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封现在也是有身份的人,诸葛亮给他安排了长安城中的一座大宅院作为燕王府。

    回到府中,刘封让人准备酒席,不多时姜维首先赶到,见邓艾也在,抱拳说道:“原来大哥早就到到此!”

    “大哥?”刘封听得有些奇怪,这两个人什么时候称呼变都变了?

    邓艾忙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我与伯约一见如故,所以结为异姓兄弟,还未来得及和你说明。”

    “结义?”刘封的表情有些丰富,想不到自己把两个冤家安排到一处,竟然会如此投缘,原本旗鼓相当的对手,现在却变成了携手同进退的兄弟,当真是造化弄人!

    想到此处,不禁哈哈大笑,拉着两人的手笑道:“有你二位齐心协力,恢复汉室有望矣!”

    邓艾没想到刘封对自己和姜维的期望如此高,两人急忙称谢。

    不一时诸葛亮、魏延、张苞、关索等人都来了,刘封命人将酒菜备齐,众人齐聚一堂,过不了多久一部分人还要赶回成都,也权当一次聚会。

    诸葛亮笑道:“如今长安已定,又与魏军谈和,诸位当尽心尽力训练士兵,发展内政,为将来克服中原做好准备。”

    众人齐声称是,这一次北伐,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没有了马谡、粮草等各方面的意外因素,再加上人手充足,魏军调动失误,总算以雷霆之势占据西北之地,国力增强是毋庸置疑的。

    曹叡回到洛阳,终于松了一口气,倭寇其实不足为虑,眼下就剩扬州对峙的东吴了,三方战事瞬间减去其二,他倒希望孙权执意开战,这样刘封就要兑现承诺出兵,吴、蜀交恶,才是他想真正想看到的。

    虽然长安以西的地方已经失去,但只要有机会,等东吴和蜀国在荆州开战的时候,还是能找机会夺回来的。最让曹叡满意的,还是弘农会盟,这让全天下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的身上,第一次,他也感受了到了作为英雄的自豪和满足感,自信心又提升了不少。

 第202章 孙权决策

    钟繇见曹叡自从会盟之后,神情常有倦怠,便劝道:“陛下,如今我军虽与蜀军谈和,但潼关之险不可不防,望陛下三思。”

    曹叡点头道:“不错,朕也知道兵不厌诈,防人之心不可无,司马将军东调扬州,爱卿可有合适的人去守潼关?”

    钟繇答道:“臣荐一人,可保潼关无忧。”

    曹睿喜道:“钟爱卿有何人选,快快讲来。”

    钟繇道:“满宠满伯宁常随武皇帝征战,练兵有方,素有威性,性情沉稳,可当此重任。”

    曹叡沉吟片刻,言道:“满将军的确有大将之才,就以他为镇西将军,将潼关和函谷关都交由他统一管制,也能彼此呼应。”

    刘晔言道:“刘封愿与我联合,虽然是以倭寇之因,实则是想牵制住我军,发展雍、凉二州,若待其羽翼丰满,必成大患,还需早做应对才是。”

    曹叡皱眉道:“此事朕也想到,只是眼前着实不易两线作战,既然两军和谈,天下皆知,难道要朕做反复小人不成?”

    刘晔奏道:“臣有一计,可让蜀军不能安心发展雍凉。”

    曹叡不由来了兴趣,如果能保证和谈局面的情况下,不让长安以西发展起来,的确是最好的决策,不知道他此时能想出什么计策来。

    “计将安出?”刘晔颇有谋略,深得曹操器重,这一点曹丕都深知,但自从登基之后,因为刘晔是汉室宗亲,便渐渐疏远,只在内廷做个闲职,这次见他不帮刘封,曹叡倒有些意外了。

    刘晔抱拳答道:“先帝之时,对匈奴多有恩惠,若是陛下肯许以好处,让其骚扰凉州一带,蜀军自然不堪其乱。”

    曹叡闻言,不由击节赞道:“朕竟然忘了此事,爱卿真是妙计,三年时间,足以平定扬州,待江北稳定之后,便夺回失地!”

    弘农会盟的事情,在曹叡和刘封的刻意宣传之下,风一般传遍天下,一时间人们都议论纷纷,虽然不明白倭寇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促成了从曹、刘同盟,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而且刘封的满江红也红遍中原,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出了十余种曲谱传唱,比诸葛果一人谱曲流传快得多了。

    与此同时,孙权也收到了诸葛亮的来信,还未全看完,豁然起身,将龙案掀翻在地,吓得朝堂下武大臣全都跪倒在地,战战兢兢。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孙权抖着书信怒喝道,“诸葛亮打得好算盘,完全不将朕放在眼里!”

