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苞一身红袍,拉着红绸带和马瑶雪跪倒在地,对着高堂上一身紫红色长袍的马超夫妇再三而拜。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句扶清清嗓子,再次大喝道:“夫妻”

    “大哥,大事不好!”正在这时,他的司仪被急促的大喝声打断,却是马岱一副戎装从外面急匆匆赶来。

    “何事如此惊慌?”马超脸色微沉,起身看向马岱。

    “大哥,安定传来急报,大批匈奴兵出现,劫掠当地,已有多处县乡受害,郡守难以抵挡,”马岱来到大堂中,知道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但军情紧急,不得不报。

    “匈奴?哼!”马超一拳狠狠地捶在桌子上,双目凛然,望向远处。

    其他众人也是一阵哗然,匈奴自从被鲜卑打压之后,已经很少来西北之地了,经常在九原郡、并州一带活动,怎么会跑来劫掠凉州?

    “师傅,出兵吧!”张苞一听匈奴犯境,拜堂的心情都没有了,直接请令。

    “区区匈奴而已,不必着急,”马超却忽然冷笑一声,缓缓坐下,瞪着张苞喝道,“成亲乃是瑶雪终身大事,你小子莫要半途而废,就算出兵,也要等拜完堂再说!”

    张苞吓得一缩脖子,不敢再说话,乖乖地重新拿起地上的红绸布,却发现马瑶雪暗自拉着绸带,似乎是在催促。

    “二弟,你先去集结兵马,我随后就来,”马超挥挥手,示意马岱先去,“对付匈奴,五千精兵足矣。”

    马岱领命而去,马超才对句扶说道:“继续!”“夫妻对拜!”句扶扯着嗓门大喊,这一次却是用尽了所有力气,他也知道,拜堂之后的下一步,并非洞房,而是浴血厮杀的战场。

 第237章 大破匈奴

    张苞和马瑶雪对拜完毕,马超才哈哈大笑,起身来到张苞面前,拍着他的肩膀:“从此之后,瑶雪便交给你了,若是敢欺负我宝贝女儿半分,我拔了你的皮。”

    “徒儿不敢!”张苞连连点头。

    “嗯?你叫我什么?”马超瞪着眼。

    “岳岳父!”张苞嘿嘿一笑。

    “哈哈哈,这才像话!”马超仰天大笑,十分满意,一拍张苞的肩膀,“走,随我出征!”

    “爹,我也要去!”马瑶雪径自揭开盖头,拉着张苞的衣袖站在一旁。

    “你?”马超一怔,旋即有大笑起来,“好,我们今日就来个鲜衣怒马讨匈奴!”

    “祝将军旗开得胜!”句扶带着一众武在门口送行。

    马超和张苞、马瑶雪三人身穿红袍径直出门而去,新婚之日却带兵出征,给人一种别样的豪迈之情,金城百姓夹道相送。

    城外兵马早已整齐而列,两万精骑威风凛凛,白盔白甲映着满城白雪,红色的盔缨在寒风中飘扬,战马嘶鸣,旌旗飘扬!

    “大哥,据安定太守来报,匈奴至少有五万兵马,分两路而来。”马岱上前报告情况,一路已经夺去祖厉,另一路渡过乌水,已到逢义山。”

    马超傲然笑道:“管他来多少兵马,敢到我西凉来撒野,匈奴挑错地方了。”

    “将军,匈奴分两路呈掎角之势,显然是想直取美阳,进犯天水、扰乱扶风,其目标恐在长安!”句扶在一旁皱眉分析道。

    “哦?”马超眉毛一挑,翻身上马,侧目道,“想去长安,先过我这一关再说。”

    张苞也和马瑶雪相继上马,三人都是红袍重凯,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全军士兵眼里却散发着热切的光芒。

    马超新婚燕尔亲自出征,不但鼓舞士气,也对突然来犯的匈奴恨之入骨,坏了全军好事,岂能容忍?

    马岱言道:“如今我们也该兵分两路,请大哥下令!”

    马超略作沉吟,言道:“就由张苞自带一路兵马,从榆中前往祖厉,你我往美阳驰援。”

    句扶皱眉道:“振武将军常年带兵,何不和将军各分一路?”

