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队突然出现的骑兵正是刘封和张苞带领的兵马,接到邓艾的派人送来的书信后,刘封通知徐陵等人前往西河和邓艾会合,准备安营筑城,自己和张苞径直带骑兵悄悄来到上郡,想先探查上郡的情况。
本来刘封并未打算就此拿下上郡,自己带来的是骑兵,并不适合攻城,正在观望的时候,却发现有一股鲜卑的骑兵也出现在远处,刘封便想看看城中兵力如何。
当何攀带领兵马出城的那一刻,刘封突发奇想便让张苞撤了帅旗,就这样闷声不响地冲向城中,对于眼前的这些魏军骑兵,在刘封眼里根本就构不成威胁。
张苞带领的可是西凉铁骑,再加上这几年的训练,比之当年董卓、马腾等人的西凉铁骑更加威猛,面对这偏远之处的骑兵,无论冲击还是撤离都不是问题。
在确保能安然自保的情况下,刘封打了一个时间差,在守军还未搞清楚情形的时候,张苞已经借着骑兵的优势冲到了城下,只要骑兵进了城门,剩下的便好说了。
就上郡城的部署来看,不会有太多兵马,这次出城的应该也是守军精锐,否则也不敢面对鲜卑的骑兵还敢与之正面争锋。
事出突然,刘封临时改变主意巧取上郡,但此次行军却已经败露,双方都准备不充分,在何攀的拼死掩护下,杨骏兄弟三人逃脱。
城中守卫不足,张苞也不敢追得太远,要是在远处再碰到鲜卑军,可就麻烦了,只好收兵回城。
刘封一面赶紧向西河传递消息,命邓艾等人选险要处先安营驻守,一面派人往安定送信,令安定太守加快工匠和连弩等守城工具的运送,并调集兵马至阳曲待命。
意外得了两郡,却提前暴露了行踪,不过等魏军调集兵马前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刘封心中稍安,让张苞派人接管城防,自己带亲兵到郡内安抚官员和百姓。眼下人手不足,城中还需打理,愿意留下来的刘封来者不拒,这些小官员给谁当差都一样,不如那些大将名士不易招降。
第349章 喜结连理
建兴七年夏五月十一,宜纳采、嫁娶、招赘、祈福;忌迁徙、安仓、伐木。襄阳城,在第一道晨曦破晓的时候,厚重的城门缓缓拉开,吊桥在一阵飞鸟扑腾中降下,城门两侧各挂着六个从大到小下垂的大红灯笼,吊桥上三丈长的红绸绫罗随风飘舞,四周城墙上遍插彩旗,就连城
卫也肩膀上系着一条红绸,襄阳城内更是张灯结彩,一片喜庆气象。
只要是襄阳内城的人,都知道今天是一个大喜的日子,襄阳王公子今日完婚,大家都为襄阳王真心祈祷,送上最真心的祝福。
西城太守府,关羽身披大红袍,衬托得一身喜气,坐在客厅八仙桌旁,左右俱是城中武,个个身穿彩衣,满面喜色。
襄阳太守王甫虽然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眼看关羽一家如今幸福美满,就连关兴也即将成家,心中无限感慨,想起当年兵败麦城,一家人分分崩离析,当初最绝望的时候,谁会料到还有今日?
“新娘到”
衙役一声粗壮的喊声打断了王甫的思绪,身穿红衫的新娘在一群莺莺燕燕簇拥中款款而来,仿佛东方亮起的朝霞一样炫目,王甫激动地有些老泪纵横。
“月儿!”随着新娘走进大厅,关羽站起身来,脸上显现无限温情,他身旁的武官员看到这一幕,竟不由眼眶湿润。
跟随关羽多年,他们早就习惯了这位威震华夏的将军身上的正气和不可侵犯的威严,从他身上突然散发出这等柔情,官员们都莫名感动。
“伯父!”新娘轻轻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哽咽:“小月能有今日,定不忘伯父大恩。”“月儿你这是什么话?”王甫赶紧上去扶起新娘,泪光在眼中闪烁:“关将军与令尊虽无生死约定,却也是神交,既然远将军临终前尚能将你托付于王爷,可见两人交情之深。何况从今后大家都是一家人了
,你这伯父是不是也该改一改了?”
