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上传旨甘宁,此战一定要让天下人见识某东吴水军的威力,务必将关羽全军歼灭,生擒关羽者赏万金,封万户侯,得关羽尸首者,赏千金封千户侯。”

    东吴众臣没见孙权对关羽如此仇恨,必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当下不再言语,各自下去准备。

    孙权大军到达石亭的时候,司马懿也赶到了汝南,此时寿春已然失守,不由叹道:“上次是汝南,这次又是汝南,岂非天意也?”

    司马师问道:“上次调扬州兵力重夺寿春,父亲为何不速速调兵?”

    司马懿见司马师说话,不由恼怒,骂道:“竖子还敢妄言,上次若非是你用水淹之计,陆逊怎能如此轻易拿下寿春?”

    司马师莫名其妙,委屈不解:“水淹之计,不费分毫之力便拿下寿春,和此事有何关联?”

    司马懿冷哼一声,盯着司马师:“你小子还不醒悟?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你水淹之计虽然省了不少兵力,但寿春之人却对我父子三人恨之入骨,此次为父奉旨前往寿春,正是给了东吴里应外合的机会。”

    司马昭也想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是东吴将这个消息传到城中让民众暴乱,借机拿下寿春?”

    司马懿点头道:“不错,本来曹休将军病重,无人主持大局,再加上民心利用,寿春焉能久守?”

    司马师闻言,阴沉着脸默然不语,嘴角轻微一撇,并不以为然。

    此时汝南守将正是大将曹洪,见司马懿责怪司马师,但司马师也是为国出力,劝道:“司马将军不必怪他,如今寿春已失,陛下派将军来主持扬州之事,还请以大局为重。”

    司马懿点头道:“我又何尝不知?只是给小儿一个警告罢了。”

    司马昭言道:“父亲,是否还和上次一样,于宋县和彭城一带阻击吴兵?”

    司马懿摇头道:“没有用了,此时张颌援军应该也到了彭城一带,有他驻守,彭城不用太过担忧,孙权率大军在石亭一带驻扎,宋县之兵便对寿春没有威胁了。”

    曹洪急道:“若是让吴兵在寿春准备充足,只怕扬州随时有危险啊。”

    司马懿笑道:“将军莫急,眼下乱局非我扬州一处,东吴此次贸然出兵,只怕会得不偿失。”

    曹洪疑惑道:“难道陛下还有奇兵不成?”

    司马懿摇头道:“非是陛下另有安排,只怕荆州有变。”

    曹洪恍然道:“将军的意思是关羽?”

    司马懿冷笑道:“孙权步步紧逼,盯着扬州不放,却不想关羽一直对南郡念念不忘。

    我魏国占领中原,兵精粮足,人才济济,尚不敢两线作战,明知诸葛亮想要发展雍凉,还是不得不谈和。

    如今孙权急于求成,不惜两线作战,虽然拥有水军之利,只怕以后要退守吴郡一带了。”

    司马师闻言怒道:“那这次出兵岂不是又让蜀军占了便宜?”

    司马懿也有些无奈,叹口气说道:“这其中关键还在孙权,奈何他看不透这其中的利害,一心要拿下扬州,这个便宜也只好让关羽拿走了。”

    曹洪也皱眉不语,司马懿说得是事实,总不能因为怕蜀军得了好处,便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吧?

    司马昭问道:“父帅,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司马懿看了看地图,言道:“当务之急便是牵制孙权的兵力,让其不敢轻易进军扬州,只要荆州之变的消息传来,则扬州之危自解。”

    曹洪还想再问,亲兵报告夏侯霸求见。

    司马懿笑道:“若是夏侯将军在此,我倒有一计。”

    曹洪大喜,忙将夏侯霸召了进来。

    夏侯霸见礼之后对司马懿言道:“末将听闻司马将军前来,特来讨个前锋。”

    司马懿笑问道:“将军难道知我要出兵何处?”

    夏侯霸不由一愣,他只是想要个带兵的机会罢了,抱拳道:“这个末将不知。”

    曹洪笑道:“贤侄莫要着急,司马将军已然有了安排。”

    司马懿继续说道:“石亭乃是寿春和庐江的连接之地,进可攻退可守,处于东吴势力范围之内,纵使孙权有大军驻扎,定然防备不足,乃是偷袭的好机会,只要孙权中军遭创,陆逊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曹洪吃了一惊:“将军莫非是要袭取孙权中军?”

