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有五艘随后跟进的被周泰赶上来扑灭,其他楼船都在江心噼里啪啦地燃烧着,乘小船逃回的士兵不足三分之一,跳水的大部分被火烧死,水性好一点的侥幸逃脱。

    七八艘楼船燃起大火,蜀军和吴军中间隔了一道厚重的火墙,浓烟直冲两岸,被风吹散,弥漫到岸上的树林当中,就像起了一阵大雾。

    双方军士脸上被火光照得通红,虽然神色截然相反,但都后退了一箭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吴军不敢贸然再次反击,蜀军自然也不可能继续追击。

    眼看江面一片火红,一片狼藉,关羽知道今天已经震慑了吴军,看了一眼对面被火光照得飘忽不定的指挥舰,下令撤兵。

    这一次小小的对战,用完胜消灭了吴军一个部曲,最主要的是让吴军士气大跌,对一向自认水军第一的吴军来说,这个打击可不是简单的战败。

    “从今日起,天下皆知荆州水军才是第一水师。”关平等关羽离开,对一旁的廖化说道。

    “厉害是厉害,可惜这第一战是元福来打,这风头出的”廖化咂巴着嘴,有些意犹未尽,“还以为东吴水军能再折腾会,让我俩也上一阵呢,这火放的,唉!”

    “谁叫我们两个水战经验不如元福呢!”关平看着远处的火光淡笑道,刘封不在身边,他反而变得沉稳了许多。

    陆逊见蜀军撤退,心中暗叹一口气,刚才的一幕他也看的清楚,没想到蜀军的船只装备居然如此奇特,防不甚防。

    命朱据收拾了张承残部,一言未发带船撤回水军大营。

    压抑的沉默充斥着中军大帐,大家都低着头一言不发,张承更是狼狈,一头散发,铠甲也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像一只斗败的公鸡耷拉着脑袋,双拳紧握,咬牙切齿。

    “失败了,诸位都没想到吧?”陆逊平静的声音在帐中响起,他缓缓扫视众人,轻叹道:“荆州水军强大如斯,战力只怕已经超越吾军,光是连弩和击沉楼船的木桩,定非人力发射,吾等此战败得糊涂!”

    的确,这次的败仗并非是指挥和调度的失误,实在是装备和战船赶不上荆州水。

    周泰等人无奈点头,就算下次作战,他们还是找不到什么好办法来对敌,就算是用火箭,到了射程之内,蜀军的木桩便也可以发射了,加上对方的连弩和火箭,胜算还是不大。

    一心要在江面上打败敌人,现在却束手无策,这种无奈的确不是用言语能够形容的,对吴军士气打击极大。

    “都督!”全琮突然出列说道:“末将愿带一部人马偷袭公安。”

    众将闻言都心中一动,公安乃是江陵门户,一旦占领公安港,江陵危急,水军自退。

    陆逊却摇头道:“关羽乃当世良将,岂能不防公安?更何况当年吕都督白衣渡江已然让关羽吃了一次大亏,焉能重蹈覆辙?孤军深入,太过危险。”

    “那就这样罢了不成?”周泰和丁封都是一脸不甘。

    大家都想着该设一计重拾吴军水师威风,若就此罢兵,引以为傲的水军只怕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江东从此再无险可守了。

    “此乃小败耳!初战受挫,未必是坏事。”陆逊倒显得十分平静,这次才损失一个先锋部队,对于十万大军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见众将不忿,陆逊剑眉微蹙,言道:“比起此战对士气的打击,另有一事,反令吾心中十分不安。”

    “还有何事?”众人不解,难道还有比打击水军士气更要紧的事情?

    陆逊叹了口气,怅然道:“今日关羽、诸葛同时临阵,诸位可曾看出蹊跷?”

    众人皱眉想了一阵,丁封才迟疑答道:“若说蹊跷,便是那诸葛亮匆匆露面,并未临阵指挥。”

    大家想了一下,都赞同地点点头,但关羽在那站着呢,诸葛亮不用观战也属正常,不解的目光聚向陆逊,不知他所指何意。

    “这便是蹊跷之处,”陆逊言道:“蜀军作战,向来是诸葛布局,镇守后防调度,武将临阵,为何此次不坐守江陵,反而跟着关羽来至阵前,两人同时前来,岂非多余?”