    群臣跪伏在地,没有一人抬头,全都不敢说话,能够正面劝说孙权的张纮和鲁肃已经老死,登基之后,孙权的疑心也越来越大,因为太子的事情,已经连杀好几名大臣,群臣各怀心思,都不敢说话。

    “陛下,何事如此动怒?”眼看无人答话,丞相顾雍不得不先问话。“哼,曹、刘会盟于弘农,却要寡人罢兵剿寇,真是天大的笑话,”孙权余怒未息,冷笑连连,“诸葛亮拿下雍、凉二州,急需修养,为了罢兵,竟还做人情让朕不要出兵,以大局为重,将我大吴置于何地焉

    ?”

    孙权越想越气,双方约好共伐曹魏,两线出兵,蜀军拿下长安以西大片土地,一战而定,声势浩大,夺取长安之后,更吸引民心,甚至传言,将会再一次重现“光武中兴”盛世。

    “竟有此事?”

    听到这个消息,底下的武大臣都低声议论东吴与魏军在寿春争来争去,盘踞扬州进攻中原大计成为泡影不说,还折损大将丁奉,吕蒙也养病在家,比上一次更加严重。

    如今好不容易如今徐州境内出现倭寇,也算是出兵的好机会,却没想到诸葛亮送来一封信,说什么以大局为重云云,言辞中还颇有威胁之意,孙权怎能不怒?

    议论片刻,还是张昭最先出列奏道:“陛下,今年多次出兵未能拿下寿春,虚耗国力,如今曹刘罢兵,魏国兵力集中到中原,恐会对江东不利,不如借此机会罢兵,另寻良机!”

    孙权咬牙道:“子布的意思是就这样便宜了曹军不成?如此一来,只怕天下皆以为朕怕了蜀军,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顾雍见孙权怒意难平,言道:“陛下,诸葛亮、刘封不到一年时间拿下雍凉之地,局势与以往又有不同,此消彼长之下,大吴虽拥有三江之险,但国力已然不足,还请陛谨三思而行!”

    “哼!”顾雍的分析正说中孙权心里痛处,看着殿中一片狼藉,如他心绪一般烦乱,沉声道,“丞相之意,朕有这三江之固,便只能坐守不成?”

    孙桓见这些老臣总是打算偏安一隅,早就不满,见机出列奏道:“陛下,我大吴实力进可征战中原,退可保家卫国,丞相何必长他人志气?”

    凌统也是个主战派,马上趁机奏道:“自陛下即位大统以来,早就应当顺应天意,指鹿中原,岂能只是贪图享乐,安居一隅?”

    “陛下,”正当武各执一词的时候,一直未说话的韩当终于站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整个东吴军中,历经三世的老臣只剩下韩当一人,程普和黄盖先后去世,就数他威信最高,甚至超过了臣的张昭。

    如今东吴步兵中的精锐解烦营近万人,都是由他一手训练统率,韩当身为将帅,征伐四方,功勋卓著,至今还能亲自激厉将士,敬重督司,遵行法令,人人敬重。

    就连孙权也收敛了几分怒气,韩当甚至可以算作是托孤之臣了,问道:“将军有话请讲!”

    韩当气势沉稳,冷静奏:“臣追随主公征战四方,如今虽有三江之地,却被曹、刘二家牵制,非孙氏之勇烈也,蜀军能够一鼓作气拿下长安以西,两州之地,我大吴难道就取不了区区扬州之地吗?”“韩将军所言甚是!”孙权闻言,龙颜大悦,连韩当都看不下去了,而且提到孙坚和孙策之勇,他心中隐藏许久的雄心被彻底激发出来。

 第203章 执意出兵

    自从登上皇位以来,孙权的想法也改变了不少,以前只顾着守住祖上基业的想法已经不复存在了,他现在吴大帝,但只在江东之地,区区六郡而已,岂不被人笑话?

