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祯笑道:“别的青年俊彦是未来的国家栋梁,但欧阳辩现在就是国家栋梁。”
  “他?他只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啊,虽然已经是考上了举人,但终究还是个孩子罢了。”
  曹皇后吃惊道。
  赵祯掀开帘子,看着外面飘洒的大学,一股冷风卷了进来,赵祯赶紧把车帘放下。
  “皇后有所不知了,进来国库稍微充实了一些的事情你应该是知道的吧?”
  曹皇后点点头:“臣妾知道,若不是国库稍微有点钱,按照往年的话,怕是今晚的宴会都不会办的吧。”
  赵祯摇头叹息:“说来也是惭愧,眼见着天下民户越来越多,已经超越盛唐,文官们也都说这是个盛世,然而越来越高的岁入,却堵不住越来越多的窟窿,要养的人太多了啊,庆历……”
  赵祯突然止住不说话了。
  曹皇后知道赵祯是想起了庆历新政的事情了,这些年赵祯对此总是颇有后悔之意,尤其是国库每次空虚之时,总是显得格外的懊恼,但面对有臣子提起要改革要变化,赵祯也总是不予理会。
  曹皇后伸手握住赵祯的手,有些微凉。
  “官家,那这国库和欧阳辩这个孩子又有什么因果呢?”
  曹皇后过不露声色的转移了话题。
  赵祯脸上露出微笑:“今年的岁入比往年多了几百万贯,这是在受灾的情况下增加的,当时包卿家和我说的时候,我还颇有些诧异,包卿家是个明白人,跟我说得很清楚,其实就是因为两个事情。”
  “哦,官家能够说清楚一些么?”
  曹皇后好奇道。
  “一个就是西湖城的建设,另一个就是青苗贷的实行。”
  曹皇后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啊,只是这两个事情和欧阳辩又有什么关系呢?”
  赵祯看了曹皇后一眼道:“西湖城最大的股东就是欧阳辩,农业银行又是欧阳辩牵头组建的,而且,青苗贷是欧阳辩提出的。”
  曹皇后有些吃惊:“可大家不都说是包大人的功劳么?”
  赵祯笑道:“包卿家是个实在人,早就和我说过青苗贷是欧阳辩提出的,那时候我才真正记住了欧阳辩,说起来也是有意思,之前水调歌头和青玉案,只是让我耳闻欧阳卿家出了一个神童,但真正让我记住的还是因为国库增盈,朕其实就是个俗人啊。”
  曹皇后笑道:“官家的俗俗得好啊,官家的俗是为了天下。”
  赵祯轻轻拍了拍曹皇后的手感慨道:“我不得不俗,如今这大宋,表面看起来风光,但内里……唉。”
  曹皇后安慰道:“会好起来的,现在不是正在变好么?”
  赵祯有些振奋起来:“对,根据包卿家所说,明年的经济……嗯,所谓经济就是理财,或者理解成岁入也行,明年的岁入会迎来一波大的增长,包卿家说,根据国富论的理论,西湖城的二期建设和农业银行,已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会成为明年经济增长的马车头,明年至少会增加八百万的税收。”
  曹皇后喜道:“有了这八百万贯的税收,明年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赵祯欣慰地点头:“嗯,欧阳辩此人诗词歌赋出色,经义也不差,从他能够在开封府试拿到十几名的就可以看出,当真是个奇才。
  这半年包卿家不知道和我提了多少次,欧阳辩此子是个经济奇才,一定要将他拉进三司,包卿家言之凿凿——有了欧阳辩,可保大宋国库充盈!”
  曹皇后有些可惜:“可是他还不到十一岁呢,等他进入三司,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
  赵祯笑得有些神秘:“不会太久的。”


第143章 简在帝心!
  宴会结束,送走赵祯和曹皇后,其他的人也都陆续离开,文彦博留在了后面,叫住了欧阳辩:“小和尚,我马车坏了,今晚你能不能送送我?”