    陆逊看众人都不说话,自顾继续分析:“诸葛出现在敌船上,便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吾等亲见其在荆州。”

    “此事我等早知,诸葛何必多此一举?”周泰也被搞得有些糊涂了,诸葛亮来荆州,暗哨早就报告了,他出不出现都是一样的。

    “欲盖弥彰!”陆逊似乎肯定了自己想法,双目微凛,眸子里精光闪烁,心中的不安却愈发强烈。

    “啊?”一直未曾说话的顾谭也反应过来了,惊道:“如此说来,莫非诸葛亮不在荆州?”

    陆逊沉沉地点着头,顾谭将他心中的顾虑说出来,顿时觉得犹如一记重锤落在心坎上,说不出话来。

    “不对啊!”孙桓在一旁还没搞明白:“这情报乃是皇室暗卫送来,诸葛亮早就离开成都往荆州而来,定然不会有差。”

    作为孙权的侄子,他知道孙权身边的暗卫是不会传递虚假情报的,交到孙权手中的情报,一定是再三证实了的。

    顾谭额头的冷汗已经渗了出来,发干的嘴唇微微哆嗦:“诸葛亮离开成都的情报不假,但却不是往荆州而来。”其他几位闻言愣了一下,有人似乎明白了顾谭的意思,如果情报是真,诸葛亮又不在荆州,那就只有一个地方可去南郡。

 第333章 门户大开

    “大都督!”丁封如坠雾中,恍惚问道:“柴桑不会有事吧?”

    丁封此言一出,帐中又是一片死寂,不同的是,出现了几个急促的呼吸声,柴桑对东吴的重要性,不需要任何人多说。

    “看来山越军的出现,并非只是劫掠如此简单,但愿陈武将军能够速战速决吧!”陆逊也发现局势已经变得连自己都摸不清了。

    见周泰等人都忧心忡忡,强自笑道:“诸位亦不必过于着急,吾已派人往柴桑送信,并查探军情,这几日先安抚军心,静候消息便是。”

    周泰等人束手无策,相视一眼,黯然离开,先去安抚军心。

    陆逊在帐中呆了半晌,踱步走出帐外,此时正值傍晚,他望向荆州方向,江面上夕阳如火。

    乌云沉沉地盖在秣陵城上方,不时响起一道沉闷的雷声,江风呼啸着,不停卷过这座屹立在江边的石头城,仿佛要将它掀到滚滚的江水之中。

    黄龙大殿上五彩旌旗随风扯动,呼啦啦发出单调的声音。

    咔嚓一声脆响,左边飞檐上的角旗折断,旗帜掉在地上,一名卫兵赶忙过去捡起。

    正准备往殿内禀报,一旁的士兵拦住他,轻轻摇了摇头,士兵见是侍郎步骘,只好退到一旁,将旗帜悄悄收了起来。

    一阵狂风刮进大殿,两侧武裙带飘扬,却没有人动一下,个个躬身垂首,殿内一片死寂,只有不时卷进来的风声呼啸着。

    孙权坐在龙椅当中,凝视着案几上的牒,目光呆滞。

    伐越兵败、柴桑失守的消息随着逃回的士兵和百姓,像瘟疫般在城内散播着,就算想将消息压制,也是无从做起。

    一时间满城风雨,人心惶惶,伐越失败,或许对这些百姓来说无关紧要,毕竟身在帝都,边界蛮夷的扰乱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

    但是柴桑失守,吴郡一带就仿佛暴露在老虎最下的一块鲜肉,随时会被吞噬!

    何况柴桑更是吴军发展根据地,凭借一郡之地,方才有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基业,从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纷乱的汉末屹立不倒,成就不世功绩。

    柴桑还是东吴水军基地,周瑜、吕蒙都曾在这里练兵,丢了柴桑,似乎连水军威力都弱了许多。

    柴桑莫名其妙地丢失,对吴国上下的打击实在难以估量,

    一道明亮的闪电闪过天空,大殿内一阵刺眼的白光,响亮的雷鸣震得孙权回过神来,默然扫视着殿内武,目光和方才的闪电一般犀利。

    出乎众人意料,孙权脸色阴沉得如同外面的天空,却没有发怒,沉沉问道:“柴桑失守,如之奈何?”

    疲惫而沧桑的声音和着呼啸的风声,让所有人的心头都如同乌云压顶,喘不过气来。“陛下!”丞相顾雍见无人答话,只好出列言道:“如今柴桑丢失,吴郡不稳,军民不安,当务之急,应调兵加强鄱阳、虎林、皖口兵力,以防蜀军顺江东下;再调陆逊水军退回夏口,令江夏与庐江、秣陵成

    三角之势,相互倚重,方保疆土不失,再徐图良策,夺回失地。”“哼!”孙权鼻孔里发出一阵冷哂,浓浓的须眉间目露狠厉之色,“又是防守么?孤值此一生,继兄父大业,保江东基业,谋取中原,谨记长辈教训,未敢有丝毫怠慢,今寸土未征,反而失去柴桑重镇,他日

    九泉之下,有何颜面见先辈父兄于地下?”

