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北地区,诸葛亮已经颁布榜,三年内免收赋税,而且明年开春还分发粮食种子,屯田和水利都在各个郡县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蜀军占领长安之后,震慑羌族,准备了两万匹战马送到长安,以为贺礼,这两年的边境贸易,让羌人对蜀军十分感激,取了西凉之后,将贸易集中地设在了金城。

    招贤馆等新设的机构已经正式成立,才短短两月时间,就有无数人来投,由来敏负责考察录用。

    为了不让人才埋没,每日前来的人名单都会送给刘封一份,如果有他知道的三国名人,按照其历史表现给予适合的职位。

    不过现在已经到了三足鼎立,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各国的人力还是比较稳定,并没有什么名士出现,倒有几个身份比较特殊的,只能后期考察了。

    其中一人名叫王贤,幽州渔阳人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阜城候王梁之后,因为桓、灵二帝时期朝纲混乱,一家人隐居深山,得知曹魏篡汉,只有刘备继承汉祚,便想匡扶汉室,再现先祖荣光。

    另一人名叫霍林,自称是霍光遗脉,来敏说其善兵法谋略,但仅限于理论,只读过兵书,并没有真正带过兵,先安排到军营历练。

    还有一人田茂,河北田家田丰之后,田丰也是当年袁绍的首席谋士,因为性格太过耿直而被袁绍猜忌,官渡之战失败之后,反被斩杀,一家人从此归隐山林,不为袁家和曹家效力。

    但田丰的夙愿就是重振汉室,田茂三十多岁才觉得学有所成,听说汉军占领长安,终于看到一线希望,从河东绕道来到长安投效。

    其他武之士,不一而足,长安以西许多地方人员空缺,都有职位安排,这三年停战时间,就是对他们的考察。马谡也从成都调到了长安,负责情报中枢系统,姜维也推荐自己的同族胞弟姜封协助马谡,此人头脑灵活,一目十行,更能一心二用,对于情报分析十分擅长。

 第204章 喜得贵子

    城府之中,红泥小火炉,刘封正和诸葛亮等人围着炉子喝茶议事,忽然成都有书信送来,直接递给了刘封。

    刘封一看是家书,不由心中一阵温暖,娟秀的字体正是诸葛果亲笔,忙拆开来,才看到前两行,就从座位上蹦了起来,大笑大叫。

    “我有儿子了,哈哈哈,我有儿子了”

    诸葛亮等人都被他吓了一跳,等他喊出来,却又摇头失笑,纷纷为刘封祝贺,尤其是李钰等一干新来的官员,更是没想到刘封竟会如此失态,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份。

    但如此真情流露,就连诸葛亮都颔首而笑,不由心中感慨,汉室之下,武官员如此齐心,何愁大事不定?

    刘封走到门口,冲着外面的天空大吼一声,屋檐上的雪花簌簌落下,也似乎在为他庆贺。

    其实刘封现在的心情,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就算诸葛亮是岳父,也不能与他共享喜悦。

    作为一个穿越者,在这个异世终于生根发芽,结婚生子,才让他有了真正的归属感,这种喜悦和感慨,或许唯有白虎才能理解一二吧!

    “殿下,究竟是男是女啊?”姜维在一旁笑问道。

    “男女?”刘封回过神来,又拿起信继续往下看,再次傻了眼,“这怎么”

    只见诸葛果秀气的字体写着几行字:“母亲大人见爱子聪明伶俐,甚爱之,姑取名为伶”

    姓刘名伶,那不就是刘伶了吗?

    这两个字就像重锤一样敲得他有些胸口发闷,拿着信有些哭笑不得。

    不会自己的儿子真成刘伶了吧?

    刘伶可是竹林七贤之一,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更成为道家八仙之一!

    要是以后自己的儿子是个好酒如命的浪荡子,入了道门,着算不算是一种惩罚?

    刘封在这一刻,想到了古山居士,想到了元宵之夜预言另一个穿越者的左慈,而诸葛果也是证道之人,冥冥之中,他似乎和道家结下了不解渊源!

    众人见刘封时喜时忧,甚至出现了神思恍惚,诸葛亮却摇着羽扇笑道:“刘伶,这个名字不错,干脆就以此为名吧,不用等子益回去再另取了。”

    “嗯,挺好,挺好!”刘封回过神来,岳父岳母都点头的事情,还能如何?

