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大喝,顿时斗齐齐后退。
希律律!
甘宁的战马在他的大喝声中前蹄高扬,一阵嘶鸣,斜斜站在城门走廊中间,不住地摆头刨蹄,铿锵的马蹄声回荡在走廊中。
甘宁手握双戟,冷然注视着走廊里惊疑不定的士兵,双目中精光闪闪,嘴角噙着一抹决然的冷笑。
空气似乎一下子凝固了,在甘宁的大喝之后,除了战马的响鼻声,陷入了死寂,刚才的喊杀声完全消失。
“我寇威来会会你!”短暂的沉默后,便听一个声音从城门口传来。
“寇威?”甘宁眼神突然一阵收缩。
倒不是他听过寇威的名号,而是看到了对方的兵器,他紧盯着寇威手中的大刀,与关羽的青龙刀十分相似。
沉声问道:“关羽是你何人?”
寇威打马走到离甘宁一箭之地,长刀斜举道:“正是恩师。”
“哈哈哈!”甘宁闻言突然仰天一阵大笑,整个走廊里都是他悲怆却带些绝望的笑声:“果然是蜀军搞鬼!”他将马头拨正,一只戟指着寇威大喝道:“来吧!让我看看你们有何能耐拿下这柴桑城?”寇威早就对甘宁十分佩服,倒有些不忍心动手,言道:“甘将军,恩师也曾常提起将军,在恩师眼中,能称为英雄之人不足十人,将军便是其中之一,今我等奉丞相之命带三万兵马来取柴桑,将军何故做无
谓之争?”
“哼!”甘宁冷哼一声:“废话少说,要想拿下柴桑,便从某身上跨过去,只要某还有一口气在,尔等休想踏进柴桑一步。”
寇威也知甘宁不会束手就擒,暗叹口气,抱拳道:“既然如此,便得罪了!”
军情紧急,寇威也不敢太多耽搁,柴桑守军虽然不多,但都涌过来也不好办,说完话催动胯下战马,挥舞着大刀冲了上去。
“好!”甘宁虎目圆睁,大喝一声,也举起双戟迎过来:“就让我看看你学了关羽几分本事。”
此时罗磊被人搀扶着退回本阵,这才发现自己两只手虎口裂开,双臂竟不由自主地不停发抖,心中对甘宁的佩服更多了几分,没想到自己年轻力盛,居然不是这年迈之人的一合之敌!
甘宁虽然重病未愈,不能全力施展,但临敌经验何等丰富,就算寇威也有不少经验,但面对甘宁还是差了不少,仗着他招式勇猛,气力正盛,才与甘宁战成平手。
不过寇威也是受了地形限制,关羽的刀法本是大开大合,在这城门当中便受了不少的限制,反而甘宁的双戟占了优势,两人你来我往,数十合分不出胜负。
寇威见短时间拿不下甘宁,不由心中着急,他可知道后面还有大军等着他拿下城门呢,若在此耽搁,可是大大不妙。
急切里突然灵机一动,在冲击中他单手挥舞长刀架开甘宁的双戟,从腰中抽出斩马刀,一刀斩向甘宁的战马。
甘宁刚与寇威错身而过,没想到他会用这一招,战马顿时被割去后腚上一大片肉,哀鸣一声,一下子便将甘宁掀下马来,一瘸一拐的向城外跑去。
那些观战的士兵见甘宁掉下马来,心中大喜,以为有机可乘,有几个大胆的便冲了上去,想要擒住甘宁。
却见甘宁一声大喝,拄着铁戟站起身来,双戟挥舞,顿时有三四个人便死在当地,其他人吓得连忙向一旁躲开。
甘宁还未来得及追杀过去,寇威已经回马杀了过来,只见甘宁毫无惧意,居然反身迎了上去,就连李严等人都有点替甘宁担心,毕竟你力气再大,也不可能扛得住战马的冲击。
却见甘宁在战马到得跟前的时候,一侧身躲过寇威的大刀,随即扑倒在地,往前滚去,只听又一声战马哀鸣,寇威便从半空中跳了下来。那匹战马一下子滚翻在地,等大家再看时,却见战马的两只前蹄全被砍断,不由愕然张大了嘴巴。
第316章 智取柴桑
李严突然想到甘宁当年也是步将出身,对付战马自有一套心得,眼看甘宁杀向还未站稳的寇威,连忙大喝一声,拿起手中的大刀冲了上去。
咔!
