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几位有领兵经验之外,另外的几人都是被云羽卫按照刘封的书信从各地寻访来的,他们是沛国相县人刘弘、河内郡山阳人苟曦、广汉郡郪人李毅、河南新安人皇甫谧。
刘弘,字和季,扬州刺史刘馥之孙,西晋名将,官拜车骑将军,威行南服,有治世之才,少年时与晋武帝司马炎私交甚厚,司马氏一族被灭之后,刘弘因为受嫌不被官府录用,没想到却被刘封一封书信调到遥远的西域来。
另一人苟曦,字道将,出身寒微,云羽卫找遍整个山阳县,四处打听,才发现他就在洛阳,原来是被山涛器重一直留在身边,山涛想不到刘封居然会知道苟曦的名字,听闻要调往前线,自然不敢拒绝,苟曦也非甘愿平凡之人,闻名欣然到玉门关集合。
这苟曦以精明练达而着称,后人戏称他为西晋的救火队员,处理政事,决断如流,其属僚无人敢欺上瞒下,又精通兵法,时人比之韩信、白起,是个军政全才,但此人辗转八王之间,身居重臣后十分自满,纵情享乐,和王濬有些相似,要及早加以调教训诫。
另一位益州人李毅,字允刚,经历和苟曦有些相反,其父李朝是刘备的别驾从事,历史上曾跟随刘备伐吴,这个李毅据云羽卫所报,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性情豪放豁达,生活奢侈,不过历史上他是王濬伐吴的副将,其后在南中治理也颇有建树,此时显然还未经锤炼。
最后一人皇甫谧却有些特别,此人是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但不懂兵法,却精研医术,尤擅针灸,是河西华青堂的堂主,被刘封就近调来军中听用,若有人在征战中受伤、生病,可以及时医治,这些可都是今后的栋梁之才,大汉的希望,怎忍心让他们年纪轻轻就遭意外?
书房中的沙发上坐满了人,有人神色稳重,有人面现激动,也有人神情向往,每个人都明白,大将军将他们千里迢迢调来西域,可不是观光游学的,必然有重要任务,不禁心潮澎湃。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刘封打量着众人,交谈之中,暗自点头赞许,十分满意。
他们的名字,在不远的将来,将会传遍北庭,假以时日,也同样会名留青史!
第2208章 望眼欲穿
年关已过,即将入春,但天山脚下依然寒风刺骨,山梁上白雪皑皑,草木枯黄,一片料峭萧瑟之象。
阿图什,是疏勒在天山脚下一处重镇,黄土夯筑的城池远远看去与山体融为一体,城池后方巨大的峡谷如同巨人张着大嘴,要将阿图什一口吞下。
这座峡谷,就是天山进出乌孙的要道,南来北往的商客、旅人都从这里前往乌孙,久而久之,便将其取名乌孙道。
乌孙道其实并非一条峡谷,这里面沟壑、山岭纵横,大小通道成百上千,有岩石层叠,也有草木荆棘,甚至还要翻越绝涧峻岭,地形极其复杂,野兽出没其中,少于三十人的队伍不敢独自进入其中。
但就是这样一条山路,也成为乌孙和疏勒之间的要道,除了商旅之外,也有使者、军队行走其间,逐渐开辟出一条官道来,可容马队、驼队通过。
汉军攻下疏勒之后,天山南北局势瞬间紧张起来,乌孙国派兵把守天山北麓几处要道,以防汉军,汉军也在阿图什布兵防备乌孙。
转眼间李钰已经奉命镇守阿图什近半年,每日加紧操练士兵,派出大量斥候细作打探乌孙军情,联络曾在乌孙的旧友合谋以共大事。
十余年前他从乌孙出走,辗转到中原,立下宏愿要振兴李氏一族,也为当年的祖先李陵正名,从中原到乌孙,再从乌孙到中原,数代人努力的目标,即将在他的身上实现。
仅隔着一座天山,但李钰已有近乡情怯之感,十余年过去,乌孙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小昆弥数百年之后首次合并,击败劲敌大宛和坚昆,如今的乌孙雄峙天山之北,早已不是李钰熟悉的那个乌孙了。
半月前他刘封派人送来书信,叫他加紧练兵,待派遣将官到军中,便可领兵直插乌孙道,联合塞种旧部和大宛国搅乱乌孙局势,他们才好在坚昆从容部署兵力,南北合力收复乌孙。
近日来李钰每天都要到东面的城楼上张望,期待着那条荒芜蜿蜒的黄土大道上能飞纵来战马旗号,也不知道大将军会派什么人来,竟让他等得望眼欲穿。
这一日正在给塞种士兵安排训练任务,忽然亲兵来报,城外来了一百人马,正是大将军派来,李钰大喜,立刻在营中催马来至东门。
城门大开,城外的一百人精神抖擞,当先一人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大声叫道:“李叔叔。”
听到这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再看那人身形高大,十分壮硕,李钰一怔,打马过了吊桥才看清,不由大笑起来。
不等那人走到近前,李钰也下了马,上前两步笑道:“不想等了半月,竟等来明汉贤侄。”
来人正是邓忠,刘封派来协助李钰进兵乌孙道的有三人,分别是邓忠、马隆和苟曦,三人带了一百龟兹精兵前来听令,这些龟兹士兵都是挑选的熟悉乌孙的风土人情的兵卒。
马忠近前抱拳单膝跪倒:“数年未见,家父时常挂念世叔。”
李钰一把将邓忠搀起,重重地拍了几下他结实厚重的肩膀,点头赞许道:“数年未见,你小子越来越壮实了,有令尊之风!士载兄伤势如何了?”
