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济擦擦冷汗:“兵马倒是没有多少,应该不足五千。”
“五千?”华歆诧异道,“匈奴此次出动十万人马,蜀国若是诚心相助,这五千人马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只怕未必!”司马懿神色早已恢复如常,摇头道:“领兵出战,兵力固然重要,但统帅之人才是其中的关键。”
众人闻言不由想起了刘封,此人作战奇计百出,以少胜多的战例也不少,都不禁暗自点头。
司马懿又道:“羌人虽败,却并无重大损伤,主要兵力尚在,若再得刘封等人相助,只怕匈奴人要吃亏了。”
曹叡一听就急了,若是匈奴兵败,乘机夺取长安的计划只怕要泡汤了,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又遥远了很多,他也知道自己病情日益严重,当下喃喃说道:“若如此,当如何是好?”
司马懿也无可奈何,叹了口气:“我军远离匈奴大军,又隔着凉州,派兵相助是不可能了,只能自求多福了。”
众人见司马懿这么说,谁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一时间都沉默不语。
就在此时,却见一位宦官匆匆而进,手捧着一个羊皮卷递给曹叡,众人顿时心中有些不安,这样的信件肯定是从匈奴送来的。
曹叡只扫了一眼,便双手发颤,面色发白,群臣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坏消息。
正暗自猜测,却见曹叡大叫一声:“好个刘封,坏了朕的大计。”
大家刚要询问,却见曹叡突然胸口起伏,忍不住吐出一口鲜血,昏死过去。
众人大乱,忙命人传御医。
司马懿起身拿起那个羊皮卷,只见上面写着:蜀军狡诈,相助羌人。断我后路,全军困于泾河以南,王庭空虚,望派兵支援。
署名正是匈奴之主吉雅可汗。
“太尉,匈奴有何消息传来,竟让陛下如此激动?”
曹叡被人扶到宫中,御宴也草草而散,钟繇这才过来相问。
司马懿叹口气,将羊皮卷交给钟繇,并未说话。
钟繇看完之后叹道:“自刘备亡故,诸葛乃是蜀国第一军师,没想到这几年刘封脱颖而出,又有法正等人点拨教导,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司马懿默然点头,眼中闪过阴狠之色,若是当年自己在潼关一意孤行杀了刘封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此时想这些都太晚了,扭头问道:“陛下身体如何?”
钟繇微微摇头:“旧疾复发,太医正在医治。”
“嗯,”司马懿点点头,抬头看着天空,面沉似水,缓缓说道:“刘封不除,后患无穷啊!”
也不知道是对自己说还是对钟繇说。
“刘封如今贵为燕王,又得诸葛、关羽信任,除掉此人,只怕不易。”钟繇当然也知道除去刘封的必要性,但可行性太低了。“要除刘封,属下倒有一计,不妨一试。”钟繇刚说完,便听身后一人开口。
第264章 吴魏结盟
司马懿和钟繇吃了一惊,回头一看,说话的正是户部尚书陈矫。
钟繇神色凛然,看了下四周,见没人注意到他们几人,低声道:“此处非说话之地,我等还是选安全之地再行商议。”
陈矫言道:“早朝已散,朝房中此时无人,就到那里吧。”
三公在朝房中是有单独房间的,三人来到太尉之所,司马懿安排侍卫把守门口。
才问道:“季弼有何良策,快快讲来。”
陈矫抱拳道:“此计倒也并无出奇之处,只是效仿荆轲之事罢了。”
“刺杀?”钟繇眉头紧皱:“此事只怕不易,以刘封的身份,身边死士定然不少。”
司马懿却未说话,看着陈矫,显然他也动了这个心思,既然陈矫能提出这个想法,定然不会无的放矢。
陈矫言道:“太傅所虑也无不当,若是常人,确实难近其身,但下官举荐一人,此事便有八成把握。”
“哦?”司马懿眼睛一亮:“何人有如此本事?”
陈矫道:“此人乃是一名剑客,名叫凌寒,乃是史阿之徒!”
“可是那与帝甚有渊源的史阿?”钟繇不由想起了那个剑法超群的人,当年虽然只见过几面,但此人来去无踪,十分诡异,他还为此事劝过曹丕,曹丕倒也不以为意,最后不了了之。
陈矫点点头:“正是,这类人喜欢独来独往,飞檐走壁,穿墙越岭都是其长项,虽然不善于统兵,但刺杀这种事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司马懿沉吟半晌才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事关重大,还是和圣上商议为是。”
“好,只是陛下身体有恙,还是缓一缓吧,”钟繇问道,“这个凌寒为人如何?”
