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绦饩芗Τ迳薄

    眼见许仪和一众亲兵在大军中来往冲突,吴军虽众,却无人敢当,尤其是那柄大锤砸过来的时候,躲也躲不掉,挡也挡住,只有闭上眼睛等死,许多吴军纷纷后退。

    陈绍和胡综两人指挥着弓箭手小心放箭,只能在远处干着急,放乱箭肯定会造成误伤,箭法好的士兵射出去的箭数量又太少,被许仪和亲兵挡住了。

    这与当初乱箭齐发,将魏军设成筛子的计划完全不同,几名吴军将领傻了眼。

    左冲右突,稀里糊涂又将所有的人马聚拢到一处,许仪指挥众人各自站好阵型,在吴军中往来冲杀,就像在漩涡中来回漂动的一片浮萍,浮浮沉沉却始终不会被淹没。

    孙楷和孙越二人共带领八千人马在此埋伏,加上水军弓箭手,吴军有一万之众,却对几百人束手无策,围着魏军团团转,却始终无法拿下。

    许仪赤红着双目一手拿铜锤,另一只手挥舞着不知从哪里夺来的钢刀,冲在最前面四处乱杀,周围的亲兵抵挡着旁边和身后吴军的攻击面对凶神恶煞的许仪,吴军都拿着兵器将其紧紧围在中间,却没人上前攻击,许仪走到哪,吴军便往后退,身后的往前紧跟,逐渐远离高地,岸上的弓箭手彻底失去了作用。

 第355章 功亏一篑

    孙桓回过神来,找过一把长戟和孙楷、孙越三人迎上了许仪,吴军让开一片空地,留给三人争斗的空间。

    许仪的亲兵背靠背战成一个圆圈,一边看着许仪交战,一边警惕地看着周边的吴军,他们一脸决然和冷漠,看这些人都抱着必死之心,吴军也不敢贸然杀上来。

    功劳归功劳,谁也不愿意和这些不要命的人对上,何况亲兵都是百夫长、千夫长,许仪身边的部分士兵,都是当初追随许褚的老兵,甚至比大将还要勇猛,没那么容易得手。

    厮杀一阵,许仪将铜锤扛在肩膀上,手中大刀支在地上站定,满脸鲜血,冷冷注视着马上三人走马灯似的转圈。

    虽说骑将对步将有诸多优势,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这些优势都荡然无存,甚至还要提防坐骑被伤。孙桓已经领教了许仪的厉害,一杆长戟只是灵活的攻向许仪,稍沾即退,孙楷和孙越两人在和许仪铜锤碰撞了一下之后也学乖了,三人骑着马围着许仪打转,时不时找机会攻击两下,想等他力气耗尽下杀

    手。

    许仪起初还转动身体盯着这三人,到后来干脆原地站立,等着他们来攻击,顺便还休息片刻,这下让孙桓和吴军觉得没有了面子,在试探攻击几次后孙桓大喝道:“魏军已力竭,大家速速将其拿下!”

    一声将令下达,吴军也不敢再围观,再次发动了进攻!

    喊杀声再起,许仪的亲兵们将身体靠的更紧,分作几批抵抗者吴军攻击,虽然有孙桓的命令,但许仪这里却还是无人攻上来,孙桓一咬牙,和其他二将使了个眼色,三人同时攻向许仪。

    虽然在地上许仪的攻击范围无法威胁到三人,但许仪的防守同样也让他们头疼无比,无论三人如何攻击,始终无法对他造成伤害,只急得三人怒吼连连,却像狼群逮了个刺猬,无处下爪。

    就在双方一团乱的时候,阵阵马蹄声震颤着大地,轰隆隆的响声盖过了河流声,吴军脸上闪过了一丝惊慌,这声音的方向显然不是援军,那就只可能是魏军。

    三国之中,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都是十分恐怖的,又以魏军骑兵最强,早在曹操时代曹家虎豹骑便闻名天下,后来统一了整个北方,作为骑兵发源地,魏军的骑兵变得更加强盛。张辽、夏侯惇、曹仁等无不是一流骑兵将领,十几年征战天下,横扫无敌,经过数十年训练发展,加上国力大增,如今的虎豹骑已经成为军中重骑兵的经典,攻防无敌,普通骑兵的训练和装备也早就今非

    昔比。相比魏国,东吴的骑兵就差得太远了,东吴以水军为胜,战船上不利于骑马作战,便以步兵为主,枪兵、戟兵、弓箭兵等才是主力,但当这些兵力遇到装备精良、横冲直撞的魏国骑兵的时候,结果可想而

    知。

    短暂的吃惊和迟疑之后,外围的吴军首先迎来的是一波箭雨,这就是精良骑兵的远程战术骑射!

