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则在政治上力主宽刑薄赋,兴革使民,勤政廉政,做了许多功国利民的好事。
  例如签署贝州观察判官时,把十来万服役民夫遗送回家;
  担任福唐郡守连上三道奏折痛斥将官庄田标价出卖的不义之举。
  减租平值;整治钱荒,为国理财;
  勇改盐法,变官卖国商销等等。
  所到之处,政绩斐然。
  胡则清正廉明,颇有政绩。
  尤其于明道元年,直言极谏,要求皇上免除衢、婺两州百姓身丁钱。
  后世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信奉的胡公大帝就是这个胡则。
  “原来是这位啊。”
  欧阳辩砸吧嘴巴。
  再看看述职报告,欧阳辩忍不住笑了起来。
  怪不得勾当司这么被人记恨呢。
  当时胡则权三司使的时候,已经到了晚年,他无欲则刚,所以对三司的折腾几乎是毫不留情。
  他手上的刀就是勾当司。
  当时的几个勾当司主事就是他推荐的,在他的支持下,狠狠地杀了杀三司里的歪风邪气。
  原本三司只是每年年审,到了他这里,三司每个季度审一次,每年要审上四次,每次审核都要大动干戈,若是查出点什么来,胡则都要上奏皇帝处罚,毫不容情。
  各司案不敢对抗胡则,却把怒气都撒在了勾当司的身上,以至于胡则离任之后,勾当司都成了三司各司案的眼中钉肉中刺。
  胡则在任期间,三司各司案几乎都有主事下马,被清退的胥吏更是数不胜数,甚至有被当场打杀的胥吏。
  大宋朝刑不上士大夫,但不杀士大夫,不代表不杀胥吏。
  胥吏之间关系密切,有很多都是相互联姻,拔出萝卜带出泥,勾当司既然当了刀,自然要被这些人所嫉恨,这也是因果相连罢了。
  勾当司得势之时气焰熏天,失势之后万人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理解是理解,但欧阳辩既然进了这个坑,就得将坑填起来,不然他根本没法做事。
  ——
  几日之后,包拯乘坐着当年欧阳辩送他的马车,和平常一样早早就来了三司坐衙,才刚刚到达三司,就看到了鬼鬼祟祟地王启日。
  包拯冷哼一声:“来就来了,干嘛鬼鬼祟祟。”
  王启日笑容可掬,花白胡子抖动,两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缩着脖子点头哈腰道:“包大人早啊。”
  包拯哼了一声:“跟我进来。”
  说着包拯一马当先走在了前面。
  王启日也没有了之前颤颤巍巍的模样,手脚轻快地跟在包拯的后面。
  进了公廨之后,包拯自顾自的在办公桌坐下,王启日小心翼翼地站在桌前等候包拯说话。
  包拯眼睛都不抬一下:“说吧。”
  王启日嘿嘿一笑:“根据你的吩咐,小人将勾当司的所有事情都像小欧阳大人汇报了……”
  包拯斥道:“大人就大人,什么小欧阳大人!”
  “是是,欧阳大人。”王启日赶紧认错。
  包拯道:“近几日他都干了些什么?”
  王启日拱手道:“回包大人……”
  包拯一瞪眼:“直接说话。”
  “是……欧阳大人近几日按时上下班,每日所作只是就是阅读往日文件和勾当司的规章制度等等,还有一些其他关于三司的规章制度等等,所看的都是这些基础类的东西。”
  王启日小意地观察包拯的神色,他惊骇地看到包拯的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
  虽然很轻微,但明显看得出来那是微笑。
  包拯的脸上竟然出现了微笑?
  这怎么可能?
  包拯不苟言笑,笑一次都会被称为黄河清的人,竟然会微笑?
  unbelievable!(这句是作者加的。)
  但他此刻的心情便是如此。
  “从规章制度开始啊,这是好事啊。”
  包拯想道。
  从基础开始不用怕,怕的是在什么都不懂得情况下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那才是最致命的。
  天才们总是蔑视权威,总是觉得规则是陈旧的东西,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如此。
  他们没有想过,规则之所以是规则,是因为这是时间留存下来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东西,要么是为了保证程序正确性,要么就是为了补漏洞。
  即便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行导致不适合现时代的规则,也有它们的意义。
  规则不是不可以改,但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去改。
  如果连规则都不知道,连规则的缘由都不懂,就擅自操弄手中的刀斧砍削,最终的结果未必就是好的。
  而经过研究,经过实践之后,找出原有规则过时的地方,这样的改动才是有效的。
  欧阳辩在面对如此艰难的境地时候,没有抱怨,没有自怨自艾,更没有失去分寸,而是静下心来研究,寻找破局的机会,这非常难得。
  谋定而后动,这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有的素质。
  这是个能干大事的人!