当年训练邓艾最早无当飞军,到长安之后交接给李钰,二人领无当飞军奇袭西河郡,搅乱并州牵制魏军,数年相处,邓艾和李钰早就情同手足,听说邓艾在并州重伤,李钰着实担心了许久,托人送去许多药材补品,却因为身在军中,遗憾一直不曾会面。
邓忠抱拳道:“放心吧,家父伤势痊愈,正向大将军请命出征,我听大将军之意,应该会调家父来西域任北庭都护。”
“哈哈哈,好!”
李钰闻言又一阵大笑,慨然叹道,“如此说来,无需多久,我们便可在北庭相会了。”
邓忠认真点头,握拳道:“家父听说大将军调兵,便特意让小侄前来听用,此番有幸调到叔父麾下,正好合力杀敌。”
“嗯,虎父无犬子,看你表现了!”
李钰又拍了拍邓忠,看向另外二人,笑道,“这二位小将军气宇轩扬,又是大将军亲自调拨,想必也是后起之秀吧?”
“那是自然!”
邓忠点点头,将马隆和苟曦介绍一番,他们一行十二人从长安出发,历时一月来到龟兹,一路上彼此都已经熟络,各自知道彼此的本事,彼此惺惺相惜。
李钰倒是听过马隆之名,他先前也随刘封和姜维带过兵,颇受赞许,倒是这苟曦是第一次听说,见此人身材略微单薄,但眉宇之间透着睿智沉稳,邓忠说他精通兵法,就明白刘封派此人来的用途。
汉军自从改制之后,每一支单独行军的大将都会配置参军出谋划策,以防独断专行或一时不慎犯下大错,苟曦前来就是当做军师来培养的。
“走,进城!”
李钰心念电转,转身带着三名小将进城,笑道,“大将军说过,只等你们几人到来,便可兵进乌孙道,我们出兵的时机到了。”
邓忠急不可耐,忙说道:“明日出兵如何?”
“嘿,你小子比我还急?”
李钰一瞪眼,“我们兵马出动,虽不比数万大军,但也要做足准备才是!”
邓忠挠挠头,嘿嘿笑道:“不知李叔打算何时起兵?”
“唔——”李钰边走边思索,沉吟片刻言道:“还有五日便到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可是个好日子,就定在二月二!”
邓忠有些沮丧,不情愿地叫道:“啊?
还要等五天吗?”
“老子我五个多月都等下来了,五天算什么?”
李钰笑骂道,“我看出来了,你身上缺少士载的沉稳,毛毛躁躁的,想当年令尊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唉呀,行行行,都听李叔叔的,听你的还不行吗?”