    既然顺应天意,继承大统,就该成就帝业,如秦皇汉武一般,独占九州,开疆扩土,超越父兄,而不再是人人口中的守成之君。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曹操当年赞叹自己的话,他当初的确沾沾自喜,不到二十岁就成为一方霸主,但几十年过去,却寸土未进,这句话再被提起,就像是打他的耳光一般,刺目钻心。步骘在一旁察言观色,早就看出孙权有出兵之意,如果再劝说反而引起他的不满,只好奏道:“陛下,据探马回报,曹休病重,曹叡已经派司马懿前来接替曹休,而且弘农会盟号召天下人齐剿倭寇,违反者

    天下共讨之,此恐是诸葛亮之计也!”

    “哼,就算是诸葛之计又如何?”孙权一想到被威胁,再次恼怒起来,将手中书信团成一团,咬牙道:“诸葛亮不仅以大义来说服朕,还用荆州之兵暗含威胁之意,将我大吴置于何地也?”

    顾雍忙道:“陛下,只怕此乃曹刘和盟之计,陛下不可轻动啊!”

    孙权冷声道:“丞相这是何意?”顾雍答道:“回陛下,虽然蜀军拿下雍州和凉州耗费了不少兵力和钱粮,但大都是益州和汉中所出,荆州之兵丝毫未动,关羽在荆州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又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民心,早就对南郡虎

    视眈眈;

    只因与我早有盟约在先,关羽重名,不肯主动出击,若是此时陛下发兵,便是违背弘农之盟,,只怕关羽不会无动于衷。”

    “哼,什么弘农会盟,他二人定做的决定,与朕何干?”孙权闻言更是大怒,“关羽坐收渔翁之利,偷袭襄阳和江陵,拿走朕荆州一年的赋税,欺人太甚,朕安能再忍?”

    众臣见孙权正在怒气当中,知道不能再劝,当下无人言语。

    朱然乘机出列道:“末将愿为陛下分忧。”

    孙权大喜,忙问道:“爱卿有何妙计?”

    朱然答道:“吕都督早已在公安派了重兵把守,扼守南郡咽喉之地,只要陛下派一员大将前去,再加上我水军之厉,沿河据守,就算关羽有通天本事,只怕也不能踏进南郡一步。”

    “唔,有道理!”孙权点头沉吟,“继续奏来!”

    朱然又道:“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势如虎,再衰再竭,如今陆都督屯兵石亭,乃是进攻寿春的大好时机,若是就此退兵,不但士气不振,将来北伐只怕将士也有懈怠之心。”孙权虽然听的心动,但他也明白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正在沉吟的时候却见底下一人出班奏道:“陛下,诸葛亮能够利用司马懿调离之际将长安拿下,后来就算是司马懿赶到潼关也是无计可施,如今曹休病重

    ,司马懿尚在途中,我军为何不能在此空隙之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寿春?”

    孙权抬头一看正是自己的一直看重侄儿孙桓,虽然当年败在刘封手下,但几年的历练让他又成熟了不少,俨然有大将之风,顿时心中又有不少底气。

    再想想刘备和曹操都已经逝去,这不正是上天给自己最好的机会嘛?想到这里他重新坐回龙椅,对下面大臣宣布:“朕决定北伐亲征,拿下寿春。”

    “陛下不可啊。”张昭等一干臣闻言大惊,不由跪倒在地。

    “诸位爱卿无需多言,朕顺天命北伐,无往不利也!”孙权长袖一挥,沉声道,“张承何在?”

    朱然抱拳道:“末将在。”

    孙权吩咐道:“朕封你为镇北将军,前往公安以防关羽,可敢领命?”

    朱然答道:“末将万死不辞。”

    安排完南郡之事,孙权于是遣使向陆逊传旨,命陆逊为前锋部队攻打寿春,自己亲率大军接应。

    阚泽见事情已经不能改变,只好奏道:“陛下,荆州十万大军不可轻视,不如派甘兴霸亲率水军接应,以防万一。”

    孙权喜道:“亏爱卿提起,要是有甘将军前去,朕无忧矣!”

    遂传旨封甘宁为水军都督,从柴桑调兵,前往公安保卫南郡。

    ******

    不知不觉间,两月时间已然过去,西北的天气日渐寒冷,长安迎来入冬的第一场雪。

    瑞雪兆丰年,整个长安城一片欢腾!

    取长安,对于蜀汉有着战略性的重要意义,诸葛亮和刘封等人都在忙碌,没有立即返回成都。

    西北地区,诸葛亮已经颁布榜,三年内免收赋税,而且明年开春还分发粮食种子,屯田和水利都在各个郡县如火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