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三位高人,再加上这么多年的经历,刘封深知当年对古山居士和诸葛亮他们确实抱有偏见,自以为是地认为后世之人要比古人聪明,却不料反倒成了笑话。
无知者无畏!
多年以来,刘封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不同的时代,或许掩盖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和隐秘,它们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却不代表没有存在过。
关于修行之事,刘封不止一次问过诸葛果有没有后悔,诸葛果反倒倍觉幸福,从未后悔,但对古山居士,刘封迄今为止还未正式道过谦。
“在下欠道长一个道歉!”刘封抱拳深施一礼,“以往年轻气盛,见识浅薄,冒犯之处,还请道长见谅。”
古山居士一阵诧异,想不到堂堂大将军竟会向他道歉,行如此大礼,愣了一下赶紧稽首回礼:“大将军万金之躯,莫要折煞贫道,往事如烟云,不必再提了。”
刘封叹道:“历经诸事,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古山居士也轻叹一声:“其实若非当年之事,贫道一直逗留益州,或许难有成就,来到这姑臧山玉虚宫,贫道才有所机遇,反倒要感谢将军才是。”
刘封笑道:“以往的过节,都是些误会,如今你我都算功成圆满,或许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古山居士点头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今日之苦,安知不是他日之乐?”
二人相视一笑,尽释前嫌,刘封言道:“其实这征伐之中,也有道长一份功劳。”
“贫道的功劳?”古山居士一脸疑惑,他还不明白那次炸丹炉对刘封的触动有多大。
葛玄知道古山居士一直在姑臧山潜心修行,没听过如今汉军的军器有多惊人,笑道:“此事说来话长,择日我再向师兄细说。”
“行了行了,你们二人那些小过节,与国事和修行相比,连个屁都不如,就不必再纠结了……”
左慈对两人的过节自然最清楚,不耐烦地摆摆手,揪着一撇胡须瞪眼说道:“一个是国之重臣,汉朝大将军,一个是修道之人,已然初窥门径,居然为了这等鸡毛蒜皮的事久久难平,这点胸襟传出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哈哈哈,左道长所言甚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三位里面请!”
刘封哈哈一笑,也算是和当年的自己做了个彻底了结,心头之中仿佛冰河解冻,轰然一声巨响,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
“大将军……”左慈忽然脸色微变,指了指刘封,却顺势挥手笑道,“请请请!”
古山居士也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明澈,跟在左慈身后进了书房。
几人分宾主落座,看茶之后刘封先问葛玄道:“白虎之事可有消息?”
“白虎早已放归山林,连同那两条千年蛇妖,”葛玄就知道刘封挂心此事,来之前早已打探好消息,叹道:“说起来,这两条蛇妖和佛家也颇有渊源,不知经此一事,其修行是否有变。”
说的不会是雷峰塔的法海吧?
刘封心中暗惊,和这些人相处太久,说话处处都是玄机,搞得他跟着也会变得疑神疑鬼,都说得道高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难道他们真有预知未来的本事?
心中震惊,脸上却冷笑道:“道长说五百年后,佛道当兴,不知如此一来,是否会有影响。”
葛玄言道:“普贤乃是得道高僧,并非怙恶之辈,既然白虎自愿修行,自然不会勉强,但历经五百年,却生死难料。”
别人都以为白虎是猛兽,即便葛玄等人将他看作妖兽,也从未当人看待,但刘封却知道,白虎除了表象之外,灵魂和智慧,原本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这一次决心修炼,白虎更多的其实是对未知境界的探索,对自己实力的提升,开启属于他自己的穿越之旅,如果白虎也会写书,大概又是另一个精彩故事吧?
忽然想起来白虎在阳平关分别时用尾巴在沙土中写了个500,意指他也要五百年的修炼时间,其实两者修行时间都一样,他却放弃了傍上佛门这个金枝。
刘封慨然一叹:“他终究还是选择了自由!”
第2192章 忠烈祠
毕竟有门派之别,又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也不好多做深入探究,白虎已经做出选择,刘封也不再追究此事,问左慈道,“道长伤势可好了?”
