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谡突然皱眉道:“只是我与魏国尚有三年之约,若贸然出兵,只怕会让天下人笑话。”诸葛亮道:“幼常多虑了,自从先帝驾崩,亮无时不想着完成先帝宏愿,吾等乃是光复汉室,兵马到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相迎,此乃其一;而且盟约乃是与曹叡所定,只要我们认定司马有篡位之意,出兵

    协助曹魏,也算是师出有名,此其二也;其三,三年之约已然过去一半,等万事俱备之时,只怕盟期已满。”

    马谡点头道:“丞相所言甚是。”

    诸葛亮想了一下又问:“虽然东吴对我军威胁不大,但也不可任其发展,将来也不好对付,不知幼常可有妙计?”

    马谡见问,思索片刻答道:“东吴与山越军向来不和,几年前孙权曾派人前往征讨,只是山越地形复杂,未曾尽数消灭,从此结下了怨恨,属下觉得可以一用。”

    “好!”诸葛亮点点头,笑道:“此言正合吾意,只是我们与山越向来没有交往,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马谡答道:“桂阳太守王惇本就是山越后裔,与山越常有联络,若丞相有心安排,倒也不难。”

    “好,此事就交与幼常安排,”诸葛亮微微点头,眼神微凛,缓缓道:“即使拨一些军备给山越也未尝不可,就让荆州那边分配吧!”

    马谡击节笑道:“丞相此驱狼吞虎之计甚妙,山越军虽然作战勇猛,但军备一直是他们的弱点,若是我们能提供铠甲和兵器,山越定然乐于出兵。”

    诸葛亮摇头道:“此计乃是魏国所设,我只是照搬罢了。”

    马谡望向北面,言道:“魏国资助匈奴攻打羌人,骚扰西凉之地,可惜有燕王亲去,只怕他们的如意算盘要打空了。”

    诸葛亮慨然道:“是啊,要是没有子益在,还真不知谁能替我完成先帝大业。”

    马谡忙道:“丞相何必慨叹,如今朝中也是人才济济,俊杰云集,光复汉室非丞相一人之责,吾等都会全力以赴。”

    诸葛亮摆摆手笑道:“我也只是一时有感而发,此事岂能急于一时?”

    顿了一下又问道:“陛下也有些时日没有上朝了,近来在做些什么?”

    马谡听罢,不由心中暗叹,还是答道:“陛下年纪尚小,不懂朝政,还请丞相耐心教导。”

    诸葛亮从马谡的神色中看出他的失望之情,说道:“亮自从跟随先帝以来,便决心助陛下完成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陛下之事,我自会安排的。”

    马谡被诸葛亮的气概感动,却又想到那个整天只知道玩闹的刘禅,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无奈,还常对身边的近侍言道:“如今内有相父主持朝政,外有皇兄领兵征战,朕落得个清闲,倒也自在。”

    也不知道他是真高兴还是说些风凉话,通过自己对刘禅的观察,似乎真的是乐得清闲,若是有人和他说起朝堂之事,反而不耐烦起来。

    但皇家之事他无权过问,何况是刘禅,诸葛亮不说话,其他人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心思涌动,马谡对诸葛亮说道:“丞相,陛下贪玩,实与身边的宦官黄皓相关,还望丞相加以防范。”

 第262章 平定倭寇

    诸葛亮看了马谡一眼,当然明白他言下之意,微微摇头道:“陛下贪玩乃是心性所致,与身边人有何相关?”

    说到这里他冷哼道:“哼,黄皓一个小小的宦官,谅他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虽然前朝又不少宦官外戚作乱之事,但现在诸葛亮和刘封大权在握,黄皓虽然是宠臣,并无实权,确实也干不了什么,马谡当下也不再多说,告辞而去。

    马谡离去之后,诸葛亮却矗立门前久久未动,他也知道刘禅的情况,但屡次说教都毫无效果,刘备将刘禅托孤于他,也是无奈之举。

    不禁想起刘备兄弟三人刚在成都相聚之时说过的一句话:“立刘禅做太子真的错了吗?”