    马超和马岱都是老将,在句扶看来,这两人各领一支兵马,才是最合适的安排,让张苞独自带兵,似乎有些冒险,毕竟对手都是凶狠的匈奴人。

    马超却笑道:“继业将来也要独自带兵,这些匈奴兵,正好用来历练,让王仁做随军参赞,他熟悉兵法,匈奴无谋,料想无事。”

    句扶才知道马超是为锻炼张苞,便不再劝,这王仁是西凉金城人,武双全,枪法十分精妙,又熟悉兵法,与张苞正好相得益彰。

    “师傅岳父尽管放心,我保证旗开得胜,杀得匈奴屁滚尿流!”张苞跃跃欲试,一年多在西凉,他已经基本习惯了这里寒冷的天气,反而喜欢冰天雪地中纵马驰骋的感觉。

    王仁也上前抱拳道:“属下定当尽力而为,以败匈奴。”

    “好了,救兵如救火,马上出发吧!”马超哈哈一笑,当先打马而出,“催我来!”

    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起,万马奔腾在雪地之中,不见烟尘滚滚,却是遍地雪片飞舞,白茫茫如同一条翻滚的雪龙,十分壮观。

    张苞带兵来到榆中,兵马略作休整,榆中太守也送来匈奴情报,匈奴兵马沿祖厉河陈兵,正准备继续向南进军。

    王仁言道:“天寒地冻,大河结冰,不利于骑兵行进,不如等匈奴到达高平再阻击!”

    张苞却道:“匈奴入侵西凉,如此嚣张跋扈,岂能容忍其欺凌我境内百姓?随我来!”

    带兵来到祖厉河边,只见一大片白花花的冰面阻隔两军,隔河相望,匈奴骑兵也无法通行,正如榆中太守所说,匈奴人准备继续南下进攻美阳了。

    榆中太守早已集结周围郡县兵力隔阂筑起土堤,晚上浇水,第二天就形成一条冰冻长城,匈奴人都是骑兵,无法攻打,  虽然兵力不多,但还是保住了一时平安。

    张苞命兵马在高平下寨,此时大雪刚过,天气阴沉,寒风料峭,匈奴人见到汉军援军到达,也不以为意,尚在对岸架起篝火,饮酒作乐,不时传来欢呼之声。

    王仁言道:“河面结冰,阻挡匈奴,但其沿河结营,我铁骑也难以过河,不如前往美阳,与马将军会合,再图良策。”

    张苞巡视河岸,看到匈奴人不以为意,面沉似水,冷笑道:“兵法云:骄兵必败。匈奴劫掠至此,无人能挡,士气骄纵,正是挫其锐气之时,既然骑兵不行,那就步兵过河。”

    王仁一怔,想不到张苞居然还有如此见地,皱眉道:“步兵精锐不在西凉”

    “哈哈哈,”张苞一阵大笑,翻身下马,脱掉重铠,“你莫忘了,枪兵也是我所长,速去军中点来三千步兵精锐,随我杀敌!”

    王仁这才想起来张苞是张飞之后,枪兵训练有独到之处,看匈奴毫无防备,说不定还真能有奇效。

    当下去军中挑选士兵,榆中太守也挑选了五百精兵送如军中。

    王仁言道:“将军若能站住河岸,末将可准备五千骑兵,马掌裹上麻布,冰面撒上沙土,随后接应!”

    “夫君奋勇杀敌,我当亲自为你擂鼓助威!”马瑶雪也在一旁说道。

    “哈哈哈,好,看我旗开得胜!”张苞斜睥着对面的匈奴兵,“就让这匈奴血为我们新婚再添喜色。”

    祖厉河对岸,匈奴众将正设席取乐,忽闻对岸鼓声震天,蜀军集结,几名匈奴将领出寨查看,大笑数声,又回帐中饮酒去了。

    张苞令众军脱去厚重的铠甲,只穿轻甲,卸了头盔,将自己和马瑶雪婚袍脱下,撕成布条缠在头上。

    所有士兵不用长枪大戟,只带新打造的陌刀和三棱刺。

    众军准备完毕,张苞跨步立于高处,持刀大喝道:“儿郎们,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贵,正在今日,随我来!”如此新奇的装扮,加上张苞身先士卒,蜀军早已士气高涨,个个满面红光,嗷嗷大叫,头顶的红丝带迎风飘扬,如同他们沸腾的热血。