    反过来一想,就是个名字吗?

    虽然刘伶也是这个时代的,但不一定就是本人,可见预先知道历史名人也不是什么好事,容易让人产生太多烦恼和芥蒂。

    眼下重要的是自己有儿子了,刘封从桌上拿起茶杯,大笑道:“我刘封喜得贵子,今晚设宴庆贺,诸位一定要来赏脸。”

    诸葛亮也十分高兴,毕竟这可是自己的外孙,当下也说道:“好,此间事情已经基本处理完毕,三日之后,我和子益便要返回成都了,正好召集官员议事。”

    本来他们是要准备赶着年关返回成都,但现在初为人父,刘封已经归心似箭了,只能提前回去。

    第二日,诸葛亮在长安议事府安排留守长安事宜。

    加封魏延为雍州刺史,镇守长安,保卫雍州安全,邓艾回汉中和赵统一起训练流云骑,赵广回汉中挑选士兵训练神箭营,其余的关索、令狐宇、秦羽等人留守长安。

    徐陵和荀方的能力也得到诸葛亮的认可,任职分别任职参军和别驾,留下来帮助魏延处理政务,姜维跟随诸葛亮返回成都。魏延知道自己能镇守长安,全是刘封的举荐之功,亲自前来致谢,刘封笑道:“长有大将之才,先前镇守汉中,言壮语犹在耳边,令曹操不敢轻易来犯,今日再让将军担当此任,将军可还有当年的豪情乎

    ?”

    魏延抱拳正色答道:“末将还是那句话,若曹叡亲率大军来攻,某当领兵拒敌,与长安共存亡,若其遣大将来攻,二十万以下,某叫其有来无回!”

    刘封大笑道:“哈哈哈,我早知将军之能,如今镇守一方,当励精图治,安抚民心,待三年之后,与将军再进中原!”

    “某愿随殿下平定天下!”魏延神情激动,躬身行礼,他从刘封身上,看到与刘备不同的霸气和雄心。

    诸事安排完毕,诸葛亮和刘封带五千人马向成都进发,想到不多久便能见到自己的儿子,刘封真恨自己不是造飞机的,要不然现在就可以飞回成都了。

    爱子、美人,在经历腥风血雨之后,哪一样都让他怦然心动!

    ******

    孙权御驾亲征,整个东吴三江之地一片喧哗,眼看入冬,竟还要如此大动干戈。

    庐江城,年轻的陆逊为先锋都督,虽然有很多比他年纪大的臣武将,但对这个儒雅年少的统帅却都言听计从。

    周舫自从断发赚曹休之后,也声名大噪,被孙权拜为先锋部参军,协助陆逊出征。

    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数年之间便平步青云,从一个小小的步卒成为东吴的大都督,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和行军布阵的从容气度,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年轻人。

    自从接触陆逊以来,周舫对他的认识也一天天增多,佩服之情也日益加深,不由想起了小时候在庐江城曾一睹风采的周瑜,这两人在气质上是如此相似。

    只是周瑜略显桀骜,意气飞扬,陆逊则沉稳内敛,书卷气更甚一些。

    正思索之时,突然帐外有士兵来报。

    “何事?”陆逊放开手中的卷帙,抬起头,阳光照进房间,白皙的面庞上剑眉直入发髻,两只眸子漆黑如墨,看不出喜怒。

    哨马报到:“报大都督,魏军封司马懿为扬州都督,正向寿春赶来。”

    “司马懿?”陆逊眉毛微蹙,“如今到了哪里?”

    士兵答道:“据报,应该到了许昌一带。”

    “尚在许昌?”陆逊闻言,线条分明的唇角微微上扬,轻笑道:“只怕他司马懿是赶不上这寿春之战了。”周舫忙说道:“都督,如今曹休病重,乃是进攻寿春的最佳时机,我们要赶在司马懿之前拿下寿春。”

 第205章 再夺寿春

    陆逊缓缓起身,点头道:“陛下将前锋重任交与我等,敢不尽心尽力?司马懿不来,吾正愁破敌无策,如今曹叡派他前来,乃是天助我取寿春,自然不能错过。”

    虽然孙权御驾亲征,不顾弘农会盟的警告平定扬州,但既然军令已下,也只能奉旨从令,君无戏言,已经无可更改,陆逊二话没说,命令士兵加紧操练,准备随时出发。

    此时时机一到,马上让周舫传令升帐。

    朱桓乃是老将,见陆逊就此贸然出兵,上前阻止道:“都督,曹军新得寿春,布有重兵,虽然曹休病重,但急切间难以拿下,还是等陛下后军过江赶上,再发兵未迟。”

    陆逊笑道:“此时曹军频繁调兵遣将,正是进攻良机,须知战机稍纵即逝,岂可白白浪费,吾已经有了破城计策,诸位不必多言!”