  欧阳辩心下腹诽:有事和我说就说嘛,何必找借口呢。
  “那是自然,世伯请。”欧阳辩笑得人畜无害。
  马车辘辘,大雪纷飞。
  “风雪兆丰年,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文彦博用手指挑着车帘赞道,又道:“人家都说欧阳明月生活奢靡,尤喜象箸玉杯,乘肥衣轻,日食万钱,鼎铛玉石……”
  欧阳辩:“……”
  “……你看看你这马车,行走之间静谧无声,毫无颠簸之感,在寒风凛凛自己,犹然暖茸如春,可坐可卧可打滚,一看就是顶级豪华马车……”
  欧阳辩道:“是小侄考虑不周了,明日我让人送一辆备用的马车给世伯暂用,等世伯的马车修好了,再送回给我便是。”
  文彦博满意捋须:“少年人不要过于奢侈,舒服是留给老年人。”
  欧阳辩呵呵。
  文彦博话锋一转道:“春闱准备得如何了?”
  说到这个话题,欧阳辩便有一种颤栗感,最近欧阳修和王安石跟疯了似的,根本不顾他还是个孩子的事实,根本不顾他又得在资善堂读书,又得照顾一大摊的生意,又得享受……嗯,经受生活的毒打,疯狂一般的逼他写策论。
  当欧阳辩提出题海战术不可靠的质疑之后,便被什么论写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给打了回来。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专制。
  欧阳辩顿时有些不开心起来:“哎,大约是很难的吧,上次能够通过已经是叨天之幸了,这一次怕是难,没事,我还小,过十来年再考也不晚。”
  的确是不晚啊,再过十几年,欧阳辩依然还是二十岁出头啊。
  文彦博顿时脸色一变:“那可不成。”
  欧阳辩一愣:“为何?”
  文彦博苦口婆心解释道:“你看啊,有句老话说,出名要趁早……”
  欧阳辩:“……”
  “……咱大宋朝有这么一句话么?”
  文彦博怪欧阳辩插话,瞪了他一眼:“《古诗十九首》里的《回车驾言迈》里说道,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岂不是说出名要趁早么?”
  欧阳辩露出尴尬的微笑。
  “哼,不学无术!……欸,我刚刚说到哪里了?”
  “你说到出名要趁早。”
  “对,出名要趁早,做官更要趁早,做官要有后台有背景,但自身的资历也很重要,年轻就是资本,你看韩稚圭,少年成名,现在已经入主枢密院,再进一步就是要封相了,还有去年仙逝的晏相公,也是年少成名,之后也是一举登上相位,可想年少做官是多么的重要啊。”
  文彦博剖析道。
  欧阳辩:……
  “您老的期望还真的不小,对着一个十岁的孩童道,你小子天赋异禀,以后可以当丞相哦,这传出去怕不是要让人笑话。”
  文彦博捋须笑道:“若是对着别的孩童说这话,我还真是要让人笑话,但对象是你的话,大家只会夸我眼光毒辣。”
  欧阳辩尬笑:“能够让您老看好是我的荣幸,但我真不想……”
  文彦博闻言嗤之以鼻:“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你掌管着一个西湖城,一个农业银行,就天天在那里自我满足,当你掌握了真正的权力之后,你会发现那不过是小孩子玩泥巴罢了,你根本不知道掌握真正的权力究竟有多么的令人满足!”
  欧阳辩沉默了下来,他终究不是个真正的孩子,他当然知道权力是怎么回事。
  文彦博继续道:“你的文章没有什么问题,秋闱时候原本是要提一提你的,但你本身实力是够的,那个名次也是你的真实水平,所以你不必妄自菲薄。
  春闱的时候好好考,一个进士出身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握住。”
  欧阳辩点点头。
  如果要做官,进士出身非常重要,尤其是有大野心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
  排名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而有另一个好处是遇缺先补的原则。
  科举考试虽然并不如现代的高考那么频繁,但是这种选拔人才的速度对于封建王朝来说,还是显得太快,因此就常常出现,虽然是堂堂的的两榜进士,却赋闲在家的现象。
  此时,进士出身的优势就凸显出来。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遇缺先补,只要有空缺的职位,进士出身就是要比同进士出身要有优势。
  当然,如果是进士及第,那就更加了不起了。
  进士及第的三人,基本上考完试就直接做官了,一般都是翰林院编修等职位。
  虽然不是要职,但是后来的相公,基本都有翰林院编修的经历。
  当然事无绝对,之前因为小石榴案被贬谪的陈执中,连同进士出身都没有,就是父荫出身,这也是被排斥的原因。
  文彦博的话都对,但欧阳辩心有疑虑,文彦博是个官场老狐狸,自然是看得明白,笑道:“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积极?”