 第238章 西北战火

    匈奴兵见到蜀军丢盔弃甲,放弃本有的兵甲优势,装扮还如此古怪,笑得前仰后合,指指点点,更不准备。

    此时张苞已经带兵过河,忽然鼓声大震,震耳欲聋,马瑶雪亲自在擂鼓台上击鼓,英姿飒爽。

    张苞怒喝一声,持刀当先,一跃上岸,身边的亲兵组成阵型,站住脚跟。

    众军都持陌刀,随张苞上岸,杀入匈奴营寨之中。

    直到张苞连杀数人,匈奴兵才意识到他的可怕,急忙阻挡,守兵措手不及。

    匈奴都是以骑兵为主,不擅长步战,哪里是张苞等人的对手,大多数不做防守,反而跑向后营去找坐骑。

    张苞奋勇当先,直冲中军大帐,如同杀神一般,往来的匈奴兵无人能挡,纷纷逃避。

    刚才巡视的一名光头匈奴头领匆慌而出,急忙拿刀来迎,却被被张苞一步向前一步向前,冲到眼前,还不等他抬刀,手起刀落,人头滚落在地。

    另一名匈奴将领从一旁转出,怒吼着挺枪来刺张苞,却被张苞侧身让开,挟住枪杆。

    那匈奴将领挣扎数下,见长枪纹丝不动,蜀军又在逼近,无奈弃枪而走。

    “纳命来!”张苞怒目圆睁,一刀飞去,正砍中那人左肩,匈奴将领吃痛,脚步踉跄。

    张苞随后赶上,拿夺来的长枪刺向那人后心,枪柄贯身而入,钉在一旁的营帐立柱之上。

    两名匈奴将领接连被杀,三千蜀军,在匈奴大营中左冲右突,无人能挡。

    此时王仁和马瑶雪也都带领后军前来接应,匈奴兵被杀得大乱,各自急上马夺路而走。

    匈奴兵仓皇逃窜,大半被后来的骑兵杀死,雪地之上,尸横遍野,处处殷红,映着张苞等人头上的红丝带,十分炫目。

    一战而定,张苞命人收集车仗马匹,向马超报信,约定两军在逢义山会合。

    ******

    平定南郡之后,关羽命关平为南郡总督,统管荆南四郡,同时在刘封的建议下,将杨仪调回荆州,辅助关平掌管郡内政务,防范东吴的同时,打通和交州的联络,为将来下南洋做准备。

    杨仪在后期朝中生变,多生掣肘,和费祎都是荆州派,刘封防患于未然,逐步将其调回荆州,让杨仪搞内政和外交,发挥所长。

    姜维先行返回成都,刘封在荆州陪着关凤过了个年,本打算用半年的时间参与训练水军,从旁提点建议,却听到匈奴进犯凉州,知道西北可能不稳定,不得不随后赶回。

    诸葛亮派姜维在城外迎接,看到街上几个打扮怪异之人,而且个个彪悍异常,还有朝中官员陪同。

    刘封问道:“这些人不像蛮人,是从何处而来?”

    姜维答道:“他们是羌人,前来进贡的。”

    “哦!”刘封微微点头,之前还真没见过羌族人,不由回头又看了一眼。

    正见有一个赤着左臂,头顶梳一个朝天辫的人也看过来,看刘封注视,很是友好的笑了一下。

    姜维笑道:“这还是子益的功劳,自从我们与羌人通商以来,交情日深,从去年就来朝贡了。”

    刘封叹道:“若是各族都能如此和睦,我大汉天下不但能早日平定,还能开疆扩土,建立不世之功!”

    姜维早就听刘封描述过世界之大,大地是球形之说,虽然不甚了了,将信将疑,但也充满期待。

    来到宫中,刘禅和诸葛亮等人已经等候多时了。

    拜见完毕,刘禅在龙椅上笑道:“皇兄这次拿下南郡,立下汗马功劳,朕心甚慰。”

    刘封道:“都是为国效力,臣敢不尽心尽力?”

    虽然称臣让他有些不习惯,但至少在朝堂上还是不能免了礼数的。

    刘禅叫人为刘封安排座位,群臣道贺,朝堂上一片欢呼,歌功颂德,刘封无奈,只好一一敷衍。

    招呼之中,突然看到上位的诸葛亮须发更加灰白,面现苍老之色,不由心中一阵黯然。

    诸葛亮事事亲为,最后搞得心力交瘁,虽然自己已经分担了一点,但他的这种性格是无法改变的,政事军略无不参与,尤其刘禅不理朝事,诸葛亮掌管国事,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诸葛亮见刘封突然目露忧色,心中一怔,还以为他不喜这样的情形,起身笑道:“子益和伯约两人同心戮力,助二将军拿下南郡,的确是朝廷之幸,陛下已经准备了御宴,为你们庆功。”

    刘封和姜维连忙称谢,跟着刘禅等人到御花园用膳。

    酒席当中当然又免不了一番奉承之词,刘封躲在诸葛亮身边,能躲则躲,却暗中注视着那个黄皓。

    这家伙此时倒显得特别乖,不知道是不是诸葛亮在的缘故,不由心中暗笑,其实只要诸葛亮在朝中,基本上是没人敢有什么动作的,凭诸葛亮的政治手段,只怕一百个黄皓也不是对手。

    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