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渊德终究还是忠心耿耿,也不可能当真放弃优勒王子不顾,忍了怒气与几人商议对策。
但眼下兵力不足,打又打不过,人在对方手里,随时都有危险,几人也是一筹莫展,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个稳妥的办法。
就在众人无奈之际,忽然亲兵进来禀告,刘封派人送来书信,戚渊德赶忙接过来观看。
看了一眼之后脸色阴沉:“刘封欲用太子换骆驼岭”“岂有此理,这是要挟,赤裸裸的要挟!”
李公公闻言扯着嗓子大叫道,“天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
戚渊德将书信摊开,叹道:“但太子被俘,刘封以性命要挟,谁敢拒绝?”
李公公神色一滞,他也不敢拿太子的性命乱说话,万一将来太子活命,他的死期也就到了。
其他几人也都低头不语,虽说是疏勒王派他们来监军,有参赞军事的职权,但平日里指手画脚无关紧要的事情头头是道,到这等关键决策还是不敢说话。
放弃骆驼岭意味着疏勒无险可守,汉军长驱直入,到时候问责起来同样是死罪,还会成为疏勒的罪人,谁敢做这个决策?
戚渊德冷然扫视几人,缓缓道:“刘封在信中说明太子身份非同等闲,恐我等不能做主,已经派人直接去疏勒城向大王交涉,我们在此等候消息即可。”
“这个刘封,还真是诡计多端。”
李公公暗中松了一口气,摇头苦笑,接过戚渊德手中的书信一看,惊呼道:“他还不让龟兹援军靠近?”
戚渊德点头道:“不错,在大王回复之前,非但龟兹援军不得靠近骆驼岭,我们也不能出兵,否则太子性命不保!”
“好毒的计策!”
李公公一阵咬牙,大骂刘封卑鄙无耻,将书信递给其他几个监军。
剩余几人凑过来一看,见除了用太子交还骆驼岭之外,还告诫戚渊德在此期间不得派兵外出,若是汉军斥候发现骆驼岭出兵,立刻将优勒王子斩杀。
另外请戚渊德立即向龟兹援军送信,在疏勒王回复之前,龟兹援军不得靠近骆驼岭,一旦龟兹援军进入骆驼岭五十里以内,他们也将收到优勒王子的人头。
几人看罢书信一阵默然,除了怒骂之外别无他法,此事已经无法挽回,太子在汉军手中,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一切只能按照刘封的要求照办,先保住太子性命,至于如何抉择,等候大王旨意就是。
“诸位先去歇息,老夫立刻派人与龟兹兵马联络。”
戚渊德长叹一声,将书信放在书案上,快步走出帅府。
第2094章 偷梁换柱
汉军攻打骆驼岭,疏勒境内一片惶恐,百姓有喜有忧。
毕竟大汉与西域近百年隔绝,对于大汉的威名只存在于祖辈的传述之中,过往商队将汉军攻破鄯善、于阗的消息传开,疏勒百姓灭国的惶恐远远大过对汉军的期待。
虽说汉军的政令听起来很不错,但谁也不知道究竟如何,一想到灭国,便有种失去依靠,无所适从的惶恐感。
所有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少逢败绩的大将军戚渊德身上,但前线传来的消息却让他们十分不安,戚渊德中原血统的身份加上他与汉军频繁书信往来,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位功勋老将的忠诚。
直到数日前疏勒王派太子亲自到前线督军,这才稍稍稳定民心,此时的疏勒城已经云波诡谲,戒备森严,任何一兵一卒的调动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这一日一队三十多人的商队进入疏勒城,守军层层盘查,确定他们是从龟兹来的商队,再三告诫他们到城中不许生事,才放其入城。
商队进城之后,来到西街最大的酒楼,这里是众多中原商队集中的地方,各人安排入住之后便不出门,与外界的相争毫不相干。
傍晚时分,有人敲响了其中一间厢房的门,互通暗号之后接入房中:“阁下便是唐中郎将?”
“不错,在下唐坚!”
这支商队的头领正是唐坚。
那人将身上的包袱拿下来放到桌上:“这是上面让准备的行头。”
唐坚将包裹解开,翻看一眼,点头道:“人马都准备好了吗?”
“人马早已准备好,五更时分西门外小巷中集合。”
唐坚问道:“太子宫可是在西门?”
“正是!”