  包拯心里给欧阳辩下了一个评价。
  原本他已经准备着出手帮助欧阳辩破局的,但如今看来,还可以再等一等。
  “陛下啊,看来你的考验未必就难得住他了哦。”
  包拯脸上的笑容更加明显起来。
  王启日努力让自己的神色看起来不那么像是见到鬼一般,努力保持着一种谄媚……哦,让人亲近的笑容。


第170章 这是要捅破天啊!(来了!)
  包拯看了一下王启日的笑容,眉头微微一皱。
  他虽然因为往日在开封府的下属王启年结识了王启日,但他对这些胥吏并没有太多的好感。
  他多年的官宦生涯之中,接触了很多胥吏。
  里面固然有好人,但大多都是一帮灰色的人。
  他们也不是很坏的人,但绝对说不上好人,更说不是老实的人。
  这帮人瞎话谎话张口就来,手段圆滑,若是遇到利益相关的事情,手段极黑又极狠。
  逢迎上级的时候八面玲珑,压榨百姓的时候冷酷无情。
  包拯用他们,但也不会给他们好脸色。
  他冷哼了一声:“除了看资料,他还干了什么?”
  “他……”王启日有些犹豫。
  包拯冷冷盯了他一眼:“有什么说什么,不需要你为他隐瞒。”
  王启日咬了咬牙:“是,包大人,欧阳大人看完资料之后,他就走出了公廨,让小人带着去各处司案串门。”
  包拯点点头,又轻轻摇头,脸上露出讥诮地笑容:“天真!”
  王启日尴尬一笑:“大人明鉴,我也劝告过欧阳大人,这么做是没用的,但欧阳大人并没有听从。”
  包拯点点头:“各司案反应如何?”
  王启日苦笑道:“欧阳大人和我被轰出来了,勾当司和其他的司案积怨太深了。”
  包拯忍不住笑了起来:“胡公当年壮举着实令人钦佩。”
  壮举,钦佩?
  这壮举可把勾当司给害惨了!
  王启日敢怒不敢言。
  包拯笑道:“他作何反应?”
  王启日脸色有些怪异:“欧阳大人每次被轰出来后都笑呵呵地,被人指着鼻子骂面不改色,颇有唾面自干的气度。”
  包拯倒是诧异了起来:“季默竟然这么能忍?”
  王启日苦着脸:“是啊,除了勾当司,三司二十一案十四司,欧阳大人不厌其烦,也不怕侮辱,即便被人指着鼻子骂,也都一一走访到位,可把老朽的老胳膊老腿给折腾坏了。”
  包拯哼了一声:“你要是觉得年纪大了,我可以让你退休,找个晚辈顶班就是。”
  王启日嘿嘿一笑:“小人还想着为包大人鞍前马后呢,我还可以的。”
  包拯哼了一声:“那就好好辅佐欧阳大人,他要做什么你别管,他要知道什么你一定言无不尽,做得每一件事都要汇报于我,知道了吗?”
  王启日连连拱手:“是是,包大人,小人一定尽心尽力辅佐欧阳大人!”
  包拯点点头,却见王启日巴巴地看着他,冷哼一声道:“怎么还不走?”
  王启日脖子一缩谄媚笑道:“我那子侄的事情……”
  包拯从桌子上拈起一张纸条扔了过去,纸条飘飘扬扬。
  王启日赶紧接住,一看之下脸色狂喜:“谢谢包大人,谢谢包大人!”
  包拯严厉地盯住王启日:“告诉你家子侄,他是我包拯请托进去的,若是让我知道他敢为非作歹、作奸犯科,我包拯决不轻饶!”