    司马懿冷然一笑,点头道:“不错,吾上次来扬州,知道汝南有路可通往石亭一带,此时正是最好的机会。”

    曹洪拍手叫好:“将军果然神人也,若能打孙权一个措手不及,将其中军重创,陆逊便只能回援,拿下寿春都有可能。”

    虽然此计出人意料,但司马懿自己还是十分谨慎:“陆逊有大将之才,颇有谋略,不输当年周瑜,先不说重夺寿春言,但前去偷袭,还是要小心行事。”

    夏侯霸闻言答道:“将军放心,末将愿担此任。”

    司马懿笑道:“此行夏侯将军的确是最佳人选,但危险甚大,将军一定要小心行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若见事不可为,当立即撤兵,不可贪功。”

    夏侯霸抱拳道:“末将遵命。”

    曹洪也道:“不如我和夏侯将军一起前去如何?”

    夏侯霸有些不满道:“难道世叔不相信小侄的能力?”

    曹洪还未答话,司马懿言道:“将军乃是汝南守将,不可轻离,寿春已失,我还要前往下邳一带调动兵马,顺便看看臧霸将军剿寇之事,我军能从汝南偷袭石亭,也要防备石亭之兵偷袭汝南。”

    曹洪闻言心中一震,司马懿说得的确有理,便不再争执,思索着接下来该如何部署防守兵力。

    司马懿又对夏侯霸吩咐道:“夏侯将军所出乃是奇兵,分拨你八千人马前去,孙权中军至少有五万之多,还请将军见机行事。”

    夏侯霸倒是毫无惧意:“末将领命。”司马懿诸事安排完毕,不敢在汝南逗留太久,带着司马师等人连夜向下邳赶去。

 第215章 奇兵出动

    永安城,在蜀军占据荆州以北之后,已经不再是前线城池,但这里作为战马和物资周转之地,还是十分热闹,为防荆州有变,这里的驻军多达五万,由黄权镇守。

    当他看到刘封一行十几人突然到来的时候,吃了一惊,北伐刚刚结束,蜀军士气正盛,人心振奋,刘封不在成都带着,怎会连夜来到永安?

    当他接到圣旨和诸葛亮的亲笔书信之后,才似有所悟,二话不说,拨给刘封五千精兵和一百艘战船。

    其实就算没有圣旨和书信,凭刘封现在的身份,想调兵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这一切都是秘密行事,黄权叮嘱士兵们不可泄漏消息。

    一队兵马在凌晨时分悄然离开永安,直奔巫县港,从水路顺江而下,直奔江陵方向。

    诸葛亮用兵谨慎,看出了关平是背水一战之后,决定让刘封为一支奇兵前去支援,无论东吴和荆州的局势如何变化,永安的兵马都是双方意料之外的。

    因为不清楚南郡的情况,不能预先计划,也只有刘封和姜维才能让诸葛亮放心,让他们到了南郡之后见机行事。

    虽然刘封在家里只待了不到一个月,但诸葛果还是很支持刘封,眼下战事正乱,诸葛果也清楚不可能一直把刘封留在身边。

    黄月英也只是嘴上说说,作为过来人,她岂能不明白诸葛亮和刘封这类人的雄心壮志?

    其实刘封对诸葛果的态度已经让黄月英十分满意了,在个时代,依然是男尊女卑,能有哪个做丈夫能将妻子如此重视?

    不管大小事情,都要和诸葛果商议,看到诸葛果略有不悦,便百般哄弄,比她这个当母亲的还要宠溺,女人能得夫如此,夫复何求?

    刘封和姜维辞别刘禅,此时关索也已经养好伤,知道刘封要去支援荆州,便一起同行,带着十几个亲兵连夜向永安赶去。

    站立船头之上,姜维望着滔滔江水,感慨万千:“我从小长于西北之地,只知书中有大江汹涌,波涛万千之说,今日一见,方知江水澎湃,一泻千里,令人胸襟起伏,慨由心生。”

    刘封笑道:“伯约第一次乘船,还能伫立船头如此感慨,已经不容易了,孟起叔叔可是宁走旱路,也不愿坐船,一到船上,便上吐下泻,锦马超变成了蔫马超,哈哈哈!”

