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荀点头道:“他和属下小时候在太丘学院一起求学,乃是同窗,新野人,姓邓名范,字士则!”

    “哦”刘封笑着点点头:“既然你们相识,那更好说话了,你多劝劝他,即是陈公太丘门下,当知为国效命,若愿与我们光复汉室,我自会重用,若是不愿,看在你们同窗的情份上,就放了他吧。”

    “世世元,其实我我已经改名了,从颍川回回家之后,方知族中已经有人用用,用过此名,所以我现在改名叫,叫邓邓邓艾了,字士载。”

    “什么?”那人断断续续说完一句话的时候,刘封已经离开四五步了,听到他的话,豁然转过身来,双目发亮,紧盯着那个曹兵:“你刚说什么?”

    那人看着刘封一副近乎吃人的表情和炽热的目光,不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向后连退几步,才道:“在下邓艾,字士载!”

    旁边的方荀也吃了一惊,还以为他触怒了刘封,忙上前抱拳道:“将军,他若有冒失之处”

    “邓艾,”话还未说完,刘封就大叫一声,突然仰天大笑:“真是邓艾啊,哈哈哈。”

    其他人看得莫名其妙,刚才一场大胜,也不见刘封如此失态过,而且刚刚看到这个曹军的时候,也似乎不认识,怎么一听名字,就爆笑不已?

    “贤侄因何发笑?”关羽也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

    “呃,”刘封一下子怔住,才明白自己的心情这些人是无法理解的,支吾了一下才勉强解释道,“我在南郡之时,曾有个同伴也叫邓艾,听他说起,想起故友之情,故而有些失态,见笑了。”

    此刻他心中却乐开了花,邓艾可是后三国时期能和姜维抗衡的人物,没想到这次曹军伏击,竟给他送来这么大的礼物,这可比抓住张颌还让他高兴。

    邓艾出生在新野,后来曹操攻下襄阳等地后,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邓艾及其母亲、族人便在这时被强迁到汝南,十二岁时,又随母至颍川,读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中的两句:“为世范,行为士则”,欣然向慕,于是自己取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与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

    方荀和邓艾莫名其妙,关羽也是摇头失笑,看是个小士兵,又说话结巴,没有在意,先去去整理军队了!

    刘封上前拉住邓艾的手,认真说道:“士载,你既慕陈太丘为世范,行为士则之言,又岂能不明大义,如今曹操进位魏王,僭越礼仪,其心昭然若揭,你何必还要助纣为虐?不如留下来为我军效力,定不会埋没了你的大才!”

    邓艾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伍长会被刘封如此看重,而且他只是众多降兵中的一人,刘封听了他的名字之后,态度大变,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不过刘封的话还是让他心有触动,毕竟他也胸怀大志,常有种怀才不遇的感慨,刘封可是刘备的儿子,虽然是义子,但威望也绝对不低,对他如此看重,莫非真有识人之能?

    但又想到自己此次随张颌出征,是刚刚受到司马懿提携,并寄予厚望,还未来得及报答他的知遇之恩便兵败被俘,若是投降心中有愧疚,一时反而愣住了。

    刘封一看也知道不能勉强,对方荀吩咐道:“方校尉,你一定要把他看好,一定要把他给我带到汉中,明白吗?”

    方荀抱拳道:“将军放心,属下不但将他带到,自有办法劝说他效力!”

    刘封一听心中高兴,毕竟他们两个一起求学,彼此都更加了解,看方荀颇有信心,拍着他的肩膀笑道:“那我就放心了,人先交给你,说服士载,可比你攻下一座城池的功劳还大,哈哈哈。”

    转身离开之际,却听邓艾低声问道:“你怎么改姓方了”很快就被方荀一声轻咳打断,不由心中一动,莫非这方荀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第20章 关羽收徒

    刘封没有停下脚步,假装没听见离开了,如果方荀真有什么难言之隐,也不能强求,他愿意说的时候,自然会说出来,那才是彼此真正坦诚相见的时候。

    士兵们忙着打扫战场,埋锅造饭,距离汉中还有多半日的路程,也派了人前去报信,曹操辛苦下了一盘大棋,却因为刘封改变而完全破坏了。

    来到中军休息的地方,关羽指着远处整理马鞍的寇威问道:“此人在你手下担任何职?”

