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疑惑道:“将军,巢县危急,何来良机之说?”
朱异笑道:“蔡都尉有所不知,若巢县之兵是真,则合淝正好空虚,吾等若趁此机会拿下合淝,则巢县之兵不战自退,寿春亦不远矣!”
蔡林闻言不由大喜,连忙下去点取兵马。
不一时校场上人喧马叫,朱异也披挂整齐,命蔡林为先锋将领,先往虎跳峡查探魏军是否有埋伏,自带中军随后而进。
蔡林带着士兵到了虎跳峡路口,派出几百士兵上山打探,一边缓缓往前行进,直到走出虎跳峡才算松了一口气,连忙向朱异报信。朱异会合了蔡林,眼见天色已至傍晚,便命士兵就地休息,待天色稍晚再偷袭合淝。朱异军在魏军的眼皮子底下就地休整,双方都没有发出声音,吴军想不到魏军竟然会在虎跳峡以外埋伏,并未往太远的地方查探,双方各自休息,不过一方在明,一方却在暗处。
第357章 家族斗智
待到天色将晚,二将带领兵马杀向合淝魏军大营,两个时辰后来到合淝营寨之外,见只有稀疏的几盏灯火亮起,朱异不由大喜,急忙下令与蔡林分两路杀进寨中。
冲入寨中,朱异一刀砍翻一名魏军,却发现只是个草人,冲到帐中见四处无人,顿时心中一沉,差点从马上栽下来,惊呼道:“中计了,快撤!”
“杀啊!”朱异全身冷汗,拍马撤退的时候,营寨外火光骤亮,喊杀声四起,四面八方都有魏军兵马冲杀过来。
乘着魏军还未合围,朱异带领亲兵合到一起杀向来路,黑暗中也看不清逃出来多少兵马,只顾匆慌逃窜,也顾不上寻找蔡林。夜色愈深,远处的虎跳峡真如一只猛虎蹲伏在远处,身后的喊杀声也渐不可闻,朱异才算稳定心神,刚准备查点人马,却见前方远处又亮起星星点点的火把,一人大喝道:“东吴小儿,石亭已为我军所得,
还不速速就擒?”
朱异吓得一个激灵,怪叫一声调转马头逃向东方,那边是巢县方向,既然石亭已经丢了,便只有到巢县和全怿兵马会合再作计议了。
魏军又在身后冲杀了一阵,黑夜中看不清道路,也不敢追得太远,随后便散去,朱异带着残兵狼狈逃往巢县而去。
诸葛诞擒住了杀进大营还没反应过来的蔡林,知道石亭空虚,此时蒋班也派人报信,截住了朱异逃兵,被他逃到巢县去了。
贾穆马上建议诸葛诞乘虚取石亭,诸葛诞从其计,令蒋班带兵驻守合淝,和贾穆带领两万人马连夜赶往石亭。
翌日,攻打巢县的曹兵突然撤退!
全怿等人还未等安营完毕,便见狼别不堪的朱异突然出现,不由大惊,连问其由,方知朱异之败,带去的一万兵马仅余千人,战死走散的根本无法统计。
反观巢县并未有多大损失,魏军虽然来势汹汹,但稍战即退,双方并未折损多少人马,朱异暗叹一声,与全怿商议退兵至濡须港,没有了石亭之兵,巢县已经成了孤城,就算魏军不来取,也没有了意义。
诸葛恪带大军至无为,忽然收到石亭之战的消息,不禁叹道:“此非朱季之计不妙,吾叔父带兵多年,岂不知合淝乃是要地乎?实乃贪心所致也。”
“将军,今石亭失守,吾大军不能进,寿春告急,又有圣旨催促,如之奈何?”
全琮神色焦虑,要知道孙权这几年反复无常,陆逊出战未捷,便被削了兵权,这次他们要是出兵不利,说不定又会被治罪。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陆逊那么大的军功和人情可以抵偿,何况陆家在东吴的势力也不容小觑。
诸葛恪却是胸有成竹,淡笑道:“石亭虽为要地,但魏军此时占领却毫无意义,吾等只管命军往巢县开进,魏军自退矣!”
“啊?”张休吓了一跳,急道:“将军,若大军继续北上,石亭魏军杀往我军后方,岂不自留其祸,断了归路?”
诸葛恪摇头笑道:“吾自带兵北上,魏军若不回防,则合淝唾手可得,石亭之兵反倒成了孤军,吾再命庐江出兵,其军必败!”