两人的兵器碰在一起,各自后退一步,李严大惊,没想到甘宁力气居然这么大,还未等他舒缓,甘宁的另一手戟已经挥了过来,李严来不及阻挡,无奈之下就地一滚,这才躲开了甘宁一击。
张翼见李严不是甘宁对手,也冲了上去,不过他和李严一样都是经常在马上作战,对于步战不似甘宁那等熟练,甘宁在没了战马后反而变得更加勇猛,李严和张翼两人联手居然还是险象环生。
寇威本来在一旁还不好插手,此时见两人也奈何不了甘宁,加上在这里耽误的时间太久了,一咬牙,扔掉手中的大刀,拿着陌刀加入战团。
甘宁本就凭着一口气与三人对战,时间一久便觉得两臂发酸,力气渐渐跟不上了,加上旧伤复发,近百合之后,再也压抑不住,突然一口鲜血吐了出来。
寇威他们吓了一跳,都退开到一旁,呈三角之势将甘宁围在中间。
此时甘宁带宁的五百士兵也已经赶到了,但都插不上手,只好眼睁睁地在内城看着。
甘宁此时松懈下来,突然觉得浑身无力,不由心中发苦,只见他扶着城墙呆立半晌,凄然笑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他缓缓扭头看了周围的众人,柴桑一丢,只怕陆逊也不得不撤兵了,到时候吴军只能退居长江以南,再想取荆州,便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寇威他们也都看到了甘宁眼中的无奈和绝望,还有不甘,都觉心中痛惜,一时间倒也没人动手。
甘宁朝建邺方向跪倒在地,大呼道:“吴王知遇之恩,甘宁来世再报了。”
“哈哈哈!”夜色之中,甘宁悲怆的大笑在城门道中回荡,久久不散。
寇威他们等了半晌没有动静,才发现甘宁早已拄着铁戟死去,急忙命人将甘宁的尸首挪到一旁,小心看护,带领士兵往里冲去。随甘宁来的那五百人眼见甘宁一死,除了几个人稍微抵抗了一下,其他的直接就被血腥的阵势吓糊涂了,而城中周循不在,更是没什么像样的抵抗,等寇威冲到城墙上一看,居然连个人影子都没有,便点
起火把发出信号。
寇威信号发出,令张翼和罗磊看守城门,自己带两千人马往东门而去,李严则带着剩下的士兵去往太守府。
此时柴桑城内已经混乱了,刚才跑回来的士兵在城内散布消息,各自向城外逃去,寇威赶到东门时,却见东门大开,有许多人拖家带口正往外奔逃,守城的士兵早就不见了人影
见此情景,寇威无奈而笑,这座被东吴视作水军大本营的地方却如此轻易得手,便让士兵占领了城门,将大门关好,也不去追赶那些逃跑之人。
张翼倒也不急着攻打太守府,只是带人在外边围定,不一时吴班带领的大军便赶了过来,将周循带到府门,然后命人喊话,不费一兵一卒便接管了太守府。
吴班见城中基本已经搞定,按照诸葛亮授意分拨一万人马于马忠,令其前去攻打九江口,此时九江口仅有两千人马,又无大将率领,自然不用太过担心。
太守府内,吴班他们倒也没有过分为难周循极其家人,只是命人看管在后院当中,周循垂首而坐,脸色惨白,不知在想些什么。
“呵呵,周贤侄此番受惊了,还请多多恕罪才是!”正在此时,却听门口一个沉稳又带些苍然的声音响起。
周循缓缓抬头,看来人须发有些灰白,双目明亮,仿佛能看穿自己的内心,正看着他淡然而笑,浑身散发着一股超然的气质,令他不由有些暗自惭愧。
“阁下何人?”周循皱眉问道,虽然不认识眼前的人,见来人喊他贤侄,心中疑惑。
那人边往里走边道:“山人诸葛孔明是也!”
“是你?”周循惊得站了起来,千般万想,他也想不到诸葛亮会出现在这个地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诸葛亮看周循虽然眉目与周瑜十分相似,但与周瑜的气质却是差了许多,不禁暗自长叹,当年的英雄都已经远去,能剩下的,也都是华发苍颜,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贤侄不必惊慌,此番夺取柴桑,乃是大势所趋,吾与汝父相交甚厚,惺惺相惜,自然不会加害于你。”诸葛亮见周循惴惴不安,出言安慰!