    刘封一愣,不会这家伙得罪关二爷了吧?仔细一想这一路上好像也没什么过失,而且还跟随自己去荆州营救关羽呢。

    “他叫寇威,和小侄是同乡,现担任骑兵校尉。”

    关羽轻轻点头,捋着灰白的长须,忽然说道:“刀法不错。”

    “刀法不错?”刘封以为自己听错了,后世还有个关公门前耍大刀,不自量力的谚语呢,性情高傲的关羽,怎么会夸别人的刀法,而且还是个小小的校尉。

    “平儿,去把他叫过来。”刘封发愣的时候,关羽却吩咐关平去叫人。

    关平答应一声,过去把寇威喊了过来,寇威也有些局促,毕竟是关羽找他,虽然一同行军多日,但并未近距离接触过。

    “你也用刀?”关羽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单膝撑着胳膊,虽然表现平和,但他那不怒自威的形象,还是让人觉得是要找茬似的。

    寇威一愣,看到关羽身后扛着青龙刀,瞪着一双牛眼对他虎视眈眈的周仓,不禁脸上一红,讪讪不知道说什么!

    刘封一直默不作声地观察着,关羽虽然好战,看不起其他武将,但也是和他同等级的人物,寇威一个小小的的骑兵校尉,不应该勾起他的好胜之心,何况还是个小辈!

    正疑惑的时候,关羽又问道:“某看你刀法虽有几成,但章法紊乱,终不能融会贯通,招式变换过于生涩,战场厮杀必定受限,这刀法是从何处学来?”

    寇威忙抱拳答道:“属下少年入山打,学了一些粗浅拳脚功夫,用刀只是在战场上拼杀得来的经验,还谈不上刀法,让将军见笑了!”

    关羽微微点头,言道:“前番在荆州伏击吴军之时我便注意到你的刀法,如今与曹军对战才是真章,你无人指点而能有此成就,确实有些天分!”

    寇威哪想到关羽会当面夸他,不由喜不自禁,但也诚惶诚恐,连说不敢。

    关羽掀须笑道:“某也喜用刀,浸淫刀法数十年,经荆州一事,某心境大变,武道也随之精进,吾之刀法,之前许多不得之处也是茅塞顿开,可谓因祸得福啊!”

    说到此处,关羽虎目微开,精光闪烁,如同刀锋一般令人不敢直视,朝阳从山谷照到他的身上,沐浴着一层淡淡的光辉,浑身气势散发出来,宛若神祗一般。

    这是他对自己境界的感悟和对刀法的自信,那种气息一闪即逝,继续说道:“某于近日将所悟刀法融会贯通,也是有所小成,命名为春秋刀法。”

    刘封听到关羽果然突破,不由替他高兴,带头向他道贺:“二叔武艺精进,又悟出新的刀法,恐再无人能敌了。”

    关羽镇守荆州,和庞德、于禁等人连续交战,威震华夏,再加上失意之后心境的突破,武道更上一层楼,有可能已经超越三国时代所有的武将了,这将是蜀国的一大瑰宝。

    关羽拂须轻笑,并没有自傲的神态,反而慨然道:“只是岁月无情,吾等已然垂垂老矣,虽壮志未消,豪勇却不如当年,是早该培养你们年轻后辈的时候了。”

    刘封闻言不由一阵点头,关羽的忧虑正说到点子上了,蜀国到后期人才凋零,甚至还赶不上吴国,姜维、夏侯霸原本都是魏国将领,可见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众人都所有所思,也有自行惭愧的,当年刘关张在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讨伐黄巾,鏖战董卓,名扬天下了,他们至今还默默无闻呢。

    片刻的沉默之后,关羽对寇威说道:“武道一途,也讲究悟性、资质,当然也有缘分,我能看到你在刀法上的悟性,这便是缘分,以后若在一处,你便和平儿一起学艺吧。”

    寇威一听当时愣在了当场,他早年的兵器是长矛,因为打的时候用叉,换了长矛也顺手一些,而且作为步兵,枪比刀更利于冲杀。

    但自随着他功劳增加,有了战马之后,才换了刀,作为一名蜀兵,他和别人一样,对关羽等人也是有着崇拜敬仰之心,觉得用刀更加威猛霸气,大开大合的刀法也更符合他的个性。

    如今没想到如今关羽竟然直接要指点自己刀法,这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幸福来得太突然,他反而呆住了。

    刘封一把把寇威推得跪倒在地,笑骂道:“怎么?难得二叔亲自指点你刀法,你还发什么呆?不知道普天下有多少人羡慕呢。”

    寇威从惊喜中回过神来,在所有人艳羡的目光之中,认真地给关羽磕了三个头,虽不能算是拜师,但也是记名弟子了。

    声音止不住地颤抖着:“属下定当尽心竭力,定不负关将军期望!”