全琮、张休二人恍然大悟,这才点头信服。
诸葛恪一边令军马继续前进,又派人向濡须港送信,命全怿等前来会合,并写信好言安抚朱异。
望着北方漠漠山林,诸葛恪暗自咬牙,他第一次出兵征剿山越,眼看大功告成的时候,却败在了胞弟诸葛乔的手下,回到建邺之后,反被吴人耻笑。
诸葛乔还在东吴之时,兄弟二人俱有名於时,从小便是神童,时人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诸葛恪却不以为意。
后因叔父诸葛亮无子,诸葛瑾便让胞弟诸葛乔到蜀汉为嗣,这许多年未曾见面,都是以书信交流,偶也论及军事、天下时事,诸葛恪每每以高论胜出,却不想阵前交手,却败得一塌糊涂。
“若非孔明叔叔指点,你岂能破我险绝之策?”骑在马上,诸葛恪心中暗自冷哼,诸葛乔取胜,显然是受了诸葛亮的 指点,甚至还用出了八阵法。
一想起诸葛亮,他又记起周循在建邺和他说过的话,如果不是那封模仿他笔迹的书信,柴桑又怎能轻易丢失?
豫章兵败,虽然孙权未将他治罪,但诸葛恪性情刚愎,十分自傲,忍受不了朝中武的指点,主动辞朝在家赋闲。
如今淮南战事再发,受大帝拜将,诸葛恪重振精神,辞别了沉疴日重的老父亲,率军北上。
“公休叔叔?”轰隆隆的马蹄声中,诸葛恪轻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淡漠的笑意,“时也,命也?”
两次出兵,他竟然都对上了诸葛家族的人,先是胞弟,这次更是长辈,但各为其主,他绝不会徇私。
一想到朝中武的嘴脸,诸葛恪的脸色便渐渐阴郁起来,暗自握紧了手中丝缰。
这一次,他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秣陵永寿宫内,孙权斜躺在病床上,孙和、孙霸、孙休等人侍立一侧,孙权看了几个儿子一眼,暗中叹了口气,虽然孙和是太子,但全夫人数次暗中劝谏,他对孙霸的偏爱更重,但太子自古都是长幼秩序
,心中一直犹豫不决。
“御史中丞阚大人觐见。”正在这时,宫门外侍卫传信。
孙权挥挥手示意孙和将阚泽带进来,同来的还有尚书吾粲、太常顾谭二人,几人听闻孙权忽然卧病在床,急忙来探视。
寒暄一番之后,孙权问道:“今朕大吴三线为战,恐国力不继,民怨沸腾,几位爱卿有何良策?”
虽然因一时之怒执意下旨强攻九江口,但在陆逊的命令下各军都处于待命状态,加上寿春被围,孙权也知事不可为、
只是陆逊公然抗旨让他心中不喜,虽将其升为丞相,但朝中要事都无需他参与,都有吾粲和阚泽二人商议定夺。
“陛下,以臣看来,柴桑被取,已成事实,寿春城坚,又有朱据等人镇守,若援军及时赶到,当保无失。”吾粲不明白孙权为什么突然承认自己的失误,按照孙权的性格,就算错了也会将错就错,从未有过如此情况,心中疑惑,只能先含糊答话。
第358章 三线出战
“国中外忧内患,陛下,当先平山越,安定民心,后方稳定,方可御外,山越军如今盘踞庐陵、临川一带,若待其立稳根基,便如跗骨之蛆,终成大患,臣以为当下之计,该防备柴桑,援兵寿春,出师以平
山越。”
阚泽还是十分老到,他也知道孙权心中的犹豫,又补充了一句:“寿春乃是淮南门户,不可轻易丢失,还请陛下圣裁。”
“唔”孙权不置可否地点点头,之所以任由山越军进入临川一带,是因为贺齐派兵镇压,各地的兵力都被抽调一空,要想全歼山越军还是倍感吃力。
何况山越军还有蜀军暗中协助,一想到蜀军,孙权就不由暗自咬牙:“剪除山越,非五万兵马不可,眼下兵力吃紧,从何调派?”“可从会稽、吴郡两地抽调,加上虎林兵力,足有五万兵马,”虽为太常,但顾谭对国事还是十分关注,各地兵力都有所了解,只要不执意攻打九江口,剿灭山越军的兵力还是有的,“若能派遣一员上将,不
需五万亦可平定山越。”
“哦?”孙权看着顾谭,显然顾谭的表现让他眼中一亮,顾家三代对东吴的贡献都不小,这顾谭虽然年轻,做事却章法有度,有其祖父顾雍之风,孙权甚是喜爱,便问道:“以爱卿来看,何人堪当此大任?”