  说到后面,包拯声色俱厉。
  王启日唯唯诺诺地离去。
  包拯褪去满脸的冷厉,恢复了古井不波的冷硬脸庞。
  他静坐了一会,然后展开一个册子,在上面写下:谋定后动,能屈能伸,胸有沟壑,然经历世事经验仍然需要磨练。
  ——
  欧阳辩收笔,揉了揉手指,又松动了一下脖颈,外面天色已经有些暗了下来。
  “老王,老王!”
  欧阳辩喊道。
  王启日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门口:“大人。”
  欧阳辩将写好的东西递给王启日:“呈交王判官。”
  王启日赶紧接过,眼睛扫了一眼,立时睁大了眼睛,惊道:“大人,这是?”
  欧阳辩扫了王启日一眼:“你是勾当司的老人了,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么?”
  “大人,大人,使不得啊!”王启日手脚都在震颤。
  欧阳辩笑道:“有何使不得?”
  王启日呼吸急促,脸色有些发白:“咱们勾当司原本就是其他司案的眼中钉肉中刺,若是再得罪他们,咱们勾当司就活不下去了啊!”
  欧阳辩冷笑一声:“怎么的,现在就活得下去?”
  王启日苦苦哀求道:“大人,大人啊,勾当司经不起折腾了啊!
  若是再引起众怒,勾当司怕是被裁撤都不一定啊!
  现在日子虽然艰难,但终究还是过得下去的。
  薪俸虽然被克扣,但终究还是能够有七八成到手,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但若是……”
  欧阳辩摇摇头:“勾当司做不得好人的,勾当司从来就是一把刀!
  一把刀要过得好,就得砍人,就得杀人,再不济也得切一切猪肉。
  一把刀若是不用,它就会生锈,它就会没有用,它就会失去价值!”
  欧阳辩顿了顿,脸色出现冷意:“三司这潭死水,若是不搅动一下,再这么下去,三司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王启日失魂落魄地走出了欧阳辩的公廨。
  屋檐下的灯笼已经亮起,灯光照在他手上的公文上,公文上赫然写着——勾当司关于铁案一季度账目检点申请!
  三司铁案为盐铁七案之一,掌金、银、铜、铁、朱砂、白矾、绿矾、石炭、锡、鼓铸等。
  北宋有五大钱监,宋朝流通的铜钱大多出于五大钱监。
  然而,市面上有部分铜钱却是私铸,江淮、两浙和陕西地区是私铸钱最为猖獗的地方。
  铸造铜钱就得用铜和铁等五金,私下铸造的量很大,光靠民间偷偷收买的金属是很难满足的。
  所以这些奸商勾结官员偷偷开采矿山,甚至将官方矿山出产的铜铁贩卖,而这些都是掉脑袋的大罪!
  铁案作为管理矿产的司案,里面有多少猫腻,而这猫腻涉及的范围又有多广,王启日作为三司里的老人,他对此哪里能够不了解。
  在十几二十年前,勾当司如日中天的时候尚且不敢对铁案动手,就是怕牵扯出惊天大案。
  现如今勾当司这般半死不活的模样,若是动了铁案,怕是要掉脑袋的!
  当然,欧阳辩是科举场出身的尊贵状元,老师是三司判官,父亲是开封知府,一般人动不了他。
  但像他这样的小人物,杀多少都无人在意的。
  这是要捅破天啊!


第171章 敲山震虎!(!)
  包拯收拾了一下桌案,倒不是准备下班,案头上还有不少文件急需处理呢。
  案头旁边有个食盒,估计已经有些凉了。
  包拯也不介意,他早就习惯了。
  不过也因此,他的肠胃不是很好,常年的过度工作已经损害到他的身体了。
  独子的去世,给他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他只能用工作来麻痹自己。
  “咚咚咚!咚咚咚!”
  包拯皱起了眉头。
  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已经下班,也很少有下属会在这个时候过来打扰他的休息。
  敲门声低沉,但明显有些急躁。
  “请进!”
  包拯沉声道。
  门被突然推开,王启日那张橘子皮一般的老脸在灯光下如同积年老鬼一般。
  包拯心下一惊,倒不是王启日丑陋吓到了他,而是王启日脸上的彷徨让他意识到欧阳辩那边应该是出了大事了!
  “扑通一声,王启日直接跪倒在地,他的声音惶恐且带着哭腔:“大人,大人,救命啊!”
  包拯腾地站起:“站起来说话,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启日趴在地上,膝行过来,将手中的函件高高举起,包拯接过来,在灯光下一看,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