“败于先生之手,在下无话可说!”周循等了半晌,才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话,他也知道周瑜与诸葛亮的过往,虽是对手,却彼此相惜。
周瑜的故去也不能全怪诸葛亮,虽然他也曾恨过诸葛亮,但真正亲自面对的时候,却泛不起一点这样的心思,只觉得以前的想法都是那么苍白可笑,自己真是差得太多了。
一想到周瑜的沉稳自若,诸葛亮的潇洒超然,再对比自己,不由心灰意冷,看来自己真的不适合在朝为官。
想起周瑜最后给他的遗言:吾自十三岁带兵,每战皆胜,奈何杀气太重,不得长命,为汝取名循,望尔等循于山水之间,不可参与朝政,切记慎之!
由于顶着周瑜的光环,不想受到世人的闲言碎语,又加上孙权器重,便担任柴桑郡太守,一心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待到功成名就,便辞官归隐。
这番战败顿时让他觉得意兴阑珊,反而放下了心中的包袱,看透名利,整个人倒是轻松了不少。
诸葛亮见周循神色不定,悲喜交加,叹了口气:“贤侄先下去休息吧,明日我便派人送你回吴郡。”
周循黯然点点头,起身离去。诸葛亮这才对众将言道:“此番夺取柴桑,便是动了东吴的根本,不管二将军与东吴之战胜负如何,其闻听柴桑失守,定不敢久战,孙权自会令其来重夺柴桑,吴军士气正弱,长久消耗岂能得逞?此乃下策也!”
第317章 山越蹊跷
缓缓扫视众人,诸葛亮又道:“然陆逊有大将之才,定会向孙权陈说厉害,然后退兵于江夏,与建邺遥相呼应,徐图良策,则对吾等不利,吾正有一计,可令孙权不信陆逊,就看孙权如何抉择了。”
寇威见诸葛亮也不能十分肯定吴军下一步动向,只好问道:“不知丞相有何妙计保柴桑不失?”
诸葛亮笑道:“以不变应万变!只要九江口稳固,柴桑便不会受到威胁,故九江口需加固城防,不得有误。”他刚才分析形势,就是要大家知道九江口的重要性。
见众人明悟,这才下令道:“王忠此时应当已经拿下九江口,命李严将军为九江太守,前去主持九江口镇守,吾带来的一千工匠随你一同前往,一定要多造连弩及投石车,不可懈怠。”
李严见诸葛亮将如此重任交于他,心中感激,连忙领命而去。诸葛亮又道:“今山越军被困于彭泽一带,与吴军对峙,有诸葛乔相助,只要粮草不缺,一时倒也不会有失。吴军不知柴桑失守,豫章城中定然空虚,寇威带五千人马随机行事,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豫章,吴
军失去后方根基,不战自败矣!”
“遵命!”寇威出列领命!
诸葛亮又嘱咐道:“待拿下豫章,汝可赶至浪溪沿岸,命人高举白旗挥舞,诸葛乔自会派兵出击,你等两厢对敌,吴军自退,切记不可追击,诸葛恪虽性格高傲,却甚有谋略,否则便得不偿失。”
虽然没有见过这个侄儿,但对诸葛恪的性格还是有所了解的,这几年诸葛瑾卧床不起,他和兄长的书信都是由诸葛恪代写,先前模仿诸葛恪的笔迹骗过周循,正是诸葛亮所做。
而在书信中,诸葛恪有时候也会谈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颇得诸葛亮赞赏,只是感其性格高傲,虽然提醒过数次,但诸葛恪并不以为意,久而久之,便只好作罢。
见寇威领会,诸葛亮又拿出一封书信言道:“待与诸葛乔会合之后,将此信交于他手,叫其依书中所言行事便可。”
待寇威离去,诸葛亮分派人手开始处理城中事宜,一应布防、安民等等,都要赶在天亮之前做好准备。
******
十日已过,眼看山越军的粮草不断减少,山越军做好了河边的围栏之后,便各自歇息,居然再无一点动静,甚至营中还有武将彼此切磋,仿佛这里成了他们的练兵之所,而不是一片绝地。
诸葛恪也有些沉不住气了,虽然山越军按照他预想的进入包围圈,也无法逃出去,但一连几日毫不反抗,就好像放弃等死一般,破罐子破摔,实在让人费解。
山越军在等什么人来相救吗?
诸葛恪心中暗自猜疑,也让朱桓派了斥候前去打探,一直到山越境内,也未曾发现山越有援军派出的消息。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