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越沤神也要抛弃我们了吗?”尤突在一旁迷茫说道。
帐中也沉寂下来,就连祖郎脸上的冷笑,也凝固了,渐渐变成绝望。
“若半月吴军不退,在下愿将项上人头双手奉上。”正在众人各自想着心事的时候,诸葛乔自信的声音突兀的响起。
“此话当真?”毛甘似乎又看到了希望,虽然他不知道诸葛乔为什么如此肯定吴军就会退去,但他既然敢拿人头作保,肯定就还有后招。
虽然到时候要不要这颗人头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但就像是溺水的人,就算是看到一根稻草,也要牢牢地抓在手中,至少在心理上也有个安慰。
“军中无戏言!”诸葛乔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转而说道:“不过这半月兵马调动,大王却要听在下的安排。”
“好!”毛甘微微一怔,便咬牙答应,就眼前的情况,他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指挥。
尤突这一段时间对毛甘十分信任,倒也没有二话,祖郎自知刚刚兵败回来,不是说话的时候,不过眼中还是不屑。
虽然他也十分希望奇迹的出现,但不相信诸葛乔能创造出什么奇迹来。
“不知大王军中有多少骑兵?”诸葛乔见毛甘答应,便问起军中情形。
“这个”毛甘神色有些尴尬,搓手答道:“实不相瞒,军中最多也就能凑齐五千了吧,这还都是本王和其他两位头领的亲兵组合的,本部骑兵是潘临头领率领,不在这里。”
“唔!”诸葛乔点点头,眉头轻皱:“罢了,倒也勉强够用了。”
只见他缓缓起身,向毛甘和祖郎、尤突几人抱拳道:“大敌当前,还望几位头领能够摒弃前嫌,相互配合,否则大家谁都无法逃过此劫!”
毛甘见诸葛乔神情严肃,抽出宝剑,沉声喝道:“从现在开始,诸葛先生的命令便是本王的命令,如有不从,便是对越沤神的亵渎,对本王的不敬,定以族规处置。”
尤突和祖郎见毛甘发如此,只好起身向毛甘行族礼,表示服从。
“慢着!”正在这时,便听帐外一声大喝,接着便走进来一个满面虬髯的大汉。
这人虽然脸略显些憔悴,铠甲上沾着血迹,但掩饰不住他浑身散发出的李凛然杀气。
祖郎看到进来的人,心中一震,却也没来由地松了一口气,嘴角泛起一丝莫测的冷笑。
来人正是三大头领之一的潘临,他站在大帐口,扫视一圈,最后将目光锁定在诸葛乔的身上,不知道这士有什么本事,竟然骗得大王也要听从他的号令。
“俺不同意大王刚才的话!”他刚走到帐外,正好听见毛甘的话,怒瞪着诸葛乔。
祖郎还在冷笑,看到了和自己刚来时无比相似的一幕,毛甘和尤突浑然不顾潘临的反对,反而对潘临进行了一番同样的问话,搞得潘临牛眼瞪得老大。
尤突说完之后,潘临还是没反应过来,祖郎只好起身拍拍潘临的肩膀,以同情的口吻向他说明了其中的厉害。
潘临愕然而立,难道自己真的钻进埋伏圈了?
他这次也是毫无收获,连中了吴军几次埋伏,还未走到会稽便提前撤回来了,白白损失了几千兵马。
看到这种情况,也不由得他不信,就算祖郎骗他,毛甘是不会故意扰乱军心的。
“那接下来要怎么办?”潘临愣了半晌,才问出这么一句话。
毛甘看着潘临投过来的目光,冷哼一声:“本王已经没有办法了,只好请诸葛先生来指挥调度。”
潘临想起刚才毛甘说的话来,看来这个年轻人是有了对付吴军的办法了。
虽然潘临自恃勇猛,但也知道族中就毛甘和祖郎的办法最多,若是他都请了帮手,那他更是要听从了。
何况自己这次也败退回来,哪里还敢再逞强,当下走到诸葛乔面前躬身行礼:“既然先生有了办法,那就按照先生说的办,俺是个粗人,请先生不要与俺一般见识。”
诸葛乔见潘临是个性情中人,倒也十分欣赏,便道:“在下正好缺乏骑兵,潘临头领来得正是时候,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这里的三万吴军尚且奈何不了我等。”
虽然不知道诸葛乔会有什么办法退敌,但看到他一个瘦弱的书生都有如此豪气,其他几个人心中也生出许多信心来。
山崖之上,吴军都躲在草地树荫之后监视着被困的山越军,见这几天忽然有了动静,赶紧来报知诸葛恪。
“报!军师,山越军在造木筏。”
“哦?”诸葛恪眉头轻皱,难道山越军不打算撤退了,一心要孤军深入?