    众将尤其是孙韶等几名家族老将都面有不满之色,觉得陆逊不该如此一意孤行。

    陆逊却视而不见,继续调兵遣将,各部兵马都按照军令前去准备,孙韶几人只能在角落里脸色越来越阴沉。

    最后对朱桓道:“朱将军深得带兵之法,我有一计,却不敢交与他人,不知将军可敢前去?”

    朱桓虽然对陆逊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有些不忿,但有将令传下,而且对他如此重视,马上又转怒为喜,抱拳道:“都督尽管吩咐,朱桓愿立军令状。”

    陆逊拿过一支令箭,递给朱桓:“石亭西北有一处险要之地,名曰虎跳崖,命将军半月后前去埋伏,一月之内定有收获。”

    寿春在东北,去西北明显是远离战场,朱桓顿时以为是陆逊对自己报复,将自己调离,没有了立功的机会,脸色马上又沉了下来,不等质问,感觉背后有人暗中拉了几下衣襟,只好闷声接下令箭。

    陆逊见安排完毕,大声道:“此次出征,诸位责任重大,只要一举拿下寿春,则扬州可定矣,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中军随本督两个时辰后出发。”

    出了中军大帐,朱桓对拉他的虞翻说道:“刚才先生暗中不让我理论,是何道理?”

    虞翻边走边说道:“将军,我看大都督安排将军前去虎跳崖,确有深意,非是对将军有偏见也。”

    朱桓皱眉道:“虎跳崖远在西北,远离寿春,根本就不会有战事,先生此言何意?”

    虞翻拈须言道:“不怕将军见笑,属下也看不透这其中的意图,但大都督行事向来公私分明,从不做无谓的安排,故此属下才提醒将军。”

    朱桓思索片刻,也没想出什么奥妙来,摇头叹道:“反正军令已经在手,无论如何是要去的了,不管结果如何,但为了陛下大业,我孙桓自会尽心竭力。”

    虞翻见朱桓在大局上还是很冷静,也放心下来,他也没有看透陆逊安排朱桓的意图,隐约猜测汝南或者其他地方魏军千里偷袭!

    兵马训练半月,早已准备就绪,陆逊将令传下,很快都准备完毕,陆逊留下孙韶、虞翻等人守城,命周舫带兵防守石亭,自己带大军兼程向寿春开拔。

    先锋凌统到达寿春城下,连日叫战却不见有人出来应战,无奈之下只好安营扎寨等中军到来。

    陆逊听完凌统的报告半晌不语,贺齐言道:“都督,曹军闭城不出,定是欺我远来,粮草不足,想要消耗我军军粮。”

    陆逊点头道:“不错,但这也正好说明曹休的确病重,他们想要龟缩防守,等待司马懿前来接替城防。”

    顿了片刻,转身问身侧的留赞:“可否能与上次留在城中的士兵取得联系?”

    留赞抱拳道:“都督放心,我等一直与城中互有联络。”

    徐盛闻言惊道:“都督莫非早知陛下要重夺寿春,便事先安排内应混进城中?”

    陆逊摇头道:“非也,城中士兵乃是当时吕蒙将军留下的,当日司马师水淹寿春,吕将军逃出来后便安排一部分士兵留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众将听陆逊提起吕蒙来,想到他还在秣陵养病,都不由感慨万分,意气奋发的水陆大都督,竟然因为司马师的歹毒一败至此。

    徐盛问道:“不知大都督要如何应用这股兵力?”陆逊看着远处的寿春城,缓缓说道:“数月前,司马懿为了求快,不惜水淹寿春,虽然拿下城池,却非长久之计,寿春之内人心不稳,百姓定然对曹魏怀有怨言,只是被守军压制,不敢妄言,他们需要一个

    爆发的机会。”

    徐盛闻言心中一跳,陆逊刚来城下,便看出了寿春城中的潜在威胁,寿春自从被淹之后的确是民怨载天,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