那人点头道,“开明寺也在西门外。”
唐坚点点头,转身从床下取出一个竹篓来,将外面的一层拆开,里面却是一个方正的木匣,揭开盖子,里面放着一封书信,写着“奏折”两个字。
仔细检查一遍之后,唐坚将木匣交给来人:“这是大将军亲自交代的木匣,明早天明时分,立刻找人送入宫中,就说是大将军戚渊德前线急报,不得有误!”
那人将木匣包在包袱内,重新收拾好,两人又商议了明早接头之事,确定无误之后,告辞而去。
唐坚随后打开包袱,取出衣服,里面正是太子宫中侍卫的行头,马上一个个分发下去,叫众人饱餐之后早些休息,养精蓄锐,到四更时分行动。
等到三更过后,酒楼里众人起床,从后院走出来,打扮起来手提腰刀,直奔东北方向的,冷清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偶尔有巡逻士兵经过,见到太子令牌之后不敢过问。
不多时来到一座府邸,高墙大院,府门上写着“大将军”三个字,唐坚亲自上前敲门,迷迷糊糊的守军听到东宫来人,顿时吓了一身冷汗,赶忙将他们让进府中。
唐坚带人直到中庭,叫来管家拿出一道圣旨,大声道:“皇后旨下!”
众人大惊,赶忙将戚渊德的两位夫人连夜叫起来,折腾了好一阵才匆慌到前厅接旨。
唐坚言道:“太子驾临前线,皇后凤心牵挂,决定明早与太子妃到开明寺上香,为太子、大将军,及前线将士祈福,请大将军家属一人随行。”
戚渊德夫人有两位,大夫人便是疏勒公主,二夫人就是戚华瑶的生母,听到这道祈福旨意,二夫人忙道:“华瑶随父出征,让臣妾与皇后同去吧!”
唐坚点头道:“皇后也是此意,请二夫人马上准备,天明时分皇后就到西门,耽搁不得。”
二夫人赶忙去准备,疏勒公主因为不能生育,一向在府中沉默寡言,悄然退到后院去了。
不多时二夫人草草打扮一番,带着几名贴身侍女来到府外,早有随从套好马车等候,扶着二夫人上了车,直奔西门而来。
此时将近五更,天色微微发亮,还未到太子宫前,便见一支骑兵迎面而来,当前一员武将言道:“皇后与太子妃已经出城,叫我等前来迎接夫人,请夫人速速出城。”
二夫人自不敢怠慢,催促马车出城,到了城门外,守军见到太子令符,又检查车辆,见果然是大将军夫人,哪里还敢阻拦,赶忙开门放行。
唐坚带着人马出城,此时已经天色大亮,向西面扬长而去,转过一片树林之后,后面的守军已经看不到了,双方立刻换了马匹。
唐坚到来到车前,将戚渊德和戚华瑶决定投降汉军之事告诉二夫人,二夫人大吃一惊,才知道被骗出城,正要喊叫,唐坚拿出戚华瑶的信物,总算将她稳住,弃了马车上马。
二夫人原本就是商队的人,也有些武艺在身,加上戚华瑶从小练武,她也时常陪同,骑马更不在话下,跟着唐坚的马队先一步而行。
后面换下来的士兵则继续带着马车和几名侍女往开明寺方向而去,等走出守军视线之后,他们马上就会放弃马车逃到安全之地,只要躲过追兵半月时间,汉军就能进入疏勒境内。
众人在树林中前后耽搁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守军很快便又看到车队出现,以为他们暂时休整,并没有任何怀疑,更没有人向宫中报信。
此时王宫内正准备早朝,前线战事紧张,疏勒王每日一早都要听取前线兵报,与众武商议对策,这几日龟兹援军即将到骆驼岭,大家正为筹措龟兹军的粮草吵得不可开交。
大殿宫门才打开,便有内宫的人捧着一个木匣快步入内,躬身在大厅中等候,随后到来的武十分诧异,打听到是前方大将军的奏折,纷纷猜测信中到底是什么内容,如果只是一道奏折,为何用这么大的木匣装着,里面到底藏了什么东西?
不多时疏勒王临朝,他早就听说有大将军奏折,命近侍将木匣捧上来,打开盖子将里面的奏折取出来,捧着递给疏勒王。
疏勒王将书信展开,才看了一眼,猛然惊叫一声站起身来,群臣大惊,只见疏勒王脸色涨红,手指颤抖,一拳砸在龙书案上,怒吼道:“戚渊德,你这个老狗!”
