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曹爽听了半天还是没听到什么机会,皱着眉头问道:“请问这机从何来?”“诈书!”陈泰简单明了的说了两个字,然后解释道:“吾等三面围城,诸葛恪虽在成德,却无法派兵与城中联络,又未派兵来攻,是为涨城中士气耳,其知雨季不能攻城,吾等不能久留,是等将军知难而退

    。”

    “莫非是派细作进城诱敌出城?”张颌静静地听了半天,似乎找到点头绪,在一旁问道。

    “正是此意!”陈泰笑道,“将军可在军中寻找淮南军士,筛选稳重可靠之人,带书信进城,约定里应外合之机,带精兵杀入城中,寿春可得也。”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虽然张颌并不以谋略见长,但从陈泰的分析中也抓住了重点。

    “玄伯真妙计也!”曹爽兴奋地拍了一把陈泰的肩膀,激动得直搓手,就想马上命人去军中寻找合适的人选。

    “只是这书信贸然送入城中,只恐吴军不肯轻易相信。”张颌皱着眉头,若是自己是守将,十有八九不会相信几个士兵带来的书信。

    “此事易耳!”陈泰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步,自信答道:“若有诸葛恪书信,不由其不信。”

    “只恐非亲笔书信不可!”曹爽也叹了口气,寿春城中如果有人和诸葛恪相熟,若被人看出来,不但计划泡汤,还可能反被吴军算计。

    “正是如此!”陈泰笑着点点头,就好像他怀中带着诸葛恪的亲兵书信一样。

    “书信何在?”曹爽满怀希冀地伸出了双手。

    却见陈泰摇摇头,看向了一旁垂首不语的诸葛诞:“这书信还要着落在诸葛将军身上。”

    “啊?”诸葛诞本就心情烦闷,想着赶紧结束议事回到合淝,没想到话题居然扯到自己的身上,抬头愣住了,没太听清他们几人的对话。

    此时曹爽也明白过来,走到诸葛诞跟前言道:“将军,此乃将功赎过之机,你可千万要用心才是。”

    诸葛诞收回心绪,沉思片刻,言道:“诸葛恪笔记末将倒是见过,若是模仿,只恐会出破绽。”

    他与诸葛恪是本家,自然在书信来往中见过,但要是照猫画虎,临时来这么一手,他可是一点自信都没有,不是每个人能和诸葛亮那般预先万事准备好的。

    陈泰却道:“此事不劳将军动手,在下对临摹之法颇有心得,若将军能取诸葛恪书信一观,在下便可做成伪书。”

    曹爽大喜,急忙命诸葛诞派人回汝南取家书前来。

    ******

    似乎是天意,大雨整整下了近十天才逐渐减小,天空云层更迭,但并未放晴,整日细雨阵阵,地面不曾干燥过,双方士兵都无精打采,在雨中各自轮守待命。

    自从占领了成德,打通粮草通道,已经与寿春遥遥在望,诸葛恪倒也沉得住气,分兵驻守,也不和寿春联络,反倒是城中先后派哨探催促他速速起兵,里应外合击退魏军。

    “来者何人?”

    寿春北门之下,忽然亮起闪闪烁烁的火把,出现两个人影,守军警惕起来,大声喝问。

    连日来的细雨不断,城墙上也搭起了帐篷,虽然北门并无魏军,但为防偷袭,这里的岗哨也很严密。

    “我等乃是成德援军,诸葛将军有书信送到。”底下有人大声喊话,说话间火把在细雨中被浇灭,城下顿时一片漆黑。

    几位守军相视一眼,将城楼上一个竹篮吊了下去,其他士兵各自站好拿出兵器,弓箭手在远处也各自准备好。

    一个竹篮一次只能拉上来一个人,就算来的是敌军,他也不能有什么作为。

    不一会悉悉率率的竹篮中便拉上来一个士兵,他爬出竹篮举起双手接受了检查,这才说道:“诸葛将军共派两人前来,还有一个兄弟在下面等着,诸葛将军言道军情紧急,你们带我一人去见朱将军便可。”

    “你随我来!”守城伍长见只有一人,便放下心来,带着那名士兵前往太守府。

    鲁淑和周舫各自向来人问了几个问题,见并无破绽,便让其先行休息,几人打开诸葛恪的书信观看。

    由于下雨,书信虽然是贴身收藏,但那名士兵浑身湿透,书信被雨水和汗水侵湿,字迹氤氲开来,显得模糊,鲁淑拿着书信看了半晌,微微点头道:“确乃远逊笔记。”