“我们去看看!”心中疑惑着,起身和鲁淑向外走去,看看山越军究竟是什么打算。山脚下的山越军已经各自分开,重新搭起无数军帐,在沿河一带,正有一部人马在赶制简易木筏,只是将三四个木桩简单绑在一起。
第312章 斗智斗勇
这些山越军分工十分明确,有条不紊,伐木的、搬运的、截取的、捆绑的,各自有序,诸葛恪眉头再次皱了起来,这可不像山越平时胡乱一气的作风。
不过想到对岸他早已安排了兵马,不由心中冷笑,就算他们造了木筏,只怕也是徒劳而已。
“这些山越军,还真是不知死活,对面有程咨带兵把守,只怕他们这一番辛苦是要白费了。”鲁淑在一旁笑道。
诸葛恪正准备回转,忽然看到山越军的动作,不由停了下来,露出诧异之色。
只见山越军将做好的木筏搬到山脚一箭之地,开始在地上挖沟,将半截木筏立起来埋进了土里,这条沟正是沿河挖过去的,山越军是要在这里建筑大寨?
鲁淑也看到了这一幕,心中疑惑,扭头看了一眼神色凝重的诸葛恪。
诸葛恪摩挲着下巴,沉吟不语,山越军这个举动可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照此看来,山越军是想解除后顾之忧,不让吴军从背后偷袭。
“这山越军还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笨呢!”诸葛恪微微点头,也不知道是夸奖还是讥讽。
“山越军为何今日突然搭起大帐?难道他们的兵粮竟十分充足?”鲁淑问道。“非也!”诸葛恪嘴角噙着冷笑,不管山越军怎么折腾,只要守好山谷,便插翅难逃,他指着山越军堆积粮草的地方说道:“山越粮草最多也能使用半月,今又将另外两股贼军放了进来,只怕连半月都坚持不
了,纵使贼军欲要坚守,粮草不足,也是难以相继。”
“不如让程咨将军渡河劫粮?”鲁淑看山越军的粮草靠近河岸,心中一动,若是能将山越的粮草再烧掉一部分,胜利也就是一两天的事情。
“还是再等等吧!”诸葛恪虽然有些心动,但山越军反常的举动让他更加警惕,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不能因为性急出了差错,到时候悔之晚矣!
******
柴桑,在天幕的笼罩下像一个蹲伏在黑暗中的野兽,城西的江水拍打着礁石,夜风之下,浪涛一层接一层地扑到岸边,似乎安抚着这座古城早早入眠。
城墙上十几个稀疏的火把在江风中摇曳,守城的士兵机械地走动着,等待着交值的人赶紧到来,一会好去喝两杯热酒,再听听小曲。
“小六,快看,好像有人过来了。”南边城头上的王三看到远处有一群火光,正星星点点向柴桑靠近。
“嗳?”小六正想着一会去给他上月刚刚结识的小桃红送些什么东西,听到王三的呼声,揉了揉眼睛,果然也看到了火光:“还真是,这么晚了,怎么还会有人来,看样子有不少人。”
王三也疑惑不解,如果有兵马前来,他应该会接到郡守大人的命令,如今柴桑的兵力都被抽调出征了,城中只有五千预备兵,都是像他和小六这样缺乏训练的新兵,负责维护治安而已。
看那部人马从南边而来,不敢大意,忙道:“你快去禀告郡守大人,我在这里监视着。”
小六走后,王三急忙招呼南城的守军小心戒备,随时准备擂鼓鸣锣境界,几十个守军在城上严阵以待。
没过多久,那些火光便到了城下,看到这些士兵都是自己人,王三松了口气,大声喝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到柴桑何事?”