    关羽这次经过荆州大变,才想到世事无常,当初被俘,他最大的感慨之一就是自己的刀法不能流传于后人,关平虽然不离左右,但对他的刀法掌握却不到七成。

    这次脱险之后便有了收徒之心,几此看到寇威用刀的天赋,有了爱才之心,再加上寇威跟随刘封千里奔袭救了他一命,便想把刀法传授于他,一来可以让自己的武艺后继有人,二来也是偿还一些救命之恩。

    对于年轻人的激动,关羽也有过体会,当年他见到皇甫嵩、卢植等人的时候,也是如此,虚抬了一下手笑道:“行军之中,不必如此多礼,日后你当刻苦锻炼,以求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我蜀国多立战功,早日匡扶汉室才是。”

    寇威连连答应,在关平的搀扶下站起来,竟然激动得满头大汗,转身望着刘封嘿嘿傻笑,当年刘备把刘封收为义子,数年之后,自己又成了关羽的徒弟,这下可真是彻底满足了。

    不多时军饭也已经做好,大家草草吃过之后,马上起程赶往汉中,一路再无阻碍,中午时分到达汉中境内,此时已经快到秋收时节,到处一片丰收景象。

    汉中气候宜人,土沃水足,曹兵退到长安之后,这里也安静下来,四周群山环绕,果然是个艰险之地,怪不得刘邦当年退到汉中之后,项羽也放松了警惕。

    走到半路哨马终于回来报信,刘备本来在夺取汉中之后已经返回成都了,半路听到荆州之变,关羽被刘封救了之后,放心不下又独自回到了汉中,正焦急地等待消息呢。

    关羽闻言一怔,本想着要到成都才能见到刘备,忽然听到这个消息,似乎还有些准备不足,望着汉中的方向,勒住了战马。

    刘封劝道:“二叔,荆州之事,你早该释怀了,父王望眼欲穿,你们兄弟三人齐心,才是最主要的。”

    关羽双目微眯,沉声道:“贤侄说得是,想我兄弟三人桃园结义,为了大汉朝鞠躬尽瘁,自然不会中途而废!”

    关平等人闻听也同时道:“誓死愿追随父亲将军左右!”

    关羽轻挽丝缰,眼眸深处的愧疚变为坚毅,大笑道:“我先去和大哥相会,你等带兵随后赶来!”

    跨下马也感受到主人的豪情,猛然间仰蹄长嘶,轰然落地之后,直往汉中方向狂奔而去,关羽的绿色大氅在风中鼓荡着,旗帜般飞扬起来。

 第21章 兄弟再相逢

    群山环绕之中,有一大片开阔之地,在黄绿相间的田野之中,一座高大的城池矗立着,汉中之战的烽火已经熄灭,偶尔还能看到残破的墙垣和战争的残痕。

    关羽纵马飞驰,绿色的身影穿过田野,很快就到了城门前,接到消息的大小官员都在城外列队等候,当先几人骑马而立,虽然数年未见,但从身形上他一眼看出中间的便是刘备。

    几百米的距离,此刻却只恨坐骑跑得太慢,要是当年的赤兔马,早已经到了大哥面前,

    刘备胯下一匹白马,早已忍不住昂首长嘶,也狂奔而出,兄弟二人再次在田野间相逢,秋高气爽,遍地金黄,麦浪一波波地起伏着,恍如两人澎湃的新潮。

    “大哥”人还未到,关羽一声大喝,不等坐骑停稳,已然翻身而下,望着刘备沧桑的面庞和鬓间的白发,心中一痛,却是再也说不出半句话来!

    兄弟三人从河北起事,立志建功立业,多少年东奔西走,终于立足荆州,这几年入主西川,大哥也辛苦操劳,华发早生,面颊苍老,自己竟然损失一州之地。

    看到刘备似乎一夜间苍老的面容,关羽心中的愧疚又不可抑止地涌现出来。

    “二弟,云长!”刘备在马背上呼喊着,泪水迎风洒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