    孙权面容逐渐变得有些狰狞,语声渐大,颤抖的手指指向下面一众武:“朕早知诸位定然劝朕调兵防守,除了防守,尔等还有何本事?”

    怒意勃发的吼声最终回荡在大殿之中,就连外面的风声似乎也渐渐隐退了。

    “陛下”虽然有人已经暗中退缩,瑟瑟发抖,但顾雍知道作为臣子的职责,准备硬着头皮再次劝谏。

    “住口!”孙权突然一声爆喝打断了他,扶着龙书案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咬牙道:“再有如丞相所奏者,斩!”

    武大臣被孙权吼得噤若寒蝉,一时间无人敢言,只有孙权粗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撤军!

    收到斥候送来的消息,陆逊下达了最简单的指令。

    虽然众将都不明所以,但水军新败和柴桑失守的消息已经让他们完全失去了方寸,命人在水寨布下疑阵,往夏口撤军。“都督,”丁封在指挥舰上看到陆逊迎风而立,凝视水面脸色阴沉,走过去问道:“水军虽败,并无大碍,今柴桑失守,吴郡门户大开,不如我们顺江而下,取九江重夺柴桑,以解陛下之忧,安庶民之心,为

    何令水军撤回夏口观望?”

    陆逊并未回首,却轻叹了口气:“柴桑之失,实出吾之所料,天意乎?”

    他缓缓摇头,言道:“如今国中定然大乱,如将军所思者甚众,疲师奔波、攻坚作战乃兵家大忌也!”一阵江风吹过,陆逊长衫飞舞,转身看着丁封,见他神色不以为然,又道:“据探马来报,取柴桑乃是诸葛之计,今城中又有诸葛亮亲自坐镇,岂能毫无防备?吾等贸然前去,急切间难下九江口,到时士气

    必定溃散,再取柴桑,难矣!”

    丁封也想到九江口三面环水,沿岸悬崖峭壁,能进攻的点只有港口,就算十万水军到了,也没有那么大的空间作战,反而浪费兵力,损耗士气,顿时眉头紧皱。

    又想到柴桑的重要性,此处一丢,江东的门户便被打开了一面,心中实在难安,一时间徘徊不定,不知该如何是好。陆逊的脸上却似乎看不到一丝焦虑,对着丁封宽慰而笑:“事已至此,将军亦无需过于忧虑!柴桑虽重,尚不足伤及国本,吾等撤回夏口,又有秣陵、庐江之兵,关羽定不会孤军深入,待吾等整顿兵力,再

    取柴桑未晚,眼下安抚士兵乃首要之事,还望将军多多担待。”

    丁封默然点头,转身走下甲板,想着该如何让军心稳固。待丁封走后,陆逊淡笑的脸上两道剑眉紧紧皱在一起,背在身后的双手也握成了拳头,指节发白。

 第334章 徐庶元直

    “大都督可是担心陛下的圣旨?”正在这时,甲板上又出现一个人的身影,正是参军顾谭。

    陆逊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扭头见是顾谭,嘴角扯动,带着一丝苦笑,却也微微点了点头:“知我者,子默也!”

    顾谭眼中却无喜色,反而是浓浓的忧虑,看看四周无人,低声说道:“柴桑之事,只怕陛下盛怒之下,定会命都督率军至九江口夺取柴桑,但以全局大势来看,都督又不能从命,实属两难。”

    陆逊此时反而像是下定了决心,眼神变得清澈坚定起来,平静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兹事体大,吾只好冒死进言了。”

    顾谭却摇头叹了口气:“大都督,陛下脾性你我皆知,若此时违了圣命,若再有小人造谣,只怕对你不利啊!”

    陆逊早就想到了这些,这几年孙权处处猜忌多疑,动辄杀人,朝中无不战战兢兢,敢于谏言的大臣越来越少,曲意逢迎、阿谀奉承、漠然应对者不在少数,朝堂一片冷寂,失去生机。

    但想到眼前的局势,他还是毅然决然说道:“圣意吾等不可妄自猜测,如今圣旨未到,汝令军加速往江夏撤退,若圣旨到了,吾自有应对之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