    姜维闻言,不由莞尔一笑,开始臆想纵横西凉之地的马超在船上,究竟是一副怎样狼狈的样子。

    “大哥,你背后说马叔叔的坏话,下次见了,我一定要告诉他!”关索从船舱里探出脑袋,咧着嘴坏笑着。

    关索和许仪一战受了内伤,跟随刘封道成都养伤,经过华佗调制,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这次支援荆州,便带他一起同行。

    “你信不信我把昭儿的事情告诉三娘?”刘封头也不回,淡淡说道。

    “呃”关索蹭地一下缩回去,“我什么都没听见,没听见!”

    这一次回成都,关索在演武场练习破军枪法的时候,正好被荀方的妹妹荀昭看到,产生了爱慕之心,荀母想托刘封说媒,关索却怕鲍三娘生气,不敢答应,只能等到了襄阳再说。

    姜维一怔,想不到刘封竟把桀骜不驯的关索治得如此服帖,在他周围的人,似乎都能完全放松,真情流露,包括自己也是如此。

    刘封望向远处,大声道:“伯约,其实这大江还不算广阔之处,他日等我们平定东吴,恢复中原之后,若能有东征倭寇之时,你见到真正的大海,方知天地之广阔。”

    “哈哈哈,既然子益如此说,那我们一定齐心协力,争取早日一睹海阔天空胜景。”姜维也被刘封的豪情感染,目光熠熠。

    “大哥,你什么时候到过东面,怎知大海广阔?”关索不知什么时候又来到了船头。“呃”刘封一阵尴尬,这家伙还真会接话,干咳一声答道:“平时让你多读书,你偏偏不信,现在知道见识短了吧?庄子逍遥游知道不?我便是从那里得知的,江水东流入海,这江面尚且如此广阔,

    百川入海,大海便可想而知了。”

    关索本来是找刘封抬杠的,没想到反被教训一顿,挠着头嘿嘿一笑,转身去招呼后面的士兵去了。

    此时正是冬季,江面上西风甚紧,顺风顺水,船队行进速度极快,第二日便到了江陵境内。

    姜维对刘封说道:“再往前便是江陵境内,江面上只怕有巡逻船只,要小心行事。”

    刘封点点头,无论是荆州兵还是东吴的士兵,还是不要碰见的好。

    看看天色,言道:“先找个港湾隐藏休息,我们到晚上再行动。”

    姜维言道:“果然如丞相所言,早晚江面上浓雾弥布,当年吕蒙白衣渡江赚了荆州,我们也要来个白衣渡江了。”

    刘封点头笑道:“不错,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命令船队靠岸,刘封让士兵将所有船只都蒙上白布,先派出哨船江岸右侧寻找登岸之地,要在公安上游登陆。

    等待之时,姜维问道:“子益乃是南郡人士,应该对武陵一带的地理比较熟悉,可有什么要道直通武陵的道路?”

    刘封一怔,才想起来这是要回本主老家了,刘封正是在零陵被刘备收下的,但自己却是个半路出家的,本主原先的记忆更加模糊不清,对南郡基本一无所知。

    怔然片刻,才叹道:“说来惭愧,我当时年幼,很少出过远门,对零陵还有些印象,武陵却是从未到过。”

    姜维点点头,又道:“按照行程来算,甘宁的水军此时已经追上关将军了,若是他们在赤壁相持,公安一带的水路必定空虚。”

    刘封微微皱眉,言道:“不错,眼下就是就是不知道关平部曲行动如何,如果他们取了洞庭港,吸引武陵和公安港的吴军,我们的胜算会更大。”看看士兵准备的差不多,江上已经起雾,刘封正准备传令行动的时候,几名士兵前来报告,他们探到一条小路。

 第216章 荆南兵动

    刘封闻言大喜,将人叫道岸上,问道:“你们是如何探到小路的?”哨兵答道:“我们几人在前面找到一处登岸处,在山中寻得几名樵夫露宿,听说是汉军前来,十分高兴,自从关将军重回荆州之后,他们在南郡也在盼望汉军能来,从那里有一条山路能直通武陵城中,他们

    愿为我们带路。”

    关索在一旁不禁露出自豪之色:“没想到南郡之人还想着父王的好处,我也要好好努力才行。”

    刘封也不禁感慨,关羽虽然对权贵之人不屑一顾,但对士卒和百姓却十分照顾,从荆州百姓供像便可见一斑。

    心中感叹,嘴上却笑道:“你知道就好,你要不好好努力,以后活在二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