王甫笑着轻轻拍拍张月的肩膀。
“某今日是代表远兄做你的娘家人,远兄不负关某,今日你与吾儿完婚,倒也了却某一桩心愿,远泉下有知,定含笑无憾矣。”
关羽站起来,一向冷峻脸上带着温和笑意,迈步走到张月面前,看着头顶红盖头、娇弱可人的女子,轻声感慨。
“多谢伯父成全,兄长得知也会高兴的!”张月想起在寿春战死的张虎,眼圈又红了。
“小虎没有落了你们家的威风,大喜的日子,你就不必难过了。”关羽看了门外一眼:“时间不早了,这就出发吧,想必军师他们已经等不及了。”
张月虽然在红盖头之下,闻言还是俏脸微红,微不可察地点点头,跟着侍女向外走去。
“慢着!”就在此时,府门口突然一声大喝,惊得张月刚迈出去的腿又收了回来。
众人正自惊异之际,却见关羽微哼声中,一甩红色大氅,虎步向前跨出两步,丹凤眼怒睁,左手斜拂长髯站定在门口,如若一尊门神一般。
挺立大门中央,身上的杀气毫不掩饰地散发出来,这一刻关羽的威势,连王甫都惊得坐到椅子上。
昔日麦城之下,关羽正是如此决然。
这个大喜的日子,又在襄阳城内,居然还有人敢来滋事?
众人一个个大眼瞪小眼,都惊疑不定,谁在这个时候敢阻止关羽?
“何人大胆?”短暂的吃惊后,衙役们也反应过来,一帮人摩拳擦掌就要冲上去,这么喜庆的日子,大家都没有携带兵器,只好是手空拳上了。
“慢着!”关羽却一声冷喝,止住了这些人,盯着府门口站着的一位中年人。
此人身高七尺,浓眉大眼,颌下一撮短须,一双眼睛直视着关羽,虽然他也穿了一身平民衣服,但浑身气度不凡。
“二叔!”关羽正自打量的时候,身侧张月却突然一声惊叫,拉开了头上的盖头,泪眼婆娑中闪现着一丝幸福和感动。
“月儿!”那人也喊了一声,跨步走进大院,向关羽走了过来,“早闻襄阳王威武不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你就是聂远?”关羽凤目微眯,收敛了身上的杀气,周边的人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聂远投到曹军手下,关羽还是知道的,张月后来也得到消息,便想给聂远送信,但被关羽制止了,作为一员武将,他了解聂远的心情,不想再让他陷入两难境地,也帮聂远完成他的心愿。
“正是在下,”聂远走到台阶下抱拳道:“关将军,久仰了。”
“哈哈哈,”关羽突然仰天大笑道:“远曾言其有一弟,本事不凡,今日见了,果然如此,关某幸甚!”
说着话他走向聂远:“今日乃月儿完婚之日,既然有你这个本家在,关某便不撍越了,请!”
在张月的意外和激动之中,拉着聂远走向内堂,丝毫不提他在魏军之事。
聂远倒也洒脱,似被关羽气度感染,点点头一同进了大厅坐定,张月又上前重新见礼。
“十余年未见小月,如今出落得如此漂亮,连我都快不认识了,本想与你叙叙家常,只是这良辰吉日耽搁不得,还是赶紧出发吧!”
聂远心情大好,本来他还以为会有一番争执,没想到关羽如此磊落,心中钦佩的同时也对大哥能交到如此好友感到欣慰。
“父亲!”正在众人见礼寒暄之时,一个清脆却带些嗔怨的声音老远传了进来:“诸葛叔叔他们都等了半天了,你怎么还没把嫂子送上花轿?”
一个身穿粉色劲装,身形窈窕的女孩风风火火地冲进大院,大家看了一眼,这次却没人敢上前阻拦,甚至都向后暗自退了几步。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关家最难缠的大小姐,燕王妃关凤。
“凤儿不得胡闹!”关羽无奈拂须而笑,故意沉下脸,“快来见过你二叔,以后我们就是亲家了。”“二叔?”关凤此时也看到了坐在关羽旁边的聂远,大眼睛狐疑地打量着对方,关羽本就行二,还哪来的二叔?
第350章 普净大师
“这位便是月儿的二叔,月儿大婚,特地赶来襄阳。”关羽对关凤最为宠溺,看她疑惑,只好仔细介绍。
“哦!”关凤点点头,却突然瞪着眼睛大叫道:“啊?你不是在魏国当将领吗?怎么跑来的?”