    不过现在已成事实,只好自己多分担一些政务,让蒋琬等人平时多多教导督促了。

    “丞相,夫人准备了粥饭,请你吃了早点歇息。”一个丫鬟来到门外,轻声说道。

    “知道了!”诸葛亮收回思绪,慢慢走出书房,朝阳正盛,刺得他眼睛有些发疼,不自主地流出两行清泪。朝阳刚刚露出半个头,霞光洒在虎牢关上,这个经历了无数战火洗礼的关隘经过几次整修,变得更加高大险峻,加上两边的山势蔓延,更觉出一种沧桑和威严,在朝阳下静静矗立着,像一个高大的巨人,

    将关内外隔绝开来。

    守军刚刚换岗,城门在嘶哑的吱吱呀呀声中缓缓开启,早晨的阳光便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开门的士兵长出一口气,对着远处的天空打个哈欠,活动着筋骨,准备站岗。

    “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空气也变得热烈起来,士兵诧异地抬起头,这可是洛阳附近,敢纵马驰骋那是死罪。

    但当他看到马上之人举着的杏黄旗的时候,心中安定了大半,笑着摇摇头,看来哪里又有捷报传来了,他提枪站好,目送送信之人从关口一冲而过,门道里升起阵阵灰尘,战马早已冲出半里之外。

    洛阳城皇宫内,早朝开始不久,由于曹叡病重,近几月倒也没什么大事发生,正打算草草散朝,却见一个侍卫匆匆而进,跪拜于朝堂中:“报陛下,徐州捷报。”

    “哦?”曹叡苍白的脸上闪过一丝喜色:“莫非是臧宣高报捷了?速速传来。”

    “是!”侍卫叩拜而出。

    朝中大臣也都悄悄议论,终于将这些可恶的倭寇赶走了。

    不一时侍卫带着传令兵进来,传令兵拜倒:“陛下隆恩浩荡,荡寇将军已然全歼沿海倭寇,抓捕倭寇十余人,特来报捷。”

    “好!”曹叡大喜:“臧宣高果然不负朕望,你且先下去歇息,朕这就拟旨封赏。”

    “谢陛下!”传令兵拜谢退出。

    “陛下天命所指,谅几个小小的倭寇能有何作为?此次扫寇大捷,乃陛下天恩隆隆,番邦闻风而丧胆也。”御史大夫华歆出班奏道。

    一时间朝堂内都是恭贺之声。

    “好了!”曹叡挥挥手,对于这些阿谀之词他是听得多了,不厌其烦,“臧将军此次立下大功,朕加封其为威东将军,统兵于北海,防止倭寇再次侵犯,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司马懿奏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陛下封赏并无不当,只是倭寇侵扰,没有固定时日,且人数又少,若是派大军驻守北海、下邳一带,却大可不必,据地方报告,倭寇登陆者无非东海一带,陛下只需派千余

    人驻守东莱港即可。”

    “唔,太尉言之有理!”曹叡略作思索,也觉得有些小题大作了。

    司马懿又道:“且眼下多战时期,东吴重兵屯驻寿春,窥视徐州,臧霸将军有大将之才,不如率部调往徐州听任,以备不时之需,伏望陛下明鉴。”

    “嗯,”曹叡沉思着点点头:“仲达所言有理,我天朝神威,对小小的倭寇的确不该小题大作,就依司马爱卿所奏,臧霸即日起率部前往小沛,助大将军曹真留守徐州。”

    近侍连忙答应,其他大臣见曹叡和司马懿都决定了的,自然不敢再多说,也说不出更好的来了,对于倭寇他们自然不会像刘封那般放在心上,只以为他们是海贼罢了。

    司空陈群上前奏道:“昔日驸马曾带回消息,我们剿灭倭寇之后,可用倭寇换回夏侯琳等将领,已然过去大半年,不可再耽搁,还望陛下早做圣裁!”

    “这些倭寇留之无益,还是早些送到长安去吧,”曹叡眉头微皱,“诸位可有人愿为使者?”

    “微臣愿走一遭!”下首的位置站出一人来,大家一看,正是颍川人繁钦。

    曹叡笑道:“繁爱卿足以担当此任,三日之后,你便带人往长安交涉!”