    这一波弓箭无论杀伤力如何,却有一个显著的作用,彻底搞乱了吴军的阵型,在吴军中引起一片骚乱。

    聂远带领的骑兵便像一只刚刚下岸的船只,分开水浪冲了进去,肆意收割着吴军的生命,一片片血花在西山的阳光照耀下形成一道血雾。

    陈邵、胡综本想支援,却被随后赶来的典满一顿乱射,双方便在弓箭上交手,箭雨纷飞,如同蝗虫过境。

    随着典满带领的骑兵退到射程以外,聂远的骑兵已经撕开了吴军的包围圈,许仪见援军到来,大喝一声,冲过去对着孙楷就是一锤、

    孙楷本就被冲进来的聂远搞得有些慌乱,眼见许仪冲过来,连忙调转马头撤退,一边摆动长枪抵挡。

    当

    巨响声中,潮水般的力量震得孙楷再也无法握住枪柄,被许仪砸飞。

    但许仪意不在此,乘着孙楷低档的时候,左手的大刀撂了上去。孙楷背转身斜刺里看到一片寒光闪过,吓得急忙趴在马背上,虽然躲过了致命一击,却被削掉了左边的一条腿,惨叫声中,从坐骑上摔落,滚葫芦一般落进了乱军之中,幸好亲兵死命保护才保住一条性命

    。

    许仪见目的达到,也不恋战,在乱军中找到一匹战马,回头看到聂远正杀得孙桓二人节节败退,大喊道:“聂将军,吴狗太多,赶紧撤!”

    聂远见已救得许仪,怕东吴援军再来,此时骑兵已经失去了冲击力,若再恋战,便会损失更多,吹了个口哨,一刀击退孙桓二人,调转马头往外冲杀。

    孙桓本想要追,又见许仪、聂远二人会合在一起,踌躇不定,迟疑间魏军已经冲了出去,连忙领兵马远远追了上去。

    典满见聂远杀出敌阵,连忙摆好阵型殿后,待骑兵过去,这才紧随其后,同时又向身后和高地上的吴军撒了一波箭雨。

    吴军的这次埋伏因为没有大将主持而宣告失败,反而损伤了近千士兵,如果有人能抵挡住许仪,这次必定是一场大胜。

    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让城中守将心头沉甸甸的,显然出城作战已经变得不现实了,眼下只有一门心思的防守待援才是唯一的出路。

    曹爽见许仪带伤归来,身边的亲兵仅剩不到百人,气得直跳脚,恨不得马上就去攻城,在众将极力劝阻之下这才罢休。

    一番商议之后,曹爽命人加强巡逻,以防吴军乘夜间偷袭,同时也分派好了第二日攻城任务,张颌部攻取南门,陈泰、夏侯玄、典满三人带兵攻打东门,曹爽本部攻打西门。

    同时派人向诸葛诞送信,命其带兵往寿春以南开进,以防吴军援兵偷袭侧翼。

    寿春由于地势关系,北门的护城河引进的是淮水,不仅宽阔,而且水势凶猛,在吊桥没放下来的时候,根本不适合攻击。加上吴军水兵守卫淮水,干脆放弃了攻打北门的打算,正好围三缺一,留着北门给吴军逃走,也好瓦解其军心。

 第356章 毒士复出

    第二日一早,当魏军将寿春三面围定,每一面都有十架投石车和五架井阑推到城墙下的时候,朱据等人脸色更加阴沉,魏军这是铁了心想要攻取寿春了。

    如今魏军的投石车已经经过几番改造,变成一发三石,射程也增大了不少,可以随时拆卸,随军携带十分方便;井阑上增加了铁质护栏,大大增加了上面弓箭手的安全性,当井阑刚刚发明的时候,虽然依靠高度优势能够与城中对射,但井阑上空间狭小,弓箭手在攻击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变成了箭靶,根本无法躲避敌

    军的弓箭,伤亡巨大。

    朱据等人眼见魏军一个个爬上井阑,投石车周围也搬运了大堆的石块的时候,赶紧让士兵在城头上竖起熟牛皮和布幔,除了弓箭手的士兵躲在城墙角上,防止被投石砸中。

    就在吴军准备防守的时候,魏军步兵出现一队队人马扛着装满泥土的布袋冲到护城河跟前,将袋子丢入河中,准备先将护城河填平。

    “放!”