“你怎知贫道受伤?”左慈一怔,看了一眼葛玄,又笑道,“无碍无碍,都是轻伤,算不得什么。”
刘封言道:“琅琊宫会面之时道长气色不顺,钟离道长的芭蕉扇裂开,当时心存疑惑,不便相问,后来才知是和普贤在峨眉山论道,道长如今算是退出峨眉了?”
“这些都是小事!”左慈摆摆手,笑道,“普贤也是为传道,大家同遵道祖法旨,他需要一个道场翻译经文,弘扬佛法,这也是应该的。”
刘封想不到左慈居然这么大方,倒有些意外,蹙眉叹道:“佛法能从身毒传到中原,奈何道门却始终不肯踏出故土半步,甚至连西域之地,昆仑脚下都不顾,实在是……”
“大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左慈一瞪眼,“佛法是为普渡世人,自然要多多宣扬,我大道无为,修行全在自身,讲究功到自然成,人人都可悟道,天道自然,想修就修,大家都忙着修炼,谁有闲工夫去弘道?”
“呃……”刘封一怔,被左慈这一番说辞搞得哭笑不得,无奈道:“若人人如此,岂非自私自利?道法神明不护国佑民,国、民不存,传承岂不断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他关心的不是道门十分宏大,而是道家中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从古到后世,道藏经文中蕴含的华夏文明才是最精炼纯正的。
“嗯,你这话说得和掌门师兄有些相同之处,”左慈点点头,叹道,“若是乱世害民,我道门弟子也不惜赴汤蹈火救人于水火之中,但盛世填平,自然各修各的法门,逍遥山河之间,岂不快哉?”
葛玄见左慈说话东一句西一句,怕刘封误会,赶紧在一旁补充道:“其实此次我们三人同来,就是打算正式在西域弘道,恰逢腊八之日,祭奠英魂,两家宗门一同开设道场,吾等当为所有西征身死的将士设灵牌灵位诵经祈福,永久祭祀,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好,这个主意甚好!”刘封闻言大喜,不由拍手称赞。
没想到昆仑山会有这么大的决心,如果能让所有死去的将士们都有灵位,又有专人祭扫诵经,这不管是对那些已死的士兵还是现有的汉军,都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在这个时代甚至比在楼兰的英雄碑还要意义重大。
葛玄又道:“龟兹弘道宫观定名为慈云观,由松阳子师兄为观主主持大事,将军意下如何?”
刘封问道:“慈云观可有说法?”
葛玄道:“道德经云: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且能勇,简且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今西域新定,当以慈为先,故取慈!”
道家无为的思想对于战后休养确实有极大的帮助,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就是以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为指导休养生息得来的盛世,汉初的时局和眼下平定的西域十分相似,再加上西域各国民情风俗各不相同,半自治的无为思想正是当前所需要的。
“好,就定慈云观吧,松阳子为观主,我更无异议!”
对于宫观的名称刘封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而且葛玄说的道德经,刘封更是一知半解,自然不好提意见,顿了一下说道:“慈云观中,设立灵位的宫殿就定为忠烈祠吧!”
“好名字!”左慈原本昏昏欲睡,听到这个名称在一旁竖起了大拇指,笑道:“忠魂烈骨,浩气千秋,此名可与英雄碑东西呼应。”
葛玄又道:“另外,贫道以为,博望侯张骞有凿空之功,定远侯班超有定西之功,也该一并供奉其像。”
刘封点头道:“嗯,我也正有此意,不过除此二人之外,当年诸多大汉西征名将开疆拓土,保卫边域,与西域各国都有功勋,也该一并塑身供奉,供后人瞻仰铭记。”
葛玄皱眉道:“请大将军指教!”