  欧阳辩赶紧道:“不敢,世伯是长辈,自然是想要提携我这个后进嘛。”
  文彦博点点头:“自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不过这是官家的意思。”
  欧阳辩霍然抬头,惊诧道:“官家?”
  文彦博道:“你知道陛下看重你什么吗?”
  欧阳辩想了一下:“理财?”
  文彦博笑着点头:“你的西湖城、农业银行,朝中大臣都看在了眼里,尤其是陛下,原本是想着直接用父荫提拔你的,但陛下觉得不能荒废了人才,所以你要好好的努力,考个进士出身,以后的前程……呵呵。”
  欧阳辩的心情颇为复杂。
  这用文艺话来说就是简在帝心了。
  简在帝心的人大多升迁如同乘坐火箭一般,升官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和谁吃饭一般的轻松,但隐藏在幕后和自己上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文彦博似乎是知道欧阳辩的心情,安慰道:“你不必担心,扶上马,也会送一程的,三司的活到时候你要干起来,但你压不住阵,肯定会让一个能够压住阵的人帮你。”
  欧阳辩这下子真的震惊了,这么快就来说这样的话合适吗,这就内定了让他去掌管三司?


第144章 决心!
  将文彦博送回家,欧阳辩昏昏沉沉地坐着马车归家。
  作为一个后世人,作为一个思想成熟、社会经验丰富的成年人,欧阳辩依然觉得脑子嗡嗡响。
  三司是什么地方,大约就是大宋朝的财政部,掌管着大宋朝这个庞大国度的财富,这个时候的大宋朝,或许就是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可能军事上不太行,但在财富上绝对是第一。
  赵祯通过文彦博之口……哦,不,这应该是文彦博和赵祯一起达成的决定,决定让自己去掌控三司。
  这是什么概念?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有个人和你说,你努力一点,等你做到了某一件事,就让你去掌管财政部……
  这特么谁能够不晕?
  欧阳辩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来说,他知道很多可以改善大宋朝的财政的方法,但也知道一旦有变化,就一定会有反对者,那到时候,他就成了一个变革者。
  变革者在变革之前通常是被人赞颂的,被认为是拯救天下的救世主的,王莽如是,范仲淹如是,以后的王安石如是,但这些赞颂他们的人,一旦在变革中被损害到利益,就会露出獠牙,变成了改革者的敌对者。
  改革者诧异万分——当时不是你们说我是来拯救你们的么,你们现在为什么要来反对我?
  欧阳辩还有两篇策论要写,但今晚他不想写了,现在的他只想睡觉。
  陆采薇见到脸色有些不太好的欧阳辩,顿时有些担忧,但欧阳辩柔声说道:“今晚参加了宴会,有点累了,我先去睡觉了。”
  陆采薇这才算是放下心来。
  但第二天欧阳辩迟迟没有起来,陆采薇赶紧让碧珠去看看。
  当碧珠敲门之前,欧阳辩已经睁开了眼睛。
  阳光透过窗纸,将光线投送了进来,欧阳辩忍不住露出惬意的笑容,大雪估计已经停了,阳光也都出来了。
  果然出去一看,阳光颇为灿烂。
  当然这时候的阳光基本没有太多的温度,直射在脸上的时候只有一点暖意而已。
  阳光大好,人的心情也会变好,欧阳辩昨晚的犹豫已然不见。
  昨晚他没有多想,几乎是沾着枕头就睡着了,但醒来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让他洞彻了真实的想法。
  来都来了,就折腾一下呗。
  欧阳辩忍不住扑哧笑了出来,因为他想起了一个笑话。
  就是所谓来都来了、大过年的、还是孩子,还有……人都死了,和稀泥四大名句嘛。
  其实也还蛮符合现在的情景的,他来都来了,然后时间也的确是大过年的,他也还是个孩子,至于人都死了……
  欧阳辩的脸上有了点阴翳。
  即便是只针对财政,欧阳辩的口袋中虽然有不少的方法,但不全都是不得罪人的方法。
  文彦博等人的意思,肯定不是希望他就掌管三司一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