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虎因为早就通灵,只是差一个形体变化,所以很快就掌握技能学会说话,而白蛇和青蛇虽是人形,但智商却只有人类的两三岁,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修炼。

    刘封看了一眼两位女子,大笑道:“也好,反正这个世上没有法海,随便你折腾。”

    许仙撇嘴一笑:“就算再有这样的秃驴,我也不怕他,现在整个凡间修炼的人,有几个道行能比得上我的?”

    刘封微微点头,慨然一叹,两人举杯喝茶穿越前的世界两人共知,穿越后又共同经历,原本交流不方便,总觉得有许多话要说,现在能正常说话了,却又觉得不知该从何说起。

    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正如白虎所说,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默默喝了几杯茶,刘封问道:“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不会只想着修炼吧?

    想向东还是向西?”

    “当然是向西了!”

    许仙不假思索地说道:“西方那些蛮子,该接受我们华夏礼仪的洗礼了,不然让他们继续愚昧下去,将来依然是祸害。”

    刘封笑道:“不如你带兵西征,也去过过瘾,我留守东方,稳定局势?”

    “那不行,这事必须由你来主导!”

    许仙摇头说道,“你不要忘了,这是你的道!”

    刘封一怔:“我的道?”

    许仙双目微缩,缓缓说道:“大道万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你所成就的这一切,其实就是你的道。”

    “什么?”

    刘封吃了一惊,这话在函谷关的时候曾梦到尹喜说过,没想到白虎又说了出来,不禁沉吟道:“我所见的,便是我的道”这不就是说自己走入了另一个平行世界,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许仙叹道:“大道万千,但终将殊途同归,有的人碌碌无为,浑噩一生,有的人悟道改命,我很荣幸进入了你的道。”

    刘封半晌没有回过神来,一时间分不清这究竟是事实还是梦幻,好一阵之后才说道:“如果这是我的道,我也不想一直这样无休止地打下去,太累了。”

    “你放心,这虽然是你的道,但我照样能帮你!”

    许仙笑道:“你现在火药已经搞得差不多了,炸弹我会搞,造枪我也懂一点,虽然都是从网上学来的鸟枪和炸鱼用的,但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先进了。”

    刘封笑骂道:“你小子,原来是个不务正业的。”

    他索性不去想那么多了,不管是真是假,只要感受真切,轰轰烈烈过完这一生就够了,更何况后面还会更精彩。

    许仙嘿嘿一笑,摸着光滑的下巴说道:“再出海西征,可就不是弓箭刀枪了,也该轮到我们的大炮轰开那些西方蛮子的大门了,让他们也尝尝被殖民的滋味。”

    刘封点点头,又问道:“既然我们这里的人能修炼成仙,你说西方会不会也有魔法师之类的?

    这事可不能不防。”

    “怕什么?”

    许仙不在乎地摆摆手,笑道:“只要走出九州大地,就不受当年封神的约束,我们也带一堆想出去历练的练气士,让他们神仙打架,看看东方的神仙厉害,还是西方的魔法师强?”

    “这个主意不错,”刘封都忍不住蠢蠢欲动了,说道:“左道长说以我现在的实力,只要掌握一门修炼功法,马上就能踏入练气士的境界,但中原好多事还没有完成,我不能完全放手,必须要再找更合适的机会,这次回去你帮我多参谋参谋,有什么好的想法要多提。”

    许仙笑道:“这你放心,只要我能想到的方阵政略,一定会告诉你,我们再用十年时间打造一支火器营,长枪短炮都造出来,那时候国内局势稳定,出去也能横扫天下了。”

    “好,那就这么定了!”

    刘封点头道:“再过十年,刘谌三十多岁,也该完全成熟了,我去长安和他们商定政略,你在广州指导军营打造火器。

    十年时间,南海和东海的航路也会成熟,我们一起出征。”

    “一言为定!”

    许仙目光熠熠,和刘封举杯,喝了一口已经冲淡的茶水,叹道:“回去之后,我要先想办法把酿酒的技术改进一下,这玩意喝起来没意思,太寡淡!”