    “遵旨!”繁钦施礼,退回原位。

    曹叡似乎心情也好了不少,欠了欠身子,说道:“今日臧霸将军铲除倭寇,消除我军沿海一带的隐患,值得庆贺,大家都早些散了吧,到朕的御花园一同饮宴。”

    “谢陛下。”群臣俯首称谢,早朝散开。

    “太尉,陛下身日越来越弱,今得捷报,龙颜大悦,又准太尉所奏,太尉深受陛下信任,可喜可贺。”司马懿正走着,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话,不禁眉头一皱,本想呵斥一顿,转脸一看却是贾充,正是贾逵的长子,与司马师交往甚近,也是司马家的亲信,双目微微眯,低声道:“朝廷耳目众多,陛下忌讳结

    党营私,不可胡乱说话。”

    贾充神色一凛,心中震动,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忙抱拳道:“太尉教训得是,学生记住了。”

    司马懿缓缓点头,转身向御花园而去。

    贾充想想司马懿刚才的神情,不由暗自感慨,此人城府之深,只怕还在自己意料之外,司马师虽然狡诈,但邪气外露,比起他这个父亲,只怕还要好好历练一番。

    “贾功曹,怎么在这发呆啊,陛下亲摆御宴,还不赶紧前去?”旁边有人过来拍拍他的肩膀。

    “哦!”贾充回过神来,原来是礼部侍郎邓攸,忙笑道:“邓侍郎说得是,走走走!”两人说笑着跟着群臣去赴宴。

 第263章 居心叵测

    御花园中,曹叡难得精神爽朗,在近侍的搀扶下坐到首席,陪同的有司马懿、华歆、钟繇、陈矫、辛毗、蒋济等人,其他人都各自落座,春和明媚,熙熙攘攘,倒也十分热闹。

    钟繇言道:“自先帝以来,倭患不断,如今终于去了这个大患,可喜可贺。”

    曹叡笑道:“倭患清除,让北海一带可以安居乐业,朕心甚慰,此也是众爱卿及臧宣高之功也,还望各位爱卿齐心协力,早日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众臣连声称是。

    曹叡突然又叹气道:“虽然倭患清除,但先帝遗愿,却是还未完成啊!”

    钟繇暗自摇头,曹叡虽然有大志,却疏于政略,比之曹丕尚有不如,何况是曹操?但还是说道:“此事非一日之计,陛下奉天承运,继承大统,只要上下齐心,完成先帝大业,不远矣。”

    曹叡看着这个满头白发的三朝老臣,满意地点头道:“钟爱卿自先祖起兵以来就追随左右,祖皇帝甚是敬重,今老当益壮,朕感激不尽。”

    钟繇忙起身拜道:“蒙陛下厚爱,老臣实不敢当。”

    曹叡抬手说道:“爱卿快快平身,今日设宴,君臣之礼尽量免去吧!”

    钟繇这才起身落座。

    曹叡顿了一下又问道:“却不知凉州一带军情如何了?”

    此时朝中蒋济掌管军情,众人都向他看去,蒋济似乎有什么隐情,的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回禀陛下,臣刚刚在来路上获知一个消息,还未来得及向陛下汇报。”

    “哦?”曹叡看蒋济的神色不对,疑惑道:“有何消息,爱卿尽管讲来。”

    蒋济答道:“据蜀中细作来报,匈奴人将羌人逼退至泾河一带之后,羌人已于数月前向成都求救,据报是刘封亲自前去相助。”

    “刘封?”

    “他怎会不远千里之外前往凉州?”

    众人脸上都是吃惊之色,这种事刘封怎会亲自前去?

    “如此重要的情报为何迟迟未曾送到?”司马懿却不关心这个,他在意的是情报送来的时间,这都几月过去了,还有何用?蒋济看了曹叡一眼,发现曹叡也脸色微变,连忙跪地说道:“回陛下,非是臣办事不力,实在是蜀中盘查甚严,情报根本送不出来,我们派去的细作已经被除掉一半了,这次的情报也是损失了三人性命才堪

    堪送来的。”

    “有这等事?”曹叡似乎没有想到,吃了一惊,细作在任何地方都有,即便在魏国,他们也知道有蜀国和东吴的细作,但很难处置,蜀汉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看蒋济神色狼狈,司马懿也知道他是尽力了,便对曹叡说道:“启禀陛下,蜀国情报系统的确很精密复杂,若要突破其情报网,只怕需要重新部署。”

    “罢了,”曹叡知道搞情报的确要冒很大的风险,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便道,“此事也非全是爱卿之错,但情报之事需要加强,爱卿要多费心,若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蒋济连忙谢恩起身,司马懿在一旁低着头,眼神阴鸷,没想到这种情况之下,曹叡还是不愿意把情报系统交给他来管理。

    等蒋济坐定,钟繇又问道:“可知他们出动多少兵马?”

    蒋济擦擦冷汗:“兵马倒是没有多少,应该不足五千。”

    “五千?”华歆诧异道,“匈奴此次出动十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