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昌点点头,同意欧阳辩的观点。
欧阳辩道:“老哥的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遍布两浙路各地商埠、码头,规模的确在大宋钱庄票号之中首屈一指,但在我眼中看来,其实还是地方性小银行罢了。”
杨德昌眉头一掀:“小老弟的意思是?”
欧阳辩盯着杨德昌的眼睛道:“老哥有没有将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开遍大宋十八路、二百五十四州府、一千二百多县的商埠、码头的想法?”
杨德昌呼吸一滞,继而胸膛起伏,气息变得粗壮起来。
想不想?
太想了!
但是就目前的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来说,杨德昌认为他的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根本没有办法战胜广阔空间带来的困难。
杨德昌苦笑道:“当然是想过的,但做不到啊。”
欧阳辩笑了笑:“你做不到,但央行可以做到。”
杨德昌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眼睛发亮。
欧阳辩点点头:“没错,央行可以通过大宋朝的驿站系统进行信息沟通,这样无论是哪一路哪一州府甚至是县乡,只要是驿站触及的地方,央行的触觉就可以延伸到哪里,老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杨德昌激动道:“意味着只要央行想,央行就可以将支行开遍大宋朝的每一个角落!”
欧阳辩笑道:“那么,老哥要不要加入到系统来?”
杨德昌虽然激动,但这么大的生意,他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小老弟,这个合作是怎么个章程?”
欧阳辩微微一笑,事情已经差不多成了。
他详细解释道:“央行会将自身定位为天下各地钱庄的结算系统,各地钱庄都可以通过一个共同的协议加入进来,央行负责统筹结算,只收取少量的通道费,当然,这个通道费是要钱庄付出,你们钱庄和商人是怎么协定的费用央行不管。”
杨昌盛点点头:“央行不需要入股各大钱庄?”
欧阳辩明白杨昌盛的担忧,笑道:“放心,央行是为钱庄和商人服务的,只要将你们服务好,大宋的经济就会腾飞,挣钱不是央行的目的,大宋经济腾飞才是央行的职责。
所以合作的钱庄不需要担心央行,央行也不是执法机构,从法理上来说,央行也是一个企业,不过是国有的罢了。”
欧阳辩的话让杨德昌放下最后一点疑虑,欣然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一定会加入。”
欧阳辩得到了杨德昌的承诺,笑得很开心,不过这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意罢了。
所谓结算系统,就是一个结算枢纽。
大宋钱庄票号很多,但大多都是地方性小银行,基本只在区域里面,商人只能在区域内经商,超出区域之外,就得冒险带着现金长途跋涉,在当今这种世道,和找死无疑。
除非是跟着大商队一起出发,但做生意有时候讲究时效,大商队毕竟还是少,有时候等个几个月,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这个时代的商人大多都是地域性的,除了国家资本,很少有跨越全国的大商人。
如果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加入到央行的体系里面,那么客户从两浙路存款,通过央行结算,他到了京东路的任何一家加入央行的钱庄,凭借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开具的证明,就可以领取到自己的钱,或者直接用钱票结账。
这样一来,相当于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将分号开遍整个大宋了。
这的确是个好买卖。
欧阳辩做事敞亮,将央行的标准结算协议亮出来给杨德昌看,杨德昌看过之后更加放心了。
“老哥,央行要成为全国的结算机构,现在就要走出第一步,不是所有人都有老哥的眼光,所以……”
杨德昌笑了笑:“需要一个先行者?”
欧阳辩笑得很开心,和聪明人讲话就是愉快。
全国钱庄票号那么多,也并不是每个钱庄主都能够像杨德昌这么有眼光,当然欧阳辩找杨德昌,是因为杨德昌的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是天下最有名的票号,杨德昌加入是具有标杆性意义的。
别的钱庄看到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都加入了,自然也能够放心的加入。
所谓千金市马骨,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就是这马骨。
结算协议没有规定什么义务权利,只是在里面规定了一旦发生结算,所产生的费用以及双方应该联合制定特定的密码,不涉及到更多的东西。
这让杨德昌非常放心,所以大胆地签了下来。
欧阳辩笑得很开心,此行来苏州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杨德昌也很开心,因为这是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突破上限的机会,虽然这个结算协议对于所有的钱庄都是公平公正的,但很多事情不能这么单纯的看待。
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是两浙路最大的票号,而两浙路是大宋朝除了京东路最富裕的路。
可以说全国经济中,北方以京东路为中心,南方则是以两浙路为中心。
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占据了南方的经济中心,先天起点就比其他的票号要高得多。
有了央行这个加速器,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急剧膨胀的机会到了!
所以杨德昌很开心,非要请欧阳辩吃饭,欧阳辩推辞不过,只能留下来吃了个便饭,杨德昌还想和欧阳辩继续聊聊,但欧阳辩已经没有时间了,他得赶回去部署工作了。
有了杨德昌这份协议,他就可以将手下一百多号骨干给撒出去,先把天下的大小钱庄票号都给拉进这个系统里面来,另外,支行分行的事情也该筹办起来了。
央行虽然不算机关机构,但毕竟是央企,欧阳辩是因公出差,可以住在苏州的驿站里面。
站长是迎来送往的人精,看到公函之后,便知道这位是新科状元,是官家面前的红人,便使劲浑身解数来讨好,给欧阳辩单独安排了一个院子。
欧阳辩便在院子里面办公。
此次来得可不止欧阳辩一人,除了留了一些人坐镇总行,其他的人都带了过来。
这一次在苏州开设两浙路央行支行,这些人都要亲身参与其中,参与到支行的开办里面来,这样以后的支行开办,就不用欧阳辩一一到场,这一次是欧阳辩带着他们来体验。
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接下来欧阳辩带着这帮人从和苏州府交接、买房买地作为支行办公地点、修建地下钱库、装修对外营业厅、沟通当地钱庄票号、在当地招聘人员、培训人员等等事情,欧阳辩都带着他们一一体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一家支行筹办过程中所要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式。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人才的培养机制才刚刚建立起来,一时间肯定没有独当一面的人才,所有的人才都得自己亲手培养,所以这个过程必不可少。
这个事情颇为辛苦,但效果是显著的。
有了这个亲身参与其中的经历,是用多少课堂上的讲解都代替不了的。
意外的收获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百多号原本是进士或者同进士的同年或者之前的前辈,都被欧阳辩的能力给折服了。
欧阳辩展现出来的老练和成熟、处理问题的手段之精妙让人惊叹让人钦佩。
第198章 弹指一挥间!