    刘封默默点头,要说他穿越之后唯一隐藏的技能,就是改进酿酒技术,首先他本人不喜欢喝酒,另外一个就是怕喝酒误事,现在许仙喜欢喝酒,看来又要引发一场轰动华夏的变革了。

 第2391章 二圣之治

    大汉元通三年,刘封东征归来,在建邺与关平相会,将许仙介绍给他,于广州番禺设白虎台布道,暗中召集人才改进火器,为将来的西征做准备。

    刘谌此时已经能独断国政,他也没有让刘封失望,在马良、董允等老一辈大臣离世之后,借鉴大汉历代帝王的得失,悬挂书房之中作为警示。

    有张华等人在旁提醒,刘谌励精图治,从谏如流,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为政谨慎,安心治国。

    施行内圣外王的政策,以儒道治政,以法治治民,除了边疆各地驻军屯田之外,国内以治天下,从皇宫内外为表率,武百官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全国休养生息,国泰民安。

    自行省制度施行以来,大汉的官署也逐步向刘封预先规划的三省六部制靠拢,在长安、洛阳实行府兵制,寓兵于农,以防皇权被架空的历史重演。

    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科举制,大汉的科考不止以章著述为主,另外工匠、乐师等等都可参加考试,只要有一技之长者,均可选择考入对应的医学院、兵学院、工学院等等。

    与此同时,丁零族在几番迁徙奔波之后,也遣使向大汉臣服,自此漠北之地全境平定,各族划分自治区域互不干涉。

    刘谌颁布诏书:“自古中华为一家,无论中原夷狄,华夏之民,朕爱之如一,其种落百姓依如朕如父母兄弟,四夷各族亲如一家。”

    这一次刘封没有急于回长安,让周处和鸯先回长安述职,自己带着几名随从自建邺出发北上,一路巡视各地,经徐州、豫州、兖州至河北、并州各地,历时近半年时间,于腊月才到长安。

    未央宫中,叔侄二人召集朝中大臣共商国是,来年开春又有新政颁布,刘谌尊刘封为圣王,在朝野上下地位与天子等同,有执政生杀之权。

    开放的集市政策也让西域、南洋等地的商人闻风而至,西域的平定让丝绸之路上的商客比以往增加了数倍,驼铃马车终日不绝。

    北方草原各族融洽相处,盛乐城成为漠北的大都市,西域、中原的商人在此交易,成为除洛阳外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另外江南各地随着海军不断探索航线,海上贸易发展极快,加上收服东瀛,沿东南整片海域都由大汉掌管,航路稳定,沿海岸的官营商贸港口约有五百余。

    大汉之名传遍世界,萨珊国在万王之王去世之后,再次遣使交好,西方各国纷纷派使者到长安拜见天子,翻译大汉典籍带回国内,无不以会说中国话为荣。

    随后的时间,刘谌坐镇长安励精图治,刘封则每年巡游各地,凡有灾祸、贪污等害民之事,他总能及时出现,各地官员无不兢兢业业,诸省吏治清明,天下河清海晏。

    大汉江山稳固,百姓安乐,人心稳定,再次出现大治盛世,后代史官将刘封、刘谌合称为“中兴二圣”,自此之后的五十余年,称为“二圣之治”。

    十年弹指而过,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百姓们早已忘了当年的刀光剑影,颠沛流离,而此时的南海之上,南洋水师的舰队正整齐排列在濠镜港外,五层高的战舰如宫殿一般引人注目。

    船上士兵整齐而列,青龙旗迎风招展,雄武的神龙张牙舞爪,似欲腾空而去,三层和四层船板上排列着整齐的炮口,海军大元帅鸯一身戎装站在船头,持枪望向西方广阔的海面,目光熠熠。

    岸边的礁石上,刘封正带着诸葛果、关凤、孟婉儿和赵贞几位夫人和儿女在此诀别,年纪最小的寇佳也年方二八,长大成人。

    刘封手中抓着一方锦盒,对几人郑重说道:“服下这些丹药,我们将一同出海,就算将来凯旋而归,也只能到七星岛,不能再回中原,你们都想好了吗?”

    诸葛果温婉一笑:“夫君不必再问了,我们和你在一起,不管到哪里都是家。”

    关凤笑道:“能出征海外,游历世界山河,还能永葆容颜,带兵打仗,这么好的事傻子都知道怎么选,快给我吧!”