顾谭不看孙权的神色,也没有丝毫犹豫,低头答道:“丞相陆伯言。”
顾谭此言一出,就连吾粲等人都吃了一惊,诧异地看着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孙权刚刚下旨架空陆逊,现在又劝谏起用,这不是打孙权的脸?
宫殿里瞬间陷入了沉默,几人都低下了头,不敢看孙权的眼睛,生怕他会问自己的意见。
阚泽和吾粲两人见顾谭神色镇定,不由暗自心折,他二人这次来也是想让陆逊再次出征,留着这么好的统帅在家中闲坐,实在是太浪费了。
何况东吴眼下能够统兵的大将又屈指可数,他们还未找到合适的机会,顾谭就这样毫不掩饰地提了出来,也不知道是这年轻人性情如此,还是受到顾雍的指点了。
“陛下,丁大人求见!”沉默之际,内监走进来轻轻地对孙权说道。
“传!”孙权也暂时放下顾谭的建议,丁密是军机大臣,掌管军情纪要和各地情报,他亲自前来,看来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旁边的几位皇子也是面面相觑,这些军情大事他们实在插不上嘴,若是以前孙登在一旁,还能点意见,他们现在完全成了摆设,孙霸偷偷打量着孙和,思索该如何想出一个妙计来,博得孙权的欢心。
“陛下,”丁密叩见孙权之后,见左右都是重臣,便直接言道:“东阳县令廖式会同其弟廖潜乘贺齐将军征讨山越之际起兵造反,斩杀了山阴太守严纲,自封平南将军。”
“庶子敢尔!”孙权闻言怒目大叫,狠狠地打在床头之上,忽然咬着牙冷笑连连,“人人皆欺吾国中无人乎?就连此小小的一县之守亦来威胁于朕?”
大家见孙权怒极而笑,暗指朝中之人无能,急忙跪倒在地,连连请罪。
“传旨!”孙权看也不看几人,沉声道:“命朱然为征西将军,加封当阳侯,即日前往虎林调兵,先平定廖式兄弟之乱,诛其九族,再与贺齐共伐山越。”
权衡了一番,孙权还是没有让陆逊带兵,虽然陆逊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再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可真受不了。
何况最近党派之争对陆逊的传言也不利,更让孙权不喜的是,陆逊竟然也和那群老顽固一样遵循长幼有序,明里暗里支持孙和。
见孙权已经下了圣旨,知道无法再谏,不禁为陆逊感到惋惜,不过朱然也是多年征战的老将,深通谋略,大家倒也不必过于担心,又奏了一些朝中之事便各自散去。
******
诸葛诞领兵乘虚取了石亭之后,马上派出哨探四处打探东吴兵马消息。
一日之后,哨马来报,吴军大军居然不管石亭,径直往巢县前进,十分意外,思索之下大吃一惊,连忙命人在石亭虚设旌旗,连夜带兵撤回合淝。
蒋班见大军突然撤回,不禁问道:“将军,幸得石亭,待后军取了寿春,便可南下直取庐江,届时淮南皆入我手,将军可为头功,为何弃之?”诸葛诞摇头叹道:“都尉有所不知,若吴军分兵来攻石亭,吾当坚守之,何足惧哉?今其反往巢县而进,若冉威、焦彝抵挡不住,则合淝难守,如此一来,石亭便成孤城,反而断了吾归路,我与巢县两军掎
角之势,万不能有失。”
蒋班闻言信服,对吴军此次统帅诸葛恪又加了一层谨慎,不知道这诸葛家叔侄二人接下来会如何对战。
“冉威军新至巢县,立足未稳,若吴军全力攻打,如何破之?”诸葛诞看着手中的地图,皱着眉头向一旁的贾穆问道。
贾穆言道:“巢县吴军乃是援军,远道而来,意在速战速决,将军只需命冉威二将坚守城池,不得出战即可,若巢县有危,将军再分一部人马前去相助,待寿春攻破,吴军自退矣!”
诸葛诞点点头,却又有些担忧:“诸葛恪乃吾贤侄,自小聪慧,又熟读兵书,前番伐越虽败,若无蜀军相助,山越军已然全军覆没,今统兵来救寿春,吾等自当小心应付,万不可大意。”
贾穆嘴角噙着一丝默然的冷笑,虽然轻轻点头,但神色之间却毫不在意。
此时诸葛恪也到了巢县境内,命令后军安营扎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