人多力量大。
欧阳辩坐镇苏州,主管两浙路分行的建设,在和苏州府谈妥买地买房的事情之后,他就将所有的人都撒出去。
这些人是去和当地的钱庄谈合作去了,这些进士、同进士出身的央行职员,拿着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与央行签订的结算协议,去说服两浙路其他的大大小小的钱庄。
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有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作为示范,其他的小钱庄票号都非常放心,实际上这些金融的从业者,就没有一个是傻的,他们既看到了机会,也看到了风险。
机会当然是通过央行形成的金融系统,他们的小钱庄票号可以通过央行的系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实现对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的弯道超车。
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这次和央行合作好了,他们是有机会超越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的,大德胜、大德昌两大票号虽然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机会是平等的。
所以他们非常积极地和央行靠拢,甚至有些小钱庄票号愿意出让部分股份,获得央行对他们的支持。
但欧阳辩并没有接受。
这是他坚守的一条红线。
央行不能开这个口子,一旦他放开央行吞并其他小钱庄的限制,接下来央行就会变成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疯狂的吞噬整个大宋的金融。
当然这种做法短期内可以让央行急剧膨胀,但金融怪兽的胃口是会越来越大的,所以欧阳辩在没有把握的时候,他坚决不会放开口子。
关于危机,这些小钱庄票号也看得非常清楚。
央行的下场,可以预见的是,大宋的金融市场即将整合成一个系统,他们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加入系统,其他的钱庄票号却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勾连整个大宋的市场,那么他们很快就会被远远抛在后头。
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试想一下,一个商人,他把钱存在苏州的大德胜票号里,他可以在扬州、泉州、汴京,甚至在潼川路取出这笔钱在当地做生意,和存在苏州另一家的票号里面,这家票号只能在两浙路里面的分号里面取到,到了其他的地方只能徒呼奈何,那么你说,商人会选择将钱存在哪里?
这是一个完全不用思考的问题。
所以两浙路的票号钱庄的老板们听到了这个消息,甚至都不等央行的职员上门,火急火燎的跑来还没有开业的央行两浙路办公处,要求与央行合作。
欧阳辩看到这种情况,干脆召回职员们,统一开了一个招商会,对结算协议进行解读,以及接下来的合作该如何相互配合等等技术细节上的东西,统一解答了钱庄票号的老板们的问题,然后进行一个统一的签约。
也有其他靠近两浙路的钱庄老板闻讯而来,但是目前央行的分行还没有开过去,欧阳辩觉得还不能服务到,于是打算拒绝。
但这些钱庄老炮撒泼打滚,非得提前签订协议。
他们认为,他们原本就在两浙路的旁边,除了不在一个行政区域里面,其实路程上也没有差太远。
他们钱庄甚至可以先行进行结算,然后每季度和央行进行一个结算就可以了。
欧阳辩想了想接受了。
一个季度是四个月,结算拖了四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央行可以对结算款多持有四个月的时间,这里面产生的利息利润就是海量的,这对央行来说绝对是大好事。
当然啦,这些钱庄老板也不是什么大善人,他们是大商人,他们的账算得很清楚。
没错,利息利润被央行拿走了,但他们依然还有结算的费用啊,当然,这笔费用只能用来抵消利息的亏损,他们甚至要略亏一点,但这不是他们最看重的。
他们看中的是他们因此新增的客户。
对于钱庄票号来说,客户越多,他们的体量就会越大,这对做什么生意都是一样的,当你服务的客户越多,你的企业就能够膨胀到多大。
他们其实瞄上的一点是——他们要早一步加入到央行的体系里面,这样他们在自己的路里面的钱庄票号同行中就先走一步了,这一小步,很可能成为以后致胜的关键!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央行的下场,即将对整个金融市场进行一次大洗牌。
这次大洗牌对于大多数钱庄票号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他们或者能够从一个地方性的小钱庄,一跃成为全国性的大钱庄票号,若是没有把握住,他们手上的资源也会被其他的钱庄票号当成成长为全国性大钱庄票号的养分。
滚滚潮流形成大势,到了这个时候,欧阳辩已经不需要再多做什么了。
这个时候,欧阳辩反而冷静了下来。
他开始关注两浙路分行的实际运营。
其实这个时代的异地结算技术手段已经成熟了,央行和每个钱庄以及每个分号,都会制定一套密码进行结算,保证资金的安全。
欧阳辩在观察并总结开分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又将这些总结回馈到总部的培训基地里面,那里现在有大约千人的规模在接受培训。
银行所需要的人才太多了,市面上根本没有办法招到那么多的人,所以只能自己来培养。
现在的人力资源已经不局限于科考场上出来的精英了,对一些大家族荫补的子弟也酌情考虑,当然大部分还是优先面对那些等却候补的精英们。
不得不说,大宋朝的养士政策虽然对财政系统形成极大的负担,但着实为国家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当然啦,这些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进入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