第2095章 木匣之谜
武见疏勒王震怒,全都心中一沉,看他大骂戚渊德,以为前线失利,戚渊德真的投降了汉军。
太师忙上前问道:“大王,可是戚渊德降汉?
那太子他”“若是老贼降汉,还算好的”疏勒王咬着牙,浑身颤抖,缓缓道,“这老贼他,他把太子给杀了!”
“什么?”
“这怎么可能?”
“戚渊德虽是大将,但也没有权力杀太子吧?”
“前几探马来报,太子还将汉军杀得不敢出营,戚渊德这是老糊涂了?”
群臣大惊,一个个面面相觑,不可置信,就算太子有什么过错,戚渊德也不敢随便杀人,就算将其押送王城,也要向大王请罪才是。
疏勒王深吸一口气,跌坐在椅子中,闭上眼睛冷静许久,才将书信重新展开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太子恃宠,以权谋私,屡次违我军令,扰乱军心,意图调兵,为国家计,臣依军犯将其斩首,不胜惶恐,再三拜上!”
“戚渊德”疏勒王将书信抛在地上,嘶声怒吼,“你这是要谋反,来人,将其家小全部抓起来,在东门外斩首!”
辅国侯与众人商议片刻,赶忙言道:“大王暂且息怒,传言刘封诡计多端,这会不会是他的离间之计?
如果杀了戚渊德家属,这是逼其造反。”
疏勒王抖抖索索指着书信,眼眶发红:“这书信是戚渊德亲笔所写,还能有假?”
太师言道:“戚渊德先与汉军屡次有书信往来,难保不会有人临摹笔记,今太子在关前震慑汉军,汉军众将不能敌,才想出这离间之计。”
疏勒王眼中闪现一丝光芒:“你是说,太子他无事?”
太师道:“太子在阵前立功,叫汉军不敢出战,我军士气正盛,大将军何以会杀太子?”
辅国侯:“倒也有此可能,只凭一道奏折,不足以为证据,若错杀无辜,反而中计,若逼反了戚渊德,叫刘封得逞。”
疏勒王沉思片刻,点头道:“戚渊德心思不明,立刻再派人前往骆驼岭查问虚实。”
太师看着近侍捧着的木匣问道:“大王,只是一道奏折,不必用这么大的木匣装着,小心木匣中有诈。”
近侍大惊,赶忙捧着木匣离开龙书案,来到大殿中央,将其小心翼翼放在地上,群臣刚才就在讨论这个木匣,此时听到太师这么说,也都紧张起来。
疏勒王手扶龙书案站起来,招呼一名羽林军用长枪将木匣打开,武都向后退开,如果这是什么机关暗器,可是十分危险的。
羽林军用枪尖将木匣盖子推开,等了片刻不见有任何异常,那人缓缓靠近,才看了一眼,忽然脸色大变跪倒在地:“大王,这是”疏勒王急问道:“是什么?”
“大王,是太子的人头。”
“啊?”
疏勒王大惊,转过龙书案跌跌撞撞走下台阶,到了木匣前,见里面果然是太子的人头,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侍卫赶忙搀扶疏勒王回到座位上,宣太医赶紧前来诊治,群臣都看到木匣中的人头,个个脸色大变,意识到事态严重,大殿中一片混乱。
闹哄哄的声音之中,疏勒王缓缓睁开眼睛,大骂道:“狗贼戚渊德,本王与你誓不罢休,来人,去大将军府抓人。”
“遵命!”
羽林军亲自领命出动。
卫士杀气腾腾出了殿门,疏勒王老泪纵横,眼神散乱:“我儿,苦命的儿”他这一生共有三子,长子早年去贵霜学佛杳无音信,苦寻无果,大概是途中遇难,三子早年夭折,所幸次子长大成人,立为太子,没想到就这么被戚渊德给杀了。
辅国侯等稍微冷静下来,赶忙进言道:“大王,戚渊德杀太子必定是投降汉军了,骆驼岭失守,当立刻发兵阻截,与龟兹援军共抗汉军。”
“本王要亲征!”
疏勒王忽然站起来,嗔怒喝道,“不将戚渊德亲手碎尸万段,难解我心头之恨。”
“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