陈矫道:“此人受其师影响,对朝廷甚是忠诚,常胸怀大志,希冀能名垂青史,只可惜不善于统兵征战,郁郁不得其志。”
“既然如此,此人倒可一用,”司马懿点头道:“改日季弼带他到我府上,我想先见见此人。”
陈矫也知道司马懿是为了慎重起见,抱拳答应。
正在讨论之际,听得外边侍卫说道:“大人,李公公求见。”
李公公是曹叡身边的近侍,司马懿眼神一阵波动,钟繇两人却紧张起来,李公公轻易不会亲自来传旨的。
司马懿让侍卫带人进来,见礼之后李公公道:“陛下刚刚醒过来,宣太傅、太尉大人前去!”
钟繇问道:“陛下龙体安好?”
李公公摇摇头,叹气道:“经过太医诊治,倒是醒过来了,只是十分虚弱,还需要慢慢调理。”
司马懿和钟繇对望一眼,两人眼中都有忧虑之色,三人出门向内宫而去。
到了未央宫,进到殿内,只见曹叡躺在龙床上,太子曹芳在一旁伺候。
司马懿和钟繇见礼之后曹叡示意两人坐下。
钟繇言道:“陛下龙体欠安,当安心休养为是。”
曹叡让人扶他坐起,看着两人,神色颓然:“朕身体每况愈下,只怕不能完成先帝遗愿,太子年幼,日后还需诸位爱卿多多相助才是。”
司马懿忙道:“陛下秉承天运,当能安然无事,还请陛下静养为好。”
曹叡叹口气:“朕自知天命,今日传二位爱卿前来,是为商议天下大计,不知二位卿家对今后局势如何看待?”
钟繇也知道曹叡心中担心之事,当下答道:“既然暗助匈奴之事已然失败,羌人又感激刘封相助之情,凉州以西再无战事,蜀中、荆州连年太平丰收,兵广粮足,想必诸葛亮和刘封会有所行动。”
“依爱卿之见,诸葛亮会攻取何处?”曹叡问道。
钟繇沉吟道:“蜀国虽拥有荆州、南郡之地,但攻取东吴却是不易,荆州虽有水军,但与东吴相比,恐怕进攻不足,依老臣来看,其主要目标还是潼关。”
曹叡皱眉点点头,半晌才道:“仲达如何看待?”
司马懿早就想好了,自然胸有成竹:“大致与太傅无异,只是荆州尚有关羽坐镇,还要防备新野、宛城一带才是。”
曹叡道:“新野有徐子明在,朕倒也放心得下。”
司马懿道:“陛下所言甚是,徐子明大将之才,新野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怕诸葛亮会长安、荆州同时出兵,如此一来宛城、潼关两地不能相顾,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曹叡惊道:“若当真如此,如何抵挡?”
司马懿笑道:“陛下勿忧,臣有一计,却不知陛下均意如何?”
曹叡对司马懿的谋略还是很清楚的,急道:“太尉有何计策,快快讲来。”司马懿言道:“自与陛下与刘封会盟以来,东吴屡次出兵无果,孙权必定怀恨在心,吴蜀之盟早已瓦解,前者先帝未能踏破江南,乃是蜀、吴互为犄角牵制而致,今蜀国势大,又夺取荆州,而且刘封狡诈,
计赚东吴粮钱,孙权深恨之。”
曹叡闻言道:“虽如此,我军也与东吴在扬州相持日久,相互厮杀,积怨不少啊!”
司马懿答道:“攻取寿春,乃是孙权野心罢了;而荆州之地,东吴向来视为己有。孙权取寿春却不料失去荆州之地,此时其心结当在荆州。
夺回荆州,乃是恢复祖业,东吴势弱,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若不然,恐被天下人耻笑,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其兄长?”