    众人见鲁淑首肯,再无怀疑,在座几位就数鲁淑和诸葛恪书信来往最多,他确认了的,便不怀疑。

    书信中言明前几日未曾回复,是时机不成熟,连日阴雨已经消磨了魏军的士气,眼下正是里应外合一鼓作气击退魏军之机,并约定明日五更时分攻取东门。

    东门离魏军中军甚远,又无名将率领,是最好的突破点,到时候再分一部人马牵制南门魏军,可一战而定。

    几人看罢书信,不禁叹服诸葛恪的深思熟虑,看来这几日他也并未无所作为,而是了解敌情去了,否则也不可能如此清楚魏军的部署。

    又仔细商议了一番,这才由鲁淑执笔回信,约定作战时间,连夜交给前来的士兵送出城外。

    第一场秋雨终于在肆意的宣泄之后停了下来,晚上的夜空变得深邃高远,缕缕白云如波浪般飘渺而动,尚未变圆的月亮穿梭在云层当中,时隐时现,仿佛一艘随波逐流的渔船。

    一阵秋风袭来,城楼上的士兵不禁缩了一下脖子,雨后的夜晚显得更加萧索冷寂。寿春东门城楼内,整整齐齐地站立着三队兵马,两队骑兵一队步兵,铠甲整齐,刀剑出销,静静地等待着城外的消息。

 第364章 将计就计

    朱据一身精铁打造的铠甲,护额头盔只露出下颌和一双眼睛,手中的长矛紧紧攥着,这一战事关寿春安危,他一点也不敢大意,亲自带兵出击,留下鲁淑在城中镇守,周舫负责其他几门的防守巡逻。

    “报!”沉寂的走廊中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将军,南门外魏军突然大乱,似乎有人劫营。”

    “继续监视!”朱据摆了摆手,却无任何动作。

    “将军,不是约好东门吗?为何却去了南门?”一旁的孙楷疑惑道,这么重要的进攻时机,不会搞错了吧?

    “此乃诱兵之计也,南门外援军定是疑兵,若只攻东门,势必引魏军重兵来援,徒增压力。”

    朱据给身旁的两员年轻副将耐心分析着战场上的形势,东吴将领后继乏人,在战场上是锻炼一名将领最好的地方,他也想乘此机会为东吴储备人才。

    “快听!”一旁的孙越未等朱据说完,突然喊道,东门外也响起了阵阵喊杀声,看来是援军杀到了。

    “全军准备!”朱据挥舞着长矛大喝道。

    只要援军发出信号,城楼上的士兵就会放下吊桥,双方里应外合对付,将东门外的魏军杀散,其他两路便不足为虑了。

    “轰隆隆”

    随着一阵沉闷的滚雷声响起,伴随着几声木桩摩擦的吱呀声,守城士兵用最快的速度打开城门,此时吊桥正在缓缓放下。

    “冲啊!”

    朱据大喝一声,不等吊桥完全落地便大喊一声冲了出去,迎面而来的冷风让吴军精神一振,两队骑兵在朱据和孙楷的带领下冲向背对着城门的混乱魏军。

    凌封和孙越带领步兵和弓箭手守住城门,以防魏军突然杀向城内,虽然是里外夹击,但城门万不可失守,还是要以防万一。

    朱据和孙楷各带五千骑兵杀入敌阵,魏军更加混乱,大营前后受到突袭,不知该如何防守,到处都是喊杀之声,火光下难辨敌我。

    朱据二将连续冲刺一阵之后,已经冲到大营之中,魏军才组织兵马前来阻截,远处还有两队兵马来往厮杀,看装束正是吴军,朱据大喜,奋力带兵往前冲杀,想要两兵合在一处。

    魏军本就散乱,再加上朱据突然从城中杀出,顿时开始四处奔逃,出现了败退迹象,朱据见援军是一员小将,自己并未见过,便问道:“诸葛将军在何处?”