“吾等从豫章而来,奉陈武将军之命,前来借些粮草。”只见队伍中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的将领,一身戎装。
“粮草?”王三一愣,“陈武将军前去讨伐山越贼,并未让柴桑准备粮草啊!”
那人倒也不慌不忙,继续说道:“陈武将军本以为豫章郡粮草足够调用,现已将山越贼围困于彭泽浪溪黄岭之下,眼见马上讨贼成功,奈何豫章粮草不足,故命吾等前来借些粮草。”
“哦!”王三微微点头,但他并无权力,只能等着消息,军令严格规定夜间严禁入城,郡守大人没来之前他可不敢私自开门,万一追究起来,那可是杀头大罪。
看看城中还无动静,便问道:“既是陈武将军派来,可有信物?”
那人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现有随军参赞诸葛恪亲笔书信在此。”
王三忙命人将一个竹篮从城墙上吊了下去,让那人把书信送上来。
“是何人部曲前来?”王三刚把书信拿到手中,便听到一个声音响起,回头一看却正是郡守来了,连忙将书信递过去:“回大人,是豫章派来的人马,说是要借些粮草。”
柴桑郡守正是周瑜之子周循,听到王三的话,剑眉微皱,拿过书信拆开一看,正是诸葛恪的亲笔书信。
信中说明,现将山越军围困住,只等贼军粮尽,便可一网打尽,奈何豫章城里所备的粮草不够三万人调用,这才命人前来借粮,待讨越结束,也可为周循记上一功。
周循与诸葛恪关系甚密,曾同于东吴名士沈友一同游学,对他的字迹自然再熟悉不过,见诸葛恪求助,自然不能推辞,何况诸葛恪还许诺这里面有他的一份功劳,何乐而不为?自从掌管柴桑以来,周循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这不仅是对孙权的报答,更因为他头上有着周瑜的光环,因为体弱多病不能带兵征战, 他便想着在后方治理中做出些政绩来,不能让人在背后议论
。
在他的治理之下,兴修水利,减少税赋,柴桑也一片欣欣向荣,城中一切秩序井然,多年来仓库早就储满粮食,借给诸葛恪一点也无关要紧,何况军情紧急,更来不及向吴郡汇报。
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此番也算是随机应变!来走到城头,看着城下的一千兵马,本想命王三开城,突然心中泛起一丝不安,犹豫片刻,让王三传话道:“已然看了诸葛参军的书信,兵粮可借,但军中规定,夜间不可私自开城门,让他们明日一早再来取粮?”
第313章 故友之托
城下那人见周循站出来,心中一喜,听完忙说道:“城上的可是周循大人吗?
吾等也知军令,若非军情紧急,也不会到了此时还打扰大人,在城外等一晚上也无关要紧,但军中粮草不足,路上来回还要耽误近半月的时间,若是让贼军跑了,这罪过,我们可担待不起啊!”
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周循也常读兵书,自然知道战争瞬息万变,诸葛恪现在处于绝对胜利的位置,若是因为粮草,出了差池,吴王那里怎么交代倒是其次,他只怕再也无颜见诸葛恪了。
“大人,不如让他们先等等,我们装好粮草给他们送出城外就是了。”
正在周循犹豫之际,旁边的王三给他出了个主意。
“此计甚好!”
周循闻言大喜,忙对那人喝道:“既然如此,就劳烦将军在城下稍等两个时辰,待我装好粮草,送到城外与你便是。”
那人好像没有想到周循居然想出这个办法,微微一怔,双目中精光闪烁,不过周循在城上是看不到的,抱拳答道:“如此多谢太守大人,临行之前,诸葛参军曾言与大人相交甚厚,见到书信定会借粮与我等,今日一见,果真不假。”
周循闻言心中感动,没想到诸葛恪对他如此信任,顿时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若不是夜间,他定会好好招待一番这些兵马,当下抱抱拳,命王三在城头做陪,亲自带人去准备粮草。
城下士兵见城门不开,只好下马到一旁自行休息。
“将军,那周循不肯开城门,我等擅自主张,不知丞相会不会怪罪。”
刚才问话的那个将领坐在阴影处,悄声对身旁一人说道。
这人正是当初南郡争夺战中被刘封提拔为伍长的罗磊,此人武艺高强,练兵有方,此时已经成为长沙都尉了。
此次会起南郡三万兵马,在诸葛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