    孟婉儿和赵贞也都笑着头,她们是铁了心要跟着刘封西征的,能长久陪伴在他身边才最重要。

    刘封看向次子刘放和三子刘曦,这两个愿意辅佐刘谌,在朝中建功立业的,从怀中掏出太平经,将帝王卷赐予二人,让他们各按所长学习,除了家传后代之外不得外泄。

    四子赵贞之子寇淮擅长医术,又有意到南越去,刘封将修养卷传给他,去找他舅舅赵国达,在岭南一带传道救人,稳定人心。

    最小的寇佳与关平之子关海定下姻缘,留在江南,随行出海的只有长子刘伶,刘封把阴阳卷送给他学习,将来西征也能派得上用场。

    一家人就在海边道别,虽说在广州已经团聚了一年之久,但真要离别之时,还是眼泪涟涟,依依不舍。

    刘封带着几位夫人踏上青龙战舰,对鸯笑道:“大元帅,传令出发吧!”

    鸯笑道:“殿下休要取笑,此次西征,若没有殿下随行,末将这心里可不踏实呢!”

    刘封言道:“我们此次西行,虽要经过许多区域,但面对的毕竟都是人,不像子隐他们,他和紫虚上人他们东航,茫茫大海都是妖魔鬼怪,凶险万分。”

    鸯言道:“子隐一月前就在七星岛和诸位仙长出发了,他们是去降妖除魔,我们是去征服世界,殊途同归,终将一会!”

    刘封微微点头,看着茫茫大海,不禁心潮澎湃,没有再去看岸边送行的人,转身来到船头,见许仙正和两位蛇女并肩而坐。

    许仙没有回头,却知道刘封是刘封来了,缓缓说道:“历史不会重演,但我们会让它逆向重现,这一次轮到大西洋成为我们的殖民地。”

    刘封笑道:“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这个伟大的愿望,或许再过百年就能实现了。”

    许仙回过来,盯着刘封看了一阵,忽然说道:“你相信有外星人吗?”

    刘封心中一震,深邃的目光看向了天空,既有修仙者,就说明还有未知的世界。

    骄阳正盛,金光洒下,一群海鸥展翅飞上碧空,仿佛在引导他去向更远的地方。

 第2392章 番外1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汉末诸侯纷争,三足鼎立。昭烈帝自讨黄巾而起义,得关张相助,又有孔明辅佐,西据益州继承汉祚,与魏吴相抗,史称蜀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幸得螟蛉之子刘封辅佐少帝,遂有汉室中兴,传至幼帝刘谌,遂定三国,一统天下。

    自蜀汉中兴以来,刘谌继光武之志励精图治,麒麟王兴兵威之盛征讨四海,拓疆千万里,华夏之名传遍世界,遣使来朝。

    刘封收复西域,讨平漠北,剿灭倭人,南拓诸岛后,又领海师西征世界,定扶南、平身毒,十年之间西进大洋,所向披靡。

    时萨珊国万王之王阿尔达希尔召开万国大会,在会上嘲笑东方人不会用兵,中原兵力孱弱,参会的大将军姜维大怒,愤而离席,退回大宛奏报长安,请求出兵。

    天子刘谌调匈奴、羌族、丁零、乌孙及西域各国合计十万大军至大宛,一年后姜维自大宛出兵,征讨萨珊,十战十胜,西方罗马帝国趁机入侵,阿尔达希尔惊怒而死。

    萨珊王子卡尔德隆继位,远不如其父,姜维用八年时间平定定萨珊,卡尔德隆再次被送到长安,自此大汉尽收原贵霜之地,由平西将军班楼、班辞领班氏一族镇守疆域,教谕万民。

    西方诸国无不震惊,此时罗马帝国陷入内乱纷争,帝国分裂为三,米兰帝国、高卢帝国相继独立,纷纷遣使结好大汉。

    中原高道大德、大儒名士至西方传道,华夏文明遍布西方诸国,各国上到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说中国话为傲。

    汉军所定之处,道观、学院如雨后春笋,其中以二圣堂规格最高,此为官府所建,祠中供奉汉丞相诸葛亮、大将军关羽之像,以其忠、智、勇、仁、义诫喻百官。

    随着各部典籍进入西方,诸葛亮和关羽的事迹传遍各地,一个算无遗策,一个忠义无双,西方尊称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