    那人答道:“诸葛将军怕有南门魏军前来相助,正在南门带兵袭扰。”

    他回头看了一眼四处逃散不成阵型的魏军,大喊道:“将军速速带吾等进城,此处敌军已散,你我会合之后再从南门杀出,诸葛将军在外接应,今夜便让魏军有来无回。”

    朱据看到魏军分散逃走,只剩下吴军在四处放火,知道东门已经没有威胁,若乘此机会合兵再杀散南门的魏军,寿春之战便能提前结束。

    一场厮杀倒也痛快,此刻再无怀疑,当下回身带领兵马撤退,后面的援军也整理队形跟在其后。

    出战告捷让朱据心中激动不已,调转马头埋头冲向城中,丝毫未注意到远处的魏军在四处奔逃中逐渐汇合到了一起。

    凌封二人待朱据兵马过去,正准备待援军进城后关上城门,却见刚过吊桥的援军突然呐喊一声杀向了自己的部曲,二人不由大惊,还没反应过来便被这些援军杀了一大半,后面的吊桥上有人砍断了绳索。

    城头上的周舫一怔,最先发现不对劲,先前他看到远处的魏军突然集合成一个个小队之时并未在意,后来却发现这些小队逐渐组合并向寿春靠近,顿时觉得有些不妙。

    还未等他下令收起吊桥的时候,城门口已经一片大乱,虽然看不清城墙脚下发生什么变故,但周舫喊杀声让他意识到可能中计了。

    “弓箭手准备!”周舫急得浑身冒汗,魏军的骑兵已经结成队形开始向城门冲锋了,“速去调集城中兵马前来东门支援,就说东门失守,快快!”

    周舫指着身旁一个不明所以的亲兵吼道,推着他跌跌撞撞下了城墙。

    那名亲兵刚跑下楼梯,魏军的骑兵已经分成大小不等的冲击队形冲到了城下,城楼上的弓箭手根本无法对其造成威胁。

    “完了!”周舫双手扶着城墙长声一叹,显然那封书信并非诸葛恪所写。

    朱据在冲出城门过道之时也听到了身后的惨叫和杀喊声,待他回过头时,却发现援军和城门的守军居然互相残杀,短暂的愣神之后脸色骤变:“中计矣!速速挡住城门。”

    朱据的部曲还未掉转头重新列队,城外的魏军骑兵已经携奔雷之势冲上了吊桥,冲散了城门口的吴军杀将过来。

    为了加强骑兵的冲击力量,一举拿下东门,曹爽特意将虎将许仪暗中调往东门,许仪跨着战马双锤横扫,击飞了眼前的敌兵,骑兵冲势丝毫不减便杀向了城门口对面还在混乱中的东吴骑兵。

    一支全速冲击的骑兵对一支队形还未整好队形的骑兵,结果可想而知,而且曹魏的骑兵非东吴骑兵可比。

    朱据的长矛被许仪一锤打歪,接着另一个大锤飞过来,朱据便拿捏不住,差点被震落马下,在亲兵的掩护下仓皇躲到一侧。

    一通骑兵冲击,城门内变成一片血海肉林,吴军在经过几波骑兵冲击后只剩下寥寥数人逃走,城楼之上,许仪正光着膀子轮着铜锤,杀得吴军节节后退,东门眼看不保。

    南门城头上的弓箭手眼见东面大乱,赶紧跑来支援,还未赶到,却见身后城墙上也爬上来魏兵,只好又折回身防守城楼,东门被攻破,西门和南门并不安宁,也有魏军趁机连夜攻城。

    诸葛恪本在大营休息,忽闻哨马报告寿春城外大乱,急忙出帐查看,果然南门外杀声震天,火光蔓延,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种情况下守军不会大半夜突然杀出城来,魏军撤退已成必然之势,为何多此一举?难道是魏军内乱?

 第365章 再换旗帜

    诸葛恪摇摇头,这种情况更不可能发生,以当今的局势,不可能忽然杀出第三方势力,突然的变故让他心生不安。

    “不好!”

    忽然他心中一动,急得直拍手,如果这是魏军演的苦肉计,诱敌出城,寿春就危险了。

    “将军,魏军营中大乱,莫非还有其他援军不成?”

    程咨几人也得到消息,赶来询问。

    “尔等速速准备兵马,只怕寿春有变!”

    诸葛恪来不及解释其中缘由,急忙对几人下令:“程咨将军带领五千人马前往东门见机行事,我与全琮自带兵马去南门,张休和全怿在此看守大营,以防合淝之兵。”

    诸葛恪见其他几人一脸茫然,急道:“军情紧急,诸位速速行动,事后再向各位解释。”

    大家见诸葛恪匆匆忙忙回了大帐,相视一眼都猜不透其中原委,但诸葛恪自带兵以来并未出错,深得几人信任,只好各自去点拨人马。

    程咨带着兵马满腹疑惑地赶往寿春东门,远远看到一片厮杀,催促兵马快速赶去,正走之间,突然从道旁杀出一队伏兵,大喝道:“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