刘封言道:“首位当推直捣龙城的大将军卫青,收复河套之地,开西进之路;其次为封狼居胥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兵进祁连山,俘获匈奴祭天金人,攻取河西之地,建设两关才能经略西域;还有破胡侯陈汤,留‘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豪言,激励后进,也该有一席之地;另外戊己校尉耿恭,贰师将军李广利、骑都尉李陵、义阳侯傅介子等皆西域名将,为后世之楷模,此事可与班楼、马哲几人商议筛选而定。”
葛玄爽快地点头答应:“如此更好,此事暂定如此,待与几位大人论定之后,再报与将军知道。”
“哈哈哈,好一个名将忠烈祠,”左慈抚须大笑道,“有这些历代名将英雄在祠中,那些西征而亡的军卒也有了归处,九泉之下不再散漫,或许在另一个世界又成就一番功业,真是一举两得,确实高明!”
古山居士也十分期待,慨然道:“能为慈云观观主,为忠烈祭扫龛台,此乃大功德也,贫道三生有幸。”
供奉历代英雄人物是道门的传统,这也是华夏文明传承的一条重要方式,甚至连皇帝都有册封神灵的传统,册封古代许多圣贤为王,通过巩固圣贤在民间的信仰来宣传大义,让百姓心存敬仰,效仿先贤。
皇帝不断加封一位圣贤,并不是因为他的影响很大,而是要通过加封来稳固这位圣贤在民间的地位,进而维护皇帝本人的利益。
不说三皇五帝等等,就是这个时代的关羽在后世一直被追封为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成为“忠义”的代表,这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之一。
刘封言道:“至于他们的道号封位就劳烦诸位来定,待回朝之后,我自会请陛下再敕封神位!”
“正事都说完了?”左慈看他们不在讨论这些,从背后取下紫葫芦,“嘿嘿,这是从长安带来的女儿红,给大将军尝尝家乡的味道。”
刘封虽然平素很少喝酒,但知道这女儿红正是改良过酿制方法的白酒,味道清冽,加上西征结束,心事了却,的确值得庆贺,大笑道:“今日我等一醉方休!”
第2193章 祭享英灵
腊月初八,雪晴天气,远山松腰玉瘦,近处泉眼冰寒。
它干城外,用岩石黄土夯筑的一座祭坛耸立,上面搭设香案灵牌,四周飘展汉军旗号,后方是青龙白虎旗,刘封的大将军节钺摆设香案灵牌之后。
祭坛左右各有两座营盘,左边为佛门道场,右边为道门法台,明黄、青玄两色的经幡随风飘展,僧人和道士各自列于帐外,各持法器,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
辰时过后,汉军文武大将从城中来至法场,车马响动,青罗伞盖,五千整装素带的汉军昂扬而来,每个人的盔缨上绑着白色孝带,前方招魂幡开路,居中刘封身穿素袍,与众文武缓步走向祭坛。
叶尔羌河已经结冰,数月前波涛汹涌的景象不复存在,宽阔的河面光如镜,朝阳映照下,反射着耀目的光芒,正好照在祭坛之上,显得愈发煌煌威严。
河岸边上,无数龟兹百姓跪迎于道旁,这一个多月时间,汉军将各项政令传下,尤其是免税、屯田和鼓励生养的政策,让龟兹百姓无不欢欣。
汉军与百姓相安无事,比原来的龟兹士兵和官吏更加体恤民情,这让龟兹人战乱之后的恐惧很快消失,了解清楚更为开明的政令之后,大大削弱了亡国之殇的悲情。
从历史上来讲,龟兹原本就统属大汉西域都护府,如今改国为郡,只是消除了百姓头顶的各级官员,赋税、关税等大量减免,这对百姓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之事,大汉朝廷自然深得民心。
祭坛前方,有龟兹十人百姓代表迎接路途,竹篮中提着粮米布帛,兽皮香草,药材果干等等,都是龟兹民间特产。
刘封亲手将几人搀扶起来,叹道:“昔朝廷衰败,无力西顾,致使子民孤悬山海之外,饱受欺凌,吾有何德能,敢劳诸位箪食壶浆相迎?”
这些龟兹代表都是它干城有名望的耆宿,尤其它干城是当年班超所建,这里的文士大多饱读经文,精通中原典籍,在龟兹传播华夏文明功不可没。
听刘封之言,一位老者言道:“大将军,老朽祖上本是凉州人,昔定远侯西征,开丝绸之路,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