“放肆!”关羽不由沉喝一声,对这个大大咧咧的女儿他可是万般无奈,即便已经成婚,性情却丝毫未变。
有时候他也在想,刘封如何能受得了关凤这等性格?也从未听关凤受过委屈向他告状,真是天下之事,无奇不有。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关羽轻咳一声温和说道:“不管聂将军身份如何,今日乃大喜之日,不谈国事。”
“嗯,知道了!”关凤也从吃惊中恢复正常,走过去给聂远行了一礼。
聂远笑道:“果然将门虎女,听说燕王妃乃巾帼须眉,统领女子军,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他见关凤如此率真,不由喜爱起来,心中却和关羽一样想法,不过聂远却以为刘封惧怕关羽,不得不忍受关凤的这种性格了。
“那是!”关凤扬了一下下巴,女子军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笑道:“过不了多久,我的女子军也就可以上战场杀敌立功了。”
聂远颔首而笑,和关羽对视,两人从彼此的目光中似乎都找到了某个共同点,忍不住大笑起来。
关凤却着急起来:“快快快,赶紧出发了,那边的人都等不及了。”
上前拉着张月就往外走,张月被她带得跌跌撞撞的出门而去,一群侍女吓得娇呼连连,紧随其后。
“是王妃等不及了吧?”王甫在一旁摇头失笑道。
关凤却管不了那么多,在一群人的大笑中拉着张月上了花轿。
迎亲队伍在襄阳城主街上转了半个多时辰,百姓夹道欢庆,甚至焚香礼拜,整个襄阳城沸腾起来,欢呼声震天。
在许多人簇拥中到了东门的王府门口,一众官员早就等在这里,关兴一身红衣,胸口绑着两个大红花,头戴新郎高冠,满脸笑意。
想起当年自己和张月一见钟情,最后终成眷属,心中全是幸福,眼看着花轿靠近,关兴激动得双腿竟然有些发抖。
“要是大哥能在这,他肯定也会高兴的。”关索在一旁笑着说道,想到远在长安的刘封,不禁有些怀念这个多年未见的大哥。
“大哥已经派人送信来了,军中有事脱不开身,有他的祝福也就够了,大丈夫当以国事为重,这喜酒等下次见到大哥的时候我们再请吧!”
关平回头看了关索一眼,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恬淡笑容的面庞,要不是刘封当年相救,他们肯定不会有这一天的。
高昂的唢呐和震天的鼓声中,花轿到了近前,关兴走上前去,拉着轿中递来的红绳,搀扶着张月走出轿门。
大厅之上,正中坐着的正是从柴桑请来的诸葛亮,两旁分别是关羽和聂远。
拜过天地后,聂远突然言道:“云长将军,今日将月儿交于你关家,有几件事你可得答应在下,否则我可要悔婚了。”
“何事?”关羽侧头笑着看向聂远,显然知道聂远这是玩笑话。
聂远看了关兴一眼,又对诸葛亮行了个礼:“今日又有诸葛丞相在此,便一同做个见证,关兴侄儿日后一定要多生几个子女,至少也得有一两个姓聂、姓张的吧?”
“二叔!”张月闻言在盖头下娇嗔跺脚,大庭广众之下,当长辈的居然开起了这个玩笑。
“哦?”关羽愣了一下,旋即大笑道:“此事何难?就算你不说,某也正有此意。”
诸葛亮也在一旁摇着羽扇笑问道:“吾今日忝为证婚人,你二叔所言之事,你可能做到?”
“诸葛叔叔”关兴没想到一向正经的诸葛亮都来打趣他,闹了个大红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怕什么!”关索在一旁大声起哄道:“二哥,你就答应了吧,这点小事,还比上阵杀敌难吗?”
顿时引得哄堂大笑。
关兴扭头瞪了关索一眼,见大家都看着他,只好嘿嘿傻笑着点点头。
关凤在一旁也想凑热闹,踮着脚嘴巴张了几次,终究还是觉得有些话不适合她女孩子家说,只好忍住了。
“孺子可教也!”聂远忍不住大笑,襄阳人心如此,想必整个蜀汉也差不多,何愁大事不定?
“缘起镇国寺,云游玉泉山;
麦城陨英魂,上庸逆天命。
因结忠勇义,果应忠良后;
蒲城关氏兴,千秋大义存!”
正当大家欢呼起哄之时,忽然有人长吟一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