    朱据挥舞着手中剑,下令弓箭手向进入射程的魏军放箭。与此同时魏军的投石车和井阑也同时工作,吴军的箭雨漫天而降,魏军则是大块的石头铺天盖地地被抛上了城头,有的甚至扔到城中,砸踏了不少民房,井阑上的弓箭手也掩护着下面的步兵,压制吴军的

    攻击。一波投石发射的时候,吴军便急忙躲避,面对从天而降的大石块,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抵挡,这可不像箭矢,只要盔甲够好,一般远程箭矢射到身上的时候已经脱力,造不成多大的损伤,若是被石块砸中

    ,顿时就变成了肉泥。

    趁着吴军躲避的空档,魏军的士兵便一波一波地冲过去往护城河填土包,吴军只好硬着头皮射箭。

    双方你来我往中相互攻击,各自都有损伤,三面城墙战斗皆是如此,在没有填满护城河之前,两军将领指挥士兵进行着拉锯战。

    此时在颍上的诸葛诞奉了曹爽将令,带领本部兵马往合淝而进,闻听吴军援军已来至巢县一带,便命士兵驻扎在合淝,又命冉威、焦彝二人带领一万兵马驻扎在成德,形成犄角之势,遥相呼应。

    吴军中全怿、唐咨率援军至濡须港往巢县开进,朱异、蔡林的援军也到了石亭,探得魏军在合淝,便就地驻扎,与全怿军联络,双方交互而进。

    魏军在合淝安营完毕,诸葛诞传令军中将领升帐议事,副将蒋班言道:“今吴军分两路而来,巢县之兵尚未至,将军可派军偷袭石亭,以振士气。”

    诸葛诞看着地图问道:“石亭乃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又有虎跳峡相隔,若轻易出兵,恐中其埋伏,先前曹休将军便是在此失利。”

    贾穆自从在长安为曹真献计失败之后,便隐匿府中重新研习兵法,三年之后自觉有所成就,这次随诸葛诞出征,拜为军师,就是想偷学诸葛家的谋略。

    听二人之言,淡淡说道:“将军所虑甚是,吾等知吴军恐有埋伏在虎跳峡,吴军何尝不畏吾等埋伏与此乎?两军相持不可进,不若以声东击西之计将其诱出,则大事可成。”

    诸葛诞大喜,问道:“军师有何妙计,速速说来。”贾穆指着地图缓缓说道:“吾与敌军相望于虎跳峡不敢进者,皆惧其有埋伏也!今吴军另一部兵马未到巢县,将军可令冉威二将假意夺取巢县,将军则带本部兵马驰援,吴军若得消息,定以为合淝空虚而用

    围魏救赵之计来取合淝,将军再令一部人马暗伏于虎跳峡之外,纵使其有兵马埋伏与虎跳峡中,亦措手不及也。”

    “妙计!”诸葛诞大喜,击节而赞,即令哨马向冉威送信,约定第二日共同派兵往巢县进攻,又令蒋班暗领人马往虎跳峡外围埋伏。

    ******

    全怿三将眼看进入巢县境内,忽哨马来报魏军分两路来夺巢县,大惊之下急忙加紧行军,同时命人往石亭送信,请求援军。

    朱异收到书信,大笑道:“此乃魏军诱敌之计也,若本将军派兵援助,魏军定趁石亭空虚而来攻取,小儿之戏也!”

    都尉蔡林在一旁忽道:“此处往北便是虎跳峡,两边崇山峻岭,只有一条通道而过,乃魏军必经之地,昔年周舫将军便是在此地打败曹休,将军何不效仿之?”

    朱异沉吟半晌,摇头道:“不可,岂不闻前车之鉴乎?魏军在此地有过一败,焉能不防?吾等先再次等候消息,待巢县魏军退去,依次而进,诸葛将军率领后军即将赶到,彼此遥相呼应,可保万无一失。”

    蔡林见朱异谨慎,虽担心巢县之兵是真,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出营打探消息。

    半日过去,朱异正在整理军情准备送往后方的诸葛恪,蔡林便急匆匆的进了中军大帐,言道:“将军不好,巢县之兵乃是真,全怿将军已与之开战,魏军有数万人,又有书信来求援。”

    “哦?”朱异皱着眉抬头看了蔡林半晌,突然仰天大笑不止。

    蔡林莫名其妙的低头看了看自己,并未发现不妥之处,疑惑地看着朱异。

    朱异笑罢,掷笔言道:“此乃天赐良机也,将军速速命人整顿兵马,即刻出发。”

    蔡林疑惑道:“将军,巢县危急,何来良机之说?”

    朱异笑道:“蔡都尉有所不知,若巢县之兵是真,则合淝正好空虚,吾等若趁此机会拿下合淝,则巢县之兵不战自退,寿春亦不远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