忍受不住这样的诱惑,只是又要苦了并州百姓。
徐陵暗叹一声,就算有军令下达,但胡人入关便是为了抢掠,他也只是略尽心意罢了,这一招驱狼吞虎之计,只是为了能够尽快拿下并州。
轲比能对徐陵的信赖当然无以复加,当下满口答应,听到徐陵所授机宜,不禁暗自钦佩其随机应变的本事,俘虏虽有近一万,但都不愿降他,只好做了人情送与徐陵。徐陵此番和张苞就带几十亲兵前来,无法带走如此多的降兵,只好将张苞留下挑选精壮士兵先行训练,顺便监视鲜卑兵马,防止在关内骚扰滋事,剩余之人编入后勤。
第375章 排兵布阵
大胖子李斌昨夜将徐陵开关放进来,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懊悔不已,在城门口愣是杀了近百个鲜卑兵才力竭被俘。
关内三日,张苞还李斌大战数百回合,最后张苞以招式取胜,两人的力量竟不分上下,李斌对张苞大为佩服,根本不用劝降,死活都要跟在他身边当护卫,条件也很简单,一日三餐保管有肉,吃饱就行。
张苞对这个憨头憨脑的家伙也十分喜爱,指着他的兵器问道:“你这兵器倒是十分奇特,是何人为你打造?”
李斌答道:“这是慈云寺的慧云方丈为我做的,我因为太能吃了,我娘便从小将我寄养在慈云寺,平日里便挑水浇菜,耕种菜园,这钉耙是刨地除草用的。”
“那你的本事也是这慈云寺的方丈所授了?”徐陵在一旁问道。
“我的本事是慧雨长老教的,不过慧雨方丈用的是方便铲,只因我力气大,才用这农具。”李斌答道。
将诸事安排停当,徐陵第二日便返回上郡,拿下雁门关在刘封预料之中,倒是那个李斌让他颇为感兴趣,能和张苞相当的步将,那可是虎将啊,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安排到无当飞军当中。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看魏军失去雁门关后的反应,雁门关十分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次将鲜卑人放进来,他自己都还没想好怎么收拾这个烂摊子。
虽然冬季不宜行军,但要是魏军调动,何尝不是一个好机会?
晋阳城内,曹宇聚武相聚议事厅,雁门关失守让所有人大惊失色。
几百年来从未失守的险关轻易就被夺取了,距雁门守将张特求援不足一月,面对措手不及的打击,武上下一筹莫展。
曹宇高坐帅位,一张脸阴沉得如同冬日的夜空。
雁门失守,魏军将面对双线作战,不仅要应付蜀军,还要面对胡人的侵略,塞外蛮夷,岂能踏足中原?
形势紧急,曹宇不得不在冬天调集兵力先取雁门关,保住后方之后,方能全力夺取西河。
“将军,鲜卑人不擅攻城,守将张特擅自出城攻敌,玩忽职守,眼下紧要处乃是应付胡人深入并州,刻不容缓。”
并州刺史毕轨一张脸都发白了,这几年一直抵抗鲜卑,从未出过大错,此次幸好曹宇亲到,如若不然这等大罪他如何担待得起?
惊惧之下,也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毕刺史所言正是,”郭奕闻言接道:“虽值隆冬,但鲜卑入关,不得不出兵征伐,若待鲜卑踏入并州,便如水火之势,无从防备矣!”
“本王亦知此事轻重,只是寒冬不利出兵,又有蜀军在西河虎视眈眈,只恐其乘势而进,不得不防。”
曹宇揉着额头言道,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挂帅出征,就遇到这么大的麻烦,暗叹时运不济。“将军所虑甚是!”扬烈将军王昶见曹宇犹豫不决,便站出来言道:“吾军有二十万,又有地势之利,只需分兵把守各处关塞,以防蜀军乘乱偷袭,再于并州北部沿路派兵把守,以防胡人南下,将军可率大军
随后而至,再议夺关之事。”
王昶本是晋阳人,因他熟悉地理,曹宇出征拜为随军参赞,眼见鲜卑夺了雁门关,作为并州人他更加急切,但他熟读兵书,常年带兵,自然知道要以大局为重,
“嗯,王将军言之有理!”曹宇也无计奈何,见王昶分析得有道理,便道:“汝乃并州人士,又熟知地理,兵力当如何布置,将军且先道来。”王昶自得知雁门失守的消息,便思量该如何应对,当下从容答道:“鲜卑新取雁门,立足未稳,轲比能粗通兵法,非鲁莽之人,自会先部署关内再思南下之计,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