邓忠一听到有人拿他和邓艾比,就脑仁发疼,连连摆手告饶。
别人都羡慕他们这些大将高官的背景,但等人身在其中,却觉得有个太强大的老子并不是什么好事,后辈压力山大。
李钰摇头失笑,言道:“走,我先带你们认识军中诸位将领,为诸位接风洗尘。”
第2209章 兵进乌孙道
二月二日,阿图什汉军整装待发,在营中誓师之后,大军出城,连同塞种的一千精兵,合计五千人进入乌孙道。
此时汉军和乌孙在这条路上早已安置斥候哨探,又在崎岖的山路之中,千里奔袭的可能性不大,刘封的将令就是吸引乌孙的注意力,所以李钰决定大张旗鼓进兵,一路上过关斩将。
兵马出动,以塞种兵为先锋,赛王派来的尽是精兵强将,领兵之人名叫曼拜特,其人身长七尺,黑面卷发,膂力过人,是赛王的内侄,在塞种部落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勇士。
五千人的兵马,但出动却要万人以上,光是辎重器械等等就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乌孙道崎岖险峻,车辆难行,物资都是用牲畜托运,这让出行的队伍更加冗长。
李钰精简再三,才留下一万二千人,将兵马分作三部,辎重在中,后方留五百精兵保护,按照正常行程,穿越乌孙道需要半月,他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穿越此地。
山间冰雪还未消融,天气寒冷,但只要不下雪,正利于行军,塞种人马在前开路哨探,他们身手矫健,常年奔走在山间,和无当飞军有些相似,对乌孙古道又熟悉,经过李钰的训练之后,挑出精明之人做斥候再适合不过。
汉军才进入乌孙道,乌孙细作探到动静,立刻连夜回转报信,乌孙道北端出口有夏特城,这也是当年班超为乌孙选址监造的城池。
此时的班超在西域已经十年之久,因念华夏故土,取名“夏特”。
夏特城位于乌孙道北入口,天山脚下,群山环绕的一片峡谷之中,是进出乌孙道的咽喉要地,乌孙道虽然沟壑纵横,但从北路进出天山,必从此处经过,在这里驻兵,便于班超统辖天山南北两地的西域诸国。
这里冬暖夏凉,水源充足,一条大河自西向东流过,大河两岸草木茂盛,即便到了冬天,太阳晒过的峡谷中也会吹过热风,两岸的平地上有开垦的良田,这是汉军曾经的屯田之地,他们指导乌孙百姓在此种地盖房,不必再迁徙游牧。
数百年后,夏特的乌孙百姓和其他各部落已经大不相同,他们会盖房纺织,种地收割,打渔捕猎,再加上两岸的山地足够放牧牛羊,祖祖辈辈定居于此。
守乌孙道的乃是夏特城城主吐卓靡,乌孙共有十三翕侯,都由王族成员担任,吐卓靡就是其中之一。
受大月氏和匈奴影响,乌孙一直实行氏族制,昆莫和翕侯都拥有自己的地域和民众,乌孙翕侯与大月氏翕侯相同,都是部落首领,翕侯实力强大,甚至可以凌驾昆莫的意愿。
吐卓靡有勇有谋,是乌孙大将军的弟子,颇通兵法,此次由他守卫乌孙道,可见乌孙各部对其实力的认可。
这一日正在操练人马,斥候来报江汉军已经进入乌孙道,有五千人马,正往北路进发。
吐卓靡闻报大笑道:“哈哈哈,等了三年时间,终于等到和汉军交锋的时刻了。”
军大吏艾汗赫言道:“大人,马上传令下去,各部人马按原先部署守住隘口,等汉军疲惫兵老,就是我们反击之时。”
左都尉姑木苏冷笑道:“大人何不主动发兵,把汉军消灭在乌孙道中,趁势杀到疏勒去?”
艾汗赫斥责道:“姑木苏,你不要鲁莽,南部西域各国实力强大,人才也不少,但都挡不住汉军的进攻,甚至不堪一击,千万不能大意,大人并非无谋之人。”
吐卓靡原本还有不服气,听了艾汗赫后半句话,揪着胡茬缓缓点头,从容笑道:“汉人有一句话说得好:骄兵必败!我们的任务是守住乌孙道,先看形势再做打算。”
姑木苏涨红了脸,咬牙道:“都是那个什么狗屁木叶国师,自以为高明,不让我们出兵,不就是怕我们部落的名望超过昆弥吗?
汉军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不挫挫他的锐气,岂不被其他部落笑话?”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
吐卓靡摩挲着胡茬一阵沉吟。
十余年前西域丝绸之路重新开通之后,几乎与世隔绝的夏特城再次繁荣热闹起来,南北的商队都要在这里歇息休整,熟悉的驼铃声响起,耀眼的丝绸、玲琅的珠宝,各色的人群都在这里出现。
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