钟繇也点头道:“太尉之言一语中的,孙权此刻所恨者,唯刘封耳,若能以此说之,定能成功。”
曹叡见两位重臣都同意,不由心动:“若与东吴结盟成功,当又如何?”司马懿道:“若能结盟,则徐州之兵可暂时抽调,东吴若想夺回荆州,必从江夏、柴桑出兵,逆江而上,则荆州之兵无暇北顾,陛下再从宛城、新野、上庸出兵乘机夺取襄阳,再调兵从潼关取长安,就算诸
葛神算、刘封计多,三线作战,也要三头六臂才能应付!”“好!”曹叡被司马懿的谋划震动,脸上有了几分红润,“那就依二位爱卿所言,遣使与东吴结盟。”
第265章 朝堂风云
钟繇担忧道:“河北兵力已然调动一部分在兖州,若再调动徐州兵力,一旦东吴背盟,徐州危矣。”
司马懿拂须笑道:“太傅大人多虑了,徐州兵力虽然调动,却只是调动陈留、濮阳、许昌一带,河北之兵虽然已经调离一部分,但河北已无战事,无需担心。”看着两人疑惑的眼神,司马懿又道:“此次匈奴人十万大军兵败西凉,虽然驱狼吞虎之计没有达成,但羌人和刘封断然不会放走这些匈奴人,如此一来,匈奴内部空虚,又有鲜卑等部攻打,十年之内只怕不
会再来侵扰边境了。”
钟繇闻言恍然道:“的确如此,若无匈奴侵扰,后方安定,的确是攻取长安和荆州的好时机。”
“好,”曹叡也想起匈奴可汗的书信,不由大喜,“既然如此,此事就交与二位爱卿来办理。”
两人忙拜倒:“定不负陛下隆恩。”
曹叡摆手道:“二位乃是国家栋梁,无需多礼。”
刚才激动,现在一下子又变得虚弱不堪,喘了几口气道:“大将军尚在彭城驻守,若是结盟,则彭城之兵可暂时放松,仅留一上将即可,即日便将大将军调回宫中,朕另有安排。”
司马懿道:“大将军调回亦无不可,有张颌将军在,又有张辽之弟聂超相助,定无大碍,只是不知陛下调回大将军,作何安排?”
曹叡重新躺到床上,看着屋顶说道:“朕近日时常梦见先皇,只怕时日不多,若朕有不幸,宫中也有人主持大事啊。”
司马懿眉毛一挑,没说什么话,看来曹叡还是只相信本族之人。
钟繇本想再说两句,但看曹叡虚弱,便道:“陛下无需担忧,有太医诊治,定能龙体无恙,臣等先行告退,陛下多多休息吧!”
曹叡闭上眼睛,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曹芳将二人送出殿门。
等送走二人,曹叡又睁开眼睛,对曹芳说道:“芳儿,如今朝中势力错综复杂,唯有钟繇等老臣忠于朝廷,司马懿虽有大才,但居心叵测,将来你要多加防范。”
曹芳忙哭道:“父皇,孩儿记住了,你不会有事的,孩儿去找京中最好的郎中到宫中来为你诊治。”
曹叡摇摇头,嘴角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不用了,朕的身体自己清楚,宫中太医也是束手无策,只能用药石延续。”喘了一下气又道:“朕自从继承大业一来,本想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谁料非但寸土未征,反而失去了凉州之地,长安不保,九泉之下,恐怕先祖亦不能原谅,我儿自幼聪颖,将来定要夺回凉州,完成祖上
大业。”
曹芳垂泪道:“父皇放心,孩儿谨记在心。”
曹叡又道:“如今大将军曹真年迈,恐怕不能辅佐于你,朕与燕王相交深厚,将来大将军之职可让其担任,朕已派人去传燕王,等他到了洛阳,你要好好接待,不可怠慢!”
“是!”
“好了,朕累了,想歇息片刻,你且退下吧。”曹叡道。
曹芳替曹叡盖好被子,轻轻退出永安殿。
******“哐啷”一阵清脆的声音从帐篷中传出来,哈彦骨愤怒的声音也跟着响起:“这些羌人真是胆小的兔子,躲在窟窿里不肯出来。害的本将军天天在这里喝凉水,你们再去查探,要是还找不到羌人的巢穴,
就不要回来了。”
苏德刚走到哈彦骨的大帐口,便见两个匈奴士兵从帐篷里狼狈退出,连对他行礼都顾不上就匆匆而去。
进入帐中,只见哈彦骨满面怒气,站在桌前,脚下是摔碎了的酒碗,抱拳说道:“将军何必与兵卒动怒,还是想想对策的好。”
哈彦骨无奈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